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被樹脂包裹時還活著嗎?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煎餅鳥」跨越億年時光重現

世界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

根據吸蜜蜂鳥復原的煎餅鳥。(製圖毛宇昂)

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黎剛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教授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臺北市立大學的曾國維教授等學者共同研究,現已在在中國頂級學術刊物《科學通報》(英文版)作為封面文章在線發表。

緬甸7釐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該時期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常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

2017年6月,中國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帶領的團隊曾經發布了琥珀中雛鳥,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關於這次在琥珀中的新發現,邢立達稱,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完整的鳥類琥珀標本:「雖然曾發現過比這次更古老更完整的鳥類化石,但是在琥珀中這麼完整的,這是第一次。」

「這次發現的琥珀相當大,珀體長約7釐米。」2月2日,邢立達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說,和去年6月的發現相比,琥珀中保存的古鳥暴露的頭頸部區域保存著更長更密的羽毛,代表著這具標本比剛孵化的小鳥或幼鳥更為年長,「這隻小鳥已經出生較長一段時間,過著獨自的生活,是目前琥珀中發育程度最高的古鳥。」

煎餅鳥標本自然光照片與螢光照片。

薄薄一片「煎餅鳥」具有「反鳥類」的特徵

「很有意思的是,由於礦工的疏忽或自然風化,這個標本沿著冠狀面剝蝕,這雖然損失了部分皮肉,但也因此暴露出了身體內多區域的解剖學細節,為學者們的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臺北市立大學的曾國維教授告訴記者,「這個薄薄的標本也因此被暱稱為煎餅鳥」。

青年古鳥類學家鄒晶梅表示,相比蜥蜴類,目前緬甸琥珀中的鳥類包裹物依然極為少見。煎餅鳥雖然缺失了部分左翅與腿部,但它仍然是迄今為止緬甸琥珀中發現的最完整的古鳥標本。通過X射線三維掃描,重建古鳥的骨骼構造,我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煎餅鳥的頭蓋骨基部,脊柱(約5個頸椎和8個背椎),左前肢(包括了肱骨,橈骨和尺骨),骨盆區域和股骨。所有這些骨骼都互相關聯,這要比此前發現的雛鳥遺骸與孤立的鳥翅膀提供更多的解剖學信息,便於我們對古鳥做出鑑定。比如煎餅鳥標本的恥骨呈U形,中部強烈凹形,恥骨末端的恥骨腳較短,這些都屬於「反鳥類」的特徵。

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它們都有著較強的飛行能力,拇趾與其他三趾對握,適宜樹棲,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相比,凸凹情況正好相反,因此得名。

作為鳥類演化的重要分支,反鳥類曾經非常繁盛,目前已經發現了數十個物種的化石記錄。「反鳥類和恐龍同一時代,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代霸主。後來也是和恐龍一起,在白堊紀晚期滅絕。」邢立達說。

穿越億萬年的推論:未成年「蜂鳥」死後被封存

目前,緬甸琥珀發現的古鳥類都是反鳥類。「煎餅鳥的長度約5釐米,這與當今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吸蜜蜂鳥一樣大,吸蜜蜂鳥產於古巴,長約5釐米,重約1.8克。」路易斯·恰普教授介紹說,煎餅鳥雖然仍然是未成年個體,但已經不是剛出生不久的雛鳥,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些推論來自標本中暴露出來的具有窄而深的羽軸和羽支的初級飛羽,羽片已經閉合,這說明它存在可以飛翔的硬質羽毛。其羽支相對羽軸的發散角更接近進步的飛翔鳥類,而不是反鳥類中的基幹類群。

小鳥被樹脂包裹的時候還活著嗎?古生物學家發現,沒有任何內臟器官存在於煎餅鳥標本的腹腔,體腔內有許多破裂的乳白色遮蔽物,都表明小鳥在遇到流動的樹脂之前,就已經死亡,其身體的腹部及其周遭的一些軟組織隨後被風化了。「琥珀中小鳥屍體周圍的甲蟲、蟲糞和植物碎片,都暗示著這塊琥珀形成於森林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地方。其中一些昆蟲甚至可能扮演過清道夫的角色,但這需要更多的證據。」瑞安。麥凱勒教授說。

研究團隊利用北京同步輻射中心的X射線螢光成像方法,獲得了「煎餅鳥」化石出露斷面的微量元素分布圖。「曾經是血液的地方,會發現鐵元素,骨骼處則會發現鈣元素,簡單地說,通過這樣的元素分布圖,我們可以大致推測這隻鳥的身體內部結構,並對以後的同類型鳥類發現,提供相關數據和參考。」邢立達說。

