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軟又輕更高效,還能無線通訊,NUS用新金屬材料折出軟體機器人

2020-12-22 大數據文摘

大數據文摘出品

來源:nus、MIT

編譯:Stats熊、陳若朦

50年前,第一個工業機器人手臂Unimate成功安排了一次簡單的早餐,它成功將烤麵包、咖啡和香檳送達。它的動作看起來像是一個無縫的壯舉,但其動作的每一個位置都是經過仔細考慮的。

儘管今天的機器人已經變得更加智能,且適應性更強,但運送輕小易碎物件這樣的任務,對於雙手僵硬的機器來說仍然很困難。機器人往往只在具有預定義形狀和位置的結構化環境中工作,通常無法處理位置或形式的不確定性。

近年來,機器人專家已經開始專注於軟體機器人的研發,使其具有足夠的柔韌性能夠撿起任何東西。目前最為先進靈活的機器人是「摺紙機器人」(origami robots),它可用於人體的藥物輸送、災難環境中的搜索和救援任務,以及用作人形機器手臂。

摺紙機器人在柔韌性上的要求比較高,一般是用紙、塑料或者橡膠作為材料。為了讓機器人更實用以完成特定的任務,通常是將傳感器和其他電子元件加裝在它們頂部,但這會讓它們顯得更佔空間,變得更重,進而需要更多的動力來移動。

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創造一種新的金屬材料,採用「石墨烯氧化模板合成」的新工藝製造,成為了用於軟機器人的新材料。

這種新型材料在保持傳統紙張和塑料可摺疊性和質量輕的基礎上,由鉑等金屬與燃燒後的紙(灰)混合物為材料。事實上,這種材料只有紙一半的重量,但能夠使機器人仍然具備扭轉和摺疊的能力,這也讓它更具能效。而且它是導電的,機器人可以與操作員或其他機器人進行無線通信,而不需要額外的傳感器。這種材料可能會推動世界各地對輕型「摺紙」機器人的前沿研究。

成功實現應變傳感和無限通訊

折出一隻金屬軟體機器人

來自NUS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的助理教授Po-yen Chen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他在2017年提出了這種材料的想法,並與團隊的其他10名成員一起開發了生產這種金屬材料的工藝。

研究人員通過一種名為「石墨烯氧化模板合成」的新工藝來製造這種金屬材料。他們首先將纖維素紙浸泡在氧化石墨烯溶液中,然後將其浸入含鉑等金屬離子的溶液中。之後將其置於800攝氏度(1472華氏度)的惰性氬氣中燃燒,再於500攝氏度(932華氏度)的空氣中燃燒。最後將材料浸入高彈性溶液中使其穩定。

「石墨烯氧化模板合成」製備工藝

最終的產品是一層薄薄的0.09 mm金屬——由 70%的鉑和30%的非晶碳(灰)構成足夠靈活彎曲,摺疊和拉伸。其他金屬如金和銀也可以被使用。

相關研究論文《Multifunctional metallic backbones for origami robotics with strain sens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發表於《Science Robtics》期刊上。

論文連結: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4/33/eaax7020/tab-pdf

研究小組組長Chen Po-Yen用一個切成鳳凰形狀的纖維素模板進行研究。「我們的研究也受到神秘生物的啟發,就像浴火重生的鳳凰,每一次在烈火和灰燼中獲得新生就會獲得更強大的力量。」

用作能導電的骨幹,實現機器人無線通信

在機器人的設計上,電力必須來自更大、更重的電池,這就形成了一個不斷增加重量和電力需求的惡性循環。陳教授說:「這就是為什麼像我們這樣的研究人員總是希望通過製造更輕的機器人來打破這一循環,從而降低能耗和使用更小的能源。」

該團隊的研發的摺紙結構是一種穩定的薄彈性體,可進行重新配置。這種材料可以作為機械穩定、柔軟和導電的脊骨,使機器人具備應變感知和通信能力,而不需要外部電子設備。

導電意味著這種材料充當自己的無線天線,這讓它可以不通過外部通訊模塊,與遠程操作員或其他機器人通。這擴大了摺紙機器人的工作範圍,例如在高風險環境中工作(如化學品洩漏和火災)、作為遠程控制的不受束縛的機器人、或作為人造肌肉或類人機器人手臂。

