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超級經典是怎麼誕生的?

2020-12-11 中國數字科技館

「星球大戰外傳」影片《遊俠索羅》在國內影院上映了。

沒有人會否認「星戰」是個「IP寶藏」,距離第一部星戰影片上映已經40年了,直到今天這個系列還與時俱進的向前發展著;同時它也在不斷追溯自己的源頭,在早期人物身上繼續「挖寶」。

作為初始「發動機」,第一部《星球大戰》是怎麼創作出來的?好萊塢到底還能不能複製它的神話?

看了今天的文章,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判斷。

自從把盧卡斯影業賣給迪士尼之後,喬治·盧卡斯就一直對自己拒絕參與新「星戰」影片創作的原因毫不避諱。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太辛苦、太費腦、輿論壓力太大。

喬治·盧卡斯並不是弱者,他只是個聰明人。

他用一己之力,把妙手偶得的創意發展成影響幾代人的宏大IP。我們只需要看一下《星球大戰》電影最初的草稿,就知道盧卡斯究竟付出了什麼。

初稿故事和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星球大戰》差異極大,甚至連「親粉絲」也無法辨認。

它就像是的惡夢版「星戰」:漢·索洛(Han Solo)皮膚是綠色的、臉上有腮;而盧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是個外表硬朗的白鬍子將軍……所有這一切,真的都是《星球大戰》在初稿(The Rough Draft)中的設定。

喬治·盧卡斯1974年開始動筆寫「星戰」,1977年的電影版《星球大戰》劇本已經是他寫的第四稿了。

最初的第一稿相當「直男」——情節粗魯,橫衝直撞,充滿憤怒與不和諧。

2013年,黑馬漫畫公司(Dark Horse Comics,美國僅次於DC和漫威的第三大漫畫公司,旗下擁有地獄男爵等)出版了「星戰」初稿故事的八本漫畫。

▲ 《星球大戰》初稿故事漫畫

漫畫由美國文化史學者、星戰專家JW Rinzler改編,Mike Mayhew繪成。

▲ 《星球大戰》初稿漫畫編者JW Rinzler

▲ 畫師Mike Mayhew

從這個系列,你不僅能看到盧卡斯最初的創意,還會對「星戰」整個世界觀有更深刻和豐富的洞察;這一系列也為新「星戰」故事創作提供了線索和靈感。

科幻小子的太空歌劇夢

盧卡斯對科幻電影的興趣可以追溯到1971年他自編自導、由羅伯特·杜瓦爾(Robert Duvall)主演的影片《THX-1138》。

▲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這是一部令人不安的反烏託邦驚悚電影長片,創意源於盧卡斯在南加大上學時的學生作品《電子迷宮THX1138》。

這個故事的設定有點像《1984》,講了一名編號為1138的主人公試圖逃脫「系統」。

▲ 1967年盧卡斯的15分鐘學生作品《電子迷宮THX1138》

但盧卡斯真正想做的影片和陰森冷酷的THX完全不一樣,他嚮往「有希望,有夢幻感」的東西。

傳說喬治·盧卡斯在看過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後,發誓要拍一部屬於自己的太空歌劇電影。

1973年,盧卡斯在電影《美國風情畫》的後期製作過程中,一直在構思接下來的「幻想史詩巨作」。

雖然疲憊不堪,但他在這段時間裡,已經為自己的作品想好了R2D2和Wookiee這兩個名字。

▲ 讓喬治·盧卡斯「一鳴驚人」的喜劇《美國風情畫》

1973年上映的《美國風情畫》票房破億,成了當年以小成本實現票房成功的「黑馬」,本片還獲得了五項奧斯卡提名,可以說是叫好又叫座。

這個意想不到的成功為盧卡斯換來創作的自由,也為他拍攝《星球大戰》這類太空科幻大片奠定了資金基礎。

「星戰」最初的構思不到兩頁紙,講述了兩個名叫梅斯·溫迪(Mace Windy)和楚耶二索普(Chuiee Two Thorpe)的角色,被訓練為絕地聖堂武士(Jedi-Templar)的故事。

