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少兒周刊·少年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假期裡,怎樣愛上閱讀?
閱讀是人類永恆的命題,閱讀沒有假期。已經開啟的暑假,課外閱讀是學生的必做項。但似乎有一個不爭的現象:學生群假期閱讀易流於形式或半途而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興衝衝地捧著一摞子新書回家,趁著新鮮感翻上幾頁,幾天後就撇到一邊了,等到假期結束開學了,一本書都沒讀完……
那麼,如何使學生充分利用暑假進行有效閱讀,愛上閱讀?一起來看看城關區酒泉路小學「袁萍名班主任工作室」負責人、語文教師袁萍就閱讀的事兒給出的方法。
讀書方法之摘錄
有效閱讀一定是激發興趣的讀,實現「悅讀」。良好的居家閱讀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舒適的閱讀環境下,學生能專注於閱讀。家長可在家中開闢專用的讀書地點,確保閱讀場所的光線柔和充足,保障場所的安靜與舒適。不提倡完全由家長選擇書目,最好在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籍中,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
讀書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用兼具事半功倍效果的是摘錄法。同學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閱讀摘錄本,每讀一本書時,將其中自己覺得比較優美、生動的句子或者詞語摘抄記錄下來。在摘抄的過程中,可以進行分類,比如按照寫景、寫事、寫人的類別分別歸納摘抄。這樣的好處是等到之後翻看自己的摘抄本時,對於每一類別的好詞好句清晰可見,方便運用於自己的寫作和表達中。
讀書方法之存疑查閱
對有些同學來說科普類書籍很有趣,但有些同學卻覺得有點難以理解,翻幾頁就沒興趣了。而對於科普類書籍,其閱讀的一個好方法即是存疑查閱法。在閱讀過程中,對於一些不理解的名詞、現象可以先提出自己的疑問,然後使用其他工具書進行查閱,或者在網上查閱、請教長輩相互交流。當自己解開了疑惑時,會非常有成就感,並且對於這個知識點印象深刻。
有些家長側重於引導孩子了解閱讀的好處,只是將閱讀視為提高孩子成績的手段。這種「唯成績論」很難讓孩子樹立起正確的閱讀觀,也容易導致孩子缺乏閱讀體驗,得不到閱讀樂趣,閱讀動力不能持久。所以要激起孩子內心的閱讀原動力,讓孩子自己在閱讀探索中有所收穫並真正喜歡上閱讀。
讀書方法之交流
對於畫面豐富、文字較少的書籍,比如繪本,更適合用交流法閱讀。家長和孩子坐在一起,讓孩子將閱讀後的體會、感受以及對書中人物的印象與他人分享;甚至還可以用肢體語言將書中的精彩內容表現出來,這些都能夠讓閱讀者更加深入理解所讀之書。倘若家長或一起讀書的同伴能就一本書展開交流,那麼這樣會產生更好的讀書效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對於喜歡畫畫的同學來說,假期時間寬裕,也可以將自己喜歡的繪本進行再創作,畫出屬於自己的繪本,再加上一段故事情節續編,豈不更加有趣?
讀書方法之思維導圖法
對於小學五六年級的同學來說,多喜歡關注故事情節豐富的書籍,還喜歡讀厚厚的書,除喜歡之外,也有一種昭示自己長大了的炫耀之感。對小學生的這種「厚重閱讀」,如何做到讓「厚重閱讀」變為「有效閱讀」?袁萍老師提供了一個思路——思維導圖法。一般在學校都訓練過畫思維導圖,這種方法有助於學生於閱讀中梳理整本書的脈絡,清晰記憶書中的情節。比如《中華上下五千年》分上、中、下三冊,有些同學不太喜歡歷史,看到這麼厚的三本書可能讀不下去。這時,就可以選擇其中感興趣的素材製作思維導圖,喜歡歷史發展年代的同學,可以按照年代歷史發展進程製作思維導圖;對書中一些歷史人物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做一份關於歷史人物介紹的思維導圖;關注當中歷史事件的同學,製作的思維導圖就突出歷史事件的意義、特點,其中都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觀點和評論。當通過看一本書,梳理製作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那會很有成就感,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的閱讀就變得有滋有味了。
其實,無論怎麼精妙的讀書方法,都比不得同學們因為熱愛而捧起一本書認真地閱讀有意義。
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