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新規:債權人可以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

2021-01-09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姚箬君

甲公司與乙公司籤訂了成套生產設備購銷合同。合同約定,甲公司分期向乙公司支付設備款。乙公司依約向甲公司交付了成套設備。後因經營不善,甲公司無法向乙公司支付後期已到期設備款。同時,丙公司對甲公司負有未到期貨款債務,且甲丙公司還未就該貨款進行結算。就此情況,作為債權人的乙公司能否向次債務人丙公司主張權利呢?

「在本案中,依據民法典規定,乙公司有權向丙公司主張權利。」針對這個案例,四川瀛領禾石律師事務所律師段勁韜進行了分析。

根據《合同法》第73條規定和《合同法解釋一》第11條規定看來,債權人有權要向次債務人主張代位權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是到期的。

《合同法》第73條將代位權的客體限於到期債權,《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13條第1款將其進一步限縮為「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均強調債務人對於次債務人的債權是到期的。

「這大大限制了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範圍。在實踐中,大量存在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屆滿期限遠遠落後於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屆滿期限。若還繼續強調到期,必將導致債權人的權益難以得到及時保護,大大提升了債權人權益實現的風險。」段勁韜表示,而新出臺的《民法典》對此予以修正。

《民法典》第535條第1款規定: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是該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刪除了「到期」二字。不再強調到期的情形,這有助於債權人的權益能都得到及時的保護。存在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情形,債權人就有權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新規:債權人可以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
    合同約定,甲公司分期向乙公司支付設備款。乙公司依約向甲公司交付了成套設備。後因經營不善,甲公司無法向乙公司支付後期已到期設備款。同時,丙公司對甲公司負有未到期貨款債務,且甲丙公司還未就該貨款進行結算。就此情況,作為債權人的乙公司能否向次債務人丙公司主張權利呢?
  • 民法典第589條:關於債務人的權利和債權人的責任
    民法典第589條:債務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的,債務人可以請求債權人賠償增加的費用。在債權人受領遲延期間,債務人無須支付利息。【條文主旨】本條是關於拒絕受領和遲延受領的規定。【條文理解】合同目的之達成,不僅需要債務人全面履行合同義務,通常還需要債權人的配合或協助,包括積極受領債務人的給付,否則,債務的履行可能因債權人一方的原因發生障礙。這種障礙在理論上被稱為債權人遲延或受領遲延。在合同關係中,關於債權人受領給付,在性質上到底是權利還是義務,存在不同意見。
  • 債務人破產,債權人如何向保證人主張權利?
    債務人破產,債權人除了向債務人申報債權外,能否同時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應當注意哪些問題?本文就債權人關心的問題作簡單梳理以示解惑。向債務人申報債權的同時,可以向保證人主張債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稱《擔保法解釋》)第44條第1款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的,債權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報債權,也可以向保證人主張權利。」
  • 【民法典】債務人欠錢不還, 債權人可以替他收債嗎?看看民法典怎麼說
    【民法典】債務人欠錢不還, 債權人可以替他收債嗎?第五百三十五條 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是該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 擔保人從債權人處受讓擔保債權後不能以「受讓人」身份,向其他擔保人主張權利
    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債權人只能向保證人主張保證責任。保證人往往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自己代償後能不能向債務人及其他擔保人追償?
  • 孫自通:在保證期間,債權人向部分保證人主張權利,效力如何
    我們今天探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法律問題,在同一筆債務中,如果存在多個連帶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僅向部分保證人主張權利,其他保證人能否要求免責?或者說在連帶共同保證中,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僅向部分保證人主張權利,能否視為在保證期間內一併向其他保證人也主張了權利。
  • 讀懂民法典 | 重點條文解讀之債務人的抗辯權
    民法典原文第五百四十八條 債務人收到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我剛才說了一句話,我說整個債權轉讓的法律規則,保留了一個底線,就是甲和丙之間做債權轉讓,不需要我同意,我這個債務人有什麼發言權,沒有發言權。既然剝奪了發言權,應該保證我的法律地位不變,不被惡化,由這個角度很容易看懂這個法條。
  • 擔保人相互追償規則重大修改,債權人如何避坑(修訂版) | 民法典擔保新規
    最後,為緩和體系衝突問題,《民法典擔保解釋》第18條⁶規定,如債務人自身對債權提供物保的,擔保人向債權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並主張行使原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的擔保物權。該條款限縮了《民法典》第700條保證人代位權的範圍,將代位權利範圍限縮在對主債務人本身的主從債權,一定程度上緩和《民法典》第700條與第524條的衝突問題。
  • 簡析民法典體系下動產與權利融資交易的選擇路徑