那兩頁紙的情節雖然「不靠譜」,但除了R2D2,《星球大戰》中一些響亮的名字已經開始出現了。

1973年5月,盧卡斯拿出了《星球大戰》的劇情簡介。很多人都覺得他在創作上受Frank Herbert的《沙丘》和老劇《飛俠哥頓》影響頗深;但真正了解「星戰」精髓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其中的東方智慧。

▲ Frank Herbert的《沙丘》

▲ 科幻劇《飛俠哥頓》(Flash Gordon)

對「星戰」產生核心影響的,其實是黑澤明1958年的電影《戰國英豪》(The Hidden Fortress)。

▲ 黑澤明電影《戰國英豪》(隠し砦の三悪人)

盧卡斯採用了《戰國英豪》的故事思路:一位公主和她的家人,在強大對手的脅迫下逃走,雙方在銀河系展開一場大戰。

但是,這個蘊藏著東方內核的故事,讓盧卡斯在與好萊塢電影公司的溝通中頻頻受阻,最後只有20世紀福克斯對這個故事感興趣。(贊福克斯!)

就在定下製片公司後,「星戰」故事的主體也開始形成:邪惡的帝國,巨大的太空堡壘,一位名叫盧克·天行者的將軍,一個被稱為雅文(Yavin)的星球,以及太空港口的激烈對抗。

就是這麼一個融合了「借來的」內核、把戰爭作為主線,加入一些反烏託邦與陰謀論元素的太空故事,構成《星球大戰》最初的雛形。

粗糙但有趣的第一稿

電影《星球大戰》劇本第一稿終於在1974年5月完成,標誌著盧卡斯的一次重大突破。

雖然它和我們熟知的「星戰」還有一段距離——故事還很粗糙,其中不少描寫都堪稱詭異,但這份初稿意義非凡,因為它是盧卡斯在打字機上完成的第一個《星球大戰》完整劇本。

在第一稿中,「星戰」標誌性的開場文本首次出現,它最初的內容是:

「在新近爆發的大起義之前,絕地賁篤始終是宇宙中最令人生畏的戰士。

在擔任皇帝私人衛隊的十萬年間,一代代的絕地武藝日臻完美。

以絕地為骨幹力量的帝國空間部隊縱橫銀河,為帝國開疆闢土,上窮天球赤道、下達幽深裂隙,所到之處戰無不勝。

如今,這群傳奇般的戰士卻幾乎被斬盡殺絕。

由於與新帝國為敵,他們一個接一個遭到追殺,命喪兇狠殘暴的敵對戰士——西斯武士之手。」

初稿的故事主線圍繞「最後一個絕地武士」凱恩·斯塔克勒(Kane Starkiller)展開。

他躲過邪惡的新帝國及其盟友西斯(Sith),和他的兩個兒子——10歲的迪克(Deak)和18歲的安納金(Annakin)一起藏身在Utapau的第四個月亮上。

▲ Kane Starkiller和兩個兒子

初稿開篇,凱恩就被帝國發現,遭到西斯狠角色的突襲。

儘管西斯戰士打不過武藝精湛的絕地武士,但他卻殘忍殺害了凱恩10歲的兒子小迪克。

凱恩帶著安納金逃往Aquilae,在那裡和絕地同胞盧克·天行者碰頭,兩人聯手與帝國龐大的太空堡壘展開全面對抗。

安納金是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他經過嚴格的絕地訓練後,去拯救被帝國綁架的萊婭(Leia)公主,以號令Aquilae的人民加入抵抗。

初稿故事有兩點讓人感到驚訝:

首先是它「剛硬」的風格。它硬朗且殘酷,更接近《沙丘》的冷峻,完全不像是個有夢幻色彩的太空童話。

儘管1977年電影版《星球大戰》也出現了一些暴力場面;但初稿中的滅族屠殺、成年人瞬間慘死、酒吧裡血漿飛濺,開場5分鐘內一個10歲男孩被西斯無情殺害……不知年輕觀眾看完會作何反應。