「煎餅鳥」標本的發現,表明了緬甸琥珀中反鳥類類群在白堊紀中期仍然存在較大的生態分化和輻射,這對人類理解古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記者楊雪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由於一直在打內戰,緬甸的琥珀產量直線下降。回到琥珀,有一個概念大家要知道:恐龍滅絕了嗎?沒有。其實,恐龍的一個分支演化成了現在的鳥類。所以我想,琥珀裡出現了這麼多遠古的脊椎動物,難道就沒有恐龍和鳥嗎?不可能,我要去緬甸看看。於是我去了,第二年就有了非常重要的發現。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在2016年的6月29日,一項由中國和加拿大兩國領銜的跨國合作研究誕生,他們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古鳥類,距今大約9900萬年。中國北京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博士表示,我從來沒有奢望過我們能在琥珀裡發現白堊紀的鳥類——獸腳類恐龍的後裔,但是它們就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你面前,我才意識到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看到真實的古鳥類。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近億年高齡致侏羅紀難重現
    一個渾身長毛、世界上最小的恐龍(非鳥恐龍)被中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發現。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  邢立達特別強調,「一定要說是最小的非鳥恐龍,而非最小的恐龍,因為所有的鳥都是恐龍演化來的,所以,所有鳥都是(廣義上的)恐龍。」  2015年夏天,研究人員從緬甸琥珀商人手中得到了前述奇特標本。如果不是琥珀中奇特的尾巴引起了邢立達的注意,它可能已被打磨,成為飾品,被送到珠寶櫃檯展銷。
  • 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之十——琥珀化石中的生命流痕
    陸續在博物館微信公眾平臺上推出,共同宣傳今年世界地球日「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的活動主題。古鳥標本保存極為完好,從吻部到尾巴末端的長度約6釐米。整塊琥珀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從化石外觀來看,當古鳥被樹脂粘住時,整體姿態仿佛正在捕獵,身體揚起,爪子和嘴巴張開,翅膀後掠,非常生動。令人萬分驚異的是,我們所見到的是來自於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和恐龍生活在一起的一隻栩栩如生的小鳥。
  • 「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講座精彩回顧!
    2016年開始,邢立達老師在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全世界首例古鳥、恐龍、雛鳥、介形類、青蛙等,引爆了科學界。此次活動現場,邢老師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觀眾分享了琥珀的相關知識以及自己發現恐龍琥珀、古鳥琥珀、蛙琥珀的故事。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可以清晰看到羽毛
    他手上捧著的,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保存著非鳥恐龍的琥珀。被保存在琥珀裡的,是一條小恐龍的尾部。透過它,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恐龍世界正以一種無比真實和「鮮活」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琥珀裡的恐龍有什麼特別?說起恐龍,人們不是想起它們在電影裡那令人畏懼的形象,也許就是想到冰冷的骨架化石。
  • 世界上最尷尬的事,莫過於交配時變琥珀,4100萬年後還要被圍觀!
    這發現將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從晚三疊紀至古近紀時期(2.3億年至4000萬年前)的生態情況。琥珀是由史前松柏等遠古樹木分泌出的樹脂所形成的化石。早在數千萬年前,樹脂從史前樹木上滴落下來,如果它們恰巧被埋入地下深處,經過漫長時間的高溫擠壓,樹脂逐漸石化,最終形成琥珀。琥珀能最大程度保存被包裹生物的形態學細節,特別是化石中很難看到的軟組織結構。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他手上捧著的,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保存著非鳥恐龍的琥珀。被保存在琥珀裡的,是一條小恐龍的尾部。透過它,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恐龍世界正以一種無比真實和「鮮活」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相比之下,琥珀中的動物標本能提供大量的細節。早在今年6月,邢立達和麥凱勒的團隊就在琥珀中首次發現了古鳥類的翅膀。「之後我意識到,有著類似尺寸的非鳥小恐龍,也是有很大的機率會出現在琥珀之中的。」邢立達說。這一次,他們找到的是一段展開後長約6釐米的非鳥恐龍尾巴。他們推測,這隻恐龍的全身長度也只有18.5釐米。「當時還是非常激動的。」
  • 上海自然博物館綠螺講堂解讀琥珀中的雛鳥—新聞—科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騰衝虎魄閣博物館(籌)館長陳光以及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教授等為聽眾講述了9900萬年前古鳥類琥珀背後的秘密 今年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研究論文發表於國際知名刊物《岡瓦納研究》。 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康河谷。
