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中美合作麵粉袋內褲 見證美援台歷史(圖)

2020-12-25 搜狐網

  臺海網9月30日訊 「美國人在南臺灣的足跡特展」臺南巡迴展29日揭幕,除了有臺南市長許添財對臺美關係的個人新論述外,展出文物中,印有「中美合作」麵粉袋製成的大內褲,勾起許多人昔日的生活回憶,也見證美援的一段歷史。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由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臺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與、中山大學美國中心三方合辦的「美國人在南臺灣的足跡特展」,29日在臺南延平郡王祠鄭成功文物館舉行開幕式。

  特展回顧1950至80間,以歷史文物、照片,以及訪談紀錄片等,包括解密的軍事演習檔案,內容涵蓋經濟、衛生、教育、民生物資的各個層面等,乃至於去年莫拉克風災後,最新一次的美軍在臺協助救災的紀錄等,從多元角度呈現美國與南臺灣的關係。 「這件用美援麵粉袋製成的內褲,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印有"中美合作"字樣的麵粉帶內褲,我也有穿過。」開幕首日,與會臺南地方人士,看到昔日美援時期的用品,特別是這件內褲,都勾起了少年生活的記憶。

  臺南市長許添財致辭表示,他期待民眾能透過特展瞭解1950-80年代美國人與臺灣人互動過程,以及美國與臺灣在文化、社會、軍事與宗教等方面,從過去到今日的種種相對關係。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司徒文表示,特展記述1950年開始,美國人對南臺灣的接觸、互動及援助等過程,展現雙方民眾在求同存異中,透過不同形式的管道持續交流合作,進而達到雙方互蒙其利的境地。他相信,了解過去的歷史軌跡,有助於增進彼此的交流。