▲ 凱恩10歲的兒子迪克被西斯殺死

其次是區區129頁腳本中,出現了數量相當可觀的角色。

漢·索洛識別度極高,雖然他有著跟電影迥異的青蛙般綠色外表,但憤世嫉俗的「小混混」性格卻始終如一。

兩位經驗豐富的絕地成員——凱恩和盧克·天行者、萊婭公主和兩個叫Biggs和Windy的年輕皇室兄弟、一個名叫Whitsun的年輕的反叛軍間諜......還有眾多反派人物。

安納金是個年輕的絕地武士,他背負著仇恨,個性亦正亦邪,但在故事結尾時,他又像是個英雄。

▲ 「星戰」初稿中的安納金

在初稿中,安納金真是個讓人費解的人物,他的行為有時很奇怪。例如,安納金第一次遇到萊婭公主的時候,萊婭拒絕他的拯救,這時他的解決方法竟然是——一拳打在她臉上!

盧卡斯承認自己在打磨劇本時非常糾結,整個過程的壓力經常讓他透不過氣來。

他腦中時常清晰地浮現出場面宏大的戰場和激烈的光劍交鋒,但初稿故事並沒有堅實的主角,敘述視角經常在不同角色間切換。

盧卡斯還沒找到讓觀眾進入這個傳奇故事的有效途徑,人物也還沒發展出鮮明的個性。

第一稿中,R2-D2和C-3PO是一對永遠在互相激怒和爭吵的機器人,這對角色的可愛個性直到後來才呈現出來:在電影裡,R2-D2快樂的唧唧聲、勇敢和忠誠與C-3PO的嘮叨冗長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搭配相當出彩。

同樣,在初稿中,萊婭對安納金是一種固執笨拙的愛,而電影中我們熟悉的萊婭公主是堅毅果敢的現代女性代表,她後來的性格更能引發觀眾共鳴。

▲ 「星戰」初稿中的萊婭公主

除了這些問題,第一稿已經出現了讓人興奮的大戰畫面感。

盧卡斯的朋友和導師、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明確表示自己喜歡這版初稿;但是盧卡斯清楚地意識到,他的故事仍然太龐大複雜——至少拍起來太費錢。

在此後的修改中,盧卡斯圍繞角色特徵和名字,把凱恩的屬性和他的機械身體結合在一起,他成為了電影裡的達斯·維達。

▲ Kane Starkiller

盧卡斯還大幅刪減了無關緊要的人物和情節,通過反覆重寫和重新排序,故事逐漸接近了我們今天認識的星球大戰。

傳奇的誕生

在1975年出版的《星球大戰》第二稿中,漢·索洛和楚巴卡開始共同駕駛「千年隼」;

盧克·天行者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農場男孩,而非鬍子灰白的將軍;

而達斯·維達也終於成為了西斯的黑暗尊主。

接下來的第三稿,副標題為「盧克的冒險」(From the Adventures of Luke Starkiller),歐比旺·克諾比出場,其他情節和人物細節描寫也在加深,例如,萊婭和漢·索洛之間開啟了「互相調侃模式」。

正是這第三稿,為電影版《星球大戰》最終劇本奠定了基礎。

第四稿成為電影的拍攝劇本,安納金被描繪成一個具有侵略性的年輕新貴,他的身世更加複雜和離奇,成為平衡「原力」的重要力量;他背負的宿命成了「星戰」打動觀眾的重要線索。

