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此外,民間還流傳著「三月三,吃雞蛋」的順口溜。2020年農曆三月三是陽曆3月26日星期四,也就是今天。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
一、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也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二、三月三有哪些風俗習慣?
1、薺菜煮雞蛋
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薺菜又稱地菜、田兒菜等,是生長在田頭地角的一種鮮香可口、營養豐富的野菜。《詩經》就有「其甘如薺」的吟詠;辛棄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的詩句。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
2、祓禊
指去災病,上古女巫給去晦,唐宋時流行泡溫泉,在水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為去災祝福之意。
3、畔浴/泡溫泉
以春水洗滌汙垢,認為這樣做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免疫,吉祥如意。
4、修禊
到水邊嬉遊,是古已有之的消災祈福儀式,後來演變成中國古代詩人雅聚的經典範式。
5、互贈香草
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
6、郊外遊春
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遊,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潑水相戲,自由擇偶。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並以芍藥定情。
7、臨水飲宴
又叫曲水宴。流觴時,水邊設席障,茶具與花,進行宴飲,吟詩作賦。十分風雅,成為文人雅士的娛樂活動。此風在唐尤甚,至宋以後漸無聞。
8、賞桃花
農曆三月三的桃花最為茂盛,所以踏春之餘欣賞桃花之美。
9、放風箏
正所謂」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在現代,每年三月三,廣西、浙江、福建、海南等地,都會舉辦一系列形式新、立意高、群眾參與度高的活動,吸引著全國各地遊客的目光。從一個傳統民族節日到文化旅遊節慶,最終轉型成為當地的文旅品牌,「三月三」的發展,為民族傳統節日的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