  司徒文表示,「美國人在南臺灣的足跡特展」在高雄展出3個半月,共吸引了5萬人參觀,現在移到臺南展出至11月30日,未來還將繼續到臺北、臺中與臺東等地巡迴展。

(責任編輯:曾安能)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媽超市賣場內當眾試穿內褲嚇傻網友(圖)
    臺灣大媽超市賣場內當眾試穿內褲嚇傻網友。(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據臺媒報導,有臺灣網友在臉譜網(facebook)分享一張照片,主角是一名只穿內褲,正穿回褲子的女子。據網友表示,這名女子在超市賣場當眾脫褲,試穿剛剛所挑選的內褲,直到店員前來關切時,她才急忙穿回外褲。  網友看了直呼誇張,「好噁心,試穿內褲?」、「當眾試?大驚」、「不敢相信這會在臺灣發生!」。有人從照片指認,事發地點疑似是「POYA 寶雅」賣場。
  • 中美合作互利共贏:辦法總比問題多
    當然,並不是說美國國內政壇對華態度已經完全拋棄了意識形態對立,但務實合作蓋過意識形態分歧,這在中美關係的歷史上重複出現過,每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頂層設計,為兩個大國規劃方向,相向而行,避免陷入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互利合作是中美關係唯一正確航向
    在軍事領域,川普認為目前美國國防開支處於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明確表示要加大對軍事的投入,逆轉頹勢,使美軍戰備水平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絕不允許別國軍力超越美軍。 經濟增長動能漸強 2016年美國宏觀經濟總體形勢有兩個主要特徵:一是增速放緩,不及預期;二是動能漸強,亮點頗多。
  • 臺灣民俗文物館舉辦特展 有如走進時光隧道
    華夏經緯網8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位於臺中市北屯區的臺灣民俗文物館29日起舉辦「時代印記‧視覺實境」特展,展出臺灣農村日常生活情景,來一趟文物館,有如走進時光隧道,連小朋友看到阿公時代常玩的小玩意,都覺得很新鮮。臺中市文化局主任秘書林育鴻歡迎大家前來欣賞,熟悉歷史才能了解未來。
  • 揭秘國民黨鮮為人知的特務培訓機構:中美技術合作所
    中美技術合作所到底是什麼呢?如果你看過小說《紅巖》,那麼你一定對此有深刻印象。如果沒有看過《紅巖》,想必中美技術合作所這個鼎鼎大名你也一定聽說過。這個機構位於重慶鍾家山一帶,有各種房間500餘間,當時這裡十分的神秘,禁止外人進入,於是這一帶也屬於封鎖區。
  • 觀點 李清潭語中評:中美博奕 臺灣太過高調了
    對此,臺灣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李清潭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選前發掘問題、就任找出策略」是美國總統川普在一中原則上給出承諾的最具體務實背景。    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亞太產經研究中心主任李清潭。(中評社 高易伸攝)  李清潭觀察,中美博弈、小心翼翼,誰也不想先犯錯。
  • 評估中美博弈對臺灣民眾心理產生的影響
    中美關係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國際關係,也是最複雜的國際關係,一個是崛起中的新興大國,一個是已經呼風喚雨超過半世紀的世界霸主。兩者之間的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國家組織,充滿著千絲萬縷的糾葛,中美競爭究竟是走向合作還是對立,關係著世界歷史的發展。或許這段敘述不妨可作為我們了解「中美博弈」的一些背景所在。  但是「中美博弈」一詞,在臺灣是「有感」、但內容還是「模糊」的一塊領域。
  • 中美民間合作抗疫過程
    中美兩國和其他國家應通力合作,避免採取為其黨派利益服務的策略來平息新冠肺炎疫情;應將力量集中在照顧他人和整合疾病預防資源上,而不是用於提升支持率、清算報復或針對國籍與種族的妖魔化。」——中美學者公開信[]目前中美兩國關係處於重大歷史關頭,兩國國內關於中美是否應繼續合作的討論,各種聲音穿插交織,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
  • 中美合作所到底是個什麼單位?|秘史記
    事實上,在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外軍事合作機構在中國就有很多家,包括中蘇情報合作所,中英特種技術合作所,甚至中法都討論過特種技術合作所(戴高樂後來都被希特勒趕得到處跑這事就黃了)。真正在運轉的只有中國與美國聯合建立的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中美所」到底如何開展工作呢?今天轉發一篇署名文章供各位參考,不代表西葫蘆觀點。
  • 記住這個小口訣,一扯一拉,輕輕鬆鬆拆開麵粉袋!
    麵粉我們常買,拆麵粉袋是經常幹的事,經常看到有人問怎麼拆麵粉袋,很是奇怪為什麼麵粉廠家生產麵粉的時候不給加個拆線說明呢?其實就是順帶手的事情,廠家一個小細節,可以幫助很多用戶的。我來分享一下拆麵粉袋的小竅門吧。經常拆也就拆出經驗來了。
  • 美國專家:中美合作前景廣闊
    雙方都就建立「合作理解夥伴關係」發出了友善的信號。繼承中美關係良好勢頭過去的幾十年中,兩黨就與中國合作的問題達成了一致,並經常在國會和政策團體中討論。在雙邊層面,兩國在各個領域都開展了大規模的合作。此「負責任的國際大國」理論引發了人們對中美關係深層制度化的思考。它激起了佐利克(之後是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尼格羅龐第Deputy Secretary Negroponte)和戴秉國(前外交部副部長,現國務委員)之間的「高層對話」。此高層對話引發了世界各地一系列的有關區域和功能的對話,探討了多種問題。
  • 如何看待疫情後的中美關係?張業遂: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
    記者提問:近幾個月,我們看到中美關係矛盾凸顯,雙方在一系列問題上衝突加劇,包括新冠疫情、金融市場、臺灣、香港以及貿易問題。請問,您怎麼看待中美關係?特別是疫情之後的中美關係?張業遂:謝謝你的提問。病毒不分國界,也不分種族。
  • 亞太局勢與臺灣問題研討會在廈門大學舉行 中美知名學者參會
    3月19日,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合作主辦的「亞太局勢與臺灣問題」研討會在廈門大學舉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卜睿哲發言  在一整天的研討會中,中美兩國學者就臺灣政局發展趨勢、民進黨和臺灣當局兩岸政策走向、大陸對臺政策意涵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亞太再平衡背景下中美關係和美臺關係的前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臺海觀潮|評估中美博弈對臺灣民眾心理產生的影響
    中美關係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國際關係,也是最複雜的國際關係,一個是崛起中的新興大國,一個是已經呼風喚雨超過半世紀的世界霸主。兩者之間的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國家組織,充滿著千絲萬縷的糾葛,中美競爭究竟是走向合作還是對立,關係著世界歷史的發展。或許這段敘述不妨可作為我們了解「中美博弈」的一些背景所在。
  • 楊潔篪署名文章: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
    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事關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習近平主席2014年即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合作可以辦成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對抗對兩國和世界肯定是災難。雙方應該登高望遠,加強合作,堅持合作,避免對抗,既造福兩國,又兼濟天下。
  • 中美關係合作具有世界性意義
    斯蒂文森到訪中國人民大學,作主題為「美國政治和他所親歷的中美關係演變」的演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為大家介紹了斯蒂文森先生及他的新書《美國歷史和黑皮書的故事》中文譯本。隨後,前美國中西部美中協會會長約翰?
  • 這是把臺灣往火坑裡推?臺高官大言不慚:臺灣是中美拔河的關鍵
    林佳龍還說,"當中國(大陸)崛起、中美對抗的局面下,臺灣很可能是拔河比賽中最重要的力量,甚至可以說是天秤兩邊中間的砝碼,變成非常關鍵的角色,臺灣是否可以左右逢源,是當前最重要的契機。"無疑,這個臺灣高官不僅沒有表達臺灣要回歸祖國懷抱的意思,還試圖把臺灣視為一個獨立個體,在中美之間走平衡路線。更為過分的是,還把自己當成了一個重要砝碼,是中美拔河的關鍵。
  • 臺灣海基會前官員:中美若達成共識,臺灣可能被拋棄
    針對未來美陸臺關係,臺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馬紹章表示,美陸臺是一個戰略三角關係,當中美實力差距大,也是戰略三角穩定時期,近年來兩者實力差距縮小,大陸軍事力量有些部分都還可跟美國媲美,中美競爭便愈來愈激烈。但兩者終究還是會發現兩方是彼此需要,未來當雙方達成共識,對臺灣將非常不利,這三角關係就沒了臺灣角色,就可能被美國拋棄。
  • 《國家智庫》特邀專家於洪君:中美關係發展態勢與雙方的歷史責任
    面對中美關係正在走近的「準危機」狀態,或者說已經初步形成「亞冷戰」局面,中方表現出了極大的戰略定力和政治耐心。中國堅定不移地繼續恪守既反對強權政治又謀求平等合作的一貫原則和立場,同時將協調合作穩定確立為中美兩國關係未來發展的總基調。
  • 中美專家探討環境保護政策與合作
    原標題:中美專家探討環境保護政策與合作   新華網華盛頓3月19日電(記者林小春)由非營利組織「中國協會」(美國)與「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國環境論壇19日在華盛頓舉行。應邀與會的中美專家探討了中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及相關環保政策,呼籲兩國進一步加強環保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