而「星戰前傳」中年輕的歐比旺,也或多或少借鑑了初稿中的的鬍鬚將軍盧克。

黑馬的《星球大戰》初稿改編漫畫,人物和場景設計靈感來源於Ralph McQuarrie早期為星戰做的概念圖。

▲ Ralph McQuarrie的《星球大戰》電影概念圖

從《星球大戰》的創作過程,我們能看到喬治·盧卡斯是如何把東方哲學與古典神話和未來科幻融為一體;也見證了一個偉大產品的誕生,需要付出怎樣的心血層層打磨。

願原力與創造者同在!(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EA《星球大戰:舊共和國》登陸Steam,免費
    IT之家7月22日消息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Star Wars: Old Republic)》現已免費登陸 Steam,擁有內購內容。IT之家了解到,《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是藝電的子公司百威爾製作的一款大型多用戶在線角色扮演類遊戲,該遊戲在 2011 年 12 月 20 日上線。
  • 粉絲無感票房慘澹,全球第一IP星球大戰中國市場失靈
    同為迪士尼旗下超級IP,漫威系列在中國電影市場開疆拓土,星球大戰卻接連敗退。實際上,中國也有一批星球大戰的愛好者。在星球大戰中文網,忠粉們以鑽研科學的精神,實時分享著對星球大戰文創產品細枝末節的研究。樂評人墨墨是一名星球大戰愛好者,熱衷於搜集相關的文創產品,比如黑膠唱片和樂高玩具。
  • 《星球大戰9》毀了經典還是超越經典?
    正確的觀影順序應該是1999年《星球大戰前傳1:魅影危機》、2002年《星球大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2005年《星球大戰前傳3:西斯的反擊》,1977年《星球大戰正傳1:新希望》,1980年《星球大戰正傳2:帝國反擊戰》,1983年《星球大戰正傳3:絕地歸來》,2015年《星球大戰後傳1:原力覺醒》,2017年《星球大戰後傳2:最後的絕地武士
  •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新元素誕生記之看護者
    【譯者按】原文《Designing Star Wars: The Last Jedi, Part 2: Creating the Caretakers》於2017年12月18日刊登在《星球大戰》官方網站,作者丹·布魯克斯(Dan Brooks)。譯文首發於「星球大戰」微信公眾號。
  • 科幻電影第一IP《星球大戰》,風靡了43年,這4個原因很重要
    對於全世界的科幻迷來說,1977年是科幻史上的重要節點,影史最經典的科幻片IP——《星球大戰》正是在這一年誕生,自此掀開了科幻電影的「稱霸時代」。43年來,「星戰」共推出了9部系列電影,2部外傳,1部衍生美劇,數字層面之外,是高達百億美元的票房和數以億計的粉絲擁躉。
  • 星球大戰偉大的角色排行---經典的正反派哦
    說到星球大戰排行榜~上次跟大家分享過的《星球大戰人氣大票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到最後呢!?請受小弟弟一拜~國外的Total Film雜誌向來都很喜歡做些電影的評選,而今天提到星球大戰(Star Wars),當然這兩者之間是有關係的(廢話)~原來是他們最近做了一份50位偉大的角色排行榜(50 Greatest Star Wars Characters),這當中的排行真的收錄了相當多經典的電影角色,不過由於五十位實在是太多了~因此目光還是直接跟大家揭曉最後的
  • 星球大戰光劍/風車製作
    星球大戰光劍/風車製作大家好,這裡是超級好玩君,每天分享好玩有趣視頻:光劍介紹:光劍 (《星球大戰》系列的高科技武器) 光劍(lightsaber)是科幻作品《星球大戰》系列中的一種高科技武器,第一次是在1977年的電影《星球大戰4:新希望》出現,《星球大戰前傳
  • EA多人在線遊戲《星球大戰:舊共和國》登陸Steam,免費
    IT之家7月22日消息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Star Wars: Old Republic)》現已免費登陸 Steam,擁有內購內容。IT之家了解到,《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是藝電的子公司百威爾製作的一款大型多用戶在線角色扮演類遊戲,該遊戲在 2011 年 12 月 20 日上線。
  • 樂高星球大戰系列的又一個巔峰,樂高終極收藏家版死星
    上次我們介紹了樂高史上顆粒數最多,體積最大的套組,隸屬於樂高星球大戰系列的終極收藏家版千年隼,今天我們再來看一款屬於同一系列同時也被廣大星球大戰愛好者所喜愛珍藏的套組,這就是最早於2008年上市,而後又於2016年進行復刻的樂高終極收藏家版死星。