    那麼,在民法典體系下,商事主體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利用動產或權利進行融資交易呢?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裨益。為方便理解,我們假設這樣一個案例:甲公司需要採購一批A公司生產的機器設備,但是缺少足夠的資金。那麼甲公司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向A公司採購機器設備呢?
  • 《民法典》保理合同新規的具體法律適用問題探究
    保理合同又可分為有追索權和無追索權保理合同,根據《民法典》第766條和第767條規定,對於有追索權的保理合同,保理人有權選擇對債權人或債務人進行主張,向債務人主張到的剩餘部分應當返還債權人,但是若向債務人主張後仍有不足部分,可否要求債權人反轉讓?對於無追索權的保理合同,若債務人以合同糾紛等為由提出抗辯而使債權無法實現時,保理人可否仍向應收帳款債權人行使追索權?對此,《民法典》並未做出相關規定。
  • 債務人「假離婚」轉移財產,債權人如何主張權利?
    如果該債務被認定為個人債務,該債務人通過「假離婚」轉移財產,致使法院窮盡財產調查措施,查明債務人暫無財產可供執行,最終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債權人該怎麼辦呢?根據此規定,債務人若通過假離婚,與配偶籤署《離婚協議書》的方式,將財產轉移至離婚配偶名下。債權人要提起確認合同無效之訴,要先證明債務人配偶一方對外負有債務的情況是明知,此種情形下,債權人方能通過主張惡意串通的民事行為無效,使得被轉移到財產歸位至債務人之下。
  • 《民法典》新規:第三人清償是權利
    四川瀛領禾石律師事務所律師張丹蕾解答:從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實施之日起,第三人清償是權利。「《民法典》賦予對履行的債務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向債權人代為履行的權利。第三人就債務履行具有合法利益,請求代為履行的,債權人無權拒絕。」張丹蕾說。
  • 聊民法典73:「約定保證人支付違約金給債權人」,最高法不支持
    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一條「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的規定,由於債權人與保證人在保證合同中特別約定的違約金只針對保證人,不屬於主債務的範圍,故保證人承擔保證合同約定的責任後將無法向主債務人追償,這將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嚴重失衡。
  • 檢說 | 《民法典》關於合同編的精華!
    《民法典》第522條第2款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請求債務人向其履行債務,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第三人可以請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增加的規定,使第三人實際上處於一種類似於債權人的地位。
  • 《民法典》: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的16個法律要點
    02債權人在保證期間未向保證人提起訴訟仲裁或者主張權利《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條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有權拒絕向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二)人民法院已經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據此,在債務人破產時,一般保證的保證人沒有先訴抗辯權,債權人可以直接向其主張保證責任。
  • 《民法典》來了丨朱虎:動產和權利擔保的制度創新
    在合同編也有一些類似的處理規則,比如《民法典》第768條規定:「應收帳款債權人就同一應收帳款訂立多個保理合同,致使多個保理人主張權利的,已經登記的先於未登記的取得應收帳款;均已經登記的,按照登記時間的先後順序取得應收帳款;均未登記的,由最先到達應收帳款債務人的轉讓通知中載明的保理人取得應收帳款;既未登記也未通知的,按照保理融資款或者服務報酬的比例取得應收帳款」,這個規定不考慮善惡意,基本上與第414
  • 民法典債權人無償行為撤銷權對破產撤銷權的影響
    這種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民法典作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新制定的基本法律,其規定更有利於維護債權人權益的情況下,管理人可以參照民法典的規定,更為合理地適用破產撤銷權。第二,債權人可以依據民法典的規定,在管理人不行使或無法行使撤銷權時,直接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民法撤銷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三條對此有明確規定)。
  • 汪興平:如何理解《民法典》第700條規定的保證人的代位追償權?
    (注1)一、 對保證擔保,大陸法系民法典基本上是規定代償保證人全面享有債權代位權,並且該代位權適用法定的債權轉讓。德國民法典第774條規定,在保證人向債權人清償的限度內,債權人對主債務人的債權轉移於保證人。法國民法典第2029條規定,已清償債務的保證人,代替債權人取得其對債務人的一切權利。
  • 《民法典》:保證人也可能不承擔保證責任的16個法律要點
    二、 債權人在保證期間未向保證人提起訴訟仲裁或者主張權利。《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條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即只有在保證期間尚未屆滿時債務人破產的,債權人未向保證人主張保證責任的,在破產程序終結後六個月內仍可向保證人主張。但如在債務人破產時已經超過了保證期間,則無前述規定適用的空間。《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條之規定進行,即在債務人破產時,一般保證的保證人沒有先訴抗辯權,債權人可以直接向其主張保證責任。
  • 法院:代位權的客體範圍,可以涵蓋次債務相關的擔保權利
    基於上述認識,部分法院認為在代位權行使過程中僅能對次債務人本人行使代位權,不得對相關的擔保人(物保和保證)代位行使權利。本文援引判例對上述局限性認識予以突破,雖然該判決層級不高,但是判決精神符合民法典精神,特此推薦,詳見實務分析部分結合民法典變化予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