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戀通常以分手告終,雖然你不能把缺少性愛作為最大的原因,但至少會是其中之一。也因此許多情趣用品公司一直在嘗試實現遠程做愛。
來自廣州的創業公司他她科技做了一款可遠程做愛的產品名為inLove。其實,與其稱之為遠程做愛,不如叫它遠程自慰。這款產品包括一個飛機杯和一個振動棒,情侶雙方(非情侶也行)可以通過App語音遠程操控對方的「工具」,在此期間雙方還能進行語音通話。
他她的創始人鄧志豪從2013年就開始嘗試做智能硬體銷售和研發,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做了智能檯燈、手錶、手環、皮膚測試儀、體溫計、嬰兒尿不溼……。「我們發現這些所謂的智能,大部分都是偽需求,小批量潮流用戶圖新鮮而已。」他說。inLove在他眼裡是一款真正的智能產品。
自從智慧型手機興起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後,許多硬體就開始加入App控制的功能,並美其名曰「智能硬體」。鄧志豪認為這些並不是真正的智能產品,據他們的跟蹤觀察,2014年至今快速模仿上市的APP遙控類(偽智能)情趣用品同業有數十家,目前絕大部分已經銷聲斂跡,剩下的多數要麼轉行社區、要麼轉行情趣產品電商銷售、要麼回流傳統情趣用品生產。
那麼inLove又為什麼是智能產品呢?鄧志豪認為這款產品實現了「實時自然語言交流、自然語言指令控制硬體(技術突破、硬體模具突破)」。據他介紹,這款產品避免了許多其它所謂智能情趣用品的缺點:
只是簡單地把控制端遷移到手機APP,使得原來一個手就能用的玩具,現在還有空出一個手來操作手機APP,非常反人類的設計,用戶體驗極差。
至於人與人交流,基本上是APP上面加上一些基礎的微信聊天功能。我們想像一下這個「奇異」的場景,一邊自嗨,一邊用另一個手操作手機,還要留言給對方,或者接聽對方的留言,還有更神奇的打字功能。(我們自嗨的時候會這樣?)
如果離開這個場景,祈求用戶使用APP來社交,就與情趣用品的定位發生衝突。用戶只有性需求的時候才會用這個APP,日常社交有太多的產品可以滿足了。
inLove預計在11月1日開售,價格為699元。
遠程性愛並不是一種全新的事物,其存在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人們一直在嘗試創造一些工具來實現這項被認為是「剛需」功能。比如下圖展示的這份2002年獲批的美國專利文件,其申請在1998年就提出了。這項專利描述的是一種可用於Cybersex(網絡性愛)的技術。
下圖展示了這項技術具體是如何實現的,整個系統並不複雜,基本結構是情趣用品-電腦-網際網路-電腦-情趣用品,同時還有攝像頭、連接器等輔助設備,可實現透過網際網路來遠程控制對方的情趣用品。
今天的遠程性愛產品實現和原理和上面這項專利所展示的技術並沒有太大不同,只不過一切都更加移動化,同時語音技術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有關遠程性愛的專利還有很多,據智能情趣創業者張振宇介紹,最早的遠程性愛專利可以追溯到1943年。張振宇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Fondle的女用智能振動棒。
其實今天如果你想和另一半來一點遠程小情趣的話也有許多選擇,例如一家臺灣公司推出的產品LovePalz,同樣包括男用端和女用端,通過智慧型手機遠程連接,當兩人同時使用時,一方的「工具」會隨著另一方的動作而振動。
還有Kissenger,一款遠程接吻產品,身處異地的兩人各自對著產品接吻(見下圖),這款產品會同時把對方動作傳導至另一方的產品上模擬出來。
遠程性愛能否替代真實性愛呢?當然不能。即便在花樣百出的情趣用品界,它也是比較奇怪的存在。不過既然叫情趣用品嘛,最重要的是玩得開心。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