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琥珀中,保存了完整的頭部DNA,是否讓恐龍復活成為可能

2020-12-20 守護金魚的一滴水

大約9千9百萬年前,一種「超級怪異」的像鳥一樣小的恐龍被困在最終硬化為琥珀色的樹狀樹脂中,保存了可能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微小的恐龍。研究說。

這種被稱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的恐龍非常輕巧,它的重量僅為0.07盎司(2克),是兩美元鈔票的重量。儘管它只有這麼點大,但這種小獸可能並不膽小。它有大約100顆牙齒,而且很鋒利。

研究共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高級教授Jingmai O'Connor說:「它的牙齒比我們所知道的任何其他中生代(恐龍時代)鳥類都要多。」 她說,它的下巴甚至在牙齒的下顎都有牙齒,「這表明這隻動物可以張嘴到很寬。」

對於這樣的小東西來說真的很寬。奧康納對《生命科學》說:「由於它是如此之小,我們預想它唯一可能以昆蟲為食。」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

琥珀塊只包含恐龍的頭部,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損害。標本中的微小隧道表明,雙殼類動物鑽入琥珀並損壞了恐龍頭骨的一部分。

幸運的是,頭骨的其他部分仍然完好無損。在使用專門的掃描儀分析標本後,研究人員對它的獨特解剖結構感到驚訝。奧康納說:「牙齒沒有融合到牙齒上,而是融合在頭骨上,這對於包括鳥類在內的恐龍來說是非常不尋常的。」 (說明:鳥類是從恐龍進化而來的,這解釋了為什麼早期鳥類有牙齒的部分原因。)

奧康納說:「我們只是通過微型化的過程來解釋這個標本的很多奇怪之處,」這可以追溯到發現恐龍的地方,以及它生活在白堊紀(恐龍時代的最後一個時期)的地方。

微型恐龍

卵石大小的琥珀碎片於2016年從緬甸的一個礦山(原為緬甸)中挖出,並由Khaung Ra購得,並將其捐贈給中國的Hupoge琥珀博物館。(同一家博物館保存著一隻在白堊紀保存著一隻白堊紀小母雞的博物館。)然後,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研究副研究員李大興(Lida Xing)展示了奧康納對這種恐龍的掃描。她的反應?

「哇!」

奧康納(O'Connor)和她的同事將恐龍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命名為拉丁字母,結合了拉丁詞「 oculus」(眼),「 dentes」(牙齒)和「 aves」(鳥)。物種名稱是為了紀念Khaung Ra捐贈的標本。

在恐龍的一生中,它在圍繞著鹹淡水域生長的樹脂生產樹木周圍飛來飛去,而緬甸那部分地區正處於島嶼弧線上。一種關於動物大小的理論表明,較大的生物在像這樣的孤立島嶼上進化時會「微型化」。

看來,生活在島上環境導致O. khaungraae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解剖特徵。例如,奧康納說,眼睛周圍的骨頭形成了勺狀,就像蜥蜴一樣,「很奇怪」。她說,此外,眼睛可能停留在杯狀骨頭上,使它們向外凸出。

眼窩的內徑表明,該具齒的恐龍的瞳孔很小,這是白天有陽光時狩獵的線索。但是,與其他掠食者不同,它的眼睛在頭的側面,這意味著它幾乎沒有雙目視覺,這一特徵可能使它難以狩獵。

最小的恐龍?

目前「 最小恐龍 」的記錄保存者實際上是一隻鳥,即蜂鳥(Mellisuga helenae)。由於很難獲得標本,因此O'Connor和她的同事無法測量一個標本以獲取確切的尺寸。即便如此,在測量了比蜜蜂蜂鳥大一點的普通蜂鳥(Mellisuga minima)之後,他們發現它們的恐龍更小。

這應該是當時最小的恐龍。牛津大學古生物學教授羅傑·本森(Roger Benson)寫道,它的大小僅為已知的最小的早期化石鳥的六分之一,使其成為中生代(2.52億至6600萬年前)中已知的最小的恐龍。 「 自然 」雜誌上附帶的意見書。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頭部保留在琥珀色中,奧康納也指出「侏羅紀公園」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她說,儘管恐龍的DNA片段可能仍存在於標本中,但要克隆還遠遠不夠。

她說:「這不會發生,你看過《侏羅紀公園》嗎?結局並不好。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驚人的發現

小型恐龍的發現引起了其他古生物學家的巨大反應。

卡爾加裡大學的恐龍古生物學助理教授達拉·澤列尼茨基說,這項發現「確實令人驚訝」,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澤列尼茨基告訴《生命科學》,他說:「這一發現強烈提醒人們,古老的鳥類,甚至可能是非鳥類的恐龍,可能已經進化成很小的體型,但由於它們太小而無法保存在化石記錄中,因此尚不清楚。」