Po-yen Chen和Yang Haitao

NUS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博士生Yang Haitao是這項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說:「我們用不同的導電材料進行實驗,最終得出了一種獨特的組合,從而實現了最佳的應變感知和無線通信能力。因此,我們的發明擴展了用於製造先進機器人的非常規材料庫。」

該研究團隊還在試驗其他如銅等其他金屬,來降低材料的生產成本,使其對商業應用更具吸引力。團隊也正在尋求為金屬骨架增加更多的功能——一個值得被研究的方向是將電化學活性材料加入到儲能設備中,這樣材料本身就是它自己的電池,由此實現自供電的機器人。

來一隻又軟、又輕、又大力的假肢!

將驅動、傳感和通信能力緊密集成到摺紙機器人中,使得新一代功能機器人的發展成為可能。然而用於構建摺紙機器人的傳統材料(如紙張和塑料)卻缺乏整合、附加功能的設計能力,而且安裝外部電子設備需要很高的系統集成度,不可避免地會增加機器人的重量。

石墨烯氧化物模板合成技術的開發,實現了複雜貴金屬摺紙(如Pt)的生產,具有更好的變形性、阻燃性和節能性,可被用於製造可重構、順應性強、多功能的金屬骨架。

使用這種新型金屬材料製成的輕質金屬骨架,至少比傳統材料輕三倍。相同時間內,這種新材料機器人工作速度更快,而且耗能只有原來的70%,變得更為高效。這種新材料還具有防火性能,適用於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機器人。這種新材料可以在800攝氏度(1472華氏度)的高溫下燃燒5分鐘。

材料實驗測試結果

此外,這種導電材料具有地熱加熱的能力——通過這種材料發送電壓使其升溫,這有助於防止機器人在寒冷環境中工作時的冰損傷。這些特性有助於創造輕便靈活的搜救機器人,讓它們進入危險區域,並實時反饋與通信。

這些特性使得這種新材料成為製造柔性、輕便假肢的不二選擇,同時,這種假肢比傳統假肢輕60%。這種假肢可以提供實時的應變感知,反饋彎曲的程度,給使用者更好的控制和即時的信息——所有這些都不需要外部傳感器,否則會給假肢增加不必要的重量。

今年3月,哈佛大學(Harvard)和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機器人肢體,它可以用一個柔軟的摺紙手抓取各種物體,包括酒杯和水果。傳統的機械手臂用僵硬的手指會損壞這些物體。

該肢體夾持器由三部分組成:以摺紙為基礎的骨架結構、密封的外殼和連接器。該團隊使用機械橡膠模具和一種特殊的熱收縮塑料——這種塑料可以在高溫下自動摺疊。

夾持器可以抓住並舉起其直徑70%的物體,這使得夾持器能夠拿起並握住各種軟性食物而不會造成傷害。它還可以撿起超過4磅重的瓶子。同時考慮軟體機器人的柔韌性以及足夠的力量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夾持器的形狀使它更難以抓住一些平面的東西,如三明治或一本書。這隻機器人肢體的創造者之一Daniela Rus說道:「我的夢想是創造一個能夠自動為你打包食品雜貨的機器人。」

