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學老師,現在教二年級,我想就這位家長的問題來談談一年級小學生的教育問題。
現在每家的孩子都是寶貝,在家長的千嬌萬寵下慢慢長大,開始上學了,帶著一家人的期盼,孩子走進了小學的校園。自此孩子的上課情況和學習成績就是全家的晴雨表,孩子成績好,表現優秀,全家就是晴天,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老師三天兩頭的數落你家孩怎麼怎麼不行。那麼全家就是陰天。一家人的情緒都被孩子所左右。
題主所說孩子上一年級學習很差,什麼都不會,這話裡面都帶出家長隱隱的失落的情緒了,或許家長也努力付出了,可是沒有太大的結果,所以家長才問到了今日頭條上。
因為對於孩子不是很了解,所以也給不了家長很切合你家孩子的意見,但是我想跟這位家長說的是,你這句「學習很差,什麼也不會」以後不要再說出口,因為你的語氣裡有太多的失望,這樣消極的情緒會傳遞給孩子的,讓他也感覺自己真的不行,你看爸爸媽媽都覺得自己不行。這樣孩子就會失去了信心。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不好,也是分原因的。就在我教的班裡,才二年級學習成績也分為三六九等了。
造成孩子成績低下的原因就有兩個。
其一就是智力原因。
不要我一說智力原因,有的網友就反駁我說什麼一年級孩子還沒有開竅,等著開竅了就好了,好像我所說的智力原因就是孩子智商低,傻,缺心眼的意思一樣。
智力是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像、思考、判斷等;是指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家長只看到孩子一部分的能力,覺得自己的孩子很聰明,其實在老師的眼裡不是這樣的。
家長會舉例子,孩子玩手機比大人都行,不用教自己就學會了。這就是家長給孩子定義沒有智力原因的主要依據。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大部分的孩子花費5分鐘就可以背過的東西,有的孩子花費人家10倍的精力都背誦的磕磕巴巴的,大部分孩子張口就說出口的計算題,有的孩子數著手指頭磨蹭半天得不出答案······等等的反應都能說明目前孩子有一部分能力趕不上大多數的同學。
如果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造成孩子的學習成績低。那麼我先給孩子的家長敲響警鐘,因為你的任重道遠,這樣的孩子教起來真的很費勁。
你天天努力不一定有好的結果,一但家長不配合老師回家好好輔導孩子了,那麼這孩子的學習成績可能會更加的慘不忍睹。
家長需要做好長期努力的思想準備,堅持、堅持、再堅持!有這樣的信念才可以。
其二就是沒有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除了家長以外,老師是最了解你家孩子的人。我每每觀察班裡的每個學生。大家智力相差無幾,沒有哪些智力孩子是智力超群的,可是學習成績為啥越來越不在一條線上了。因為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上課時優秀的孩子很會聽課,緊跟著老師的步伐走,或許孩子還小,就是優秀的孩子有時候也會出現分神的狀況,但是他們會很快的調整過來,跟老師良好互動。
可是學困生就不是這樣的啦!上課自由散漫,不能很好的約束自己。經常處於神遊的狀態。
課後作業,因為課堂上不能好好聽課,所以課後的作業做起來也很是費勁,他們不能自己獨立完成,尋求了家長的幫助。這樣他感覺原來寫作業可以找家長做拐棍,於是第二天他依然不好好聽課,回家尋求幫助,於是孩子就開始依賴家長,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就啥也做不好。
作為學困生的家長,你就先搞清楚這兩件事就可以。
孩子學習不行如果就是因為智力原因,那就不要著急,也急不得。慢去幫助孩子就好了。遲早會有花開的那天,就是等不到花開,孩子也會比過去茁壯了很多,這就是勝利。
如果有的家長不幫助,說什麼靜待花開,那你等著吧。等著樹葉都落了,你也等不到花開!
如果就是孩子不好好學習,學習習慣和態度不好,那麼就更不著急了,只要腦子在線,家長在多加關注,幫助孩子重新樹立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有哪些?
1、專心聽課的習慣。要認真聽講,這是每個優秀學生必備的品質。
2、書寫習慣 。從小養成書寫好習慣,字體可以不十分優美,但是必須做到清秀整潔。
3、閱讀習慣 。這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4、記憶習慣 。有的孩子記憶力差,其實他們就是注意力差,規定時間去記憶,這樣可以提高注意力。
5、思考習慣 。如果只學習不思考,那麼你的進步也不會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定計劃的習慣 。有的孩子沒有從來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幹什麼,任務不明確,動力也不足,所以要有定計劃的習慣。
7、按時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的習慣 。這是作為學生必須的習慣。寫作業過程中可以查漏補缺。不能依賴外援來完成作業。要學會獨立自主的完成作業。
8、總結的習慣 。要善於總結,尤其是數學,只會做題不會總結,那樣很累也沒有效果。要學會總結,這樣才可以事半功倍。
這是我的一點點看法,希望能幫到家長朋友們,手機前的友友如果有啥好的建議或者意見,請留言分享,期待大家踴躍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