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589條:關於債務人的權利和債權人的責任

2020-08-30 陝西科澤律師事務所

民法典第589條:債務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債權人無正當理由拒絕受領的,債務人可以請求債權人賠償增加的費用。

在債權人受領遲延期間,債務人無須支付利息。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拒絕受領和遲延受領的規定。

【條文理解】

合同目的之達成,不僅需要債務人全面履行合同義務,通常還需要債權人的配合或協助,包括積極受領債務人的給付,否則,債務的履行可能因債權人一方的原因發生障礙。這種障礙在理論上被稱為債權人遲延或受領遲延。

在合同關係中,關於債權人受領給付,在性質上到底是權利還是義務,存在不同意見。我國《民法典》第509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誠信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據此,我們傾向於認為,債權人受領給付是基於誠信原則應當承擔的從給付義務,也是為照顧自己權利實現而應為的對己義務或不真正義務(參見本法第591條「條文理解」)。債權人違反從給付義務,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債權人違反對己義務,將喪失就此所遭受的損失要求債務人賠償的權利。基於此,本條規定,債權人拒絕受領的,應賠償債務人增加的費用,且無權要求債務人支付受領遲延期間的利息。

【司法適用】

人民法院在適用本條時,應當注意的問題有:

(1)本條第1款中所稱的「費用」是指無效果提出給付(被債權人拒絕的給付)之費用,以及為保管和維持合同標的物而不得不支出的必要費用。值得注意的,債務人因此所損失的可得利益,例如債務人為保管標的物而不能夠將佔用的倉庫出租所無法獲得的租金收益,不在此項範圍內。

