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琥珀中發現封存一億年前完好壁虎(圖)

2021-01-09 中華網
    

保存在琥珀中1億年的壁虎化石腳趾清晰可見

保存在琥珀中1億年的壁虎化石腳趾清晰可見

    北京時間9月5日消息,據美國科學日報報導,日前,美國俄勒岡州大學和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們宣稱,在緬甸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壁虎化石,壁虎的身體被完好地保存在1億年前的琥珀之中,至今仍保留著十分逼真的模樣。

    由於琥珀具有顯著的防腐保存性能,這隻遠古壁虎腳上仍清晰可見微小的「絨毛」,這種帶有粘性的腳趾絨毛使現代壁虎具有非同尋常的攀爬能力,它們毫不費力地爬行於天花板的表面上。全球範圍內的研究計劃試著模擬壁虎這種怪異的粘性攀爬能力,但是相應的成功研究卻為數不多。

    遠古時期的壁虎化石標本十分難得,考古學家有時會在遠古化石樣本中發現殘留在石頭上的壁虎腳趾、尾部,但是保存完好的屍體卻很少見。畢竟在0.97-1.1億年前的白堊紀下層時期,緬甸熱帶雨林地區小型恐龍和其他掠食性動物是不會放過壁虎這種美味食物的。這項發現比之前人類所發現的最古老壁虎化石至少要提前0.4億年,進而揭示了遠古壁虎進化歷史——遠古時期它們奔跑於體型龐大的恐龍腳下,現今的壁虎物種仍保留著與遠古壁虎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共同特性。目前,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動物學分類》(Zootaxa)雜誌上。

    俄勒岡大學喬治·波奈爾教授說,「一些壁虎物種不同尋常的腳趾墊和攀爬能力,使它們成為具有魅力的一種動物,我們能夠幸運地發現保存如此完好化石標本的微小足部。由於壁虎是一種具有特殊能力的物種,對於這個最古老壁虎化石的發現,使科學家們非常地興奮欣喜!」據悉,他是當今世界上琥珀中包裹昆蟲、植物等遠古生命研究的頂尖專家,琥珀是一種半寶石形式的化石,最初是由古代樹液形成的。

    基於對壁虎腳趾上發現的絨毛數量,研究人員分析琥珀中保存的這個壁虎相對成年體而言只是一隻年輕的小壁虎,這種遠古壁虎成年體長可能達到1英尺。現代壁虎的體長不會超過16英寸,雖然數百萬年前遠古壁虎的體型要更大一些,目前保存在琥珀中的這隻小壁虎體長只有不足1英寸,在它死亡時,很可能被掠食者吃了一半或者遭受攻擊,只有部分身體完好地保存在琥珀中。研究人員宣稱這項發現證實了一種遠古壁虎新物種的存在,目前它已滅絕消失,並對它取名為「白堊紀壁虎」,它身體上的斑紋很可能是起到偽裝保護作用。

    現今世界上壁虎物種已超過1200多種,一般生存於溫暖的熱帶地區,其中包括美國南部部分地區。目前壁虎經常被人們當作寵物一樣飼養,由於它們能夠吃昆蟲,因而頗受熱帶地區居民家庭的青睞。一些壁虎物種的身體顏色十分鮮豔美麗,它們會使用長舌頭舔自己的眼睛,使眼睛保持清潔和溼潤。

    波奈爾說,「壁虎的領土捍衛能力很強,在1980年代初我在非洲生活時,我就非常喜歡在自己家中飼養壁虎。它們非常友善,並不會打擾人類的生活。它們會在房子裡幫助我殺死蚊子,控制害蟲的數量。同時,它們會爬在天花板上,用眼睛盯著你看。」這項最新研究證實了這種生活在亞洲緬甸的遠古壁虎的歷史可追溯到1億年前,那時壁虎已進化形成奇特的足部結構。這塊琥珀挖掘發現於緬甸葫坎谷(Hukawng Valley),其存活時很可能生活在一個潮溼的熱帶雨林中,該雨林環境中對壁虎提供了許多攀登的機會。