機器肢體可以拿起精巧的小物件,也能拿起自身重量100倍的大件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出可伸縮液態金屬,或將徹底改變「軟體機器人」技術
    作者:文/犇犇奇思妙想在好萊塢電影《終結者2:審判日》中,標誌性反派人物T-1000是種軟體機器人,它可以在液體和固體之間進行任意切換,其強大的變形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軟體機器人」技術能否成為現實呢?這種「軟體機器人」的實現需要依賴一類叫做液態金屬的物質。液態金屬,如鎵和其它合金,在添加鎳或鐵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磁鐵實現彎曲和塑形。雖然科學家在這方面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開發出了這類金屬,但它們存在的兩個主要缺陷使得其應用前景並不樂觀。
  • 南科大程春團隊在軟體機器人及電池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1、多響應宏觀軟體機器人的製備與功能化設計單晶二氧化釩納米線在68攝氏度時發生金屬-絕緣相變,可產生約為~1%的軸向彈性應變,將其與高彈性的材料複合為雙層結構即可構成高性能的彎曲式微型驅動器。然而如何將二氧化釩納米線的優異驅動性能應用於宏觀器件一直是一個難題。
  • 科學家找到可變形液態金屬 或將改變軟體機器人發展
    科學家找到可變形液態金屬 或將改變軟體機器人發展  Winnie Lee • 2019-03-22 16:49:51 來源:前瞻網
  • 智能搬運機器人用無線通訊裝置防爆安全檢測技術*
    作者:李世光 陳志明 秦 靜 蔣漳河 王新華摘 要:智能搬運機器人射頻源的安全是決定爆炸環境下無線通訊裝置安全性的重要指標。在對無線通訊裝置結構組成和防爆技術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系統分析了其整體點燃源情況,並著重分析其射頻源的安全性。
  • 向蟑螂學習 中美科學家軟體機器人研究取得突破
    一個由清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8日發布消息稱,他們通過模仿蟑螂研製出的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在運動速度和抗壓性方面取得了突破。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科學》雜誌下屬的機器人專業期刊《科學·機器人學》。由於用金屬、塑料等剛性材料製成的機器人結構脆弱,容易受到擠壓破壞,科研人員把目光投向了柔性材料。
  • 科學家給予軟體機器人以觸覺感知
    機器人領域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軟體機器人,它利用的是柔性材料,不是傳統的剛性材料。但由於軟體機器人缺乏良好的感知能力,所以一直受到限制。一個好的機器人抓手需要感覺到它所接觸到的東西(觸覺傳感)同時需要感知手指的位置(本體感知)。這種傳感一直是大多數軟體機器人所缺少的。
  •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研發出全球最敏捷的軟體機器人
    受獵豹生物力學的啟發,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了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軟體機器人,比起前幾代軟體機器人,它能在混凝土表面或水中更快速移動。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微妙地抓住物體或有足夠的力量舉起重物。這個機器人長7釐米,重45克。它有一個彈簧驅動的「雙穩」脊柱。這意味著它有兩個穩定狀態。
  • 輕質液態金屬問世,清華大學突破性研發讓液態金屬機器人更近一步
    現在到了2020年,科學家對液態金屬的研究,基本還處於實驗室階段。而一人客通過相關資料得知相關的柔體機器人,也並沒有走出實驗室。不過,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
  • 四兩撥千斤,軟體機器人和剛性機器人有什麼區別?
    通俗點講,軟體機器人就是一種柔性機器人,它的模型大多來自於自然界的軟體生物,如機器蛇、海洋水生動物機器人等。材料軟體機器人的材料主要是柔性的材料,而不是傳統的剛性連接器和外殼,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3D列印的方式來製作。
  • 科學家開發「獵豹」速度軟體機器人
    受獵豹生物力學的啟發,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了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 軟體機器人 ,比起前幾代軟體機器人,它能在混凝土表面或水中更快速移動。
  • 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仿生材料 其本身可作為軟體機器人
    原標題:美國研究人員研製出仿生材料,其本身可作為軟體機器人   說起機器人
  • 用於可穿戴設備和軟體機器人的新型可拉伸、自愈和發光的電子材料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可拉伸材料,用於發光電容器設備時,可以在更低的工作電壓下實現高度可見的照明,而且還具有自我修復特性,還能抵禦損壞。為了降低可拉伸光電材料的電子工作條件,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非常高的介電常數和自修復特性的材料。該材料是一種由獨特的氟橡膠和表面活性劑混合而成的透明彈性橡膠板。高介電常數使其能夠在較低的電壓下儲存更多的電子電荷,在發光電容器件中使用時,可以獲得更高的亮度。
