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

2020-09-04 風箏young

人在小的時候,幾乎都特別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無論什麼事情。


(一) 做風箏


記得小的時候,我和小夥伴都特別喜歡在陽春三月放風箏。 我們不會專門挑日子說那一天一起去放風箏,只要有人提一句說去放風箏,大家都會立馬動手準備的,從來都不推。


大家一般都是上午聚在一起,製作屬於自己的風箏。製作風箏是一件令人特別開心的事,特別是當大家在一起做的時候。你用我的膠布,我用你的小刀,他在用我們的晾乾的竹子做骨架……


我喜歡用裝書的塑膠袋代替市面上風箏上的布,相比較於其他小夥伴用的課本紙更輕便,也更容易飛起來。那個時候我是比較愛惜課本的,不願輕易毀掉任何一本書,所以即使到現在,我都還保留著我幼兒園用的課本。可能是小時候就養成了留下自己學習的「證據」的習慣,到現在讀大學,我仍然沒有拋棄扔掉一本課本,頂多也就是高考結束之後帶不走的作業本、試卷我留在了寢室,當作給學弟學妹們的「見面禮」。如果你叫我拿出幼兒園的我用的書本,我會說我拿不出來即使我有,因為那些書本已經雜七雜八躺在木柜子十多年了,十多年的東西混在一起,我可不想去找。


我們做的風箏都是方形的,腦袋大,身子小,尾巴細長。腦袋一般是25mm*50mm,身子一般是20mm*25mm,我們用數條長條形的「小尾巴」一節節拼湊起最終的尾巴,它的長度大概150mm——170mm合適,尾巴太長的話,太重飛不起來;太短的話,風箏飛起來容易是去平衡,使得風箏在空中打轉。風箏的骨架,我們一般找的是已經放幹了的竹子,這樣更輕,風箏可以飛的更高更遠。風箏的骨架是一個「王」字。


做一個傳統的風箏看似容易,其實其中還暗藏著許多的細節,如果這些細節處理不好,做出來的風箏就是人模狗樣。例如,套線就是一門技術。如果套線的位置不好,將直接影響到你的風箏能不能飛起來。找到最佳的套線位置是需要一次次起飛實驗的檢驗的,對於有豐富經驗的我們來說,我們第一次的套線八九不離十就能找到最佳位置,或者差不多少,只需要稍微試飛調整一下即可。


(二)放風箏


如果說,做一個屬於自己的風箏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那麼放飛自己的風箏,看著它在天空如雄鷹般翱翔,就如同我們的夢想遨遊在天際般令人激動而欣慰。


我們放風箏的地點在山頂。雖然放風箏是高興的,但是爬上山卻是令人難過的……我們沒有人願意爬山即使我覺得它頂多是一座土丘,和真正意義上的山相比是浩瀚星辰的一粒塵埃,但是放風箏的巨大誘惑還是支撐著我們從山腳爬到了山頂。


陽春三月的大地充滿了生機活力,到處散發著淡淡的青草的鮮香。當你偶然路過一處菜花地時,當夾雜著油菜花香的春風迎面吹拂而來,你一定會被這股濃烈的花香所吸引的,頓時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仿佛自己就身處傳說中的世外桃源,忘卻了所有凡塵瑣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春風,是這個時間最可愛的事物。她時不時輕撫著大地,為大地褪去冬衣,換上一件嶄新的五彩斑斕新衣。因為這個時候春風是比較頻繁,所以是最適合放風箏的時間。民間還流傳著這樣的一句歌謠,唱到: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非常形象的描述了這個時期戶外的景象。


