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建立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

2020-12-22 瀟湘晨報

近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與生態環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同籤署《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協作機制》,為提高珠江流域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防範和處置能力、切實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雙方共同商議,建立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協作聯繫制度,就信息通報、應急協作、聯合執法、深化交流等多項事務深化合作。雙方建立互信、共享的信息通報制度,強化流域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保護、跨省河流水汙染聯防聯控信息溝通,加強汙染處置、應急調度等合作;探索建立聯合執法檢查機制,組織開展跨省河流聯合執法巡查;督促跨省河流水生態環境整治,預防跨省河流突發水汙染事件發生。

協作機制的建立是落實《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關於建立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的指導意見》、依法依規履職盡責的具體實踐。下一步,珠江水利委員會將堅定不移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完善跨省(自治區)河流水資源保護協作機制建設,加快推進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來源:水利部網站】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贛粵籤訂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
    新華社南昌12月20日電(記者鄔慧穎)記者從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江西、廣東兩省生態環境廳和水利廳近日正式籤訂《贛粵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合作協議》。據悉,合作協議旨在共同防範江西、廣東跨省流域水汙染問題,共同應對和處置跨省突發水汙染事件,切實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建立健全同水共責、協同合作、有序有效應對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
  • 吉林:建立跨地區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聯動機制
    會議強調,要多開展聯動協作,通過演練查漏補缺,要建立跨地區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據悉,會議要求,我省各地要多開展聯動協作,多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充分調動生態環境、水利、應急等多部門力量協力推進,並通過演練查漏補缺,讓方案真正能落地,確保成效。要建立跨地區突發水汙染事件應急聯動機制。
  • 關於水汙染防治 天津委員的聯名提案怎麼說?
    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京津冀地區環境聯防聯治備受關注。
  • 共護帶來共贏——雲貴川橫向協作實現赤水河流域生態美百姓福
    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指引下,雲貴川三省建立起了合作共治、責任共擔、效益共享的流域保護和治理長效機制,有力推進了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赤水河水質發生了根本性好轉,幹流穩定達到Ⅱ類水質,徑流斷面水質優良率100%,魚類達到149種,實現了三省社會、經濟、生態的共贏。
  • ...舉行生態環境領域聯防聯控工作研討會暨《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
    2020年10月23日,梧州市生態環境局和雲浮市生態環境局在雲浮市舉行生態環境領域聯防聯控工作研討會,並籤訂《梧州市生態環境局、雲浮市生態環境局關於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的合作框架協議》。會上,雙方秉承「目標一致、求同存異、協同發展、共建共榮」的合作理念,就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進行商討,進一步達成共識。並對打擊兩地交界「散亂汙」企業、查處非法轉移傾倒固體廢物行為、處理交界汙染糾紛以及石材產業環境問題整治、產業提升等方面進行交流學習、分享經驗。
  • 區域協作 自貢市大安區奏出「四手聯彈」環保協奏曲「最強音」
    在大安區不斷完善區域大氣和水汙染防治協作機制的過程中,各方精誠協作,機制日益完善,範圍逐步拓展,舉措更加務實,環保正成為大安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為加快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環保協調發展,大安區率先摒棄「各掃門前雪」的落後觀念,轉而攜手治汙,加強跨區域聯防聯控。  聯防聯控的關鍵之舉是建立共商共治共享的機制。2017年8月16日,大安區委副書記、區長楊斌率隊到威遠縣就雙方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舉行會談。
  • 市公安局組織召開全市公安機關「警種聯動、警保聯控、警民聯防...
    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委龐少傑主持會議並傳達了市領導關於「警種聯動、警保聯控、警民聯防」機制暨情指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批示,市公安局牡丹分局、曹縣公安局、市局治安支隊和特警支隊分別作表態發言。高榮國指出深化「三聯」機制和情指行一體化建設,是推動更高水平平安建設、構建現代警務模式、強化基礎要素管控、充分發揮特巡警綜合實戰效能的迫切需要。
  • 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完善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落實...
    作為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試行省市,重慶市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實踐,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構建了實施方案和配套的事件報告、鑑定評估、賠償磋商、損害修復、資金管理、司法銜接等「1+10」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框架,建立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專家支持機制、聯合指導機制、動態管理機制、司法銜接機制,助力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重慶落地見效。
