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王有德,科學治沙的探路人,四十年來,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蹟。被授予「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我要在治沙播綠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王有德說。②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科技興油的大慶「新鐵人」王啟民,始終奉獻在石油科研一線。1961年,北京石油學院畢業的王啟民來到大慶,每一個油田技術開發的關鍵時刻,他總是挺身而出,無禁區挑戰極限。王啟民說:「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研究怎麼開發好大慶油田,為祖國獻石油,一生從不動搖。」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在班會上的發言稿,表達你對「青春與價值」的理解和看法。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的材料作文,與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相關。所給材料都是今年國慶七十周年國家所授予的「人民楷模」的事跡。注意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材料:一是突出治沙英模王有德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奇蹟,體現的是「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不懈的奮鬥和平凡中勇於拼搏的精神。材料二是突出「新鐵人」王啟民始終奉獻在石油科研一線,挑戰極限,一生為祖國獻石油,體現的是勇於拼搏不怕困難、為國奉獻的精神。立意的切入點在於兩則材料的核心內容和關鍵語句,同時要把兩則材料統一起來。據此,可立意如下:②在平凡中勇於拼搏,樂於奉獻,實現青春的價值,等等。從古至今,中國青年一直在中國的發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無論是周恩來總理「安忍坐視而不一救邪」的呼告,還是燕園學子那「團結起來,重振中華!」的吶喊,無一不在告訴我們:「莫惜青春年華,與我同振國家。」100多年前,五四運動的爆發就像一道閃電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星炬火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現在,五四運動的光芒還照耀在神州大地,灼灼其華,「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是青年們對祖國的諫言,「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是他們對政府的呼籲,廢除二十一條是他們對列強的憎恨。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政府的打壓,中國近代的青年無所畏懼,他們試著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將中國帶進一個新的時代。青春的價值就是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勇氣。也許我們不會知道,在我們的爺爺那一輩,青年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莫言十幾歲下鄉支教,因為沒有正規書籍,他只能把一本字典翻來翻去看上幾十遍;韓少功16歲到汨羅插隊,一呆就是六七年,平常只能看盡有的兩本雜誌。但是那個艱難貧瘠的時代,有多少人從邊陲鄉村走出國門,成為連接國內外的紐帶,成為科研項目地拓荒人,對知識的熱愛與不懈追求是中國現代青年對抗貧窮與苦難的武器,青春的價值就是堅持不懈,奮鬥不止的毅力。「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放眼眺望中國,現在也不失這樣的青年,去年年底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大批九零後、零零後的青年人自告奮勇支援武漢,雖深諳此去,山高水深,他們仍然選擇告別安全的後方奔赴戰場。今年北鬥導航系統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成功的背後是那平均年齡只有30歲的科研團隊竭盡全力的付出。