O. khaungraae 「為早期鳥類的微型化提供了令人著迷的外觀,」生物學助理教授Sara Burch說,他專門負責紐約州立大學傑納西奧分校的鳥類和食肉類獸腳類恐龍研究。

伯奇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生命科學》,「這個新標本只有蜂鳥的大小,但是表現出一些獨特而出乎意料的變化,表明它在生態學上的不同。」 「這樣的標本使我們有機會更多地了解在小型動物生物學上可能發生的事情。」

該研究於(3月1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

相關焦點

  • 琥珀真的能將恐龍的基因保存6500萬年嗎?
    電影《侏羅紀公園》的第一部讓我印象深刻,除了神出鬼沒的迅猛龍,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老頭子的那根拐杖,拐杖的把手處鑲嵌了一顆漂亮的琥珀,而琥珀中有一隻蚊子,這隻蚊子成了侏羅紀公園的開端。克隆一隻寵物的價錢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很多人願意花錢複製自己的愛寵,這讓我們對自己產生了某種誤解——我們似乎掌握了神創造生命的能力,既然我們可以復活貓貓狗狗,那我們是否能夠復原遠古時代的強大生命,例如龐大的恐龍?
  • 「復活」恐龍是否可行?對於人類而言,有利還是糟糕的決定?
    然而隨著一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的熱播,人們對於恐龍談論的話題突然又多了起來,在電影中,人們運用基因科技將原本消失在幾千年前的恐龍成功的在地球上「復活」。對此,人們進行了這個方面的激烈討論。一方面人們對於電影中「復活」恐龍的方法是否可行進行了討論,另一方面,「復活」恐龍這件事對人類有什麼利處?
  • 如果找到完整的恐龍DNA,人類就能克隆復活恐龍嗎?答案出乎意料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就是利用琥珀裡的蚊子血,因為這蚊子血裡存有恐龍DNA,就成功克隆復活了恐龍。生物學裡,DNA與蛋白質結合就能形成染色體,染色體兩兩成對給生物編碼。對此就有人提問,如果能通過某種方式找到完整的恐龍DNA,我們人類就能利用克隆技術復活恐龍嗎?首先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目前我們都是通過化石來了解6500萬年前的地球霸主的,但因為化石過於碎片化,所以提供的信息也非常碎片化,古生物學家對於恐龍的大多細節都是依靠猜測還未得到證實的。
  • 我們可能發現恐龍DNA了,距離復活恐龍還有多遠?
    相信對於每一個古生物愛好者或者科幻迷來說,有一個疑問始終縈繞在腦中揮之不去:為什麼科學家還不克隆出恐龍來?的確,讓恐龍重現人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期待看到的一幕。可是,克隆並不是那麼簡單,復活恐龍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際上,在復活恐龍的第一步,我們就遭遇到了滑鐵盧:恐龍的DNA在哪?
  • 復活恐龍的背後:大自然的殘酷
    先說遺傳物質在電影中,用於復活恐龍的DNA取自一隻蚊子,它吸飽了恐龍的血,可能是吃的太飽了行動緩慢,它剛好一頭撞進了正在落向地面的液態樹脂。於是樹脂固化變成了琥珀,把這隻蚊子封存了6000多萬年。但這種情況發生在現實中的可能性有多大?
  • 科學界難題:我們能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在感嘆電影技術力的同時,有個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果找到完整的恐龍DNA,我們能否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但凡對琥珀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清楚,蟲珀作為一種能三維立體保存遠古生物的有機寶石,也可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研究可以分析蟲珀從而分析遠古時期地區的環境,亦可以研究遠古昆蟲DNA等。
  • 最小的恐龍多大,能否復活恐龍?看看專家怎麼說
    2016年12月9日,由邢立達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瑞安·麥凱勒教授領銜的團隊在北京宣布,人類發現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由於邢立達正在雲南騰衝進行野外考察,科普活動採用視頻連線方式進行。最小的恐龍有多大,恐龍是否有羽毛、人類能否復活恐龍?八名學生就自己最想了解的恐龍知識請教邢立達博士。
  • 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是否有一天我們可以看見活著的恐龍?
    論起遠古生物,人們總是對體型巨大而又各式各樣的恐龍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作為地球歷史上存在過的最大的陸地動物,在影視劇和小說中頻頻出現。尤其在影視劇中,復活後的恐龍和人類展開戰鬥,以此來爭奪地球的統治權。然而事實是,這樣的鏡頭也只能發生在想像力豐富的影視劇當中。
  • 科學家為什麼不用克隆技術讓恐龍復活?恐龍復活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993年,美國的一些科學家發現了一塊含有蚊子的琥珀化石。科學家發現琥珀中的蚊子化石的已經有1.5億年的歷史了。它是一隻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蚊子。時間雖然過去了1.5億年,這隻蚊子完好地保存著琥珀中看上去依舊栩栩如生。
  • 恐龍是否可以復活?
