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生高考676分!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清北「爭搶」
近幾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生鍾芳蓉因考出676分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穩獲北大清華錄取資格!成績出來當晚,校長親率50多名老師連夜趕到到村裡向鍾芳蓉一家及鄉親們報喜並放鞭炮煙花慶祝。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招生老師也相繼上門進行報考志願諮詢。
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考出好成績,是莫大的喜事,能考上清華北大,更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事情,要知道,能培養出清華北大學子,對一個學校、一個地區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受到關注是在所難免的,農村裡走出一個大學生本就不容易,更何況是北大驕子!不過,鍾芳蓉之所以更受關注,還一個身份是「留守女生」這個標籤,因為我們都知道,「留守「意味著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作為一個留守女生能考出這麼好成績,那應該是多麼自律和努力的一個女生!
留守學霸是如何養成的呢?
由於家在農村鄉下,經濟生活所限,在鍾芳蓉還不到一歲的時候,父母就外出廣東打工,她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長大,不到一歲的鐘芳蓉就成為了一名「留守兒童「。
我們知道,「留守兒童「大多都是由老人帶大,自小和父母分離,缺少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在農村裡,很多」留守兒童「老人家是管不住的,更別說監督孩子學習了。所以」留守孩子」厭學也是很普遍的現象,其父親知道女兒成績後,欣慰又愧疚地坦言,孩子的家長會自己幾乎從來沒有參加,六年級後就住在學校,孩子在學校7年多,他和愛人只看望過三四次, 因為孩子學校是寄宿制,不準帶手機,所以只有孩子半個月回家一次時,才給孩子打個電話,到過年回家才有機會當面過問學習成績,讓大人安慰的是「孩子自律、聽話、不用我操心,在家裡特別聽話」。
班主任陸老師對鍾芳蓉的評價是「悟性高、沉穩、學習有規劃「,能夠靜下心來扎紮實實完成各科作業,學習很有規劃,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優秀的背後是汗水與努力!
作為女學霸的鐘芳蓉則認為自己沒有太多的學習技巧,她認為文科主要是把課本和基礎知識學紮實,所以「高考前的一段時間沒有刷很多題,一般都是背書。我背了好多遍書,10天複習一遍,大概有7遍。」
說穿了也許並沒有什麼技巧,但是我知道「留守兒童」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能取得今天這個成績,一定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一個優秀的故事背後,往往是汗水與艱辛的鋪墊。鍾芳蓉取得的成績也給農村的「留守兒童」們一個積極的學習榜樣,正因為父母的不容易,不能在身邊陪伴與呵護,我們更加要自律自強,要用知識來改變自己,改變家庭的命運!
也許是應了那句老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問到從小跟父母聚少離多是否會對自己產生影響時,鍾芳蓉稱,「如果說有影響的話就是讓我不要依賴別人,要更加自立自主。」
本文編輯:小李廣,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