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法師:五逆加上謗法,不能往生.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

2021-02-12 大安法師講淨土

請問法師:五逆加上謗法,不能往生。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

答:在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談到十念必生我國,最後有句話是「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那麼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應該說這正是體現了佛的大慈大悲,才在無上殊勝、便捷往生的這一願當中加上了這句話,就是要讓我們對念佛法門產生信心,而產生信心的兩個巨大的障礙就是福德不夠,智慧不夠。

福德不夠的最重就是犯了五逆,不僅福德不夠那是罪孽深重,(死後)墮阿鼻地獄,謗法是愚痴到極點。如果五逆加上謗法,這兩個罪加在一起,那就等於說對念佛法門的信心就絕望了。所以為了避免普度眾生的十八願,讓眾生無望,所以佛用悲憫心來勸誡我們,不能造五逆重罪,又誹謗佛法,尤其誹謗淨土法門。

在《觀經》裡面表示,造作五逆重罪的人,臨命終時,地獄境界現前,能夠蒙善知識開導,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以懺悔的心持名念佛,也能往生淨土,這是《觀經》表達的。

那麼如果謗法的話,他的罪比五逆的罪還重。為什麼呢?人為什麼會造作五逆的重罪,就在於他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因果,尤其是誹謗淨土法門。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究竟普度一切眾生的殊勝法門,你把這個都誹謗了,斷了眾生信心的道路,那比誹謗萬佛的罪業還深重,斷送了一切眾生得度的因緣。所以由於這樣的嚴重的後果,特別警醒,除這兩種罪同時犯的眾生不能被十八願所攝,一切眾生都可以平等普攝。

這是從預防的角度來說的,那麼從佛的慈悲救度一切眾生的角度來說,如果犯了五逆罪,也犯了誹謗佛法罪,如果臨命終時還能夠迴轉心懺悔,念佛求往生,那麼阿彌陀佛慈悲不舍任一眾生,阿彌陀佛非常歡喜地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從攝受門來說,所有眾生只要懺悔念佛都能往生。

從預防——抑止門來說,為了怕眾生犯這兩種罪,加上了這麼一個警覺的法語。這完全是諸佛如來從折服眾生和攝受眾生兩個角度加以施設的。正因為從這個深層意義上來說,才是體現著佛救度眾生的大慈大悲,絕對是普遍一切的,應該作這樣的理解。

並不是說我犯了五逆,也誹謗正法了,一旦我真的也能夠懺悔,難道阿彌陀佛不要我嗎?可以說阿彌陀佛絕對要你,但問題是這兩種罪業同時造作還能再懺悔念佛的人比例是微乎其微。一旦有,還是照樣可以往生的。

請問法師: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上有什麼差別?

請問法師:燒香禮佛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請問法師:家裡人反對我學佛、拜佛、誦經,怎麼辦?

請問法師:「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的區別?

