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哺乳動物毛髮

2020-12-25 科學網

封存在琥珀中的一億年歷史的史前哺乳動物毛髮

據國外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在一個有1億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了哺乳動物的毛髮。由於琥珀中這些毛髮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在顯微鏡下,毛髮內部結構清晰可見。儘管此前曾發現過更古老的平面古生物毛髮化石,這是已知最古老的立體毛髮標本。

 

這一琥珀是在法國南部夏朗德省發現的,科學家在琥珀中還發現了蒼蠅的蛹。保存在琥珀中的哺乳動物毛髮同今天的哺乳動物毛髮非常相似。這表明,哺乳動物的毛髮結構和形狀在很長的時間段內並未發生過改變。

 

雷恩大學的羅梅恩博士說:「我們發現的最早的平面毛髮印記是在侏羅紀中期。」羅梅恩博士發現了這些保存在琥珀中的哺乳動物毛髮。侏羅紀從2億年前到1.45億年前,隨後是白堊紀,白堊紀一直持續到6500萬年前。

 

羅梅恩博士說:「我們的標本是已知最古老的哺乳動物毛髮標本,我們可以通過它來研究古生物毛髮的表皮結構。」科研人員將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科學》(Naturwissenschaften)雜誌上。

 

科研人員研究發現,其中一個毛髮片段2.4毫米長,32到48微米粗,而另一個毛髮片段長0.6毫米,49到78微米粗。通過對這些毛髮的仔細分析,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表皮結構同今天的哺乳動物毛髮的表皮結構非常相似。科學家認為,擁有這種毛髮的哺乳動物應該只有老鼠大小,因為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中期,哺乳動物形體都很小,其種類並不十分多樣化。不過這種動物的身份無法確定。它可能是一種普通哺乳動物或有袋類哺乳動物。後者的胚胎會在保育袋內發育,比如今天的袋鼠就是此類動物。

 

在發現琥珀的地層上部發現了一種史前有袋類動物「Arcantiodelphys」的四顆牙齒,羅梅恩博士說:「一種假設是這些毛髮屬於這種有袋類動物或者和它相近的物種。」

 

至於這些毛髮是如何被保存在琥珀中,科研人員提出了三種可能性。一種是,這一琥珀包裹住一隻史前哺乳動物屍體的一部分。琥珀中還有蒼蠅蛹能夠支持這一觀點,或許是蒼蠅在這隻動物死屍上產下了卵。或者是,一種樹生動物物種被樹脂沾下毛髮,並保存起來。還有可能是,這種史前哺乳動物來吃昆蟲,結果毛髮被粘在樹脂上,並封存至今。

 