在中美關係的處理上,也有那麼多的青年外交官秉承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的愛國信念而衝鋒在前,青春的價值就是為國立功,為民請命的擔當。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民族復興迫在眉睫。我們這一代青年。更是應該樹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青春價值觀,應該與國同行,與時俱進,為中國發展科學技術而盡一己之力,為中國打開國門而自豪歡呼,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而擔當,應該成為中國的脊梁。李大釗說過「以青春之我,鑄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江山不負青春淚,且把利劍破長空! 根據以下的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萬物皆有裂痕,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萊昂納德•科恩這是一道帶有比喻性質的名言型新材料作文。第一句「萬物皆有裂痕」,指出「裂痕」存在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第二句「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那」指「裂痕」,意思是「裂痕」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換句話說,裂痕中有陽光。就審題來說,對「裂痕」和「光」的理解是審題的核心和關鍵。在這裡,「裂痕」可以指自然之物的損壞、殘缺、不完美;也可以指個體的缺陷,個體成長過程的不順遂、不如意,個體思想發展的不完善,人與人交往的情感隔閡、分歧;也可以指時代更迭,社會裂變,思想體系的分崩離析等;而「光」可以喻指希望、美好、光明、新生等人生的轉機。從立意和行文來看,文章不能脫離「裂痕」和「光」兩個核心詞語、兩個要素。例如有的同學大講「缺陷」,寫成有關「缺陷」的話題作文;有的同學大講「光」,寫成「我們要做一個追光者」,或者是「我們應該向陽而生」,文中絲毫不提「裂痕」,顯然都是嚴重偏題的。就本次作文來說,「殘缺會磨鍊人的心志,激勵人走向完美,獲得新生」;「磨難能使人沉澱、自省、奮起,能使人清醒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從而迎來新的蛻變」;「樂觀面對人生的缺憾和不完美」;「爭議、隔閡、矛盾如裂痕,這些問題也可以成為促成個人境界提升、人際和諧、社會發展的新動力」等等,都是很不錯的思想觀點和立論角度,學生圍繞這些發散開去,一定可以寫出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現實針對性的文章。王維竟也曾是以詩文書畫名動京城的瀟灑少年,然而濟州一貶,便將他原本平整完美的人生長卷劃開一條裂痕。所幸仍是那道駭人的缺口,於此間他汲取的是草木的清香,天地的靈氣,鍛化出雲氣高渺。誠然,裂痕意味著缺陷,昭示著不完美,預言著淪陷和消沉。但若沒有那一次與完美的割裂,沒有與生命歷程中必然的罅隙的邂逅,想必人生儘管平整無瑕,波瀾不驚,終會淪為平淡無奇,寡而失味。恰如王維,京城裡的詩酒生活於他,何嘗不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他似乎擅長這塵世裡一切浮華豔麗的東西。然而那燈紅酒綠,花萼相輝裡的阿諛奉承,那官場風雲,機心千重中的爾虞我詐,不恰如華美的袍子中的蟎蟲蝨子!一道裂痕,讓少年抬頭望見了澄澈的天空,不再布滿權與欲的雲障。靜可觀朝槿,動則折青葵。所謂完美,有時正如此,是一種假象,是用來瞞人騙己的伎倆。它讓人滿足於虛假的幻想之中,藉此麻痺本該清醒銳利的頭腦。因而裂痕一道,劃開一場戲的幕布,挑去蒙蔽人雙眼的綢帶。自此天光敞亮。不敢觸碰不完美的真實的人被迫睜開眼,迎接刺眼卻明澈乾淨的陽光。他看見的是世界本來的樣子,缺陷有而意味更足;他看見的是自己原本的模樣,以一道裂痕打開一方性靈的空間。感謝這道裂痕,它曾出現在如此多的人的生命長卷中,因此一種缺陷中迸發出的強烈的精神,混著天地的靈光,從遙杳的時空中如一支箭破空而來。射中我們的是歐陽修的「須信春風無遠近,維舟處處有花開」;觸動我們的是盧照鄰的「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打動我們的是蘇東坡的「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太多太多了。他們從裂痕中汲取了自然投射的光彩,終而跳出那條深淵,活出一個儘管不完美,卻真實、坦然、全新的自我。