  • 司法保護長江上遊生態 雲貴川渝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
    啟動儀式上,重慶、四川  「區域有限,流域無限。環境資源審判非常注重跨地區、跨流域審判。」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趙翎21日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建立後,未來將實現對一個地區、一個流域的跨區域、一體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 黑龍江建立防範水汙染事件聯動機制打造綠色水運
    新華社哈爾濱8月22日電(記者 梁冬)22日,黑龍江海事局與黑龍江省環保廳籤訂戰略合作協議,落實《松花江汙染防治規劃》,共同構建防範水汙染事件聯動機制,打擊水域內環境違法行為,打造綠色龍江水運,讓當地賴以生存的江河休養生息
  • 黃山市環保局:聯防共治 打造「綠色長三角」
    加強長三角區域聯防聯控。我市分別與杭州市、湖州市印發了《杭州-宣城邊界區域市級環境汙染糾紛處置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湖州-宣城邊界區域市級環境汙染糾紛處置和應急聯動工作方案》,建立了我市與浙江邊界區域市級環境汙染糾紛處置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
  • 合川、銅梁將籤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補償金每月100萬
    為維護小安溪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地處小安溪上遊的銅梁區、以及下遊的合川區,打破傳統局部水汙染治理局限,以流域汙染防治為重點,將籤約建立小安溪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如何實施?合川區環保局副局長張深介紹,雙方將以小安溪在銅梁區、合川區兩區跨界斷面的水質監測數據為依據進行生態補償。
  • 「警種聯動、警保聯控、警民聯防」
    在警保聯控上狠抓細化,加強與有關社會行業溝通協作,建立互信共建、信息共享、緊急增援等機制,努力實現融合聚力持久化。在警民聯防上狠抓深化,始終把匯聚民力、贏得民心作為工作重要著力點,深入開展「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和「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努力實現平安共建社會化。在科技支撐上狠抓優化,加快構建大數據智能應用新生態,強化新技術新手段應用,努力實現整體防控現代化。
  • 江西建立完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保障長江中下遊水生態安全
    (資料圖) 江西九江永修縣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南昌12月10日電 (記者 吳鵬泉)籌集分配補償資金超110億元、去年主要河流水質優良比例98.9%、去年全省設區城市優良(達標)天數比例均值為89.7%……近年來,長江中下遊省份江西不斷建立完善合理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保障長江中下遊水生態安全。
  • 廣東省水汙染防治條例
    第二十四條 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制定全省水環境監測方案,統一規划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和點位的設置,建立完善全省互聯互通的水環境監測網絡和預警機制。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統一發布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狀況信息。  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負有水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水環境信息共享機制,避免重複監測。
  • 珠澳兩地建立聯防聯控機制 灣仔口岸每日輪渡班次減半
    珠海市副市長閻武、珠海市委臺港澳辦主任鄒樺、珠海市衛生健康局局長徐超龍、珠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沈巖在現場重點介紹珠海市疫情防控及珠澳聯防聯控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羊城晚報記者陳澤雲李斯睿珠海灣仔口岸恢復通關閻武介紹稱,自1月23日以來,珠澳兩地通過科學研判達成共識,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確定兩地疫情防控信息溝通機制,澳門及時通報澳門疫情信息給珠海,珠海也第一時間將本市疫情通報澳門。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基層發熱門診不得拒診、拒收發熱患者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12月7日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發布《關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設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以「可設盡設、布局合理、條件合格、工作規範」為原則,結合各地傳染病防控和群眾實際醫療需求
  • 珠江源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在曲靖召開
    山水相依,共商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建立跨區域聯盟,共護「大珠江源」一江春水。12月10日下午,珠江源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協作會議在珠江源頭第一城雲南省曲靖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保護生態文明,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建立加強司法協作機制,依法打擊破壞珠江源北盤江流域環境資源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妥善審理各類環境公益訴訟案件,支持行政機關履行環境監管職責,進一步加強雲貴兩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共同打造「大珠江源」綠色名片,雲貴兩省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