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是一個很乖巧的孩子,現在上大二,學習上特別用功,特別是上課的學習筆記,記錄的整整齊齊,下課就按上筆記認真複習。可近來小孫特別困惑,上課認真記筆記,下課認真複習,可學習成績為什麼提升不快?大學一年級的期未考試,有一門主科差點不及格,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一份好的學習筆記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份差的學習筆記不僅佔用聽課的時間與精力,還影響學習效果,那麼,上課時如何做筆記呢?
《極簡筆記術》是日本文具界知名的國譽公司首度推出的關於筆記術的書,在這本書中通過100名筆記達人的分享,介紹了100種使用方格本、橫線本、空白本的記筆記的方法,而這些記筆記的方法無論是對職場達人還是學生都很有借鑑意義。那麼如何記筆記呢?
寫在筆記上被放大委有多倍的字和被線圈起來的關鍵詞,讓我們簡單瀏覽一下就能夠抓住筆記的重點,當我們看到一段文字的時候,還能夠回憶起關於這段文字的一切,甚至連當時寫下這段話時的表情也都歷歷在目,大概你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吧。
因此,筆記本就像是一個索引,我們只要翻看筆記,就能夠跨越時空的間隔,喚醒那個與其相連的「記憶硬碟」。
筆記的作用是什麼?是喚醒,喚醒記憶,喚醒對知識點的理解,所以古人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而我們在上課時記筆記那那些誤區呢?
誤區一:老師講課的錄音機。老師講什麼,記什麼,為了把老師所講的內容記全,甚至有的同學還學習了速記,這種記筆記的危害是抓不住重點,並且記錄下來的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這就像是一桌滿漢全席,雖然每道菜都是色香味俱全,但你真正所需要的只是幾個菜而已。
誤區二:老師板書的複印機。老師的板書是根據老師自己的教學思路進行設計的,在黑板上板書的內容以及投影儀上的內容不一定是課程的重點內容,而是教師為達到教學目的而進行的教學材料的呈現,如果一味地照抄,不僅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聽課,也會抓不住重點,浪費時間。
那麼如何記筆記呢?換句話說,如何將筆記成為你的記憶硬碟?可分三步。
第一步:記重點,記框架。一個知識點記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或者這個知識點適用邊界。
舉個例子:《怎樣建設幕課》這樣一節課,我們聽課時所記的重點內容為:什麼是幕課?判斷一節好幕課的標準是什麼?如何設計與製作幕課?
第二步:用關鍵詞,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這樣,一個是加快了記筆記的速度,第二可以在用筆記複習時能抓住重點。
還以剛才《怎樣建設幕課》為例:第一個知識點「什麼是幕課?」我們只簡單寫一個what?就可以了,而如何設計與製作幕課,我們只簡單寫一個how,然後在how下面用關鍵詞寫下步驟就可以了。
第三步:彩筆畫線。在每個知識點的關鍵詞下用彩筆進行畫線,形成一個知識點的索引。
回顧一下,我們要讓筆記成為索引,成為記憶的硬碟有三個步驟,那就是記重點、用關鍵詞,彩筆畫線。但這只是一個輸入的過程,而筆記的目的是將所學的知識內化,如何內化?
筆記提升學習力從學生時代,我幾乎一直都在用方格本,但最近這幾年,我很喜歡用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發的「康奈爾筆記本」這個筆記本的內頁構成分為三部分:
1、左側細長的書寫空間
2、右側大片的書寫空間
3、下面的筆記空間
當我帶著這個筆記本去和客戶開碰頭會的時候,我會事先將與這次會議相關的信息和自己想要提問的內容用小字定在左側的部分,在開會的時候,我會在右側的部分潦草書寫,等會議結束之後,再將會議總結和待辦事項寫在下面的位置,因為這個筆記本有單獨寫總結的記事欄,這使得工作中重要的事情不會被忽視,給我帶來了良好的用戶體驗。
好的筆記能成為人的第二大腦,促使人在「記錄-思考-行動」中快速成長,同時筆記也是個人知識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康奈爾筆記就是這樣的一個筆記,它是由康奈爾大學的walter pauk博士1974年提出的。這種筆記法除了像書中所講的適用於工作場合外,更適合於聽課筆記,它將筆記本的空間分割成三部分,每一部分記錄不同的內容,且有相應的功能,而這種系統化的筆記能大大提高一個人的學習力
那麼如何運用康奈爾筆記進行學習呢?可分為三步。
第一步:製作
畫一條水平線,連接紙的左右兩端的邊線,把頁面按3:1的比例分成上下兩部分;然後在頁面的左側三分之一處畫一條垂直的線,將頁面分隔為三個區域,分別為主欄(右側),副欄(左側)和底欄(底部),當然,如果不想麻煩,可以到網上下載模板,也可以直接購買康奈爾筆記。
第二步:記錄
在聽講或閱讀時把重要的內容或知識的要點記錄在右側的區域,如果開始下一個內容的學習要進行換頁。這個過程是接受新知。
在左欄中寫出聯想到的相關問題,這個過程叫關聯舊知,也可以對右側的新知識點用關鍵詞進行概括。
在底部將所學的內容進很概括總結,用簡潔的幾句話就足夠了,如果有必要,可以在底部附上公式、圖表,這部分的作用是檢查對內容的理解程序。
第三步:內化
我們學習的過程是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內化,所以要經常對康奈爾筆記進行閱讀,專心閱讀左欄和底欄中的內容,對重要的部分進行劃線標記。也可以用手或者紙板蓋住右側主欄的內容,根據左側的關鍵詞來回顧主欄的知識點,來檢驗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記筆記「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抓住高效筆記法背後的理念,根據個人的偏好及筆記的內容定製適合自己的高效筆記記錄法,讓筆記不再是備忘錄,而是思考的啟迪,行動的指南。
也許有的夥伴會問,現在我們很多使用電子筆記,紙質的筆記已經很少用了,你介紹的方法適合嗎?當然適合,使用電子筆記也可以借鑑這些紙質的筆記方法去很好的構建自己的個人知識體系。
相關閱讀:
思考第一規則:問題的優先級排序丨思維
快樂教育就是不上補習班,隨便玩兒?丨親子
工作讀書還寫書,大神的效率從何而來?丨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