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的祖先是誰?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2020-12-22 小明和你一起去旅遊

蝙蝠,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它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從外表看起來,蝙蝠就像長了翅膀的老鼠。一直以來,蝙蝠祖先是誰?蝙蝠到底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呢?都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也是在研究地球生物的大進化歷史。

首先,蝙蝠不是老鼠進化來的,也不是翼龍進化來的。翼龍,這名字聽起來很像恐龍裡的一種,但人家只是跟恐龍同時代生活而已;不過翼龍是第一種可以飛的脊椎動物,和蝙蝠一樣體上有毛,有和鳥類相似的生活習性。

根據考古資料可知,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蝙蝠化石已有5000萬年歷史,名曰「食指伊神蝠」,是在美國發現的,它跟現代蝙蝠有點不一樣,它翅膀偏窄短,又能飛又能滑翔,而且後肢很有力量,可以攀援樹枝,不像現代蝙蝠那樣無力。

在2006年的時候,考古學家在蒙古寧城發現了一個哺乳類動物的化石,據推測,這個動物是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前,也可能會更早一些。1.25億年前是什麼概念?那時候恐龍還在地球上稱霸呢。

在1.25億年前這個哺乳動物就已經有了滑翔的能力,也具備了現代蝙蝠所擁有的一切特徵,科學家將其命名為「遠古翔獸」。這個化石的發現,認為他有可能是蝙蝠的祖先,這些遠古翔獸在1.25億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

這種新發現的「遠古翔獸」,體長在12到14公分之間,它的體重很輕,大約只有70克,靠食用小昆蟲為生。蝙蝠的早期祖先伊神蝠,當年也是專門吃飛蟲,吃的種類還比較豐富。

就其外觀而言,「遠古翔獸」具有松鼠和蝙蝠的特徵,全身覆有毛髮,它的四肢之間有翼膜,它們可以可以在樹叢之間滑翔,甚至躲過了恐龍滅絕時期。古生物學家認為,在遠古翔獸出現之前,大型哺乳動物早都消亡了,但是顯然遠「遠古翔獸」存活了下來。

不過由於「遠古翔獸」早已經滅絕,目前只發現了一塊化石,無法提供更多的證據。還有,就是蝙蝠和「遠古翔獸」之間出現的斷層太多,因此蝙蝠的先祖依舊還是難以斷定。到底蝙蝠的先祖是誰,還得繼續研究!

難道蝙蝠不是恐龍滅絕後的新生代出現的,它的祖先曾經和恐龍一起生活在地球上嗎?遠古翔獸的研究結果出來後,蝙蝠與它之間是否具備血緣關係就成了古生物學家感興趣的最新問題。

如果遠古翔獸真屬於蝙蝠的遠古祖先,那蝙蝠的演化歷史可就太長了,人類在它面前只能甘拜下風。只是截至目前,由於兩者之間的歷史斷層比較多,學界還沒有將遠古翔獸定義為蝙蝠的祖先,主要還是以伊神蝠類為問題的答案。

