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架全電動商用飛機試飛成功;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丨...

2020-12-18 科技日報

【今日封面】

近日,德國柏林動物園舉行了成都旅德新生大熊貓雙胞胎的百日慶典暨命名儀式,這對大熊貓雙胞胎兄弟被命名為「夢想」和「夢圓」,寓意著心想事成、夢想成真。圖片來源:德國柏林動物園 人民網發

純科技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鑫等人創新方法,製備出一種超疏水、高氣孔率、隔熱與隔音性能俱佳的輕質混凝土,不僅能排斥灰塵顆粒,還能排斥牛奶、啤酒、醬油、咖啡等有色液體,即使經過機械磨損、高溫熱處理和化學腐蝕,仍能保持超疏水特性。該材料未來有望實現建築物「自我清潔」的設想。

圖片來源: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

●12月10日,我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精準調強放射治療計劃系統「麒麟刀」產品發布儀式在南京舉行。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團隊歷經18年技術攻關,將30餘年先進核能與粒子輻射輸運研究成果,拓展應用於腫瘤放射治療,自主研發了「麒麟刀」精準放射治療系列產品。「麒麟刀」腫瘤定位精度達到亞毫米級,照射劑量偏差小於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看天下

圖片截自NBD視頻

●當地時間12月10日,世界上第一架全電動商用飛機從加拿大溫哥華起飛,完成了首次試飛。據報導,這架飛機改裝自一架水上飛機,加裝了一臺由美國magniX公司研發的750馬力的電力推進系統,可讓飛機持續飛行約160公裡。試飛當日由海港航空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格雷格·麥克杜格爾駕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日媒報導,近日日本出現了一款新型床墊,該床墊不僅能與其他家電進行物聯互通,調節溫度和照明,並且內置有傳感器,可以對使用者的呼吸情況,細微的身體動作等睡眠狀態進行測量,幫助使用者提高睡眠質量。

新發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德雷克塞爾大學發布一項最新研究,免疫抑制藥物雷帕黴素可以減少皮膚皺紋和下垂並改善膚色,有望成為延緩皮膚老化的新選擇。後續科學家將繼續研究雷帕黴素是否能用於延長人類壽命或提高人體機能等。

恩氏中生食毛蟲副模標本爬在恐龍羽毛上。圖片版權歸首都師範大學高太平所有。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1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由中國科學家領導的科研小組新發現一種吃恐龍羽毛的昆蟲。這是帶羽毛恐龍身上寄生的一種與現代蝨類似的昆蟲,被命名為恩氏中生食毛蟲(Mesophthirus engeli),其與部分受損的恐龍羽毛同時保存在有著約1億年歷史的琥珀中。

大觀園

圖為七鰓鰻長滿牙齒的血盤大口。這種吸血生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數億年之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據國外媒體報導,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近日收到了兩臺巨大的冷櫃,其中盤旋著幾條活生生的七鰓鰻。這種生物形似鰻魚,可用牙齒刺破其它魚類的皮膚,然後將獵物的血液和體液吸食殆盡。

資料圖:12月10日,澳大利亞東部山火持續肆虐,雪梨籠罩在煙塵中。圖為雪梨海港大橋隱約可見。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

