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班牙語介紹七夕節的視頻截圖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孟宜霏)中國傳統佳節「七夕」臨近,一段用西班牙語講解牛郎織女的傳說和中國人含蓄雋永的愛情觀的視頻正式上線。這也是全世界首個用西班牙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及其文化內涵的視頻課程。
網絡在線課程《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陳芷博士和她的團隊創作完成。陳芷是課程的主講老師。
除了七夕,課程內容還涵蓋中國其他主要傳統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和國慶。
中國「孝」字的西班牙語解釋
「西班牙語是世界第二大語言,5.8億人以它為母語。用西班牙語傳播中國文化意義重大。中國文化要『走出去』就要講好自己的故事。」陳芷說,「雖然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廣袤的西語世界對中國的了解還非常有限。」
不同於以往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陳芷希望為西語國家的學習者傳遞更多中國傳統哲學層面的內容。在介紹每個節日的起源、特點和習俗後,她還為學習者講授每個節日所呈現的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比如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中國人的家庭觀,中國人的「孝」。
餃子與元寶的視頻截圖
陳芷說:「節日凝結了一個國家和民族最深切的情感和最本土的民俗,也體現了其宗教傳統與哲學思想。相比其他主題,它更能引發外國民眾的注意力與好奇心,也更易於全方位展示中國文化。」
陳芷曾赴西班牙擔任馬德裡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在談及當地學生對中國的認知時,她說:「很多西班牙人對中國現當代的政治、經濟走向感興趣,熱愛中醫,愛吃中餐。還有不少人喜愛打太極拳、練習武術。西班牙有幾家有名的武館,每年都派人到少林寺學習交流。」
課程主講人陳芷講解月餅的視頻截圖
「喜歡寫書法的人也不在少數,有的人雖然不懂漢語,但是對漢字很痴迷,很多年輕人把漢字紋在身上,雖然有時候意思讓人啼笑皆非。」她說。
據介紹,視頻課程除面向中國學習西班牙語的學生,還將通過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中國在拉美及西班牙的孔子學院等渠道對外推廣。「未來我們將繼續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挖掘一些外國人喜聞樂見的主題,同時還將開展文化對比工作,在研究西語國家文化元素的同時,與中國文化進行對比,努力提升文化交流的紐帶與橋梁作用。」(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