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世界首例恐龍琥珀,吃過猛獁象肉,稱:味道有點像野豬肉

2020-12-19 通史花椒

人類文明僅僅只有5000多年的歷史,和地球的年齡相比,人類文明可以說不值一提。對於人類出現之前的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大家都充滿了好奇心,其中我們目前最了解的史前生物應該就是恐龍了。世界上有很多科學家在研究恐龍,中國同樣也有,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位就是邢立達。

從金融轉到恐龍研究,這之間發生了什麼?

邢立達是我國著名的恐龍方面研究的專家,但是,他最早的專業並不是研究恐龍。大學時,為了方便之後找工作,邢立達選擇了金融專業。不過,畢業後僅僅半年,他就辭去了一家報社的工作,成為了中華恐龍園科研部的負責人,這之間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邢立達從小就很喜歡恐龍,這似乎是大多數男孩的喜好。不過,一般的孩子只是喜歡它,並不會對它過多地進行研究,但是邢立達卻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恐龍各方面的知識。高中時,他就跟隨著研究恐龍方面的專家,到雲南進行恐龍化石的發掘工作,並且還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恐龍網站。

大學時,雖然學的是金融專業的,但是依舊在課餘時間研究恐龍。當真正畢業後,他才意識到自己對恐龍的熱愛,於是放棄了大學時的專業,轉而去研究恐龍。之後,他先後到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學校學習,獲得了博士學位。

吃猛獁象的肉

2011年,邢立達的一個視頻讓他受到了大家的關注。2011年,邢立達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其它兩位科學家,決定品嘗一下猛獁象的肉是什麼味道。他們將一隻至少凍了4000年的猛獁象腿上的肉,簡單加了一些鹽之後煮熟,然後品嘗了這個來自4000年之前的肉。

視頻中,邢立達分享了猛獁象肉的味道,稱猛獁象的肉吃起來口感粗糙,味道有點像野豬肉。很明顯,味道並不怎麼好。

邢立達的成就

只是吃了猛獁象的肉,並不能讓他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他之所以出名,當然與他所獲得的輝煌成就有關。對於一個學者來說,發表的論文可以作為他是否優秀的評判標準之一。而邢立達在這方面,超越了許多科學家,到2016年為止,邢立達已經發表了133篇論文,其中99篇SCI,對於一位年僅30多歲的年輕學者來說,這個成就一般人難以超越。

此外,他還發現了世界上首例恐龍琥珀。我們都知道,琥珀非常難形成,普通的昆蟲琥珀都很難發現,更不要說是恐龍琥珀了,這一發現也成為了中國古生物學歷史上十大成就之一。僅僅這個成就,就可以讓其成為一名優秀的古生物學家。

如今的邢立達不僅繼續研究著恐龍,而且還進行恐龍方面的科普。很多人都說,如果將自己的愛好變成事業,到最後自己的愛好將和初衷嚴重不符,不過,邢立達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正是因為愛好,才讓他的事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關焦點

