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2020-12-22 科技奇蹟發掘者

筆者-菲君

恐龍會不會有羽毛呢?顯然,小部分人對於恐龍的印象還刻板地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這也正常,畢竟這些科幻電影上映的時候(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呢。

在二十多年前人們普遍認為恐龍是渾身長滿鱗片的大型動物,就連會飛的翼龍,身上也是「幹禿禿」的怪異形象,而恐龍的英語「Dinosaur」(巨大的蜥蜴)也進一步證明人們對於恐龍的猜想——恐龍的外形或者皮膚都更接近蜥蜴、鱷魚等爬行動物。

但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有可能是一種身上披滿羽毛,外形和禽類相似的動物,而最有力證據莫過於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的恐龍羽毛了。

緬甸北部克欽邦的胡康谷地是一座「聚寶盆」,這裡的琥珀年齡最大,多形成於9千萬年以前,古生物學家曾在緬甸產的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名為眼齒鳥,這種鳥的頭部非常小,僅有14毫米,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

過去,人們還曾在緬甸這裡找到了蛇琥珀,名為「緬甸曉蛇」,這是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而且還是新的品種,緬甸曉蛇也是目前已知的最小蛇類。

而此次發現的含有恐龍羽毛的琥珀自然也是緬甸產出的,羽毛琥珀的存在極其稀少,對於研究古生物就有重要意義,而此次的發現也證明了,人們認知中的恐龍形象很有可能是錯誤的,恐龍的外表可能更像大型的鳥類,只不過它們長有尖利的爪牙。

有人可能感到疑惑,琥珀中的羽毛為什麼就一定是屬於鳥類的呢?我國地質大學邢立達教授回答了這個問題,從2014年起,古生物學家就收集了超過300枚的羽毛琥珀進行比較,其中半數以上的羽毛都來自於鳥類,但其餘14個標本卻顯現出了不一樣的特徵。

這些特殊的羽毛的羽軸也特別細,羽枝之間間隔很大,相比起鳥類纖細的羽毛,琥珀中的羽毛更像是魚骨頭,後來,生物學家還留意到,除了形狀外,這些羽毛樣本的顏色也很特殊。

羽毛上的色素沉澱多是黑色或者棕色的,且羽軸附近的色素沉澱更少,很顯然,羽毛的主人並不會飛翔,它們身上的羽毛主要用於偽裝。

那麼,到目前為止,還有哪些恐龍是被證實了擁有羽毛的呢?中華龍鳥就是世界上第一具擁有羽毛的恐龍化石,但自1996年後,人們發現恐龍羽毛化石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第一隻帶有羽毛痕跡的恐龍化石在我國的遼西被發現。

此後基本每年都會有1到2具恐龍羽毛化石出現,且基本來自我國的遼西,這裡的地質環境較為特殊,可以完好地保存住羽毛的痕跡,而說到已經被確定擁有羽毛的恐龍,北漂龍、小盜龍、近鳥龍算是其中比較具代表性的恐龍了。

