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教育部規劃中心 教育之弦
為服務國家產教融合戰略,精準聚集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能力提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4月13日起,啟動了為期15天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專題線上培訓。通過每天1-2個小時的實操培訓課程、在線互動問答及課程作業等,全面引導各高校、企業實訓基地管理者和一線教師提升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設計、管理、運營、要素改造等能力。
上次我們分享了首期5堂課內容,老師金句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期,我們繼續探秘,來聽聽那些關於產教融合與實訓基地的經典金句。
1.產教融合是鏈式融合,要全面融入人才培養全鏈條,貫穿於崗位需求-用人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師資建設-課程開發-教材開發-資源建設-生產實訓-質量考核-科研創新-創新創業各環節全流程。
2.相對於傳統的學生頂崗實習,我們採用逆向思維,通過在學校建設「網際網路+會計工廠」,將企業的會計需求引入學校,讓學生在學校的會計工廠幫助企業「真帳真做」,以生產實訓撬動人才培養方式變革。
3.我們以「網際網路+會計工廠」打造產教融合生態圈,以互惠共贏作為核心機制,讓學校、行業企業、學生、教師、政府、行業協會、小微企業各類主體在這個生態圈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供需平衡,確保合作可持續,各方動力足。
1.廣大企業對人力資源投資和技能的投入其實會存在一定的低效、無序或者超額狀態。為幫助企業提升技能投資效能,降低投資成本,英國形成以人力資源預測評價體系為代表的產教融合模式,測算出對人力資源投資每增加1英鎊,可以收穫6英鎊的效能提升。
2.技能身份證就是圍繞技能主線建立真實、透明、公開、有效、可被重複使用的區塊鏈圈層,通過建庫分流、去誤存真,實現技能信息在多元主體間的時時共享暢通。
3. 學生和就業崗位之間需要搭建橫向的橋梁,學生技能的縱向成長需要搭建縱向的階梯,為此,英國技能研究聯合會下設置了幾十個行業技能研究結構,確保技能的匹配和技能成長的記錄、積累與轉化。
1.隨著新基建對數字基礎設施的加速布局和新冠疫情對在線學習革命的加速催化,未來的智慧實訓中心將成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維度。
2.智慧實訓中的「變」與「不變」:「不變」的是教育的人文理念,要以學習者為中心,驅動和激勵學習者自主學習,「變化」的是為實訓過程提供更強大的強感知、強交互的支撐環境,讓學習和實訓過程更加智能。
3.智慧實訓空間的關鍵是自主性、交互性和創新性,要配備更為靈活的空間布局,根據院校實際和師生需求,加載多元化、開放式的功能區,各功能區之間留有一定比例的共享空間、保持「彈性」,供後期的延展使用。
1.區塊鏈是技術,但是不一樣的技術,通過共識機制、激勵機制等引領,正成為引領世界智能經濟和可能改變世界格局的技術。
2.區塊鏈的教育維度包括以下四項:一是面向人人的區塊鏈通識教育;二是「區塊鏈+專業」的技術應用教育;三是區塊鏈技術設計、交互、開發與應用的技術教育;四是區塊鏈的科研教育與應用。
3.在新技術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實訓也要面向未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融合新技術應用場景和內涵,以技術素養的提升為核心開展實訓,而不僅僅是技能訓練。
1.新技術與行業結合勢不可擋,適應產業需求的「專業技術集群」建設迫在眉睫:一是專業集群要與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具有較強契合度;二是專業所對應人才能力的高度集成複合;三是「專業互補和專業互促」,帶動相關專業融合專業集群。
2.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是整合各類創新資源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國際交流功能的重要平臺,是滿足面向崗位群、柔性可拓展需求的新模式。
3.在實踐中我們形成了「1246」的智能實訓工廠資源庫建設模式:一個管理系統,二個平臺(資源平臺和服務平臺),四個用戶(教師、學生、企業、社會),六個模塊(專業建設、課程中心、素材中心、培訓中心、企業中心、社會中心)。
下一期,參訓學員將結合本單位實際,在線分享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培訓心得體會,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精彩預告】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為總結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的創新經驗,發揮引領示範作用,為產教融合改革提供實踐支撐,推動產教融合型城市、企業、校園建設,從2019年起,面向社會徵集遴選了一系列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優秀案例,初步建成 「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案例庫」,部分案例在第六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期間展出交流,首批《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優秀案例集》也將於今年中旬公開出版發行。
近日起,中心將從案例庫中遴選優秀案例,在教育之弦、新浪微博等平臺陸續展播實訓基地建設的優秀案例,敬請期待。
END
原標題:《續航: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線上培訓金句第二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