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早晨5點半,家住紹興鏡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附近的陳大爺一路小跑,前往公園晨練。當他到達公園大門口時,發現不能像以往一樣刷居民身份證進入了。
「幾天不來,情況有變了?」正納悶時,他看到一旁有個公告,上面寫著,從2017年4月1日起,公園實行階段性閉園,閉園時間為凌晨0點至6點。原來,公園不到6點不開門。
隨後,記者從鏡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一位負責人處了解到,這是公園從2006年4月底開園以來,首次實行階段性閉園,在凌晨這段時間遊客不能入園,其他時段則如往常。
據了解,實行這樣的措施,公園管理方也是出於多方面考慮。作為我國首批開放的城市溼地公園之一,鏡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吸引著眾多遊客。公園每天接待遊客三五千人次,雙休日一般有上萬人次,逢長假則更多。公園的最大遊客承載量達5萬人次以上,所以這樣的遊客接待量按理應該沒有問題。不過,由於是國家級溼地公園,有溼地生態環境的保護要求。前段時間,省林業部門就提出,須採取有效措施限制遊客數量。
「同時,我們還要想盡辦法,避免讓公園內豐富的植被和野生動物受到侵害。」據介紹,這個公園內動植物種類繁多,尤以眾多白鷺棲息聞名。不料,這卻被一些偷獵偷捕者盯上,他們常在夜間進園,有的暗暗上山扎網捕鳥,有的偷偷到水邊電魚。公園保安人員雖然曾多次抓獲偷捕者,但還是有人利慾薰心藉助夜色來幹壞事。
公園裡的花草樹木,也經常遭破壞,尤其是在管理難度較大的深夜。公園的梅園裡種植有千餘棵梅樹,這是公園的一大亮點。但這些梅樹卻經常被折枝、攀爬,近幾年就有70多棵被人為損害。
另外,公園內的一些設施,像圍欄、石桌椅、草坪燈等,也總是出現破損,公園每年用於這方面的維修花費就要幾十萬元。一位公園保安介紹,白天基本上不會有人蓄意破壞,但夜深人靜時就有人閒不住手了。
公園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實行階段性閉園,還考慮到遊客的安全。公園面積大,有山有水,晚上遊客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摔跤落水。而且,公園內蛇類較多,遊客晚上在山路水邊行走遊玩非常危險。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鏡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僅梅山公園實行階段性閉園,十裡荷塘、溼地兒童公園等區域還是全天候開放。
此外,公園負責人透露說,園內設置了面積80多畝的白鷺保護區,這個區域用鐵絲網圍了起來,現在發現人為破壞嚴重,正在考慮實施圍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