雖是啟體書法,筆法已超越啟功,字體險峻秀逸章法古厚,好書法

2020-12-09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書法用筆力度及藝術風格概述:

用筆包括了下筆、行筆和收筆,這就要求充分利用筆毫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功能,使運鋒鋪毫首尾完善,氣勢流暢,筆力豐盈,使筆毫在順逆相交,疾澀相顧,輕重相間的情況下運行,這就是用筆。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一定時期(甚至長時期)的反覆練習,而且要勤於思考,分析運鋒鋪毫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即不同的用筆方法下,點畫線條所產生的形態,從中找出一些藝術規律。

所謂力度,就是當線條點畫進入讀者的視覺後,經過分析綜合,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感應。「力」的表現為線條的組合運動,它有賴於作者的精神活動,有賴於作者的書寫技法,有賴於作者的藝術悟性。同樣的一條線,出自不同書家之手,有的就有立體感,就有力度,有的則沒有。線條的變化即是筆法變化,而筆法變化影響了書體變化。書法線條形態表現方法,無論是誰,用筆都萬變不離方、圓、藏、露、提、按、轉、折;都萬變不離輕重,疾澀、濃淡、粗細。在筆致上非方即圓,非藏即露,非疾即澀,或兼施,或藏露互濟或疾澀並至;在線形上或粗或細,或長或短,或濃或淡;在神質上,或剛或柔,或剛柔交替。

習書之人,自我定位與自信相當重要。其實,這就是一個人的信仰與精神支柱!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充實與否,直接關乎到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成敗!「相由心造」恰恰說明這一點。想做書家,想做有成就的書家,你對社會、對藝術的接觸面必須要寬且厚。其次,是書法的技巧與方法,行筆要「艱澀」,講究「力道」。書法要的就是一種「激情」,一種「感覺」。沒有「激情」與「感覺」,則一事無成!

郝鐵旺行書作品欣賞:

行書行筆速度,不可一概而論,應該說或遲或速兼而有之,還須視通篇之需要,雖系一字,即可快疾如風,又可遲同逆舟。因而,行書行筆之遲速不可只以中速而論,更不可以加速急書為是,應靜氣平心,乘心遣毫,一抒情致為佳。清人《書法秘訣》中提出:「能用筆便是大家名家,必筆筆有活趣。」

書者及書法風格介紹

郝鐵旺,七一年生,幼承家學,以顏柳為基。輔以瘦金打下堅實基礎,青年時期愛慕啟功先生書法,心摹手追,鍥而不捨,中間又研習趙董蘇米法書,加以深造,逐步形成字體嚴謹秀美,筆力剛勁灑脫的個人風格,逐漸被社會認知,作品廣被藏家與愛好者及海外機構名人收藏。

郝鐵旺幼承家訓,臨池不輟,出手不凡,藝驚四座,法書入眼生愛,如元白再世,儒雅風流,似右軍復生。實乃國內啟功體實力派書法家也!其入於傳統,浸潤有年,於柳歐趙董根基尤牢,間架用筆啟老風貌,形神兼備海內獨步。啟體書法以勁健俊朗、鐵劃銀鉤、瀟灑飄逸、秀美超絕見長,啟老作品為海內外視若拱璧,人人寶之!法書修養,千年一人。是故,恆為天下所重,復為書家臨摹法帖。遐想啟體初創,褒貶不一,風貌形成,為世人鍾愛,弟子三千,私淑遍地,反觀今日書壇,狂怪孽種不論,以書道正統而言,崇尚時賢並用功於其道者,啟體、舒體、毛體三家鼎力,真正書法之藝術也!

書法之妙,全在用筆。這一點,在毛筆基本定型的秦代,在書法上有造詣的李斯、蒙恬就已經認識到了。李斯用短鋒扁筆書寫「小篆」,立後學之宗祖。蒙恬不僅改良成功了流傳至今的毛筆,還撰寫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部論述毛筆的著作《筆經》。也就是說,早在兩千多年前,先賢們就已經開始研究用筆方法———筆法了。