  • MMORPG《星球大戰:舊共和國》免費登陸Steam 好評率90%
    EA大型多人在線遊戲《星球大戰:舊共和國》已經在Steam免費上架,含內購內容,暫不支持簡體中文。Steam地址>>>
  • 《賽爾號星球大戰》尤納斯怎麼過 尤納斯打法攻略
    導 讀 賽爾號星球大戰尤納斯怎麼打? 賽爾號星球大戰尤納斯怎麼打?"
  • 星球大戰8經典臺詞語錄大盤點 尤達大師再成金句王
    星球大戰系列一直是北美最大的IP,這一系列也是產生過很多經典臺詞,盧克的父親那一句「im your father。」也是被不少網友拿來惡搞,那麼星球大戰8中又有哪些經典的臺詞呢?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星球大戰8經典臺詞語錄。
  • 《星球大戰9》怎能忘記盧克?馬克·哈米爾發文致敬這經典角色
    隨著《星球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進入倒計時,粉絲們對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帶有許多的疑問。但是在粉絲們的討論中,許多人都忘記了《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由馬克·哈米爾扮演的盧克·天行者。自1977年《星球大戰:新希望》這部電影上映以來,馬克·哈米爾一直扮演著這部系列電影中最標誌性的角色:盧克·天行者。在《星球大戰9》即將上映之際,馬克·哈米爾寫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向他在《星球大戰》中扮演的角色致敬,並分享了一些很酷的照片。
  • 兩款作品胎死腹中 星球大戰系列居然還經歷過如此曲折
    眾所周知作為影遊聯動的代表,星球大戰自從2008年發售至今,玩家們對其的態度還是比較曖昧的。而之前在2012年時星球大戰1313的胎死腹中卻讓玩家耿耿於懷,好在之後的時候星球大戰:前線的補位,才平息了不少玩家的質疑聲。
  • 星球大戰要講中國故事了?首部「星球大戰」中文網絡文學將面世
    40多年前,第一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星球大戰:新希望》橫空出世,吸引了無數星戰迷就此「沉淪」,而現在,全球第一部由中國作者原創的中文星戰網絡文學即將面世——16日,閱文集團和迪士尼中國宣布雙方將就迪士尼公司旗下「星球大戰」品牌開啟內容合作,共同創作推出首部星戰中文網絡文學;此外,40本星球大戰小說中文電子書將陸續亮相閱文旗下各大數字閱讀平臺
  • 《星球大戰:舊共和國》免費登陸Steam平臺
    EA旗下的MMORPG作品《星球大戰:舊共和國》已免費登陸Steam平臺,不支持簡體中文。
  • 當《星球大戰》登上唱片封面
    時光網訊 《星球大戰》系列首部衍生電影《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在內地開畫。對廣大「星戰」粉來說,這部故事時間排序3.5的電影無疑又填補了一些想像中的情節。而對新的觀眾來說,《俠盜一號》也堪稱「星戰」世界的快速入門指南。
  • 40本「星球大戰」小說中文電子書國內首發
    10月16日,閱文集團攜手迪士尼中國、盧卡斯影業,圍繞迪士尼公司旗下「星球大戰」品牌(以下簡稱「星戰」)展開合作。  作為星戰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40本星戰中文電子書版權首次授權閱文集團,包括《俠盜一號》《達斯·貝恩》《索龍三部曲》《星球大戰》以及《星球大戰:少年絕地武士》等在內的電影原著已在QQ閱讀、微信讀書、起點讀書等11個數字閱讀平臺上線
  • 全球首部星球大戰中文網絡文學作品《星球大戰:白銀誓約》上線
    12月17日,由閱文集團、迪士尼中國和盧卡斯影業共同推出,全球首部中國作者原創的星戰網絡文學《星球大戰:白銀誓約》正式上線。據悉,《星球大戰:白銀誓約》將在延續星球大戰經典元素的基礎上,打造一個全新的星系——「乾星系」。
  • 草根評《星球大戰9》:視效絢麗 致敬前作
    而像 《復聯》, 《星球大戰》這類,出場人物過多,劇情經過漫畫,電影,電視劇的全方位細節填充,如果沒看過前作,直接看《復聯4》或者《星球大戰9》,絕對要看的一頭霧水,這對路人來說絕對是一大顧慮。直到新浪給了我免費的電影票,真香。《星球大戰9》的故事在主題曲的慷慨激昂的音符中展開。不得不說,即使完全不了解《星球大戰》的人,也很難沒聽過這首主題曲,可能這就是經典帶來的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