相關焦點

  • 【往生仗佛力】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一)
    如果不探討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人,幾乎一般的淨業行者,會將第十八願最後這兩句話:「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解釋為造五逆罪、造十惡罪、造謗法之罪、造謗聖之罪的人,念佛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是這樣的解釋,不但錯誤體會法藏菩薩的願意,也正好和法藏菩薩發願的願意相反。要了解這樣深奧的道理,只要好好探討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自然得到標準答案。
  • 【往生仗佛力】念佛行者如何乘阿彌陀佛的本願往生西方?(一)
    第三十三段文是法然上人在《念佛法語》這篇文所說的一段話。這段話就是在敘述,乘阿彌陀佛本願的內心心相。照例信願將這段文讀一遍,讓諸位來對照一下。法然上人《念佛法語》云:乘本願之二相者:一者造罪時之乘:其故者,如是造罪,必墮地獄,然稱念本願名號故,決定往生。如此想時,則是乘也。
  • 仁煥法師開示:什麼叫作往生與舍報?
    真正得到往生的時候,這個願就是真的了, 未得到往生之前就是假的。我也願意隨一句佛號決定往生啊,但是我現在還活生生在這裡跟你們說話,證明我的心願是假的,還沒有真。但是我的心願,總有一天會實現。當下得不得往生,心願都不變,這一句不得下一句肯定得,今天不得明天肯定得,今年不得明年一定要得。
  • 如來藏不舍一人,聽經聞法當下往生——燃燈寺釋當德法師往生紀實
    數月後,法師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內心急切渴望自己早日顯現僧相。 2017年6月中旬,上印下廣門清法師為其剃度,取法名當德。出家後第三天,法師給妹妹打電話驚嘆自己的身心變化日新月異,說自己現在天天跟佛在一起,三寶的加持力太不可思議了!法師還說,我一定會好好表法,我不會說,但我會做!法師的妹妹此時感到法師出家後的變化很大,語言很慈悲柔和,內心對法師不由自主的生起敬仰。
  • 無著法師的信願行——舔狗的慈悲
    彌勒菩薩笑著告訴無著,我化身老翁老婦以及狗身,多次點醒助你,等你十二年消去惡業,對眾生起了一念慈悲,以此賢善福德所以得見。凡人有業障是見不到我。 無著抓住彌勒菩薩的袈裟被帶到兜率天,跟隨菩薩學習佛法。最後,無著法師得償所願。老法師講經時,常提到這個故事,這對我們修學有很大的意義。
  • 謗法比五逆罪還嚴重
    五逆與謗法都是罪過極重,造極重的罪業,造此罪業直入阿鼻無間地獄,一般大地獄有時限,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到了,刑期滿了,他可以出來;但阿鼻無間沒有出來的,罪沒受滿,這個世界毀滅了,再到別的世界阿鼻地獄受罪,無有出期。
  • 消除業障用什麼方法比較好,你把《往生咒》全名讀一遍就知道了!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經》簡稱《往生咒》,持此咒須身口意悉皆清淨。焚香跪拜佛像,合掌念誦此咒,日夜各二十一遍,能滅五逆、十惡、謗法等重罪。持誦此咒,現世心生歡樂,喜悅無比,消除一切煩惱;臨終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
  • 仁清法師: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什麼?
    問:身體柔軟等瑞象是否能證明已經往生了極樂世界,有佛經依據嗎?往生天道是否也會出那種瑞象?  何因何果就是這樣,所以,如果往生的這個人他臨終身體柔軟,僅此瑞相,這是瑞相,僅此瑞相能不能保證他是往生西方?看他平常信願行。如果他平常信願行很少,但是臨終的時候確實有善知識為他開示,佛教西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而且為他助念為他做佛事活動,做些佛事消他的業障,幫助助念幫助超度等等。他出現了身體柔軟了,也保證他往生西方。
  • 凡夫能往生上品三生和中品三生嗎?
    文:大象佛學圖書館上品三生和中品三生凡夫是否有分,自古眾說紛紜,爭論不一。尤其是上品上生的境界——彈指之間往生極樂,得聞妙法,立即契悟無生法忍,在須臾之間,在十方佛前受記成佛,回到本地得無量的陀羅尼門——這很明顯是大菩薩的境界。所以很多人認為上上品是四地以上的菩薩才能達到的品級。但他們忽略了一點——這正是極樂世界的殊勝之處,彌陀大願的獨妙之因。
  • 哥哥往生極樂 不舍慈悲度家人
    我知道丈夫的一位侄兒有信佛念佛(今年四月份也在弘願寺皈依,法名佛弘),在哥哥往生後的第三天,我就去問他:要怎樣才能讓世去的哥哥幸福?他告訴我,可以在家立一個哥哥的牌位,每天念一炷香佛回向給哥哥,祈求阿彌陀佛救度你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出離輪迴。為了讓哥哥過上好日子,我和丈夫從當天開始,每天早晚各一炷香念佛回向給哥哥,並請哥哥也跟我們一起念佛。
  • 陳劍鍠: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是否鬚髮菩提心