與裂痕同在,與元化同遊。想必,他只會微微一笑。往日的裂痕今已造就他筆下的水光瀲灩,天地好山河。教師點評:這是一篇角度新穎、筆法老練、行文靈活自由同時自成章法的評論型議論文。作者以王維仕途失意、官場被貶暗扣「裂痕」,借王維寄情山水、回歸田園,留下不朽詩篇凸顯「陽光」,巧妙切題。同時,作者以王維的故事貫穿全篇,同時在事理上發散開去,事理闡釋透徹,引用古詩文恰到好處,增添了文章的文學底蘊和文化色彩。相傳盤古開天闢地之時,便是將混沌之間撕裂。在裂痕中,天地方生,日月方現。確實,裂痕撕開的是一條希望之口,傷痛會有,繁花亦在。人的一生中裂痕常常會在,它或是親友的分離,或是生活的動蕩,或是理想的破滅……所有這些,都會在我們的心頭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只是,若能在裂痕處生花,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裂痕給人以傷痛,卻能鍛鍊人的心智,將軟弱化為剛強,將痛苦化為吟唱。張岱便是如此,出身於鐘鳴鼎食之家,也曾有鮮衣怒馬的輕狂歲月,而後的變故,使他流落山野,過布衣生活,嘗人世艱辛之痛。而正是這段貧瘠的歲月,讓他洗淨鉛華,磨鍊心智,終走上文壇巔峰。誠然,在經受變故之時,張岱的內心怎會少那血淋淋的裂口?只是,他將浮躁抹去,於心靈的傷痕處撒上花種,收穫的便也是繁華朵朵。裂痕是生活被撕裂後的印跡,而正是在裂痕之中,真心方顯,蕙心方出。李白也曾渴望仕途得意,(獲取更多資料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作文選刊)也曾為功名而寫出許多早已湮滅的幹謁詩。而現實的苦痛讓他心口留下巨大的裂痕,帶著滿腔激憤,他離開京城,去尋那更為廣闊的天地,終成就「詩仙」美譽,「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李白便是在不幸中另闢蹊徑,將裂痕化為蕙心,照耀了歷史的長河。而一個民族的崛起,也是在裂痕中浴血生長的。中華民族的百年國恥,將中國劃出巨大的裂痕,一半是榮耀,一半是屈辱。在這樣的裂痕面前,無數炎黃子孫浴血奮戰,用鮮血澆灌出希望的花朵。而中華民族也在這裂痕之上,發展得愈加繁榮昌盛,而無數人的中國夢也將在這裂痕之上終獲一朝花開。裂痕的存在,幾乎處處都有,正如無常為有常,人的一生永遠不可能一帆風順。而若將一顆慧心種於這裂痕之上,以血灌溉之,想必,苦痛之後,便是繁華簇錦,一片希望和光明。於裂痕處生花,將生活的苦痛用心撫平,希望會有,繁華亦在。教師點評:這是一篇結構規範、行文思路清晰,論證具體清楚的常規議論文。主體部分三個論證層次,從個體和民族、國家兩個層面展開論證,行文流暢,道理清楚。如果在語言上再精心錘鍊打磨,考慮問題更深入透徹一點,事理闡發的邏輯性上更強一點,效果會更好。如今,人人皆追求完美,而對有不足之處的物件不理不睬。殊不知,這有不足的事物才是世間最珍貴的,最讓人懷念的東西。裂痕即為不完美的代表。但是裂痕卻在我們的生活中佔主導地位。當你在享受舒適安逸的大學生活時,你可能會懷念心酸、痛苦,有裂痕的高中生活;當你在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的同時,你可能憶起當初辛苦奮鬥時的堅持;當你在人生接近完美時,你會覺得生活可能缺少了什麼。對,缺少的,就是裂痕!商界傳奇王健林,人人都以為他的事業路是順風順水的,但是他的事業卻是在裂痕中成長起來的。他的產業在山東地區出現了裂痕,花費了十幾億的萬達廣場售出後卻人煙稀少。他本可以不管,但他卻退還了店鋪錢,又炸毀了這個廣場。他虧了嗎?不,他沒有,他從這次產業裂痕中得到的是對事業新的認識,是人們對萬達廣場這一商標的認可。倘若王健林對此次產業出現的裂痕不聞不問,那麼這次他不僅不會贏,而且會敗得一塌糊塗。可見,正視裂痕,裂痕便可為人帶來新生。魯迅先生,本是前去日本學醫的,但是看到國人那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與懦弱的表現,他那學醫的心出現了一絲裂痕。不久之後,他毅然棄醫從文。他所說的「醫人不如醫人心」成為了後來眾多人士所推崇的。如果當初他的沒有出現裂痕,那麼中國近代史上不僅少了一位文人雅客,更是少了一位激發人民鬥志的勇士。可見,裂痕之美,可助人成功;裂痕之美,可挽救國人;裂痕之美,可使人看到前進的方向。但裂痕使用得當便是美,使用不當,輕則使人萎靡,重則使國害滅亡。有些人,有所謂的朋友的勸說下,吸食了毒品,導致家庭破碎,是因為當初他的心靈出現了一絲裂痕;別裡科夫,在暴政的刺激下,他的觀念產生了裂痕,不能正確對待生活,最終慘死;六國聯合攻秦,卻因為私心競相賄賂秦國,使秦國抓住這一裂痕,統一了天下。我們在生活中,更要正確看待「裂痕」。看到殘疾人時,我們要幫助他們,而不是嘲笑;看到同學犯錯時,我們要溫柔提醒,而不是事不關己;看到有人誤入歧途時,我們要拼命制止……面對生活的種種裂痕,我們採取正確的態度,才能讓裂痕喚發出新生。