(2)根據本條第2款,債務人被免除一切利息義務。所指之「」利息不僅包括依法應當支付的法定利息,也包括合同約定的利息即約定利息。

(3)債權人遲延以債權人的拒絕受領以「無正當理由」為前提。相反,如果債權人依法有理由拒絕受領,則不成立本條規定的法律後果。

作者:科澤律師事務所張旭東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新規:債權人可以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
    就此情況,作為債權人的乙公司能否向次債務人丙公司主張權利呢?「在本案中,依據民法典規定,乙公司有權向丙公司主張權利。」針對這個案例,四川瀛領禾石律師事務所律師段勁韜進行了分析。根據《合同法》第73條規定和《合同法解釋一》第11條規定看來,債權人有權要向次債務人主張代位權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是到期的。
  • 《民法典》新規:債權人可以向次債務人主張權利
    就此情況,作為債權人的乙公司能否向次債務人丙公司主張權利呢?「在本案中,依據民法典規定,乙公司有權向丙公司主張權利。」針對這個案例,四川瀛領禾石律師事務所律師段勁韜進行了分析。根據《合同法》第73條規定和《合同法解釋一》第11條規定看來,債權人有權要向次債務人主張代位權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債權是到期的。
  • 汪興平:如何理解《民法典》第700條規定的保證人的代位追償權?
    民法典第七百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有權在其承擔保證責任的範圍內向債務人追償,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但是不得損害債權人的利益。」(注1)一、 對保證擔保,大陸法系民法典基本上是規定代償保證人全面享有債權代位權,並且該代位權適用法定的債權轉讓。德國民法典第774條規定,在保證人向債權人清償的限度內,債權人對主債務人的債權轉移於保證人。法國民法典第2029條規定,已清償債務的保證人,代替債權人取得其對債務人的一切權利。
  • 《民法典》: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的16個法律要點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條規定:保證合同可以是單獨訂立的書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債權債務合同中的保證條款。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作出保證,債權人接收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雲南、河北、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雲高法[2003]69號《關於保證人超過保證期間後又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應如何認定性質和責任的請示》、(2003)冀民二請字第1號《關於如何認定已過了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在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債權轉移確認通知書〉上蓋章的民事責任的請示》和川高法[2003]69號《關於保證期屆滿後保證人與債務人同日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法律效力問題的請示》收悉。
  • 我國《民法典》中的債總規範及其適用
    但是,如果以同一給付為標的的債的關係中,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的一方或者雙方為複數的民事主體時,法律對於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關係,以及債權人之間或者債務人之間的關係,應有關於多數主體之債的特別規定。《民法典》第177條和第178條、第517至521條即是關於多數主體之債的共通規則。
  • 民法典債權人無償行為撤銷權對破產撤銷權的影響
    這種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民法典作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新制定的基本法律,其規定更有利於維護債權人權益的情況下,管理人可以參照民法典的規定,更為合理地適用破產撤銷權。第二,債權人可以依據民法典的規定,在管理人不行使或無法行使撤銷權時,直接向人民法院請求行使民法撤銷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第十三條對此有明確規定)。
  • 民法典學習心得 | 《民法典》合同編分則重點法條解讀
    本條源自擔保法解釋第34條,將「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變更為」從保證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消滅之日起」,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權利指的是先訴抗辯權,起算日期應結合第687條的規定進行判斷。《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七條【債務承擔對保證責任影響】債權人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允許債務人轉移全部或者部分債務,保證人對未經其同意轉移的債務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但是債權人和保證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 《民法典》:保證人也可能不承擔保證責任的16個法律要點
    二、 債權人在保證期間未向保證人提起訴訟仲裁或者主張權利。《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條規定:一般保證的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上蓋章的民事責任的請示》和川高法[2003]69號《關於保證期屆滿後保證人與債務人同日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法律效力問題的請示》收悉。
  • 聊民法典73:「約定保證人支付違約金給債權人」,最高法不支持
    第六百九十二條 保證期間是確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不發生中止、中斷和延長。《民法典》這個關於保證期間的定義,吸收了擔保法司法解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後果。」保證期間是指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是債權人可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期間。
  • 【學法】《民法典》: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的16個法律要點
    一、 債權人與保證人非書面約定保證責任《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條規定:保證合同可以是單獨訂立的書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債權債務合同中的保證條款。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作出保證,債權人接收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
  • 《民法典》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解析(二)
    筆者在文中將對《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加以分析,以期能對讀者產生一定的參考作用。本篇為第二篇,承接上文,繼續探討《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重大變化。 變化四:關於共同保證人的責任承擔上發生重大變化,有條件地承認了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可以向連帶責任的保證人追償。
  • 《民法典》來了丨朱虎:動產和權利擔保的制度創新
    第三人具體包括:物的受讓人(詳見《民法典》第406條)、承租人(詳見《民法典》第405條)、其他擔保權人(詳見《民法典》第414、415條)、特定債權人:查封、扣押債權人和破產管理人(詳見《民法典》第745條)(三)統一動產和權利擔保之間的順位規則物權法僅僅規定了同一抵押財產有多個抵押權怎麼處理,但是卻沒有規定同一動產上面既存在抵押又存在質押怎麼處理
  • 《民法典》關於保證擔保的新變化解析(三)
    在前兩篇文章中,筆者嘗試總結了《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五處新變化,本文將承接上文,繼續探討《民法典》中關於保證擔保的重大變化。 變化六:一般保證人不得行使先訴抗辯權的情形發生重大變化 先訴抗辯權是指一般保證人在債務人以其自身財產清償債權之前,免於對債權人清償的抗辯權。
  • 檢說 | 《民法典》關於合同編的精華!
    《民法典》第522條第2款規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請求債務人向其履行債務,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內明確拒絕,債務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第三人可以請求債務人承擔違約責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可以向第三人主張。」增加的規定,使第三人實際上處於一種類似於債權人的地位。
  • 民法典第702條「保證人拒絕履行權」的理解適用
    【民法典條文】第七百零二條 債務人對債權人享有抵銷權或者撤銷權的,保證人可以在相應範圍內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當主債務人享有抵銷權和撤銷權時,保證人可以行使主債務人的何種權利?比較法對此有兩種不同的立法體例,一種是直接規定保證人享有抵銷權或者撤銷權,另一種是規定保證人享有拒絕履行的權利,顯然我國立法選擇了第二種立法體例。這裡的撤銷權,僅指因意思表示的瑕疵(如欺詐、脅迫、錯誤)而享有的撤銷已從事的法律行為的權利,而非作為債的保全方法之一的撤銷權。
  • 民法典中關於「債務加入」規定的解讀及最高法院裁判規則
    《民法典》第552條規定,第三人與債務人約定加入債務並通知債權人,或者第三人向債權人表示願意加入債務,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明確拒絕的,債權人可以請求第三人在其願意承擔的債務範圍內和債務人承擔連帶債務。 2.
  • 「學法」《民法典》: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的16個法律要點
    一、 債權人與保證人非書面約定保證責任《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條規定:保證合同可以是單獨訂立的書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債權債務合同中的保證條款。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作出保證,債權人接收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
  • 借款糾紛中,關於擔保的法律問題——結合《民法典》為大家解讀
    《擔保法》第六條規定,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規定,第三人單方以書面形式向債權人出具擔保書,債權人接受且未提出異議的,保證合同成立。
  • 《民法典》對併購交易的影響
    第六百八十八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和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債權人可以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請求保證人在其保證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 【民法「典」讀】《民法典》調整了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你知道嗎?
    相比於《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中關於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在新頒布的《民法典》中有所調整,這些你都知道嗎?(一)法條對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六條 保證的方式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