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為林珍發,高管還有遊鳳開、遊鳳秀、蘇建華。事實上去年我們曾研究過莆田系背後的家族關係,這幾個姓恰恰都是莆田東莊鎮(莆田系發源地)的大姓。另據網上公開信息,2014年,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上海分會召開了一次籌備大會,「來自上海地區的各大醫療集團投資者、總經理、行業精英代表匯聚一堂」。在發布的職務列表中,
兩年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1歲學生魏則西因滑膜肉瘤病逝。莆田系被推上風口浪尖,人心惶惶。鳳凰網公布了一份莆田醫院名單,被認為是一記認證「實錘」。此後,我們對這些醫院的工商信息進行了跟蹤分析,試圖揭開這些醫院神秘的面紗……
陳德良被譽為莆田醫幫的「鼻祖」。據中國企業家網報導,上世紀80年代,陳德良帶著8個徒弟行走江湖,包括侄子詹國團、鄰居陳金秀、鎮黨委書記的兒子林志忠,以及徒孫黃德鋒,此後四人成為莆田
「陳、詹、林、黃」四大家族的核心人物。
帶頭大哥陳德良,如今已退隱從福建行至廣東、山東、河南、北京、內蒙、黑龍江,陳德良和他的徒弟徒孫們幾乎走遍全國各地。經過多年積累,成為民營醫院中不可小覷的力量。
數據顯示,莆田醫幫的投資呈現出地域性特點,
華東佔據顯著地位,其中又以江浙滬最為密集。華南地區近幾年發展迅速,西南地區穩步增長。個人和家族的投資也體現出地域性特點,
上海不但是全國經濟中心,也是莆田系家族的匯集中心。同時,除上海和北京外,各大家族劃區而治,甚至家族內部也是如此,除了連鎖醫院,鮮少出現在他姓或他人地盤。
這與莆田醫院的發展歷程息息相關。
據莆田系關鍵人物之一詹國團自述,90年代初,詹國團去北京打拼,同很多來京開會的醫院院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完成從遊醫到與正規醫院合作的轉變。
北京也是其他莆田家族優先選擇的根據點,至今在產業布局上依舊有所顯示。目前在營的如黃德鋒的北京五洲醫院,陳建煌的北京前海股骨頭醫院,林新疆的北京年輪中醫骨科醫院等。
1999年市場化加速後,商業中心轉移到上海,四大家族隨之南遷至滬,出現諸如仁愛醫院、萬眾醫療、曙光醫院、華美美萊等這些耳熟能詳的醫院品牌,並迅速在國內其他地區快速擴張。
▍四大家族:抱團明顯,形成兩大集群那麼,莆田系發展如何?呈現出什麼樣的特點呢?
鳳凰網公布的這份莆田系名單,涵蓋360餘家醫院。我們查詢這些醫院的工商信息,提取了人物之間的利益關係(包括共同參股、擔任高管),同時,通過公開信息搜集,獲得人物之間的親屬關係。最終,將關係網梳理成為下圖:
圖中每一個點對應一個人。點的顏色對應連接數(degree),
顏色越深,表示與該點直接連接的線條越多;點的面積則對應介數(betweeness),即在
關係網中的橋梁作用,介數大的點,與它直接連接的點可能並不最多,但失去它,網絡可能不穩定或解散。
整體來看,圖中出現了明顯的兩大集群,抱團現象明顯。此外還有一個中等大小的團體,而其餘皆為5人以下的小團體,不成體系。
兩大集群分別以詹氏和林氏為核心。詹氏網絡詹氏關係網中,處於中心位置的為
詹國連和詹陽斌,他們為堂兄弟的關係,其他節點位置,出現各種姓氏,體現詹氏門徒眾多的特點。在詹氏關係網中,有林氏扮演著相對重要的角色。
接著,我們找到了詹式集群中比較重要的一些小群體:
第一支為
詹國團、詹國營、詹國連三兄弟。(下圖中,黃線代表控制關係。例如:三兄弟通過上海華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了浙江、太倉、上海三家「新安」醫院)
2001年,詹國團將公司重組成為上海華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至今旗下有三大機構:上海衡域實業有限公司、上海新鍾廣告有限公司以及浙江新安國際醫院有限公司。因此三兄弟(詹國團、詹國營、詹國連)的投資多以長三角為中心,密集設立公司。
浙江新安國際醫院另一支是
詹陽斌、詹陽程、佔陽珊(原姓詹)控制的上海萬眾醫療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另有一些京津地區的民營醫院。他們的堂叔詹玉鵬,則主要在黑龍江、山東等北方地區投資。
詹玉鵬的妻子陳建萍,則出面投資了瑪麗系列的婦產醫院。
青島坤如瑪麗婦產醫院此外,在詹式的集群中,還出現了陳氏的美萊系醫院(之後會單獨講到),和林姓、黃姓、李姓的一系列醫院。
相比之下,以林氏為核心的另一大集群,又不太一樣。
林氏網絡林氏關係網中,
林玉明處於中心位置,其他處於節點位置的也多為林氏成員,家族特點濃厚,結構緊密。詹氏出現頻次很低,且地位相對弱勢。而其他姓氏的出現頻次,也較第一個集群更少。