    壁虎能夠在垂直表面上行走的能力源於其腳趾上有數以千計的「剛毛」,這種毛髮結構通過範德華力(van der Walls)緊緊地粘附在表面上。這是其他物種所不具備的強勁、乾燥的吸附粘合能力。研究人員尚不清楚壁虎究竟是在遠古什麼時期開始具備這種特殊粘附能力,以及什麼時期進化形成它們的粘性腳趾。然而,這項最新研究很清晰地顯示壁虎具有該能力至少已有1億年,至今現代研究項目仍無法完全複製壁虎的這種能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聲稱,今年初,他們成功研製一種新型「防滑」粘合劑。表示這是模擬壁虎能力最成功的一種人造材料,他們認為這將有助於機器人攀爬在牆壁上。今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小組受壁虎的靈感啟發,成功研製出一種防水粘性繃帶,有朝一日能夠用於手術室治療。

相關焦點

  • 1億年前琥珀中驚現最古老的壁虎化石
    1億年前的琥珀之中。這樣對於研究人員而言,在考古工作中有時會發現化石標本中殘留著壁虎尾巴、爪子或腳趾,卻很少發現保存較為完好的壁虎標本。相信在9700萬-11000萬年前的低白堊紀時期,壁虎的屍體早已成為熱帶雨林中小型恐龍或其他掠食動物的可口美味。據稱,這塊琥珀化石是在緬甸境內發現的。
  • 世界上最珍貴琥珀大搜索 1億年前的蝸牛琥珀成舉世罕見珍品
    黃金小蟲子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這隻1億年前的蝸牛,這是在硬樹脂中發現的最早的生物。這個琥珀是在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發現於黎巴嫩的一處發掘過很多琥珀的地區。這種蝸牛和現在地面上的微小蝸牛十分相似。這個蝸牛琥珀屬於罕見的珍品,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
  • 動物琥珀十大最珍貴盤點 1億年前蝸牛舉世罕見
    黃金小蟲子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這隻1億年前的蝸牛,這是在硬樹脂中發現的最早的生物。這個琥珀是在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發現於黎巴嫩的一處發掘過很多琥珀的地區。這種蝸牛和現在地面上的微小蝸牛十分相似。這個蝸牛琥珀屬於罕見的珍品,全世界都找不出幾個。
  • 植保學院劉星月教授從緬甸琥珀中揭示一億年前昆蟲擬態行為
    本網訊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昆蟲演化出不同的偽裝術。其中,昆蟲對植物的擬態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憑藉這類擬態,昆蟲可以藏匿在植物中,避免被捕食者發現,同時也讓獵物很難察覺自己,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現代自然界中,昆蟲多擬態蕨類和種子植物的葉子、枝條和花,極少部分昆蟲可以擬態苔蘚植物。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世界十大最珍貴琥珀 罕見1億年前蝸牛舉世
    &nbsp&nbsp&nbsp&nbsp古老的琥珀化石在半透明中呈現的一種死態,古老的幾億年前的東西凝固在小小的樹脂裡面,保存到現在。向我們留下了史前歷史中的一些動植物最最完整的狀態。
  • 琥珀中發現億年前哺乳動物毛髮
    封存在琥珀中的一億年歷史的史前哺乳動物毛髮據國外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在一個有1億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了哺乳動物的毛髮。由於琥珀中這些毛髮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在顯微鏡下,毛髮內部結構清晰可見。儘管此前曾發現過更古老的平面古生物毛髮化石,這是已知最古老的立體毛髮標本。 這一琥珀是在法國南部夏朗德省發現的,科學家在琥珀中還發現了蒼蠅的蛹。保存在琥珀中的哺乳動物毛髮同今天的哺乳動物毛髮非常相似。這表明,哺乳動物的毛髮結構和形狀在很長的時間段內並未發生過改變。
  • 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古老動物精子,距今1億年
    一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這些精子1億年前被永久保存在緬甸琥珀中的介形蟲體內。其大小可達介形蟲整個體長的三分之一,被稱為「巨型精子」。介形蟲交配行為復原圖研究團隊由來自中國、德國和英國的研究人員組成。研究發現,介形蟲利用巨型精子進行有性生殖的行為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這讓已知最古老的動物精子記錄提前了至少5000萬年。
  • 被封存1億年的蟲子,在交配中變成琥珀,體內發現特殊物質!
    被封存1億年的蟲子,在交配中變成琥珀,體內發現特殊物質!琥珀又被稱為松脂化石,是距今4500年到9900萬年前,一些植物樹脂滴落之後,掩埋在地下上千萬年,經過了壓力和熱力的雙重作用之後,所形成的化石,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將其做成非常精美的飾品或者吊墜,可是在科學家的眼中,琥珀擁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它是人類找尋那片失落的古世界最為重要的證據 。