放風箏是那個時間最有趣的事情了。


我們放風箏的兩個山頭一高一低,我們從高山頭起飛,手拉著風箏線邊跑邊放,等跑到低山頭時,風箏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因為地形原因,兩山之間只有一條小路,路兩邊都是莊稼。跑的時候,稍有不慎便一腳踏空,「掉進」莊稼地。因此,我們通常是挨個放的:前一個人跑了之後,後一個跟上,但要留出一段安全時間,免得後面的追上前面的發生危險,也力求避免風箏線攪在一起。到低山頭之後,我們會選擇稍作休息,等風箏穩定「停在」空中之後,我們一起拉著風箏再跑回到高山頭一邊。像這樣的過程,我們一次會做好幾個回合。跑累之後,我們躺在斜坡的草地上,要麼閉目養神,要麼雙手枕頭抬頭望著雲間的風箏……春風時不時掠過草地,身旁的小草左搖右擺,捉弄著我們的兩頰。這時的我們是身心情異常的舒暢,沒有一點其他的想法,就只想安靜躺著,感受大自然給與的一切。或許這就是大自然與我們的約會吧,只是現在再也找不回了。


(圖片源於網絡)



春風時不時掠過草地,身旁的小草左搖右擺,捉弄著我們的兩頰。我們躺在斜坡的草地上,有的閉目養神,有的雙手枕頭抬頭望著雲間的風箏,但我們都同地在感受著春風吹拂而過的輕鬆與愉悅,我們安靜地躺著,感受大自然給與的一切。或許這就是大自然與我們的約會吧,只是這一切現在都再也找不回了。


