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南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
科技日報昆明9月5日電 (記者馬波 通訊員呂金平)記者從今天上午雲南省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昭通市水塘壩發現600萬年前古猿頭骨化石,經研究表明,昭通古猿可能是人類最早祖先類型的候選代表之一。這一發現彌補了亞洲古猿發現的時空空白,實證了雲南是晚新生代古猿「避難所」的觀點,對歐亞大陸早期人類起源及其環境背景關係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009年11月4日,雲南省考古研究所組織的科考隊在該省昭通市昭陽區太平辦事處水塘壩磚廠的採煤坑進行第三紀古哺乳動物化石調查和搶救性採掘時,發現一具古猿頭骨,經中美多學科專家數年的艱苦努力,研究成果今年7月在《科學通報》(英文版)發表,研究再次表明,雲南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探索早期人類起源的理想地區之一,以昭通褐煤盆地為代表的雲南眾多山間盆地具有巨大的發現和研究潛力。
據負責此次調查研究的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吉學平介紹,昭通水塘壩新發現的古猿頭骨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狀況極佳,僅有微小的變形,為研究這一地質歷史時期古猿的形態特徵提供了十分珍貴的信息。經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古地磁年代測定,昭通古猿的年代為距今620至610萬年間的晚中新世末期,是雲南古猿中時代最年輕的代表,也是歐亞大陸其他地區古猿都已滅絕以後殘存的代表,研究顯示出晚中新世末期,因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不同地理單元以及季節性氣候的加強,導致生物群快速進化和更迭的情形。晚中新世時期,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中新世古猿由於氣候惡化而滅絕,但在雲南卻繼續生存演化,這表明,包括雲南在內的中國西南地區可能是古猿演化的「避難所」。
吉學平表示,昭通古猿雖是一個幼年個體,但他的特徵已與成年個體相近。多項特徵使其更接近最早的人類祖先,並排除了其與猩猩的關係。同時,這些特徵還表明,昭通古猿頭骨可能代表一個新種,但目前還需要更多的化石證據來證實。
「理論上認為,最早的人類祖先起源於距今700至500萬年前的某類古猿,起源地點應在非洲南部和非洲之間的南方古猿,但何處尋找南方古猿的祖先至今仍是一個謎。」吉學平表示,昭通發現的古猿比雲南其他地點的古猿更接近人類起源時間,因而有極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包括在昭通發現的古猿在內的祿豐古猿可能是人類最早祖先類型的候選代表之一,但由於化石證據稀有,從猿到人的過渡沒有明顯的界定,爭議將可能長期存在。
昭通是繼雲南開遠、祿豐、元謀、保山之後又一個發現古猿化石的新地點。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