  • 中國科學家發現白堊光螢科:緬甸琥珀中揭示發光甲蟲的早期演化
    在這一分支中,除最基部的華光叩甲科外,螢科、光螢科與雌光螢科的身體均較為柔軟,部分類群的雌性還具有幼態持續現象,這使得這一類群的物種很難保存為化石。除螢科於白堊紀緬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層中有化石記錄外,其他類群此前尚沒有化石被正式報導。
  • 緬甸琥珀中特殊的傳粉蠍蛉
    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總科),該類群廣泛分布於我國侏羅紀燕遼生物群、白堊紀熱河生物群和白堊紀緬甸琥珀生物群,它們具有特化的、
  • 在兩釐米的小世界裡,發現0.2毫米長精子,封存1億年後被專家圍觀
    由於這個小世界幾乎是透明的,裡面又密封得那麼完好,因此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裡面生物的任何細節,薄薄的翅膀,凹凸不平的外殼,看起來就像是活著一樣,無法讓人相信它們已經死了1億年了。無可奈何,它們只好在這個小世界裡面安然地封存1億年,成為了最具研究價值的自然遺產,被無數個拿著放大鏡的科研人員一起圍觀,迫切地想知道1億年前的生物到底長啥樣子,和現在的同類生物有何差異?
  • 科研人員在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有花植物昆蟲傳粉證據
    中新網南京11月1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在白堊紀中期(約1億年前)緬甸琥珀中,發現了真雙子葉植物經花蚤科甲蟲進行傳粉的直接證據,為目前已知最早的被子植物蟲媒傳粉提供了直接證據。
  • 琥珀定格花朵綻放的美麗瞬間 距今約一億年
    而有一種特殊花朵的「美麗容顏」在緬甸琥珀中被保存了近一億年。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團隊分享了這一發現,琥珀定格了這朵花綻放時的驚豔瞬間。 「這不算是一朵聖誕花,但它是一種美,特別是考慮到它是一億年前存在的森林的一部分,」琥珀專家、俄勒岡州立大學名譽教授George Poinar Jr.本周在一份聲明中說。
  • 世界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被樹脂包裹時還活著嗎?
    (製圖毛宇昂)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緬甸7釐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史前海洋動物「菊石」,有何研究意義
    這是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找到遠古生物「菊石」,從意義上來講,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更好的研究至少一億年前該地的生態系統(因為菊石的滅絕時間大約在白堊紀末期時候)。上圖就是這塊包含菊石的琥珀我們從照片中可看出,除了菊石之外,還有其餘很多種生物,研究人員表示,這塊琥珀裡面至少含有40個生物,諸如蜘蛛、螺類生物、蟎蟲等等大約在白堊紀中期,位於緬甸熱帶海濱處的森林,樹木分泌出的樹脂在流淌的途中包裹了一些動物,其中就包括了一隻菊石,最後在各種複雜長期的地質作用下變成了一塊琥珀
  • 科學家在1億年的琥珀中,發現了一枚巨型精子!
    科學家在1億年的琥珀中,發現了一枚巨型精子!說起琥珀,大家應該很熟悉,它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藝術品中是很常見的一個部分。準確的說,琥珀就是指的一些較小的昆蟲在幾萬年前被黏稠的松脂包裹住了,然後經歷過時間的洗禮,一直將它們的肉身延續到了現代。琥珀不僅很有觀賞價值,而且還有考古歷史研究意義。所以,近年來全球各地對於琥珀的保護也是越來越重視了。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一位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的琥珀當中找到了證據。緬甸一直盛產琥珀,古生物學家在琥珀當中發現了一種非常奇異的鳥類,它的體型非常小,被稱為眼齒鳥,它是截止到目前為止,所在琥珀當中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鳥,它究竟有多小呢?大概只有14毫米左右,比普通人的指甲蓋兒還要小一些。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2016年,他發現了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震驚了全世界。在不久前的SELF格致論道講壇上,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講述了那段尋找琥珀的神奇之旅。首先我來說說緬甸,這個國家盛產琥珀。緬甸與中國的關係源遠流長,在漢朝,緬甸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他們會把自己最好的珍寶送來進貢,琥珀就是他們的珍寶之一。
  • 緬甸琥珀引發商戰:商人戰火裡搶貨 科學家賣房淘貨
    從克欽邦,到中緬邊境的小城騰衝,再到中國古生物學家的實驗室,一個1億年前的古生物在21世紀被發現、被認識需要經歷些什麼呢? 遠古遺物 騰衝的琥珀商人都知道一個鳥琥珀的故事,那是目前為止,緬甸琥珀裡包裹的最完整的一隻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