    善惡業的判定在於是否發菩提心,進一層推展至出離生死的境地,倘若離卻這個要點,則無法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願。「菩提正道」這四個字,是說發菩提大心執持名號,是菩提行的正道,不是小道。「菩提正道」是甚麼東西呢?「菩提正道」名字叫「善根」,譬如種樹要先扎住根,不扎住根,這棵樹不能活。學佛的人沒有「菩提正道」,如樹無根,不能成功。善根是往生的「親因」。因是甚麼呢?凡事都離不開有因,然後才結果。往生西方就是結果,結果以前得種因。
  • 倓虛法師:我出家後,親眼看到二十多人殊勝往生西方
    請監院師慈悲,給預備幾百斤劈柴,死後焚化。」定西法師問他:「你幾時走?」修無師說:「在十天以內吧。」說完這話之後,他便回自己屋裡去了。第二天又來找我和定西法師說:「給法師告假,我今天就要走,請給找一間房,再找幾個人念佛送送我。」定西法師給在公墓院內打掃出來一間房,找幾塊鋪板,搭一個鋪,又到外寮找幾位師父去念佛送他。
  • 開吉法師: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八十三歲的老奶奶坐著往生(附淨空法師開示)
    這些得享五福之考壽終的老人,在此比比皆是,令人嘆羨不已。 一、拜訪曾氏全家。我們懷著無比恭敬仰慕的心情,前去拜訪曾氏全家,以深入了解八十三歲的曾蔡秀枝老菩薩念佛端坐自在往生的經過。這是一個典型的佛化家庭,曾師兄長年在此復講老法師宣說的淨土經典,他們把苦心經營的茶莊布置成莊嚴的佛堂,帶領二十多位淨宗同修在此念佛共修。
  • 淨天法師往生,天空現極樂世界景像!圓寂前告誡弟子絕不能誹謗淨空法師!
    子絕不能誹謗淨空法師他老在圓寂前對弟子特別交代:絕不能誹謗淨空法師!他是了不起的大德!形式各異、內容牛富,從各種角度追述了老法師艱難求道、刻苦修證、慈悲濟世、護持佛教、培養僧才、惜福勤勞、精進持戒、真修實幹的一生。大師風範,高山仰止,難以全述。蓋知「嘗一滴而知海之百味」,不妨拮錄些許事例予以彰現。
  • 淨天法師往生,天空現極樂世界景像!圓寂前告誡弟子絕不能誹謗淨空法師
    他老在圓寂前對弟子特別交代:絕不能誹謗淨空法師!他是了不起的大德!——摘自《四川德陽諦友法師往生記》淨天法師往生,天空現極樂世界景像形式各異、內容牛富,從各種角度追述了老法師艱難求道、刻苦修證、慈悲濟世、護持佛教、培養僧才、惜福勤勞、精進持戒、真修實幹的一生。大師風範,高山仰止,難以全述。蓋知「嘗一滴而知海之百味」,不妨拮錄些許事例予以彰現。
  • 臨終助念往生的真實故事
    「我聽人家講你很慈悲,為什麼還要訂三個條件?」  「那當然啊,如果這三個條件沒有具足,我想幫你也很難。」  「那請問信願師父,你為我助念開示,必須要哪三個條件?」  第一、你一定要比我先死。如果我比你先死,我怎麼為你助念開示,到時候就要換你為我助念開示,對不對?
  • 復恆慚法師書一
    蓋彼雖未斷煩惑,由內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彌陀慈悲之力,感應道交。雖未斷煩惑,而煩惑不復用事,故得往生最極清淨之同居土。生到同居土,是由於真信切願而念佛,蒙佛接引而得生。他雖然沒有斷除煩惑,但由於內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彌陀慈悲之力,故感應道交。雖然沒有斷煩惑,但煩惑不再現行用事,所以得以往生最極清淨的同居土。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1.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對於飲食起居,我們常講的「財色名食睡」,還放不下,還有貪染;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是一點功夫都沒有,也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 大安法師:破地獄的偈
    我們天天放蒙山念的偈:「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是破地獄的偈,就是墮到地獄的人,他念這個偈整個地獄就破了,他就出來了。所以我們又聞佛法,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樁事情。尤其聞大乘佛法,你看《法華經》裡面講聞法隨喜的功德,就是一個人聽《法華經》,聽了一偈那麼短,然後輾轉給第二個人,第二個人又輾轉的傳到第三個人,直到輾轉傳到了第五十個人,這第五十個人聞到這一個偈,乃至隨喜的話,他這種聞一偈隨喜的功德都超過一個人在八十年這樣長的時間,用種種七寶供養了多少億佛剎的眾生, 以及讓他得到阿羅漢果的功德,比這還大。
  • 淨空法師:念佛人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這才能往生淨土
    國家提倡追悼過去死難的人,所以民間老人過世了,也請法師去念經,做個超度,應該是這麼興起的,那個時候附帶的。要邀請出家人來做祈禱,也不是容易事情,多半都是達官貴人,一般平民不可能,這樣子慢慢的興起來。到了明、清就很普遍了。清朝中葉以後,有很多寺廟把經教也放下了,專門搞這個,這個什麼?這個可以賺錢,是營利事業,一堂佛事要多少供養,不知道佛教寺廟庵堂以前都是學校、殿堂是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