相關焦點

  •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時光不語 歲月風華
    10月31日,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首映式。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又是一年三月三》這部影片在開拍之際就充滿神秘魅力,吸引覆蓋的受眾從60後70後、80後甚至到如今以90後為主體的年輕一代。每個時代的意志和氛圍都是不同的,而其中各人所處的處境都有不同的動人之處。
  • 又是一年三月三三月三是什麼日子 這些風俗你知道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又是一年三月三三月三是什麼日子 這些風俗你知道嗎? 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相傳這一天是軒轅黃帝的誕辰,同時,這一天也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而不同地區對於三月三的定義是不同的,節日的叫法和習俗自然也大相逕庭。
  • 又是一年壯鄉三月三,潿洲好春光~
    而在這一場闊別重逢中,壯鄉三月三如約而至。   三月三又稱上巳節,在廣西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春節,是廣西法定傳統公眾假日,往年都能拼出一個小假期呢。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假期進行了調整,不過,即使沒有了期待已久的小長假,但是網友仍紛紛調侃:「取消是不可能取消的,在家躺著連麥一樣唱山歌。」   島島向你保證,即使今年三月三調整了假期,但是今年的三月三依然很精彩。
  •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微起,春正長
    來源丨詩詞天地(shicitiandi)「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三月三稱上巳(sì)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三月三習俗 「三月三、茶雞蛋」流傳至今未斷,保留一份情趣與風雅。如今它慢慢不為人所知但它的寓意卻不會消亡三月三鶯飛草長,繁花似錦。
  •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 民族電影來勢強勁
    作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的獻禮片,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的出品方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廖榮生、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向群、乾鵬印象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慧惠、導演馬會雷、主演顏丹晨出席了本次北京國際電影節,並走上紅毯,與媒體友好互動。
  • 清明節三月三放假時間出爐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附拼假)
    因為今年「三月三」放假時間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補休,這意味著廣西人將可以享受一個四天的小長假。  細心的網民還為上班族支招:從4月2日至4日調休的3天清明節假期,再請4月5日-7日3天,加上「三月三」小長假,你可以連休10天!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傳統民族的節日。
  • 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但為什麼雞蛋數量是單數呢?
    昨天還說朋友鍋裡面的菜像是地菜煮雞蛋呢,沒想到今天就是農曆三月三了,地菜煮雞蛋,也是南方喻戶曉的民間風俗。 地菜也叫薺菜,4—6月是薺菜的花期,綠杆上面星星點點地開滿了白色的小花。薺菜在很多地裡面都有採摘哦,今天三月三,記得吃地菜煮雞蛋, 農諺有「三月三,地菜煮蛋當靈丹」的說法。
  • 突然想起三月三
    說到踏青,我突然想起,昨天是農曆三月三,在我們的傳統裡,三月三是一個盛大的節日,人們會選擇在這一天踏青郊遊、吃薺菜炒蛋。三月三俗稱上巳節,又稱春浴日,我們在中學課本裡熟悉的那一段《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描寫的就是上巳節的情形。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2017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安排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2017年三月三會放幾天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17年三月三放假安排,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畲族三月三」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7年三月三放假安排  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歷年放假通知慣例,2017年「壯族三月三」全區放假2天,3月30日(周四)、31(周五)(即農曆三月初三、初四)放假,4月1日(周六)、2日(周日)逢雙休,因此可以連休假四天。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及三月三習俗
    三月三也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廣西法定假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每年農曆「三月三」將成為廣西公眾假日,自治區全區放假兩天。
  • 又是一年三月三,紫李樹下話家風 ||東關小學第一屆校園文化節紀實
    又是一年三月三,紫李樹下話家風 ||東關小學第一屆校園文化節紀實 2020-04-10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
    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此外,民間還流傳著「三月三,吃雞蛋」的順口溜。2020年農曆三月三是陽曆3月26日星期四,也就是今天。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一、三月三是什麼節日?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也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
  • 廣西壯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三月三節日習俗、由來簡介
    「三月三」即將到來(2018廣西三月三放假時間安排),說到「三月三」習俗,對歌、吃五色糯米飯已被大夥熟知,可你還知道在這個節日有哪些有趣的節日習俗嗎?廣西各地過「三月三」的方式是怎樣的?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廣西民俗專家,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2020年三月三是哪一天?都有哪些習俗?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農曆三月初三也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中國漢民族和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那麼2020年三月三是哪一天?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三月三的傳統風俗習慣吃什麼食物
    又到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三,這個春天裡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我的腦海中,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記憶,也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傳統節日串連而成。  在神州大地上,關於「三月三」這個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多彩紛呈的展現形式。  漢族將「三月三」稱為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
  • 瀏陽荷花:三月三 這個小區儀式感滿滿!
    瀏陽荷花:三月三 這個小區儀式感滿滿!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6日訊(通訊員 肖萌萌)1又是一年三月三,「阿姨,這個雞蛋好多錢一碗?」「不要錢,小朋友,端一碗回去吃吧!」3「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小區開展送薺菜蛋活動!」一大早,新月半島物業經理黃力在朋友圈「吆喝」。4早上7點多,新月半島小區工作人員便開始「洗手作羹湯」。5 2000餘個雞蛋洗淨煮好,30多餘工作人員忙碌準備,一碗雞蛋,滿載著一片心意。
  • 石井「三月三」
    石井「三月三」 三月初三「掃墓敬祖日」石井以南,金門、廈門、漳州及臺灣,家祭掃墓安排在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俗稱「三月節」。舉頭三尺有神明,所以在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切記住哦!
  • 三月三中國人吃薺菜的由來
    三月三,上巳節,家家戶戶薺菜煮雞蛋,幾千年的風俗了!那麼多野菜,如今最好入口的只有薺菜、苦菜少許幾類了。上元吃元宵,清明寒食,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都有個說頭。上巳節吃薺菜煮雞蛋,很少有人琢磨為什麼吃薺菜?
  • 壯族三月三 廣西除了文旅還有祭祀儀式
    2014年,「壯族三月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法定假期。「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連續舉辦多年,已經成為廣西邊關民俗文化旅遊重要活動。這一文化盛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關注。今年按照自治區有關調整三月三假期統一部署,「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也開展了線上「雲遊」活動。
  • 三月三,上獨山,南陽中心城區周邊最熱鬧的廟會
    獨山位於南陽中心城區北三公裡,因周圍無山而有此名。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南陽人有上獨山趕廟會的傳統習俗,俗稱「三月三,上獨山」。獨山廟會是由民眾自發形成的傳統民俗文化盛會,集休閒、娛樂、朝拜、郊遊為一體,沿襲了千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