蛋,從裡面向外出現裂痕是生命,從外向裡出現裂痕是毀滅。對於我們,善待裂痕,便是完美。教師點評:本篇議論文,閃光之處有三。首先,語言精練、富有較強的邏輯論證力量;其次,事例典型、論證充實,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最後,不少來自於對現實的觀察和思考,雖然從一個學生的視角和口吻來看紛繁複雜的社會略顯稚嫩,但是帶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發人深省,耐人尋味。閱讀下面的兩則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材料一:北京小夥子小李,重點高校畢業,工作體面、有車有房、在合適的年齡結婚生子……他這樣的人生經常被稱為「標配人生」,令許多同齡人羨慕不已。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多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過半受訪者追求「標配人生」,他們認為「標配人生」目標很清晰,追求「標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材料二:大學畢業生顧亞畢業後來到海嘎小學任教,全校只有幾十名學生,孩子內向自卑,整個校園死氣沉沉。顧亞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山裡的孩子們走向更遠的世界。顧亞拿出自己的積蓄,買來樂器,成立校園樂隊。在顧亞的帶領下,孩子們變得陽光自信,對未來充滿信心。潤德中學高三(1)班計劃舉行關於人生價值的討論會。請結合材料內容,以潤德中學高三(1)班學生的身份寫一篇發言稿,闡述你的觀點與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審題立意】(一)審題:本題考查寫作能力。本題是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兩則材料呈現出相反或互補的關係。相反關係:材料一關注個人小我,體現競爭激勵時代中的物質傾向,材料二著眼於奉獻,彰顯青年人對精神歸屬、美好境界的追求。據此可立意:少年當懷拿雲心事,展國家情懷;別為自己的人生設限;和平時代應兼濟天下等。互補關係:材料一過半受訪者肯定「標配人生」,說明有其合理性,合理之處在於規劃清晰,目的明確,材料二中顧亞的一腔熱血值得大書特書,「在顧亞的帶領下,孩子們變得陽光自信,對未來充滿信心」。材料一目標具體卻微小;材料二目標高遠而實際,兩者互補,方可兼得。據此可立意:小目標與大理想,做好規劃,不忘初心;物質並非洪水猛獸,精神亦非空中樓閣。注意此次作文場景是潤德中學高三(1)班舉行的關於人生價值的討論會,問題是發言稿,身份是潤德中學高三(1)班的學生,內容是闡述關於材料的思考,表明自己的觀點。1、「標配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2、「標配人生」不如「幸福人生」。3、「標配人生」?認真你就輸了!4、「標配」不如「定製」。1、有的人,雖然物質條件很差,但精神卻很富足。身患肝癌,家境貧寒,台州老水手龔桂方撿拾廢品省吃儉用,在五年時間裡先後資助8名困難大學生完成學業。然而去年開始,因病情惡化醫藥費增加,龔桂方被迫停止了繼續資助,為此他耿耿於懷,一直向被資助的學生致歉。龔桂方的一句「對不起」,換來了全國讀者和網友的感動和敬意。龔桂方們過的人生談不上什麼「標配人生」,可他們過的卻是「幸福人生」。2、重點高校畢業固然不錯,但能夠上重點高校的人畢竟不多,上職業院校也無妨,而大學只不過是人生的一段短暫時光,讀什麼樣的大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大學期間學到什麼,提高了什麼。人民大學是重點大學,可每年卻有5%的大學生無法畢業,一些讀職業院校的大學生,在學校學到了過硬的實用技能,不僅畢業後好找工作,月薪待遇也不錯。3、只要憑著自己的努力賺得一份可以養家餬口的薪水,並且通過努力奮鬥,能夠看到前途和希望,就該是體面的。另外,怎樣才算有房有車,不同的地區不同的面積價值不同,汽車更是品牌型號繁多,相信只要努力,最終可以通過奮鬥得到適合自己的那一款。顯然,所謂的「標配人生」本就是不靠譜的說法。4、每個人起點不相同,這就決定每個人的人生「裝配」會有所不同。人們對待工作體面穩定、家庭婚姻幸福、有房有車等指標的認識也不盡相同。比如工作體面,有人認為端一個穩穩的鐵飯碗、權力比較大就叫體面;有人認為接觸的圈子越大、社交越廣泛、含金量越高就叫體面。比如有房有車,有人覺得房子要有兩百平方米,車子要幾十上百萬,才叫有房有車;有人卻覺得蝸居也幸福、小奧拓也風光……衡量標準不同,認識也就不同。