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講座精彩回顧!

2020-12-20 北京科學中心

1月11日上午,「首都科學講堂」之《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火熱開講。

本次活動主講嘉賓是知名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

2016年開始,邢立達老師在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全世界首例古鳥、恐龍、雛鳥、介形類、青蛙等,引爆了科學界。此次活動現場,邢老師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觀眾分享了琥珀的相關知識以及自己發現恐龍琥珀、古鳥琥珀、蛙琥珀的故事。

活動一開始,邢老師通過大量的恐龍化石照片和恐龍復原圖,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熟知的恐龍形象,以及被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隻帶毛的恐龍、第一隻會飛的恐龍。邢老師介紹,「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的」不是個假說,而是已經被證實的真理。

接著,邢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琥珀的形成原理以及琥珀在生活中的應用。邢老師說,琥珀是中生代至新生代松柏科、衫科、豆科植物的樹脂,經地質作用掩埋地下,經過上千萬年的地質時期,樹脂失去揮發成分並聚合、固化形成化石,所以琥珀是一種化石。通過琥珀,我們可以研究古生物。

邢老師介紹,我國目前考古發掘出的最早的琥珀製品,出自於非常早的時期——新石器時代。古人喜歡淺黃色、通透的金珀,直到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的珀被作為珠寶用途,而沒有被科學家檢視。

講座中,邢老師還向大家分享了緬甸琥珀開採的現狀以及他在緬甸發現世界首例琥珀中的恐龍的故事。通過這枚恐龍琥珀,邢老師團隊發現現代羽毛分枝中最細小的兩層——羽支和羽小枝是在鳥類演化出羽軸之前就已經出現了的。

除了恐龍琥珀外,邢立達老師還詳細介紹了自己發現世界上第一枚古鳥琥珀、雛鳥琥珀、蛙琥珀、蛇、帶軟組織蝸牛琥珀的故事,以及通過這些琥珀得到的研究成果。

講座結束後,邢老師還為提問的觀眾送上了獎品。

「首都科學講堂」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全民科普講座活動,自2007年開始到現在已經舉辦了13年。

今年的「首都科學講堂」由北京科學中心承辦,北京科學中心將一如既往地為廣大觀眾帶來豐富多彩的科普講座,帶觀眾聆聽科學觀點,探索科學原理,展望新興技術!