  • 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哺乳動物毛髮
    封存在琥珀中的一億年歷史的史前哺乳動物毛髮據國外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在一個有1億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了哺乳動物的毛髮。由於琥珀中這些毛髮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在顯微鏡下,毛髮內部結構清晰可見。儘管此前曾發現過更古老的平面古生物毛髮化石,這是已知最古老的立體毛髮標本。 這一琥珀是在法國南部夏朗德省發現的,科學家在琥珀中還發現了蒼蠅的蛹。保存在琥珀中的哺乳動物毛髮同今天的哺乳動物毛髮非常相似。這表明,哺乳動物的毛髮結構和形狀在很長的時間段內並未發生過改變。
  • 琥珀裡又雙叒發現了稀有生物!又雙叒拿下個「世界第一」!
    猜猜看,這一回他在琥珀裡發現了什麼?不好意思,真不是長頸鹿。它不僅是個全新的物種,也是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比上次發現的「琥珀蛙」還要稀罕!說起來,賈女士剛拿到「琥珀蛇」時,並沒意識到它會變成個轟動學界的「大新聞」。因為當時這塊琥珀包裹著深色的外殼,露出的軀體也模糊不清,很難辨別其中的「蛇影」。賈曉女士說,她最初覺得困在琥珀裡的可能是稀鬆平常的蜈蚣或蜥蜴,買回家後就「束之高閣」了。不過,一個機緣巧合,讓這條小蛇的命運發生了逆轉。
  • 澎友問學者|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
    2016年12月9日,在線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刊發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宣告了這一划時代的發現。發現的主導者、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講師邢立達博士正在澎湃問吧回復網友提問。他是如何發現這塊琥珀的?如何確定尾巴屬於恐龍而非古鳥類?有望獲得諾貝爾獎嗎?
  • 明明是琥珀,非說成樹脂
    本報訊(記者花耀蘭 通訊員周晶晶 胡迪)通過快遞走私琥珀,被抽檢後,為逃避關稅,將價值昂貴的琥珀以「樹脂」的名義申報通關,不料被海關人員識破。日前,從國外走私琥珀入境的徐軍被湖北省武漢市檢察院以涉嫌走私普通貨物罪批准逮捕。     39歲的徐軍在深圳從事個體琥珀加工業務。
  • 課外地理 | 「軟黃金」之奇異寶石琥珀
    有人或許會說,這不就是一堆石頭嗎?是的,它確實是石頭,但是你可能很難將它與我們所熟悉的晶瑩剔透、顏色豔麗,稍稍撫摸可能還能散發鬆香的奇異寶石——琥珀聯繫到一起。實際上它們是還未加工打磨的琥珀原石。琥珀是松柏科植物產生的液態樹脂經過多種地質作用後形成的天然石化有機物,主要分布於白堊紀和第三紀的砂礫巖、煤層的沉積物中。
  • 《科學》封面專訪邢立達: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動物園
    同時,樹脂能夠深入被包裹生物的軟組織內部,將其乾燥脫水,這也保護它們免受真菌的侵蝕,外部的樹脂硬化後又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護。一些保護狀態極佳的琥珀中,甚至連生物的細胞或亞細胞結構也能完整地保存下來」。這裡出產的琥珀,比來自于波羅的海沿岸和多米尼加共和國的都更加年代久遠。偶爾還能包裹一些力氣大和運動能力強的生物,例如蜻蜓或蜥蜴。
  • 琥珀——3000萬年前的樹脂化石
    琥珀是3000萬年前松樹的樹脂化石,琥珀被海浪衝出在丹麥海灘上。琥珀的顏色有乳白色、金黃色和鮮紅色,還有乾淨的綠色和藍色。琥珀的重量漂浮於鹽水。琥珀慢慢燃燒,會散發出辛辣刺鼻的松香氣。琥珀中的雜質是千萬年前被樹脂捕獲的昆蟲或植物。哥本哈根琥珀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博物館之一。
  • 被封存1億年的蟲子,在交配中變成琥珀,體內發現特殊物質!
    被封存1億年的蟲子,在交配中變成琥珀,體內發現特殊物質!琥珀又被稱為松脂化石,是距今4500年到9900萬年前,一些植物樹脂滴落之後,掩埋在地下上千萬年,經過了壓力和熱力的雙重作用之後,所形成的化石,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將其做成非常精美的飾品或者吊墜,可是在科學家的眼中,琥珀擁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它是人類找尋那片失落的古世界最為重要的證據 。
  • 琥珀 時光的膠囊
    關於琥珀的那些傳說 琥珀,是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雲實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樹脂化石,經過樹脂液、樹脂塊、硬樹脂幾個階段,最終形成琥珀。事實上,在中國的考古作業中,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琥珀文物,我國古代明確記載琥珀的文獻與描寫、讚美琥珀的詩詞就有幾百處。 琥珀,歷史的見證者 孔館長認為每一個琥珀都承載著歷史的印記,水膽琥珀、植物琥珀、昆蟲琥珀,它們就像歷史的記錄者,讓人們有機會通過琥珀去了解幾千萬年前的大自然。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此次,研究團隊發現的琥珀被認為是中生代(大約 2.5 億到 6500 萬年前)白堊紀已知最小的恐龍化石,該化石在緬甸發現,只有 31.5 吋寬,含有完整的鳥(廣義的恐龍包括鳥類)的頭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