同樣的方法,從以林氏為核心的子網絡出發,挑選重要的小群體。
林氏家族顯得十分強勢。其中較大的集團,是林玉明的和美醫療集團,在全國開有大量和美系、現代系女子醫院。
貴陽和美婦產醫院再者是
以林志忠為核心的博愛集團,主要通過深圳、上海的兩家投資管理公司,投資一系列名為博愛、仁愛、遠大、遠東的醫院(後面也會詳細講到)。最後,還可見陳國興、陳國雄兩兄弟的美迪亞集團,在江浙滬地區也擁有一定勢力。
總之,四大家族在關係網中的表現並不均衡。
從出現的權重來看,以林姓和詹姓最多;陳姓次之,黃姓最少。
從組織性來看,林姓和詹姓抱團現象更為明顯,是兩大群集主導的姓氏。陳氏雖然人員眾多,但基本分散在兩大家族的關係網中,未形成大型獨立組織行為。此前曾有報導稱,陳氏在四大家族中最為低調,但投資範圍頗廣,在各大家族之間,遊刃有餘。黃氏數量最少,且結構性最差,在關係網中的地位相對其他三個家族,十分弱勢。
▍真正的大佬總是隱藏最深實際上,上面的關係網只是冰山一角,短時間內,外人很難弄清這些莆田的大老闆們到底投資了多少家醫院。目前有官方認證的,還是2014年國家衛計委主管的《健康報》提到的,
全國從事醫療產業的莆田人達6萬多、建立的民營醫院達8000多家,由此可以一窺莆田醫幫的勢力。
儘管控制大量民營資源,莆田醫幫的大佬們卻始終隱身幕後,旗下的醫院看起來毫無聯繫,同一集團的醫院可能名稱各異,而名稱相同的醫院又可能隸屬不同集團。
進一步分析莆田四大家族中心人物的控制情況,我們發現
明顯的投資方式差異。詹國團以親緣關係為聯繫,形成
「國外/國內-投資公司/醫院」的控制模式,通過投資公司實現對醫院的控制;陳金秀體現出明顯的
連鎖式醫院控制特點;林志忠呈現出
地域性投資特點;黃德鋒的模式則看起來相對簡單。
以林志忠的博愛集團的和陳金秀的美萊集團為例,我們梳理了兩者不同的投資模式。
首先看林志忠的博愛集團:
相對於個人,
公司充當著更為重要的網絡節點。其中,以深圳市博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最大,旗下設有上海仁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博愛醫院。這三家公司實現了對大部分博愛-仁愛系醫院的投資。
網絡中的核心人物都是林氏,且多屬於同一家族。他們對公司進行交叉控股,並如同排列組合一樣,擔任公司高管,形成非常緊密的聯繫。
從業務上看,形成兩大版塊。一是老牌的
「博愛-仁愛系」醫院,另一塊是以林志忠子女參與的
「遠大-天大系」醫谷。同時,這些公司的歷史記錄,表明這個集團似乎正進行著
代際傳承。2015年5月23日,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官網顯示,深圳曙光醫院的法定代表人擬由「林志忠」變更為「林新強」,深圳博愛醫院的法定代表人擬由「林志忠」變更為「林新平」,深圳遠東婦產醫院的法定代表人擬由「林志忠」變更為「林麗君」。下一代管理者粉墨登場。不過目前,林志忠作為「深圳市博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仍然實現對該系統的絕對管控。
與此同時,「遠大-天大系」亦逐漸完善。林志忠的子女們以上海的「遠大健康城」為根據地,初步形成了以遠大醫谷/天大醫谷為核心,同時輔於醫都投資管理(醫都醫院)、錢庫實業、美華醫療投資、沃美企業管理等附加產業。林氏家族的新一代正籌劃著更大的版圖。
相比之下,陳金秀的美萊集團,擴張路徑則十分不同:
首先是
公司樞紐作用更加突出。以中心的美萊醫學美容醫院有限公司為原點,向四周發散,在全國各地形成以
「華美/美萊/華萊/紫馨」為代表的連鎖店控制模式。在各地,又以區域性投資管理公司為中心(廣州美萊、福建美萊、廈門華醫館、四川眾福、成都萬銀)投資醫院。目前,在廣深、川渝、福建等地已形成明顯的醫院聚集區。
但本質上來看,核心的利益流向了陳金秀。陳金秀通過上海美萊投資管理公司實現對美萊醫學美容醫院有限公司的絕對控制,從而控制全國其他連鎖系統。
同詹、林用人方式不同的是,陳金秀用人看起來更不拘一格,像作為廣深和華東區節點的陳山、西南區和廣深的節點葉志陽、華東區節點林兆晞,西南區節點林國強,他們似乎並非一定是陳氏族人。
最後,我們將兩個集團放在統一尺度下比較,模式的同與不同就顯而易見了:
第一,從擴張程度來看,美萊系醫院在全國鋪的更開,數量更多,網絡更大。
第二,從公司(藍點)的角度,博愛集團的公司數量少,互相交錯、股權關係複雜,因此沒有很大的中心性節點。相比之下,美萊集團涉及的公司數量多,並且有明顯的中心公司進行著醫院投資,整體呈煙花般綻放的狀態。
最後,從人(橙點)的角度,博愛集團中主要由有親屬關係的人交替擔任股東和高管,它們位置靠中間,牢牢控制整個網絡。而美萊集團,則在各地區有不同的代理人,他們相對分布在網絡外圍,控制各自區域。