    相信大家都看過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在電影中科學家從從保存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提取了恐龍到了恐龍血液,獲得了基因片段,進而讓恐龍在滅絕了6500萬後再次復活。比如在凍土層中發掘的猛獁象化石,雖然距今只有1萬年左右,但是想提取其完整的DNA鏈都很困難,更別說生活在距今6500萬年前、被泥沙包裹的恐龍化石了。《侏羅紀公園》中恐龍基因是在蚊子體內提起的,但是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因為在地質時期,即使被保存在琥珀中,恐龍DNA也早就完全降解。
  • 我們能從化石胚胎中復活恐龍嗎?
    1993年的電影《侏羅紀公園》並不是第一部描述現代世界展示恐龍的電影,但它把克隆恐龍的想法引入大眾文化的思路卻做的很好。因為用一種對很多人來說都有意義的方式來描述恐龍的克隆,這部轟動一時的系列電影,在全球範圍內收穫了三十多億美元的票房。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1993年,一部電影的橫空出世,包攬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成為了當時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片,它就是《侏羅紀公園》。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
  • 7000萬年前化石中疑現「恐龍DNA」,恐龍真的能夠復活嗎?
    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而對於滅絕的原因,可以說如今還是秘,存在的假說是「鋪天蓋地」,例如氣候變遷說、 物種鬥爭說、大陸漂移說,新出的卵生導致滅絕,有機矽缺失論,彗星撞擊加火山爆發等等,都成為如今爭議點,所以恐龍時代是如何終結的,科學界沒有明確答案。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但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有可能是一種身上披滿羽毛,外形和禽類相似的動物,而最有力證據莫過於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的恐龍羽毛了。緬甸北部克欽邦的胡康谷地是一座「聚寶盆」,這裡的琥珀年齡最大,多形成於9千萬年以前,古生物學家曾在緬甸產的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名為眼齒鳥,這種鳥的頭部非常小,僅有14毫米,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
  • 好萊塢大片背後的真實故事:復活恐龍真的可行?侏羅紀公園主角確有...
    他希望用一個復活恐龍的科幻故事來探討關於人類改造自然的倫理道德問題,然而,他卻一直沒有找到一種復活恐龍的科學手段。後來他讀到了古生物學家喬治·波伊納寫的書,裡面提到的一次意外給了克萊頓靈感。波伊納曾經在丹麥找到一塊包裹著蒼蠅屍體的琥珀化石,因為琥珀是由樹脂形成的,可能包裹數千萬年前的生物。
  • 英國考古專家在琥珀中,發現了史前蜱蟲,難道用它可以復活恐龍?
    1993年,一部電影的橫空出世,包攬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成為了當時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片,它就是《侏羅紀公園》。片中講的故事是:科學家偶然情況下,發現琥珀中封存的蚊子體內存在恐龍的血液,進而提取DNA復活了恐龍,在現實世界,這件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沒想到真的被專家碰到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大片背後的故事真的有可能復活恐龍嗎
    他希望用一個關於恐龍復活的科幻故事來探討人類改造自然的倫理問題。然而他還沒有找到讓恐龍復活的科學方法。後來他讀了一本古生物學家喬治·博納的書,書中他受到了一次事故的啟發。博納曾經在丹麥發現一塊琥珀,包裹在一隻蒼蠅的身體裡。因為琥珀是由樹脂製成的,所以它可能被千萬年前的生物包裹著。
  • 我們能否復活恐龍,建造侏羅紀公園?讓我來告訴你答案
    接下來,故事裡的科學家打開琥珀,取出了蚊子,結果發現,這隻蚊子在被封進琥珀之前剛剛吸了很多血液。把這些血液提取之後發現,這竟然是恐龍的血液——也就是說,這可能是世界上僅存的恐龍血液。然後,科學家從這些血液中提取出了恐龍的遺傳物質碎片,將這些碎片補充完整,再進行複製,製造出了活的恐龍,甚至復原了各種早期的恐龍物種。
  • 科學家利用DNA將野山羊復活,為什麼不能復活恐龍?區別在哪兒?
    克隆技術在1996年初步取得成功之後,就受到了很大的爭議,這項技術的出現讓科學界分為了兩大陣營,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克隆技術的出現,有助於人類復活地球上很多滅絕的物種,對瀕危動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克隆技術的出現很有可能會導致如今社會的混亂,是有違倫理道德的一種表現。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在近期的重大考古發現——海昏侯墓葬中,就發現了一個王侯佩戴的琥珀,雖然不能確定它是否來自緬甸,但是可能性很大。然而非常遺憾的是,由於緬甸常年戰亂,很難有科學家能夠深入到礦區去研究琥珀的地質背景。我是其中膽子比較大的一個,剛好在他們內戰比較穩定的時候去了一次。在緬甸,開採琥珀的琥珀礦井通常很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