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很多禁忌和標準,而教子訓言裡總不忘一句:「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小時候聽父親說時,總是不明,但聽他語氣凌厲,便不敢多問。「執輸」,廣東話的意思是「慢人一步,失去先機」;「行頭」則指走在最前頭。整句話說的是:「如果事事都落在別人後頭,那可比做敗家子還糟糕」。
或者你會覺得語句不通順,也不合邏輯。其實「執輸行頭,慘過敗家」這句話是經歷了演變才成了今天這個被大家所讓為的意思。但在我看來,這個意思是被誤解了。
其實「執輸行頭慘過敗家」這句話最早的時候是來形容伴讀的小書童的。在古代,書生讀書,身邊一般都會跟個書童跟班,尤其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哥,書童還會不止一個。書童的職責很多,其中就包括「整理書房」,這就是最早期的」執輸「,取自「執書」的諧音。
而這些書生,很多都是公子哥兒,很多都是」敗家子「這類型。所以在社會上有什麼事情,都是讓書童打頭陣去處理,這就是「行頭」的原意。處理不好可能會受到拳腳相加。
因為家中貧寒,生活所迫,寄人籬下混口飯吃的書童,受到這些敗家的公子哥如此般的對待,真的比家中有個敗家子還要慘。
原話是 「執書行頭慘過敗家」,「執書」是一個職業,指的是書童。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演變,「執"在粵語中有」執身「一詞,大概就是裝扮的意思。語言中「執到身光頸靚」指的就是「行頭」,這裡「行頭」已經不是跑在前面的意思,而變成了自己身上的這身行頭。
中國人的攀比心態就是這樣,行頭很重要。就像在東北,沒有件皮草都不好意思上街一樣。別人看見你身光頸靚,對你也另眼想看,供著好車,信用卡刷著各種名牌,就是為了這身行頭。
沒有這身行頭,別人看不起你, 生意生活上都受到影響,其實就是輸在了這身行頭上。所以就成了「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但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很少了,誰也不會穿著皮草招搖過市,回家就著涼水啃饅頭。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作為家訓的本意,其實就是叫我們學會中庸。「凡事莫做領頭羊」。「槍打出頭鳥」,就是我們所理解的的「行頭」。因為長輩都明白,做帶頭大哥的最後都死的很慘。做人要低調點,但也不要落人之後,獨善其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是最大的安穩。
你落人之後,為生活苦苦掙扎,或是當了帶頭大哥,最後甚至搭上性命,兩者都是當一個敗家子還要慘。其實這就是最典型的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寧可執輸(吃虧)一點,也別行頭(帶頭大哥),否則你會死的很慘,你說是不是慘過敗家"?
時至今天,「執輸行頭慘過敗家"被解讀為「錯失先機,落於人後,比敗盡家財更慘」的意思。但其的引申意是勸誡人們要力爭上遊,事事爭先,把握好機會。誰又理解呢?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要用普通話來說,應該是「寧可吃虧也莫出頭,不然會死的很慘」
編輯:微生活(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會在48小時內處理,謝謝合作!)
本地爆料:電話:0758-3110193
四會網絡推廣、網站製作、微信平臺制定、三合一無線wifi報裝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