相關焦點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我們在琥珀裡的古鳥翅膀上找到了它的原始特徵,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琥珀裡找到鳥的標本,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中生代的古鳥類的真實樣貌。我非常激動,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之一。我們還在琥珀裡找到了可愛的小恐龍。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對我說:「這個琥珀好漂亮,有兩隻小螞蟻正在往樹上跑。」
  •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
    原標題: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光芒」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具金屬色彩結構色的昆蟲 受訪者供圖目前,化石中很少保有生物的色彩細節,地質歷史中原始的結構色的證據極其罕見,大多數古生物復原圖都是根據藝術家的想像重建。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科研團隊揭開了近1億年前的昆蟲真實色彩的秘密。他們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具有金屬色彩的昆蟲進行系統研究後發現,純淨而強烈的顏色可直接在昆蟲體表保存下來,奧秘就隱藏在昆蟲體表內一種特殊的納米結構中。
  • 英國考古專家在琥珀中,發現了史前蜱蟲,難道用它可以復活恐龍?
    片中講的故事是:科學家偶然情況下,發現琥珀中封存的蚊子體內存在恐龍的血液,進而提取DNA復活了恐龍,在現實世界,這件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沒想到真的被專家碰到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白堊紀恐龍化石中 發現血液寄生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趙焱 陳威華)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此前,科學界僅在琥珀中的昆蟲身上或者動物糞便化石中發現過史前寄生蟲化石,這是首次在宿主體內發現。 巴西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聖卡洛斯聯邦大學和坎皮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隻泰坦巨龍(白堊紀的一種草食恐龍)的化石中發現了這種寄生蟲化石,它可能與恐龍生前所患骨髓炎有關。
  • 當唐朝人集體重返白堊紀遇到恐龍……這故事厲害了
    2013年開始,邢立達在緬甸北部出入戰區和琥珀集市,探尋世界上最珍貴的中生代脊椎動物琥珀,並在2016年發現了全球首例琥珀中的古鳥和恐龍,為當年全球最受媒體關注的科學發現之一。他身上有著多個標籤:「首個發現琥珀中的恐龍化石的人」、「恐龍學科普第一人」等,還一度被稱為「網紅科學家」,而科學家寫科幻小說,更是令人稱奇。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近億年高齡致侏羅紀難重現
    一個渾身長毛、世界上最小的恐龍(非鳥恐龍)被中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發現。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  12月9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雜誌)的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Amber)顯示,人類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件恐龍標本是一條長約
  • 穿越白堊紀恐龍世界 濰坊諸城市開啟五一恐龍之旅
    屆時,世界上最高大的鴨嘴龍——巨大諸城龍,頭頂上長著寬大盾牌和尖角的諸城中國角龍,體型巨大長滿羽毛的華麗羽王龍,不可一世的地球霸主——巨型諸城暴龍……將一一呈現,帶您穿越白堊紀恐龍世界。  走進恐龍世界探索無窮奧秘  五一期間,榮獲金氏世界紀錄的「巨大諸城龍」將在恐龍博物館首展。屆時,遊客可一睹龍顏,零距離觀賞到世界上最高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長16.6米,高9.1米),體驗世界龍王的魅力神奇。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在現實世界,這件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琥珀中真的有帶有恐龍血的生物嗎? 沒想到真的被專家碰到了,科學家真的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寄生恐龍的吸血蜱。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頭骨的比例表明,這隻恐龍和蜂鳥的大小差不多,這使得新發現的恐龍比一角硬幣還輕。這種微小的生物似乎與始祖鳥和Jeholornis這兩種現代鳥類的遠親有羽毛的恐龍關係最為密切。研究人員懷疑,和這些動物一樣,這種小恐龍也有羽毛狀的翅膀,但如果沒有更多的化石,他們就無法確定它飛得有多好。儘管體型像蜂鳥,但這種小恐龍並不是花蜜的供應者。
  • 邢立達:恐龍研究者中的「拼命三郎」
    這片位於緬甸北方,東接我國雲南省,周遭都是高聳入雲的山嶺的原始森林中,美麗琥珀包裹著大量沒有經過腐化的古生物遺骸,具有與生前幾乎無異的細節,是研究古生物演化的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素材。  隨著緬北地區局勢趨向平穩,琥珀產量增加,大量的琥珀從礦區到達密支那之後,逐漸在我國雲南騰衝形成市場。邢立達敏銳地把握到這個契機,陸續從各種渠道獲得了大量琥珀樣本。
  • 《知識就是力量》系列講座之恐龍學的革命!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早在1998年,讀高中的邢立達就創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恐龍網站,到現在,他已翻譯並出版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每年多達數十場的科普講座與日常社交媒體上數不清的相關科普信息,讓他成為大眾心中的「恐龍達人」「恐龍獵人」。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此後,在眾多有關邢立達的說法中,一個著名的「梗」便是「一己之力」——以一己之力提高了地大排名。  早在1998年,讀高中的邢立達就創建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恐龍網站,到現在,他已翻譯並出版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每年多達數十場的科普講座與日常社交媒體上數不清的相關科普信息,讓他成為大眾心中的「恐龍達人」「恐龍獵人」。
  • 為什麼小小的蒼蠅能躲過白堊紀末期的恐龍大滅絕?
    蒼蠅作為「四害」之一,它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超過1.4億年了,也就是說它們在恐龍時代就以恐龍的殘羹冷炙,甚至是屍體為食了。 也就是說,蒼蠅可是吃過恐龍肉的存在。但是,在白堊紀的末期,恐龍經歷了一場浩劫,在這場浩劫中,恐龍滅絕殆盡。那麼,為什麼小小的蒼蠅卻能在這場災難中存活下來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25年前,美國作家麥可·克萊頓在小說《侏羅紀公園》裡想像,科學家在琥珀保存的蚊子體內找到了恐龍血的殘跡。當然,這只是在科幻小說裡的場景,並不是現實當中的真實寫照。不過你也不必為此感到失望,因為現在,在現實的科學世界裡,我們有了比小說裡更好的發現。
  • 被困在琥珀中,保存了完整的頭部DNA,是否讓恐龍復活成為可能
    大約9千9百萬年前,一種「超級怪異」的像鳥一樣小的恐龍被困在最終硬化為琥珀色的樹狀樹脂中,保存了可能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微小的恐龍。研究說。這種被稱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的恐龍非常輕巧,它的重量僅為0.07盎司(2克),是兩美元鈔票的重量。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美聯託福考試最新《託福白皮書》顯示:近年來,無論是閱讀篇章,還是聽力講座,「生命科學」文章都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而就在上周六加場的考試中,閱讀考到了恐龍主題,聽力也有考到琥珀化石,所以,為了託福,你也得了解↓↓這個最新的這個生物科學發現!《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
  • 闖入白堊紀《恐龍紀元XR》於VIVELAND 獨家登場
    HTC宣布全新自製內容《恐龍紀元XR》首度於臺北三創生活園區的VIVELAND 虛擬實境樂園及高雄大魯閣草衙道的KOSMOSPOT X VIVELAND 登場,此為VIVE Studios首款原創自製的XR 延展實境內容,通過最新XR 技術,帶觀眾闖入白堊紀恐龍世界,在環景360 度的遠古叢林內冒險探索,感受跨越於現場實景與虛擬科幻間的新體驗,猶如親歷遠古生物生動再現的震撼現場
  • 世界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被樹脂包裹時還活著嗎?
    (製圖毛宇昂)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緬甸7釐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 上海自然博物館綠螺講堂解讀琥珀中的雛鳥—新聞—科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騰衝虎魄閣博物館(籌)館長陳光以及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教授等為聽眾講述了9900萬年前古鳥類琥珀背後的秘密 今年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知名刊物《岡瓦納研究》。 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