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認同,不僅認同,我甚至覺得最多只能拿30%用於投資。
為什麼呢?
1、中年人的生存處境遠比想像的艱難
職場上,「中年危機」這個詞就是職場中年人的最大痛點。因為年紀大,創新性,體力,腦力都跟不上年輕人。裁員一般先從中年員工裁起,升值卻一般輪不到中年員工。
在《小歡喜》中,方圓是公司的資深員工,曾經也是為公司創造過巨大價值的。但在晉升和裁員的關口,他卻被裁員了。這足以看出在職場的優先級排名中,中年人往往被排在後面。
在生活方面,雖然說人到中年,家庭是最幸福美滿的時候,因為家裡老小俱在。
但與此同時,這個時候的生活壓力也是最大的。年邁的父母,身體已經不如當年硬朗,經常需要去醫院。幼小的孩子就是一隻大「吞金獸」。作為家長,當然是希望在生活和教育上,都給孩子最好的。可這種「最好」往往建立在巨大的經濟壓力上。
除此之外,還有車貸,房貸。就算不吃不喝,也需要有收入來還銀行的錢。
2、錢才是應對風險最大的底氣
從上面說的兩個方面足以看出中年職場人收入處境堪憂,但支出卻非常龐大。
每一個家庭都需要抗風險能力,而家庭抗風險能力得為兩大重要組成部分就分別穩定的人和足夠多的錢。
這也是我為什麼堅持不要把全部的現金用來投資的原因,當有意外發生的時候,我們能夠拿出錢來解決問題。
2020年初始,新冠肺炎的出現打亂所有人的生活,久久無法復工,甚至公司倒閉或者被裁員,很多職場人不到兩個月生活就陷入困境。
沒有收入,卻一直都在支出。
面對意外,錢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3、分配於投資的錢不能超過30%
有一位理財專家說過一個工資分配的最佳比例:30%用於生活所需,30%用於投資(包括投資自己和理財投資),40%用於儲蓄。
投資的30%,你可以選擇任何你想投資的內容,付費知識也好,股票基金也好。但一定要拿出40%用來儲蓄,作為風險基金。
特別是中年人這類屬於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車貸的巨大經濟壓力的人,更不要隨便把自己的錢全部用來投資。畢竟投資的錢不一定能在需要急用的時候拿出來。
作者:阿黃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