  • 科研人員研製出由磁場和光碟機動的軟體機器人,未來可應用多個領域
    說起機器人,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這樣的?抑或是構造更精巧的?而現在,也許只需要一種幾釐米長的柔軟材料,你就能獲得一個「好動」的仿生軟體機器人。近日,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其本身可以作為一種軟體機器人,它不僅能夠在液態環境中行動自如,完成拾取和運輸物體等任務;而且由從磁場和光碟機動,精確度和敏捷性都得到很大提升,其前進速度達到了每秒一步,這甚至與人類步伐速度相當!
  • 《材料今天物理》水凝膠與軟機器人
    隨著對人機界面的關注日益增長,軟機器人技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軟機器人具有多種優勢,包括順從性和安全性,它們有助於與人進行無縫交互。為了促進該領域的進步,需要符合標準的材料。水凝膠具有出色的特性,包括高拉伸性,透明性,離子傳導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成為軟機器人的順應材料。此外,水凝膠基於對刺激的獨特響應性,為軟機器人提供了創新的功能。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J.
  • 清華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同開發軟體機器人
    近日,清華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同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其軟體機器人研究成果的論文。雖然該軟體機器人看起來就像一張彎曲的小紙條,它卻能夠以每秒20個體長的超快速度移動,並且重力踩踏之後運動如初,特性神似『小強』。 這是一隻小到只有3cm×1.5cm大小的薄片機器人,薄到只能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才能真正看到機器人是由什麼製成的:一個熱塑層夾在鈀金電極之間,用粘合劑矽膠粘合到底部的結構塑料上。
  • 《AFM》水一樣輕的室溫液態金屬!
    這將給構建的組件帶來額外的重量,導致強烈的不適、更大的能源消耗和更糟糕的用戶體驗,特別是在需要大量金屬的情況下,如可穿戴外骨骼、軟機器人或可攜式電子設備。近日,來自清華大學Jing Liu教授報導了一種輕如水的液態金屬實體概念材料,在溫度調節下仍然保持著優異的一致性、導電性和剛度變化,有望用於製造各種先進的軟機器人和水下設備。
  •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 可超快速行走、遊泳等
    | 字號:A+ | A- 【全新磁驅動高速軟體機器人問世】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超快速地完成行走、遊泳、漂浮和捕捉活體蒼蠅,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對於自然界的生物而言,高速行動對捕獵、逃跑和飛行至關重要。這一點對於軟體機器人也一樣有用,因為它使機器人可以捕捉快速移動的物體,並對周圍動態環境迅速做出反應。但是,要在機器人身上複製這種高速行動非常具有挑戰性。
  • 【會議要聞】輕金屬合金材料加工與製備學術會議在福州召開
    中鋁中央研究院東南分院黃瑞銀副院長/中鋁首席、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王國軍副總工/中鋁首席、西南鋁業(集團)有限公司林林副總工/中鋁首席、國家輕金屬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張樹朝主任/中鋁首席、哈爾濱工業大學陳玉勇教授、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楊院生研究員、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王快社教授、蘇州大學張海教授、 江蘇理工學院盧雅琳教授、中南大學李曉謙教授、遼寧科技大學趙紅陽教授、長沙新材料產業研究院胡盛青院長、東北大學羅洪傑教授
  • 《冰雪奇緣》造雪花的技術,被MIT用來開發了一隻軟體機器人
    「雪的反應與其他材料不同,」Teran說。「如果你壓雪,它會變得更硬。但是,如果你拉伸它,它會變弱並分裂。我們將所有這些都考慮在內。」Stomakhin說,最初,「Matterhorn」僅用於模擬幾個場景中的積雪。但是算法創造了如此逼真的雪,迪斯尼藝術家最終在很多場景中使用它。他們甚至用它來模擬汙垢。
  • 軟體機器昆蟲告訴你答案
    現在,EPFL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超輕機器昆蟲。它利用柔軟的人造肌肉,能夠在不同地形上以每秒3釐米的速度移動,也可以被摺疊起來,即使用蒼蠅拍拍打或是被鞋子壓扁,依舊能保持移動能力。軟體機器人身軀柔軟的動物一直以來都吸引著科學家們的視線,藉由章魚、水母等的生物啟示,軟體機器人也取得了大量進展,它們多具有高柔韌性、運動靈活,能夠適應各種非結構化環境。但是尺度在釐米到分米的軟體機器人,有兩個主要的限制:(1)由於大多數軟執行機構的低力和低功率密度,它們很少能夠自己攜帶供能部件,而是需要與外部進行連接,使行動範圍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