科學家說,發現琥珀的地方1億年前的氣候是亞熱帶氣候,當時到處是針葉樹林,樹脂經常會從樹上掉下來,包裹住一些動植物,經過歲月的洗禮最終變成琥珀。(來源:新浪科技 唐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緬甸琥珀中發現封存一億年前完好壁虎(圖)
    保存在琥珀中1億年的壁虎化石腳趾清晰可見保存在琥珀中1億年的壁虎化石腳趾清晰可見    北京時間9月5日消息,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日前,美國俄勒岡州大學和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們宣稱,在緬甸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壁虎化石
  • 1億年前琥珀中驚現最古老的壁虎化石
    1億年前的琥珀之中。這樣對於研究人員而言,在考古工作中有時會發現化石標本中殘留著壁虎尾巴、爪子或腳趾,卻很少發現保存較為完好的壁虎標本。相信在9700萬-11000萬年前的低白堊紀時期,壁虎的屍體早已成為熱帶雨林中小型恐龍或其他掠食動物的可口美味。據稱,這塊琥珀化石是在緬甸境內發現的。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被封存1億年的蟲子,在交配中變成琥珀,體內發現特殊物質!
    被封存1億年的蟲子,在交配中變成琥珀,體內發現特殊物質!琥珀又被稱為松脂化石,是距今4500年到9900萬年前,一些植物樹脂滴落之後,掩埋在地下上千萬年,經過了壓力和熱力的雙重作用之後,所形成的化石,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將其做成非常精美的飾品或者吊墜,可是在科學家的眼中,琥珀擁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它是人類找尋那片失落的古世界最為重要的證據 。
  • 科學家在1億年的琥珀中,發現了一枚巨型精子!
    科學家在1億年的琥珀中,發現了一枚巨型精子!說起琥珀,大家應該很熟悉,它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藝術品中是很常見的一個部分。準確的說,琥珀就是指的一些較小的昆蟲在幾萬年前被黏稠的松脂包裹住了,然後經歷過時間的洗禮,一直將它們的肉身延續到了現代。琥珀不僅很有觀賞價值,而且還有考古歷史研究意義。所以,近年來全球各地對於琥珀的保護也是越來越重視了。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研究人員表示,介形蟲是一類具有雙瓣殼的水生微型甲殼類動物,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近5億年,今天在許多海洋中都可以找到。地層中保存其雙瓣殼的化石非常豐富,但是其軟體部分通常不易保存。研究人員發現這枚產於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包裹了39個介形蟲化石標本,包括雄性、雌性和幼蟲,以前所未有的細節保存了它們的生殖器官。白堊紀時期在大約1.45億年至6600萬年前。
  • 世界上最珍貴琥珀大搜索 1億年前的蝸牛琥珀成舉世罕見珍品
    兩億年前的蟎蟲黃金小蟲子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
  • 世界十大最珍貴琥珀 罕見1億年前蝸牛舉世
    &nbsp&nbsp&nbsp&nbsp古老的琥珀化石在半透明中呈現的一種死態,古老的幾億年前的東西凝固在小小的樹脂裡面,保存到現在。向我們留下了史前歷史中的一些動植物最最完整的狀態。
  • 動物琥珀十大最珍貴盤點 1億年前蝸牛舉世罕見
    兩億年前的蟎蟲黃金小蟲子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
  • 1億年前動物怎麼「造娃」?琥珀中巨型精子告訴你答案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迄今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提前了約5000萬年。 動物最早的精子什麼樣?一種動物為何上億年來保持同一種交配方式?看起來小不點的傢伙,為何擁有巨型精子?
  • 已滅絕的「烏賊近親」藏在琥珀中 解密1億年前熱帶海濱生態環境
    琥珀標本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近期發現了一枚罕見的琥珀,其中包裹了一隻史前海洋動物「菊石」,這是古生物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這種已滅絕的琥珀常常含有保存很好的陸地生物,例如花、微生物、昆蟲甚至蜥蜴和鳥類,由於產生條件和保存環境的限制,琥珀很少保存水生生物,海洋生物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博士生俞婷婷,在王博研究員和張海春研究員指導下,與牟林博士等人合作,發現了保存在一枚緬甸琥珀中的菊石、螺類、節肢動物等化石集群。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在2016年的6月29日,一項由中國和加拿大兩國領銜的跨國合作研究誕生,他們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古鳥類,距今大約9900萬年。中國北京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博士表示,我從來沒有奢望過我們能在琥珀裡發現白堊紀的鳥類——獸腳類恐龍的後裔,但是它們就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你面前,我才意識到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看到真實的古鳥類。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近億年高齡致侏羅紀難重現
    一個渾身長毛、世界上最小的恐龍(非鳥恐龍)被中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發現。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  12月9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雜誌)的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Amber)顯示,人類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件恐龍標本是一條長約
  • 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蝙蝠,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它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從外表看起來,蝙蝠就像長了翅膀的老鼠。一直以來,蝙蝠祖先是誰?蝙蝠到底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呢?都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也是在研究地球生物的大進化歷史。
  • 1.2億年前哺乳動物化石揭示中耳演化新模式:進食或成關鍵
    然而,這一演化如何在不同的哺乳動物群體中發生,以及為何發生,目前仍沒有答案。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海冰、王元青,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孟津有關早期哺乳動物中耳演化的研究成果:通過報導發現於遼寧凌源的早白堊世多瘤齒獸類新屬種——蓋氏熱河俊獸(Jeholbaatar Kielanae),提出一種新的哺乳動物中耳演化模式。
  • 《科學》封面專訪邢立達: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動物園
    和其他幾位中國古生物學家一樣,邢立達也因在琥珀標本中的非凡發現而備受關注:剛孵化的原始鳥類,帶羽毛的恐龍尾巴,蜥蜴,青蛙,蛇,蝸牛,以及各種各樣的昆蟲【註:此處指的是琥珀包裹體中,與脊椎動物化石一起保存的昆蟲】……就像19世紀的生物學家在物種豐富又人跡罕至的雨林中收集物種一樣,這些科學家正藉助緬甸邊境的琥珀,描繪出1億年前的熱帶森林生境的種種細節。
  • 中國發現最古老跳蚤化石 寄居在恐龍身上不會跳
    在琥珀中的現代類型跳蚤化石。  新發現的侏羅紀跳蚤化石(大的雌性,小的雄性)。  早白堊世的跳蚤化石。  道虎溝動物群中的昆蟲化石,保存很精細。圖片由黃迪穎提供  在1.65億年前的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氣候溼熱,一片湖泊的周圍,生活著一些體型偏小的哺乳動物和帶毛恐龍。和它們「共同生活」著的還有一種生物跳蚤。
  •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
    原標題: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自帶光芒」青蜂化石身體表面結構色變化前後的對比圖 受訪者供圖此前有學者曾在距今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印痕化石中,發現過與顏色有關的昆蟲納米結構,但一億年前的昆蟲是否已經演化出結構色一直成謎。
  • 古生物學家發現1億年前的動物精子 來自一類水生甲殼動物
    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德、英三國古生物學者最近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早期動物的精子。這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早的動物精子,將相關化石記錄時間前推了約5000萬年。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2016年,他發現了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震驚了全世界。在不久前的SELF格致論道講壇上,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講述了那段尋找琥珀的神奇之旅。首先我來說說緬甸,這個國家盛產琥珀。緬甸與中國的關係源遠流長,在漢朝,緬甸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他們會把自己最好的珍寶送來進貢,琥珀就是他們的珍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