  • 最牛廣東人邢立達:直播吃12000年前的猛獁象肉,邊吃邊淡定吐槽
    之後他就在祿豐世界恐龍谷和中國地質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恐龍。 學到了自己熱愛的專業,邢立達開心非常,選擇了恐龍足跡學這個專業後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之中。 重慶綦江、永川、大足,甘肅劉家峽,雲南祿豐、版納,遼寧四合屯,吉林延邊,江蘇東海,河北赤城,新疆烏爾禾,西藏昌都,廣東南雄,四川自貢、古藺,貴州赤水和北京延慶……凡是有可能發現恐龍遺蹟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 凍了幾千年的猛獁象肉味道如何?中國人試了試,說太糟糕了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65,閱讀約2分鐘猛獁象誕生於第四紀冰川時代,距今約300萬至3700年。它們身高約5米,重達10噸。由於體毛較長,脂肪層較厚,它們能很好地抵禦嚴寒,經常在冰川中行走。
  • 恐龍達人邢立達:成了「網紅」的古生物專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近日,有英國籍世界頂級古生物學家之稱的麥可·本頓所著《恐龍復活 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出版,在古生物學界和恐龍愛好者圈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人們發現,原來科學可以是有趣而非枯燥的,原來科學家可以是可愛而非古板的。不斷增長的粉絲們藉由這雙好玩的眼睛,看到了遠古時代的秘密。2016年,邢立達發現世界首例恐龍琥珀,引發了一陣轟動效應,併入選當年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
  • 從記者到恐龍專家,吃4000年前的肉,百篇SCI提高學校排名
    巨大成就2011年,邢立達在網上分享自己吃下一片,四千年前的一片猛獁象腿肉的圖片和視頻,並說肉的味道有點像野豬肉,由此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人們認識到了這位國內年輕的古生物學者,也驚訝於他的勇氣。研究生物學的確是需要一些勇氣的。
  • 吃4000年前猛獁肉?這位「恐龍達人」,憑一己之力讓母校排名猛漲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位高材生,他與恐龍結下了不解之緣,還嘗過4000年前的猛獁肉呢!這位年輕的古生物學者叫——邢立達。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就接受過很好的教育,在學習方面更是積極認真,從不馬虎。邢立達在小時候和很多男孩子一樣很喜歡恐龍,覺得恐龍非常的神奇有力量。
  • 我是怎樣從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的?
    2016年,他發現了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震驚了全世界。在不久前的SELF格致論道講壇上,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講述了那段尋找琥珀的神奇之旅。首先我來說說緬甸,這個國家盛產琥珀。緬甸與中國的關係源遠流長,在漢朝,緬甸是中國的藩屬國,所以他們會把自己最好的珍寶送來進貢,琥珀就是他們的珍寶之一。
  • 「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講座精彩回顧!
    1月11日上午,「首都科學講堂」之《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火熱開講。本次活動主講嘉賓是知名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2016年開始,邢立達老師在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全世界首例古鳥、恐龍、雛鳥、介形類、青蛙等,引爆了科學界。此次活動現場,邢老師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觀眾分享了琥珀的相關知識以及自己發現恐龍琥珀、古鳥琥珀、蛙琥珀的故事。
  • 這位廣東人拿到一塊猛獁象腿肉,然後說:煮了吃,吃完有四字評價
    在這個地區總共發現了110多具猛獁象的遺骸,此次波蘭科學家發現的猛獁象生活在距今25000年前,這隻猛獁象的骨骸中有一塊燧石碎片,那是一個小燧石箭頭,很顯然,這是當年人類捕殺猛獁象的「兇器」,這說明當時人類已經開始捕殺猛獁象。為了了解祖先捕食的猛獁象究竟是什麼味道?其實歷史上早就有人進行了嘗試。
  • 邢立達:與恐龍對話的「網紅」科學家
    2011年,他在微博上直播「吃4000年前的猛獁象腿肉」,還詳細記錄了口感:和野豬肉差不多,粗糙的口感,邪惡的感覺,有點沙土味道……引來了許多網友圍觀。邢立達展示琥珀。受訪者供圖更為轟動的發生在2016年。