有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只是「標配」,在他人眼裡卻是「頂配」,所以不必用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5、我們可以追求「標配人生」,但這裡所謂的「標配人生」並非指工作、車房等物質「配件」,而是對生活、工作、家庭、人生擁有期許,並為之努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回饋社會、奉獻力量。儘自己最大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趕「標配」,在努力過程中,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溫暖,如此,才算沒有辜負歲月。大家好!今天我們班舉行了關於人生價值的討論會,我覺得受益匪淺。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觀點:「標配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工作體面穩定、有房有車和婚姻幸福,確實是許多人認為的「人生標配」。在多數人看來,擁有這三大要素的人生,夫復何求?在我們每個人周圍也確實有許多人追求「標配人生」。不追求「標配人生」,似乎也是沒有上進心、沒有基本抱負的表現。(獲取更多資料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作文選刊)不過在我看來,「標配人生」並沒有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我們不能認為實現了「標配人生」就等於成功,甚至是人生贏家,也不必為達不到「標配人生」而焦慮不已,覺得自己是人生輸家。每個人起點不相同,這就決定每個人的人生「裝配」會有所不同。比如從農村辛辛苦苦走出來的「城一代」,靠自己尋找工作,靠自己攢錢買房,靠自己在城裡經營婚姻與家庭、教育下一代。僅拿攢錢買房來說,就要舉全家之力,再加上四處舉債,才付得起首付,接下來便是漫漫還貸路。若要與「城二代」比較其他人生「配件」,更會讓自己疲憊不堪,不如腳踏實地,過一過低配生活,別因不切實際的目標、盲目比較與追求,而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人們對待工作體面穩定、家庭婚姻幸福、有房有車等指標的認識也不盡相同。比如工作體面,有人認為端一個穩穩的鐵飯碗就叫體面;有人認為接觸的圈子越大、社交越廣泛、含金量越高就叫體面……衡量標準不同,認識也就不同。有人覺得自己的人生只是「標配」,在他人眼裡卻是「頂配」。所以不必用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我們可以追求「標配人生」,但這裡所謂的「標配人生」並非指工作、車房等物質「配件」,而是對生活、工作、家庭、人生擁有期許,並為之努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回饋社會、奉獻力量。故有學者認為,自律、行動、努力才應該是人生的重要標配,「對人生來說,更重要的是開始行動、保持行動,並持之以恆。」也有人說:「儘自己最大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趕『標配』,才算沒有辜負歲月。」實際上,最好的人生不應該要「標配」,而是要「定製」。把過上「標配人生」當作奮鬥目標,雖會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清晰的目標和規劃,但也可能把人生過成「標準答案」,成為庸常的大多數。有網友就如此舉例:馬雲沒有追求穩定工作的「標配」,成了商業巨頭;馬化騰沒有追求有房有車的「標配」,成就了騰訊的傳奇;劉強東沒有追求擁有多少存款的「標配」,讓京東風光無限……如此看來,「標配人生」確實可能成為「庸常人生」,這值得我們反思與警惕。本文一開篇由「標配人生」自然引出觀點:「標配人生」並沒有「標準答案」。接著從為什麼的角度進行闡述:每個人起點不相同,這就決定每個人的人生「裝配」會有所不同;人們對待工作體面穩定、家庭婚姻幸福、有房有車等指標的認識也不盡相同。最後作者指出:最好的人生不應該要「標配」,而是要「定製」。觀點讓人耳目一新。本文先破後立,思路清晰,語言嚴謹老練,說服力強。
聲明:此內容是從網絡搜集,並且免費分享,如涉及侵權可以聯繫我,我會刪除相關連結!
資料來源於網絡,用於免費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微信:luoyuyuan0116
聲明:此內容是從網絡搜集,並且免費分享,如涉及侵權可以聯繫我,我會刪除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