●近日,澳大利亞新南韋爾斯省各處持續面臨野火肆虐,最大城市雪梨面臨空氣汙染威脅,現在因海浪將燃燒過後的灰燼衝上岸,將金色海岸染成「黑色沙灘」。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早報:全球首架全電動商用飛機完成首飛
    早報:全球首架全電動商用飛機完成首飛 2019-12-11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 科技早頭條
    · 古生物 ·吃恐龍羽毛的昆蟲在來自緬甸的兩塊有著約1億年歷史的琥珀中,來自首都師範大學和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以恐龍羽毛為食的昆蟲。在這兩塊琥珀中,10隻昆蟲若蟲隨著恐龍羽毛被一同保存下來。這些無翅昆蟲有著類似於現代蝨的軀體,以及很強壯的咀嚼式口器。其中一根羽毛有著被咀嚼的痕跡,且痕跡與寄生了蝨的現代鳥類羽毛很像。因此,研究人員在這篇《自然-通訊》論文中指出,吃羽毛的寄生蟲在1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新發現的昆蟲被命名為恩氏中生食毛蟲(Mesophthirus engeli)。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最近科學家有證據表明,恐龍有可能像鳥類一樣渾身布滿羽毛,在科學界一直有這樣的觀念,其實家禽類的動物是由恐龍進化來的。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是一位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的琥珀當中找到了證據。緬甸一直盛產琥珀,古生物學家在琥珀當中發現了一種非常奇異的鳥類,它的體型非常小,被稱為眼齒鳥,它是截止到目前為止,所在琥珀當中發現的世界上最小的鳥,它究竟有多小呢?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這些帶有金屬色澤的顏色,是我們首次用肉眼看到大約1億年前恐龍看到過的顏色。」6日上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蔡晨陽,其所帶領的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35枚琥珀中發現了保存較為完好的昆蟲結構色,這些顏色經過了1億年,仍舊呈現出閃亮的金屬光澤。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筆者-菲君恐龍會不會有羽毛呢?顯然,小部分人對於恐龍的印象還刻板地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這也正常,畢竟這些科幻電影上映的時候(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呢。但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有可能是一種身上披滿羽毛,外形和禽類相似的動物,而最有力證據莫過於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的恐龍羽毛了。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可以清晰看到羽毛
    《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科學家在琥珀裡找蚊子的場景,可能至今還令許多人記憶猶新。而現在,我們大概不用找蚊子了:一支來自多個國家的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你沒看錯,就是,琥珀,中的,恐龍。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2016年,他發現了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震驚了全世界。在不久前的SELF格致論道講壇上,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講述了那段尋找琥珀的神奇之旅。首先我來說說緬甸,這個國家盛產琥珀。緬甸與中國的關係源遠流長,在漢朝,緬甸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他們會把自己最好的珍寶送來進貢,琥珀就是他們的珍寶之一。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1993年,一部電影的橫空出世,包攬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成為了當時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片,它就是《侏羅紀公園》。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
  • 英國考古專家在琥珀中,發現了史前蜱蟲,難道用它可以復活恐龍?
    片中講的故事是:科學家偶然情況下,發現琥珀中封存的蚊子體內存在恐龍的血液,進而提取DNA復活了恐龍,在現實世界,這件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沒想到真的被專家碰到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而就在上周六加場的考試中,閱讀考到了恐龍主題,聽力也有考到琥珀化石,所以,為了託福,你也得了解↓↓這個最新的這個生物科學發現!《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
  • 《科學》封面專訪邢立達: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動物園
    和其他幾位中國古生物學家一樣,邢立達也因在琥珀標本中的非凡發現而備受關注:剛孵化的原始鳥類,帶羽毛的恐龍尾巴,蜥蜴,青蛙,蛇,蝸牛,以及各種各樣的昆蟲【註:此處指的是琥珀包裹體中,與脊椎動物化石一起保存的昆蟲】……就像19世紀的生物學家在物種豐富又人跡罕至的雨林中收集物種一樣,這些科學家正藉助緬甸邊境的琥珀,描繪出1億年前的熱帶森林生境的種種細節。
  • 9千9百萬年前栩栩如生的昆蟲!緬甸琥珀將昆蟲的耀眼色彩保存至今
    當你想到史前恐龍世界的配色方案時,通常會想到綠色和棕色。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幾百萬年前,自然界中到處都是鮮豔的色彩,就像今天一樣。最新的證據是,9900萬年前的昆蟲被捕捉到琥珀中,呈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紫色、藍色和金屬綠色。
  • 科學家揭秘琥珀中白堊紀昆蟲真實顏色這些昆蟲為何穿越億年仍能...
    目前,化石中很少保有生物的色彩細節,地質歷史中原始的結構色的證據極其罕見,大多數古生物復原圖都是根據藝術家的想像重建。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科研團隊揭開了近1億年前的昆蟲真實色彩的秘密。他們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具有金屬色彩的昆蟲進行系統研究後發現,純淨而強烈的顏色可直接在昆蟲體表保存下來,奧秘就隱藏在昆蟲體表內一種特殊的納米結構中。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在2016年的6月29日,一項由中國和加拿大兩國領銜的跨國合作研究誕生,他們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古鳥類,距今大約9900萬年。中國北京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博士表示,我從來沒有奢望過我們能在琥珀裡發現白堊紀的鳥類——獸腳類恐龍的後裔,但是它們就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你面前,我才意識到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看到真實的古鳥類。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近億年高齡致侏羅紀難重現
    一個渾身長毛、世界上最小的恐龍(非鳥恐龍)被中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發現。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  12月9日凌晨,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的科學雜誌)的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Amber)顯示,人類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件恐龍標本是一條長約
  •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下面一篇文章是關於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2017考研英語拓展閱讀: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Scientists have found dinosaur-era feathers and evidence of them in fossil impressions before.
  • 他發現世界首例恐龍琥珀,吃過猛獁象肉,稱:味道有點像野豬肉
    其實,邢立達從小就很喜歡恐龍,這似乎是大多數男孩的喜好。不過,一般的孩子只是喜歡它,並不會對它過多地進行研究,但是邢立達卻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恐龍各方面的知識。高中時,他就跟隨著研究恐龍方面的專家,到雲南進行恐龍化石的發掘工作,並且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大學時,雖然學的是金融專業的,但是依舊在課餘時間研究恐龍。
  • 15歲高中生琥珀中發現恐龍時代新物種 距今約9900萬年
    經過一年多研究,今年12月21日,中國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一種恐龍時代的昆蟲新物種——齒胸波眼甲(Notocupes denticollis)。  這是一種極其原始且稀有的甲蟲,來自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緬甸。據專家介紹,全世界現存的眼甲僅有6種,此次發現為現今眼甲科的分類、了解甲蟲的演化過程和進化方向提供了新證據。
  • 「飛躍一號」首架純燃料電池無人機成功試飛/圖
    ■ 無人機「飛躍一號」翱翔在藍天 童季 供圖  「飛躍一號」可連續飛行2小時 適用於環境監測、戰場偵察等  張炯強  本報訊 (記者張炯強)不再伴有馬達的轟鳴,幾乎就在悄無聲息間,一架以氫氣為原料的純燃料電池無人機,緩緩駛離跑道,躍向藍天,在空中展翅翱翔——近日,由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上海奧科賽飛機公司歷時一年多時間共同研製的我國第一架純燃料電池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