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
@山東大學 就「學伴」事件正式發表回應
近日,網絡中關於我校舉辦中外學生「學伴」項目的評論,引發社會關注。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審核把關不嚴,在相關報名表格中出現「結交外國異性友人」不當選項等問題,引發不良影響,對此我們深表歉意。
我們向關心山東大學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誠摯感謝,對廣大網友的批評建議誠懇對待。
學校實施中外學生「學伴」項目,旨在通過中外學生互相學習,促進學業進步及文化交流。該項目對自願報名的中外學生進行選拔,要求參與項目的學生嚴格遵守相關規定。參與學生以小組制方式開展學習交流活動,不存在1名男留學生對應3名女生學伴的情況。項目開展以來,受到中外學生歡迎。
下一步,學校將對「學伴」項目進行全面評估,認真總結反思,不斷改進工作,不負社會各界對山東大學的期望。
近日
山東大學中外學生「學伴」( Buddy)項目
引發網友熱議
爭議不斷
引爭議的「學伴」項目
山東大學「學伴」項目自7月6日被微博網友曝出後,引發爭議。
該博文稱,山東大學一個留學生配三個學伴,從2017年的一對一配對,改革為2018年的每個留學生配三個健康學伴,形成三人學伴小組,落選學伴則列入學伴庫。
學伴報名表以及學伴管理規定中,並不規避異性學伴問題。
一份網傳的《山東大學關於舉辦中外學生「學伴」活動的說明》文件稱,山東大學舉辦中外「學伴」活動,合法且正當。
中外學生「學伴」活動是為促進中外學生學習而舉行的活動,中外學生互為學伴,全部為自由報名,並非為單獨為國際學生尋找學伴。
根據2016年10月山東大學國際事務部曾發表的《山東大學「學伴項目」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要求,參加「學伴項目」的群體面向全校正式註冊的學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都可以參加。
學生參加「學伴項目」,最長有效期一年,有效期滿後可提交書面申請繼續參加。另外,《規定》中表明,如與學伴外出活動,須報相關負責人同意。超過一天的外出活動,須書面提出申請,獲得批准後方可實施。
2016年10月29日,山東大學研究生會官網上公開發布關於招募留學生「學伴」的通知,通知顯示,學伴的學生須具備「有較高的英語或日語、韓語、俄語等外語水平」。
@澎湃新聞 在其官網上下載的一份山東大學交換留學生「學伴」報名表上看到,
報名參加的學生除填寫姓名、性別、民族等基本信息之外,還需填寫飲食禁忌、興趣愛好及特長,學伴的學生可以自由填寫「希望學伴的性別」。
山大師生談「學伴」:總體評價較好
針對質疑聲,曾擔任2016年山東大學「學伴」招募計劃的負責人7月11日告訴@澎湃新聞,「一對一」、「一對三」系網友惡意曲解。
他介紹,山東大學「學伴」計劃成立之初,目的在於促進中外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系自願報名參加,「不存在一個留學生跟三名女生」配比。
他說,「學伴」計劃施行後,受到學生的歡迎,「報名積極,學生反饋也比較好。」
曾參與過2017年「學伴」計劃的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學生小媛(化名)說,「學伴」項目主要面向中心校區和附近幾個校區的同學。參與的同學在各個學院都有分布,男女比例也較為正常,網傳的情況並不屬實。
山東大學一名2016級男生表示,學伴是很正常的學習交流項目,已經辦了好幾年了。對於網絡質疑從「一對一」變為「一對三」,該名男生解釋,山大男女比例本來就女生多一點,而留學生中一般是男生多一點,再加上女生參加校園活動普遍比男生積極,所以出現了爆料中說的「三伴一」的情況。
該男生說,「學伴計劃」會要求學伴一起做任務,比如一起看書、看電影。
▽
針對此事
網友們爭議不斷
相信大家關注更多的
還是高校為留學生設置「學伴」的出發點
如果初衷是真的為了
「中外學生友好交流」
「促進學業進步」
那麼「學伴」的設置
絕對是
幫助留學生融入學校生活
在校生了解異域文化
的一個較佳的方式
多數人的擔憂
不過是擔心在有些高校「模糊」的安排裡
有些學生會錯把自己放在較低的位置上
把性別和特長當作交友的優勢
以與外國學生交友為榮
而多數網友「憤怒」的點
並不是「學伴」的設立
是「留學生蠻橫攻擊交警卻被批評教育了事」
是「留學生公寓設施遠好於學生宿舍」
是一些不公正卻被人習以為常的安排
編輯 | 羅希
綜合整理自@澎湃新聞、@山東大學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