相關焦點

  • 書法大家啟功開創「黃金結字法」,啟體字庫的字卻非其所寫?
    專家評論他的書法「不僅是書法家的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博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兼灑脫,使觀者覺得餘味無窮。因為這是從學問中來,從詩境中來的結果」。字如其人,他的書法正如他的為人一樣,端正樸實平易近人,同時閃耀著機智和風趣。啟功獨特的字體,是通過他幾十年堅忍不拔地探索實踐形成的,他對書法的結字規律、用筆方法有獨到的見解。
  • 這4個原因,告訴我們啟功書法不能自學,書友:啟體果然獨一無二
    相傳對於啟功先生,我們大家都不陌生,他不僅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大家,還是昔日西泠印社的社長,及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主席,同時他寫的一手的好書法,即使對於文物鑑定及國畫繪畫方面他也頗為知曉,甚至他還自作得一手的好詩詞,即使是碑帖之學也是尤為精通。
  • 著名書法家於長海,傑出啟體書法作品欣賞,結體嚴謹、功底深厚
    於長海的多是以行楷為主,字型應說學柳公權為多,若說學智永、趙孟,啟功寫得筆法顯單調,尤其智永寫的每一筆,內容非常豐富,筆法多變,沒有可比性,而且在一行字中偏旁重複的字,智永做到絕無雷同,而現代書法家很多都就做不到,這就是大師與書法家的差距!也有網友在看過看過於長海的書法作品之後留言說:「此作及所有評論。論字體書寫,這應是各出版單位的「編輯字」,而非書法。
  • 書法欣賞| 啟功體田楷特點賞析與「工筆啟功楷書」特徵分析(5)
    「工筆啟功楷書」研究真不容易。從萌發研究「工筆啟功楷書」,再到分析總結啟功書法與田英章先生書法中的共同特點,一切都還算順利。可是真的要使用田英章先生的工楷筆法與啟功大師的啟功體楷書,一切就不那麼順利如意了。創新不易,書法創新更是不易。
  • 電腦字體背後的書法高手,你知道嗎?
    方正瘦金書體源自宋徽宗手跡,其特點是筆畫相對瘦硬,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排印小字時和現代硬筆書法字體有異曲同工之妙。 電腦字體 方正啟體 啟功
  • 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顧亞龍書法欣賞,字體行雲流水,字跡堪比啟功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以後大家會想到很多自己喜歡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書法愛好者的喜歡,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正是在我國古代眾多書法家的影響下
  • 古今書法字體大合集、古代碑刻書法拓本殘本古籍421本約8.7G
    從我自己的觀點來淺淺說一下我認為的書法。古代有多少個書法大家,就能有多少種筆法,每個人寫同一個字的筆法不同,字表現形態也就不同,你能把這些筆法統統給背下來嗎?而現如今,我們學習書法,參考古貼的時候,也只是分析古時候書法大家在寫那一筆的時候是如何寫的,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學習的筆法,除了一些文獻提到的,像中鋒、絞筆(其實這個並不少見,也可以叫捻筆管)、錐畫沙、屋漏痕等,這些可參考的以外,其實很大部分的筆法都是參雜了現代人的思維來還原古代筆法的,以今思古,也並不一定準確對不對?
  • 啟功書法:叫好的人多,學寫的人少,這是為什麼
    啟功書法:叫好的人多,學寫的人少,這是為什麼。平心而論,啟功書法並不是很難臨習,如果以啟功書法為帖本,學寫「啟體」,時間短了不敢說,但是一年之內是可見形態功力。現在書法界,臨寫啟功書法的人應該並不多見,為什麼啟功書法為大家,叫好他書法的人多,學寫他書法的人少,別人為什麼不願意學著寫啟功書法呢?按理說,啟功為書法大家,寫得一手好看的啟體書法,也是很有面子的事。這是因為,臨寫啟功書法的人們似乎會有種困惑,明明自己的啟體書法水平也不賴,可是讓人一看怎麼就不入眼呢?換句話說,啟功自己寫啟體書法,那是方家大手筆的結果,是價值不低的書法作品。
  • 書法大家啟功,26幅行書真跡《七言聯》欣賞,可做春聯的好書法
    啟功和他老師溥心癖都是柳打的弟子,中宮緊湊筆畫瘦硬,柳的痕跡很濃,他成為書協主席也是八九十年代柳體大熱的重要原因。啟功「論書絕句百首」說「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我覺得啟功先生在書道的最大貢獻,是驅除了神聖化妖魔化書法的種種論調,還書法以本來的面貌。
  • 大家|罕見啟功先生遊龍入海般的草書
    此《黃庭內景經》草書冊頁有點宋徽宗趙佶狂草《千字文》的味道,除了一慣的書法風格之外,似乎多了一點金戈鐵馬似的狂野和遊龍入海的氣勢,令人賞心悅目。 啟功的書作,整體印象,有一種振振公子之氣質,兼有一股舊時文士的情調。同時,筆法和結構上,外內斂秀整而內鋼筋鐵骨,瘦勁挺拔,骨骼分明,氣派大,撐得開,堪稱當代一流高手。
  • 大家|啟功臨帖才是書法家「臨創」的真正境界
