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成年人,小編曾經無數次被人質疑,為什麼你這麼大了還在看動畫片?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我,似乎在周邊群眾的認知中,動漫=動畫片=幼稚=不成熟,這個看似合理實際上毫無道理的等式一直在起著效應。

那麼動漫就是動畫片嗎?不妨讓我們認真分析一下概念。
第一、什麼是動漫
動漫在百度百科的解釋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動漫=動畫+漫畫」,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起源於漫畫的概念,在臺灣,它甚至直接就被稱作動漫畫。
說起動漫,無法避免地提到日本這個國家,因為他們的動漫產業發達,而那邊的動漫受眾也絕不僅僅針對於青少年,因為他們是按照電影的分級制度來區別對待的,分為12歲、15歲和18歲這三個不同的年齡段來區別觀眾。

舉個慄子:像《灌籃高手》這樣的動漫作品,15歲以下是看不了的。
再比如說在我國被禁播的《進擊的巨人》,在他們本土,更是18歲以下禁止觀看。
也就是說動漫這個概念在他們那裡是全民化的,這一點是認知上的不同。
第二、什麼是動畫片
在我看來,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動畫片其實就是日本分級動漫制度中最低級別的,也就是沒有任何限制,所有人都可以觀看的作品,比如說《聰明的一休》,可以說是老少皆宜,人人皆可觀之。

再看官方概念,百度百科上單獨開了個詞條,叫中國動畫片,其中把低齡化作為一個問題點提出來,認為大陸動畫片的主要受眾為6至12歲。
如今,伴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這樣的商業化作品的誕生,似乎人們也在意識到,如今動漫成人化是一大趨勢。
縱觀世界動漫發展歷程,當初好萊塢動畫片不也曾經被當成是兒童作品,而因此被人嗤之以鼻麼?但是如今隨著3D技術的發展,有些動畫作品甚至可以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比如說《愛死亡與機器人》這樣的作品。
第三、成人應不應該看動漫,或者說,動漫適不適合成年人?
關於這個問題,我不想回答,因為我是一個從小在《黑貓警長》、《灌籃高手》、《犬夜叉》等等無數動漫的薰陶下長大的人,我鍾愛動漫帶給我的一切,無論是純粹的熱血也好,真摯的友情也好,甚至說單純的唯美也罷,總而言之,動漫帶給我的感動是無可替代的。
比如說大學時候翻來覆去看《秒速五釐米》,把自己的經歷帶入男主的故事裡,隨著主題曲和火車駛過的聲音一遍一遍心疼,再比如說工作很多年以後,猛然間聽到有人彈奏《unravel》的鋼琴曲,一下子雞皮疙瘩就起來了,這種種感受,我想,我會與我的孩子一起分享的。
我覺得,我們是時候分清動漫和動畫片的區別了,也就是動畫分級的必要性,筆者認為,動漫≠動畫片≠幼稚,不要讓屬於成人的動漫作品帶壞小孩子,更不能因為小孩子們模仿,而抹殺掉本應該屬於成年人的——動漫體驗。#經典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