相關焦點

  • 距今幾億年前三葉蟲化石上發現類似人類腳印圖案,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現代進化論中,我們人類祖先出現是在幾百萬年前,而現在這塊三葉蟲化石中出現的這個人類腳印,不少科學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認為這會不會是當時的巖石斷裂時自然形成的,而這個人類腳印也有可能是一個巧合。
  • 專家發現1.25億年前的隱翅蟲 恐龍時代已有蘑菇
    蘑菇化石特別罕有,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蘑菇化石大約距今1億年前左右。近期,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發現了兩個距今1.25億年的隱翅蟲的新屬新種,它們都屬於巨須隱翅蟲。因為巨須隱翅蟲只吃「蘑菇」,專家推斷,早在1.25億年前就已經有了蘑菇,這可能把蘑菇的歷史向前推進了2500萬年。該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著名昆蟲學雜誌Systematic Entomology上。
  • 貴州發現3億年恐龍化石,頭上長了「雙角」,專家:龍族的祖先
    當然了恐龍是真實存在,而且活在億萬年之前,如今的考古工作中我們真的是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而且每一次都能震撼世界。 早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貴州這邊就發現了爬行動物化石,而且當時的《貴州日報》都明確登過這則新聞,在那會兒可以說是非常轟動的,就這樣關於龍的話題也被再次引爆了。
  • 距今1.25億年;高7毫米、寬7毫米;花蕊、花柱、花被片俱全
    這朵花距今1.25億年,高7毫米,寬7毫米,2009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和瀋陽地調中心研究員鄭少林發現了它的化石,並且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迪拉麗花。麗花是它的屬名,迪拉是它的種名。  近日,由國際權威研究機構國際物種開發研究所編撰的《地球新物種百傑》出版,收錄了地球上新發現的100個最神奇的物種,「迪拉麗花」入選其中。
  • 雲南地區發現「猴化石」,距今已有640萬年,或是金絲猴的祖先
    現代研究認為,金絲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現存靈長類動物之一,那麼,金絲猴的祖先又是誰呢?多年來,中外的研究學者們,紛紛都在找尋其中的答案。在2012年,曾經有科學家提出,金絲猴的起源,或許來自於一種誕生於730萬年前的雲南特有猴科動物,不過,這種猴科動物究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也一直都沒有答案。
  • 其實它的祖先是特殊恐龍,生活在1.3億年前
    傳說龍能施雲布雨、消災降幅,象徵祥瑞,所以中國人會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然而在西方世界中,龍象徵的是邪惡的一方,而且與中國不同的是,西方龍長著一雙像蝙蝠翼的翅膀,能夠飛翔於天空,而且不是吐水,而是噴火的形象,所以西方龍更多代表的是憤怒、傲慢、火焰。
  • 化石顯示原始蝙蝠不靠聲波定位
    北京時間2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眾所周知,蝙蝠一直依靠反射超聲波來確定方位。但美國的科學家們近日稱,通過分析出土的蝙蝠化石,科學家們發現5000多萬年前的蝙蝠並不像目前的蝙蝠那樣擁有聲波定位系統。
  • 驚人發現!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吉學平 供圖亞洲金絲猴祖先可能是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吉學平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蔡侯友) 9月2日
  • 元謀人真的是華夏祖先?巫山發現214萬年臼齒化石,網友:又變了
    元謀人真的是華夏祖先?巫山發現214萬年臼齒化石,網友:又變了人類真的起源於非洲嗎?這個問題直到今天也沒有明確的答案,對很多國人來說,在我們的記憶中,我們的祖先似乎是元謀人和北京人,那麼人真的是華夏祖先嗎?
  • 【探索】最新發現!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可能是亞洲金絲猴祖先
    最近雲南昭通又有重大考古發現水塘壩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8月7日、8月28日,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
  • 遼寧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 推翻被子植物起源時間
    遼寧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 推翻被子植物起源時間發稿時間:2017-03-08 13:14:00 來源: 遼瀋晚報   一株在早白堊世義縣組地層中被發現的兩性花化石,近日登上了《地質學報》 ( 英文版) ,成為首個包括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莖以及雙子葉型葉片直接相連的標本,顯示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可能更早。
  • 雙語閱讀:考古新發現人類的祖先是老鼠
    近日,英國古生物學家從侏羅紀海岸的古老巖層中發現了遠古生物的牙齒,經鑑定,這些牙齒來自人類的祖先——白堊紀早期哺乳動物,而且這種動物很有可能是住在地洞裡的小老鼠。考古發現,上圖這種長相和老鼠類似的齧齒動物是人類的祖先,雖然這位祖先的外貌不是很出眾。近日,樸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們在多賽特郡的侏羅紀海岸發現了這種生活在1.45億年前的小型夜行哺乳動物的殘骸。
  •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眾所周知,最早的地球上陸地上並沒有動物,甚至連植物也沒有,最早的地球生命出現在海洋之中,此後伴隨著演化,才逐漸從海洋走向陸地,一直演化到今天的模樣。
  • 最新發現!640萬年前的昭通中猴可能是亞洲金絲猴祖先
    820-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昭通水塘壩發現的金絲猴祖先——中猴及其生態環境復原圖(繪圖Mauricio Anton,Nina G.Jablongski  提供)昭通中猴化石標本發現於2009年和2010
  • 雲南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
    原標題:雲南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  科技日報昆明9月5日電 (記者馬波 通訊員呂金平)記者從今天上午雲南省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昭通市水塘壩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經研究表明,昭通古猿可能是人類最早祖先類型的候選代表之一。
  • 1億年前琥珀中驚現最古老的壁虎化石
    1億年前的琥珀之中。這樣對於研究人員而言,在考古工作中有時會發現化石標本中殘留著壁虎尾巴、爪子或腳趾,卻很少發現保存較為完好的壁虎標本。相信在9700萬-11000萬年前的低白堊紀時期,壁虎的屍體早已成為熱帶雨林中小型恐龍或其他掠食動物的可口美味。據稱,這塊琥珀化石是在緬甸境內發現的。
  • 科學家發現22億年前的遠古隧道,上面有壁畫,它們是誰雕刻的?
    在不斷的探索尋找中,科學家還真的找到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比如科學家曾經發現了一個距今22億年前的遠古隧道。我們都知道,在地球上存在著很多的隧道山洞,這些隧道有的是人工開鑿的,有的則是天然形成的。那麼這個22億年前的遠古隧道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工開鑿的?
  • 專家:6.1億年前化石揭開謎底
    而最近,這個問題終於有了確切的答案。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在中國貴州甕安生物群一個距今6.1億年的特異埋藏化石庫中找到了一類名叫「籠脊球」的化石,此次發現讓我們得出了蛋早於雞出現的結論。甕安生物群是發育於貴州省甕安地區震旦紀陡山沱期含磷地層中的一個多門類、種屬豐富、類型多樣、保存完美的晚前寒武紀化石生物群。
  • 中科院團隊發現2億年前蜻蜓化石 大如手掌
    新華社南京6月15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15日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領銜的團隊,在我國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最新發現一枚距今2億年的原始蜻蜓化石。這種新發現的原始蜻蜓翅展寬度達到210毫米,與成年人手掌長度類似,是目前在我國發現的第二大蜻蜓化石。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生存年代:晚三疊世,距今2.23億年前體型數據:體長約3米,體重約80千克噬顎龍的化石發現於2014年,地點位於巴西南部城鎮聖若昂-杜波萊西尼附近,其化石非常完整,包括了大量重要的部位。:中侏羅世,距今1.65億年前體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