    啟功臨帖才是書法家「臨創」的真正境界 ——啟功臨八大山人《荷上花歌帖》 書法臨創大潮,此起彼伏,但真正能夠做到創新者卻罕見其人,究其原因,探索和創新的想法是好的,努力是好的,但天分不夠,如果急於求成,恐怕只能是一場鬧劇,只能是一場空歡喜!
  • 書法欣賞|啟功《形端表正》田英章《室雅蘭香》書法等六作品賞析
    筆者安排了一段時間的來研究並規劃「工筆啟功楷書」的特徵,對於啟功體與田式工筆楷書這兩種風格的書體有了更多的理解。最初筆者只是希望通過臨寫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提高自己的硬筆書寫速度。在中華書法文化的氛圍下,書法文化帶給人更多的想像與期望。在創新時代,筆者試著使用田式工楷筆法來書寫啟功楷書。
  • 書法字體五大分類
    不停書法字體分類篆書體但其已具備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要素:用筆、結構、章法等。殷周時 期,鑄刻在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即金文又稱"鐘鼎文"廣泛流行。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是一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體。據文獻記載。秦以前漢字書體並無專門名稱。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由於是官書。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如記功刻石。叔量詔版。兵虎符之類。
  • 書法大家張雪明,40幅啟功書體字帖欣賞,網友:源於啟功勝於啟功
    啟先生有些應酬的寫的是一般,他自己在採訪中也說過。說是開始寫的時候很注意,後來應酬一多就不那麼注意了。主要求字兒的人太多,但啟功先生的總體書法布局是嚴格按古帖訓練的,那些字兒大,那些字兒小,字兒字兒之間的呼應,是按古貼的套路,下了極深的功夫,看他年輕時的作品許多布局模仿董其昌,米元章,還有趙孟。一看都是用心嚴格訓練來的,那些說啟功書法一般的,說不懂書法一點不為過。。
  • 書法經驗|楷書書法書法的三大基本技術:筆法、結構、形態
    學習書法的朋友都知道書法的三劍客--筆法、結構、章法。可能是因為三劍客的名頭太大,甚至會讓我們都會覺得學好三劍客就可以入到書法家的門卡了。但在實際上成就書法技巧體系,這「三板斧」卻遠解決不了問題。在筆者看來,對於書法實際功夫,「筆法、結構與形態」才是真正決定書法水平的超級三絕招。
  • 他臨寫百家名帖,化繁為簡,博彩眾長,啟功都跟他學書法
    梁詩正跋文啟功因字醜被人恥笑,開始學習書法,啟功是以梁詩正為師而入書法殿堂,後來啟功先生又學習了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筆法,自成一家。他的行書風格與梁詩正非常接近,可見沒有少臨梁詩正的墨跡,如果從藝術創作而言,梁詩正的作品在筆法、結構上並沒有超越前人的規範,這可能是他沒有載入書法史重要原因。
  • 寫字和書法最大的區別
    寫字和書法最大的區別在於:書法必須具備四個基本要素:筆法、字法、章法、墨法。 把寫字與書法混為一談的後果就是:書法雜耍、老幹部體、印刷體甚至隨便寫的字都能渾水摸魚,自詡書法。比如下面這位寫的,能算書法嗎?
  • 書風凝厚穩健 劉炳森弟子於國光隸書書法欣賞
    【隸書書法的發展】書法賦予了文字生命與靈魂,隸書書法是一種莊重的字體,具有超常的美感。隸書是由篆書演變而來的一種書體,它始於秦興盛於漢,是我國自有文字以來的第二書體。上承前代篆隸的一些規則,下啟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的書法風範。它的產生與發展,為後來的楷書、草書以及行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因此,早期的隸書與篆書比較接近,晚期的隸書與楷書比較接近。隸書典型筆法是主筆有波磔,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 折」,結體多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厚重端莊。它美觀的字形和 多姿的筆畫,一直為人們所喜愛。
  • 書法章法難題,被這一篇文章講透!
    由此可見進行書法寫作只能手隨意運,筆隨手轉,翰不虛動,下筆有由」。至於臨時發揮得好,寫出了自己滿意的書幅,就認為作書是「筆前意後」,這顯然是一種誤會。因為寫得自己滿意,不見得就符合書法藝術的法度,即使符合書法的某種方法,那也只能是在學習中的一點進步罷了。
  • 鄭板橋為何稱自己書法「六分半書」
    啟功先生則認為「六分半書」是鄭板橋嬉笑玩世之作,是迎合商人的尚奇求怪的心理需求。筆者認為,「六分半書」不是一種明確的界定,只是一種模糊的說法,「六分半書」是似隸書似楷書似行書的幾種書體雜糅所形成的新的書體形式的名稱而已。我們不必囿於「六分半書」這一書體名稱,而應關注這種標新立異書體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