起初,很多人都認為擁有羽毛的恐龍都屬於嬌小型的,直到2012年發現了羽王龍,一種屬於暴龍科屬的大型恐龍,它們的體重和一頭河馬差不多,人們才意識到,刻板的恐龍形象正在被改變,恐龍不一定是乾巴巴的喪屍形象,它們也可能身上長滿羽毛,樣子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可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可以清晰看到羽毛
    《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科學家在琥珀裡找蚊子的場景,可能至今還令許多人記憶猶新。而現在,我們大概不用找蚊子了:一支來自多個國家的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你沒看錯,就是,琥珀,中的,恐龍。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而就在上周六加場的考試中,閱讀考到了恐龍主題,聽力也有考到琥珀化石,所以,為了託福,你也得了解↓↓這個最新的這個生物科學發現!《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我們把這個標本送到了有最先進的掃描設備的地方,還用了一些顯微CT技術等等,目的就是為了重建數據。我們在琥珀裡的古鳥翅膀上找到了它的原始特徵,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琥珀裡找到鳥的標本,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中生代的古鳥類的真實樣貌。我非常激動,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之一。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頭骨的比例表明,這隻恐龍和蜂鳥的大小差不多,這使得新發現的恐龍比一角硬幣還輕。這種微小的生物似乎與始祖鳥和Jeholornis這兩種現代鳥類的遠親有羽毛的恐龍關係最為密切。研究人員懷疑,和這些動物一樣,這種小恐龍也有羽毛狀的翅膀,但如果沒有更多的化石,他們就無法確定它飛得有多好。儘管體型像蜂鳥,但這種小恐龍並不是花蜜的供應者。
  • 「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講座精彩回顧!
    2016年開始,邢立達老師在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全世界首例古鳥、恐龍、雛鳥、介形類、青蛙等,引爆了科學界。此次活動現場,邢老師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觀眾分享了琥珀的相關知識以及自己發現恐龍琥珀、古鳥琥珀、蛙琥珀的故事。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近億年高齡致侏羅紀難重現
    12月9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雜誌)的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Amber)顯示,人類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件恐龍標本是一條長約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1993年,一部電影的橫空出世,包攬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成為了當時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片,它就是《侏羅紀公園》。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1億年了,這種肉眼可見的顏色保存非常完好,當時這種青蜂和恐龍在一起生活,可以說,我們看到的這個顏色,就是當年恐龍見過的顏色。」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蔡晨陽和該研究所研究員泮燕紅一起帶領研究團隊,從距今約1億年的緬甸琥珀中發現了大量具有金屬色彩的昆蟲,「這是我們首次可以通過肉眼看到和恐龍同一時代的昆蟲的顏色。」近日,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英國知名學術刊物上。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Scientists have found dinosaur-era feathers and evidence of them in fossil impressions before.
  • 英國考古專家在琥珀中,發現了史前蜱蟲,難道用它可以復活恐龍?
    片中講的故事是:科學家偶然情況下,發現琥珀中封存的蚊子體內存在恐龍的血液,進而提取DNA復活了恐龍,在現實世界,這件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沒想到真的被專家碰到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科學界難題:我們能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在感嘆電影技術力的同時,有個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果找到完整的恐龍DNA,我們能否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在我們的印象中,克隆技術是很神奇很萬能的,只要能夠拿到目標DNA就能克隆的生命體,比如伊恩·維爾穆特爵士和他創造的克隆羊多莉就算最佳例子!
  • 最新發現與傳統認識大相逕庭 食肉恐龍身披羽毛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稱恐龍模型應該修改  據《星期日泰晤士報》昨天報導,科學家最新發現,我們平時在自然博物館、電影和書中看到的暴龍和其他恐龍的形象可能是錯誤的,科學家們越來越傾向於這樣的觀點:恐龍身上披著羽毛。
  • 全球首架全電動商用飛機試飛成功;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出現了一款新型床墊,該床墊不僅能與其他家電進行物聯互通,調節溫度和照明,並且內置有傳感器,可以對使用者的呼吸情況,細微的身體動作等睡眠狀態進行測量,幫助使用者提高睡眠質量。
  • 全球僅見恐龍琥珀標本現身上海自博館,能照《侏羅紀公園》裡那樣...
    中加英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9日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邢立達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教授瑞安·麥凱勒領銜的論文已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12月9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的綠螺講堂活動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等四位科學家介紹了他們發現的琥珀中的恐龍標本,詳細解釋了它的發現及研究成果。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在2016年的6月29日,一項由中國和加拿大兩國領銜的跨國合作研究誕生,他們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古鳥類,距今大約9900萬年。中國北京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博士表示,我從來沒有奢望過我們能在琥珀裡發現白堊紀的鳥類——獸腳類恐龍的後裔,但是它們就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你面前,我才意識到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看到真實的古鳥類。
  • 「恐龍博士」邢立達告訴你,喜歡恐龍的孩子今後可以做什麼
    2016年年末,古生物學家們發布的一條消息震驚了世界:他們第一次發現了琥珀恐龍標本。在琥珀裡,一段長6釐米、9900萬年前、包含羽毛等豐富細節的恐龍尾巴第一次展現在人類面前。打開琥珀化石裡的恐龍世界在邢立達發現的這枚琥珀中的恐龍,距今約9900萬年前,屬於白堊紀中期的諾曼森階。小恐龍的尾椎被茸茸的羽毛包裹著。過去人們也曾在琥珀中發現過一些特殊的羽毛,但是不能夠確認這些羽毛來源於什麼動物。邢立達告訴我們,恐龍到鳥類的羽毛進化過程,是先有毛,再變成羽毛,再得到了飛行能力。
  • 被困在琥珀中,保存了完整的頭部DNA,是否讓恐龍復活成為可能
    奧康納對《生命科學》說:「由於它是如此之小,我們預想它唯一可能以昆蟲為食。」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琥珀塊只包含恐龍的頭部,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受到損害。標本中的微小隧道表明,雙殼類動物鑽入琥珀並損壞了恐龍頭骨的一部分。幸運的是,頭骨的其他部分仍然完好無損。
  • 琥珀真的能將恐龍的基因保存6500萬年嗎?
    電影《侏羅紀公園》的第一部讓我印象深刻,除了神出鬼沒的迅猛龍,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老頭子的那根拐杖,拐杖的把手處鑲嵌了一顆漂亮的琥珀,而琥珀中有一隻蚊子,這隻蚊子成了侏羅紀公園的開端。9900萬前的琥珀,裡面包裹著恐龍的羽毛在如今日趨成熟的寵物克隆市場,讓逝去的生命「重現」,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太遙遠的事情。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文章報導了琥珀中包裹的一件不到2釐米的頭骨,作者們將頭骨鑑定為鳥類,而且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命名為「眼齒鳥」。在古生物學界,眼齒鳥不僅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以此為爆點,論文旋即引發大量主流媒體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