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9千9百萬年前,一種「超級怪異」的像鳥一樣小的恐龍被困在最終硬化為琥珀色的樹狀樹脂中,保存了可能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微小的恐龍。研究說。
這種被稱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的恐龍非常輕巧,它的重量僅為0.07盎司(2克),是兩美元鈔票的重量。儘管它只有這麼點大,但這種小獸可能並不膽小。它有大約100顆牙齒,而且很鋒利。
研究共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高級教授Jingmai O'Connor說:「它的牙齒比我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中生代(恐龍時代)鳥類都要多。」 她說,它的下巴甚至在牙齒的下顎都有牙齒,「這表明這隻動物可以張嘴到很寬。」
對於這樣的小東西來說真的很寬。奧康納對《生命科學》說:「由於它是如此之小,我們預想它唯一可能以昆蟲為食。」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
琥珀塊只包含恐龍的頭部,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損害。標本中的微小隧道表明,雙殼類動物鑽入琥珀並損壞了恐龍頭骨的一部分。
幸運的是,頭骨的其他部分仍然完好無損。在使用專門的掃描儀分析標本後,研究人員對它的獨特解剖結構感到驚訝。奧康納說:「牙齒沒有融合到牙齒上,而是融合在頭骨上,這對於包括鳥類在內的恐龍來說是非常不尋常的。」 (說明:鳥類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這解釋了為什麼早期鳥類有牙齒的部分原因。)
奧康納說:「我們只是通過微型化的過程來解釋這個標本的很多奇怪之處,」這可以追溯到發現恐龍的地方,以及它生活在白堊紀(恐龍時代的最後一個時期)的地方。
微型恐龍
卵石大小的琥珀碎片於2016年從緬甸的一個礦山(原為緬甸)中挖出,並由Khaung Ra購得,並將其捐贈給中國的Hupoge琥珀博物館。(同一家博物館保存著一隻在白堊紀保存著一隻白堊紀小母雞的博物館。)然後,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研究副研究員李大興(Lida Xing)展示了奧康納對這種恐龍的掃描。她的反應?
「哇!」
奧康納(O'Connor)和她的同事將恐龍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命名為拉丁字母,結合了拉丁詞「 oculus」(眼),「 dentes」(牙齒)和「 aves」(鳥)。物種名稱是為了紀念Khaung Ra捐贈的標本。
在恐龍的一生中,它在圍繞著鹹淡水域生長的樹脂生產樹木周圍飛來飛去,而緬甸那部分地區正處於島嶼弧線上。一種關於動物大小的理論表明,較大的生物在像這樣的孤立島嶼上進化時會「微型化」。
看來,生活在島上環境導致O. khaungraae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解剖特徵。例如,奧康納說,眼睛周圍的骨頭形成了勺狀,就像蜥蜴一樣,「很奇怪」。她說,此外,眼睛可能停留在杯狀骨頭上,使它們向外凸出。
眼窩的內徑表明,該具齒的恐龍的瞳孔很小,這是白天有陽光時狩獵的線索。但是,與其他掠食者不同,它的眼睛在頭的側面,這意味著它幾乎沒有雙目視覺,這一特徵可能使它難以狩獵。
最小的恐龍?
目前「 最小恐龍 」的記錄保存者實際上是一隻鳥,即蜂鳥(Mellisuga helenae)。由於很難獲得標本,因此O'Connor和她的同事無法測量一個標本以獲取確切的尺寸。即便如此,在測量了比蜜蜂蜂鳥大一點的普通蜂鳥(Mellisuga minima)之後,他們發現它們的恐龍更小。
這應該是當時最小的恐龍。牛津大學古生物學教授羅傑·本森(Roger Benson)寫道,它的大小僅為已知的最小的早期化石鳥的六分之一,使其成為中生代(2.52億至6600萬年前)中已知的最小的恐龍。 「 自然 」雜誌上附帶的意見書。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頭部保留在琥珀色中,奧康納也指出「侏羅紀公園」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她說,儘管恐龍的DNA片段可能仍存在於標本中,但要克隆還遠遠不夠。
她說:「這不會發生,你看過《侏羅紀公園》嗎?結局並不好。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驚人的發現
小型恐龍的發現引起了其他古生物學家的巨大反應。
卡爾加裡大學的恐龍古生物學助理教授達拉·澤列尼茨基說,這項發現「確實令人驚訝」,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澤列尼茨基告訴《生命科學》,他說:「這一發現強烈提醒人們,古老的鳥類,甚至可能是非鳥類的恐龍,可能已經進化成很小的體型,但由於它們太小而無法保存在化石記錄中,因此尚不清楚。」
O. khaungraae 「為早期鳥類的微型化提供了令人著迷的外觀,」生物學助理教授Sara Burch說,他專門負責紐約州立大學傑納西奧分校的鳥類和食肉類獸腳類恐龍研究。
伯奇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生命科學》,「這個新標本只有蜂鳥的大小,但是表現出一些獨特而出乎意料的變化,表明它在生態學上的不同。」 「這樣的標本使我們有機會更多地了解在小型動物生物學上可能發生的事情。」
該研究於(3月1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