但二者也有相似之處,即都體現了
「實際控股人隱居幕後」的特點。通過控股核心公司,並下設子公司出面進行對外投資,林志忠和陳金秀得以從醫院隱身,成為網絡上「看上去不太重要的人」。
▍與百度相愛相殺,莆田系在抱團中壯大莆田醫院的領頭人一直積極探索著其他轉型之路和同盟策略。2013年11月,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地產商馮侖、華夏醫療集團董事局主席翁國亮牽頭成立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策略聯盟,14名會員中有8位莆系老闆,他們以聯盟之名集體轉型,目標鎖定醫療行業中的高端領域。
另一個因利益達成一致合作的則是搜尋引擎。最近10年同百度搜尋引擎的同盟關係,是莆田系另一場成功的生意。搜尋引擎為競價醫院引流,而後者為前者提供巨額的廣告收入。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帳號「俠客島」的文章稱,2013年,百度的廣告總量為260億元,莆田系做了120億元的廣告。與此同時,搜尋引擎巨大的流量使得莆田醫院迅速在國內打開普遍的知名度,成為街知戶曉的存在。
圖片來自未來網也正是這份關係,百度依賴莆田醫院提供廣告收入,不斷陷入商譽困境;莆田醫院依靠百度搜索獲得客源,同時承擔巨額推廣費用。兩者相愛相殺,終於在2015年年初,矛盾爆發。據騰訊《深網》欄目報導,矛盾爆發的起因是關鍵詞點擊漲價,隨後一份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的《關於停止所有有償網絡推廣的通知》在網上流傳,稱很多醫療機構幾乎為網際網路公司打工。而百度則聲稱會加大整治以莆田系醫院為代表的違規醫療推廣。
此後,莆田系醫院展示出更深「抱團」趨勢。2015年4月5日,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執行會長吳曦東宣布暫停與百度合作競價推廣。而百度則回應,不會因為「問題醫院」的抱團抵制而放寬要求。
雙方不停博弈,但隨著2015年5月份,魏則西事件持續發酵,兩敗俱傷,罷戰息兵。此次事件之後,反而加速了莆田系醫院「團結一致,相互取暖」的趨勢。
以四大家族人物代表為核心,不斷加強莆田系醫院彼此聯繫的
「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成立於2014年6月。陳德良擔任終身榮譽會長,詹國團、詹陽斌、林志忠、陳金章及黃開添在該協會身居要職。
除協會之外,另外一個聯繫是以上海和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醫信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和醫健聯資產管理(平潭)有限公司搭建的
莆田系融資平臺。上海和會於2015年 6月4日成立,詹陽斌、詹國連、陳金章、林金塗、柯向陽等人分別持股。醫信(上海)和醫健聯 (平潭)分別成立於2013年10月和2014年11月,2015年8月,醫健聯 (平潭)入股醫信 (上海),陳金章、詹陽斌、詹國連、黃開添、林玉明分別直接或間接參與其中,實現了四大家族之間更為密切的聯繫。
福建莆田電商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由吳曦東於2012年11月成立。2015年6月25日,新增董事詹陽斌、黃德鋒、林玉明、陳國興等人,其中詹陽斌擔任董事長,實現了莆田系另一種融合,朝著更為
網際網路的方向發展。普天藥械網於2015年2月上線。該網站不但獲有網際網路藥品交易證書,據吳曦東介紹,截至2017年12月29日,該平臺年度交易額突破50億元。
可交易醫用耗材、設備、藥品等等的藥械網近些年,莆田醫院的核心人物們似乎意識到一種危機和轉型的迫切需要。他們不斷調整自我,從外在到內在。根據我們的統計,截至目前共有
86家醫院名稱上發生轉變,相比以往通過「**男科」、「**女子醫院」這樣的標籤斷言該醫院情況,如今已很難再從名字上得知其是否為莆田醫幫旗下的醫院。
從遊走於中下層群體中,治療性病皮膚病、不孕不育,到如今,面向中上層階級,主打牙科、眼科、美容、生育等消費需求,引進創投資本,建立連鎖帝國,莆田醫幫正極力擺脫因「遊醫」帶來的原罪,其中有一部分醫院甚至成為行業內的頂尖醫院。
而資本還在繼續滾著雪球。以陳氏家族為例,陳金秀的美容系列,與陳氏的其他族人構成一種非常多元化的投資模式,形成醫院、醫藥研發、房地產、醫療美容、金融、電商六大版塊。再如如黃氏黃德鋒,近年已逐漸從醫院行業成功轉向酒店管理、營銷顧問、文化傳播領域,呈現非常穩健的增長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