  • 科學史上的「硬核」實驗:冰凍數千年的猛獁肉,吃起來是啥味道?
    至於其中備受矚目的「猛獁肉」,吃起來是啥味道?那時的美國新聞報導這樣描述:「味道奇異……帶有海鮮味……」諷刺的是,後來有科學家通過實驗分析,證實他們那時吃就是用「海龜肉」偽造的猛獁肉。(來源:美國 探索者俱樂部)雖然這是一次偽造的「吃猛獁肉」試驗,不過這並沒有阻擋吃貨們的步伐。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頭骨的比例表明,這隻恐龍和蜂鳥的大小差不多,這使得新發現的恐龍比一角硬幣還輕。這種微小的生物似乎與始祖鳥和Jeholornis這兩種現代鳥類的遠親有羽毛的恐龍關係最為密切。研究人員懷疑,和這些動物一樣,這種小恐龍也有羽毛狀的翅膀,但如果沒有更多的化石,他們就無法確定它飛得有多好。儘管體型像蜂鳥,但這種小恐龍並不是花蜜的供應者。
  • 「恐龍獵人」邢立達
    2016年,邢立達團隊發現全球首例琥珀中的古鳥和恐龍,2年時間內,邢立達團隊發現了第一枚白堊紀蛙類琥珀、第一枚雛鳥琥珀、第一枚古蛇琥珀等。有人說,遇到一個這樣重要的琥珀化石可能要用掉一生的運氣,而邢立達成功集齊了「七龍珠」,因此很多人給他起了「人形錦鯉」的外號。但在他看來,哪有什麼好運氣,「只有越努力,才會越幸運。」過去幾年,他每年約有240天在野外科考。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緬甸北部克欽邦的胡康谷地是一座「聚寶盆」,這裡的琥珀年齡最大,多形成於9千萬年以前,古生物學家曾在緬甸產的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名為眼齒鳥,這種鳥的頭部非常小,僅有14毫米,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科學界難題:我們能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在感嘆電影技術力的同時,有個問題也引起人們的注意:如果找到完整的恐龍DNA,我們能否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那麼問題來了:以當今的科學技術,我們能否像《侏羅紀公園》那樣從琥珀中克隆出恐龍嗎?
  • 專家打算復活猛獁象
    那啥,還是復活猛獁象靠譜些吧……  電影中情節  蚊子血液中提取出恐龍DNA  時間向前推移至1992年。這一年,加利福尼亞州立工業大學微生物學教授保羅·坎諾(Raul Cano)首次嘗試從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昆蟲中提取基因。昆蟲留在琥珀內,這是一種堅硬的半透明化石樹膠。想必正是對這一可能性的猜測激發了《侏羅紀公園》的問世。
  • 凱裡街頭有人賣「野豬肉」,一斤16元,警方:不要買不能吃
    來歷不明的野豬肉 5月27日,凱裡市森林公安局接到市民多起報警稱:「凱裡虎莊、二龍等區域有人在賣野豬肉,請求出警查看是否涉嫌非法捕殺野生動物。」接警後,凱裡市森林公安局高度重視,民警郭友立即率隊趕赴虎莊售賣現場,看到了一個醒目的寫著「山豬」的地攤。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近億年高齡致侏羅紀難重現
    一個渾身長毛、世界上最小的恐龍(非鳥恐龍)被中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發現。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根據同類恐龍的體型,研究人員推斷,這一恐龍身長18.5釐米。  琥珀恐龍的復原圖。  這一標本被研究人員稱為「伊娃」,其神秘面紗將在上海被揭開。  人類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個恐龍標本——伊娃。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講師邢立達博士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教授瑞安· 麥凱勒(Ryan C.
  • 野豬肉
    老李就是,兒子在外地打拼,有一番事業,老兩口在農村花費也不大,依靠退休金將日子過得挺滋潤。他沒活夠,不想說沒就沒了,平時極注重保健,栽栽花,種種菜,進行適當的體力勞動,再就是,早晚跑跑步,除非落雪下雨,每天堅持。這天傍晚,他在村後的小道上跑,跑到四方塘時,隱約看到塘裡浮著一個黑糊糊的東西。他停下來,走到塘邊,揉了揉眼睛,發現那是一頭豬,準確地說,那是一頭野豬。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可以清晰看到羽毛
    《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科學家在琥珀裡找蚊子的場景,可能至今還令許多人記憶猶新。而現在,我們大概不用找蚊子了:一支來自多個國家的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你沒看錯,就是,琥珀,中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