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正第三代勝任力模型描繪三維角色畫像,助力企業人才發展

2020-12-27 中國日報網

2018年12月,睿正諮詢正式發布了第三代勝任力模型。睿正總結了從素質模型到角色管理的領導力,以突破發展,聚焦戰略需要,提出了睿正第三代勝任力模型——「三維4K角色模型」,通過運用「邊選邊拔」的思路,與大家分享了如何避免泛濫的人事決策和培訓項目的領導力怪圈;如何通過立體的人才標準和發展路徑精準刻畫角色畫像;如何通過「訂單式」的人才培養,實現領導力的深層突破。

領導力怪圈

——如何避免泛濫的人事決策和培訓項目?

組織發展部在人力資源體系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但每一位培訓經理都有著共同的苦惱:員工培訓前後並未發生變化,投入大量精力與經費的人才培訓往往收效甚微。人盡其才後怎樣幫助員工成長?制定培訓計劃時應當因材施教還是標準化培養?

下面讓我們從三代素質模型說起。能力素質模型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歷史。第一代冰山素質模型在麥克裡蘭教授發明此模型時更加注重的是人員的能力識別,在人員發展培養方面比較薄弱;第二代積木式勝任力模型,積木式的應用場景在搭建時比較靈活,可以實現「選」「拔」雙重目標,但卻只能先選再拔。第三代「三維4k角色模型」實現了邊選邊拔,解決了人才多次賦能的需求。

角色畫像

——給誰畫?怎麼畫?畫得像什麼?

在此與大家進行一個案例分享,某公司要為未來設計一個卓越總工職位,現任技術總監主要負責現階段產品設計交付等工作,而未來卓越總工則負責未來產品開發等具有戰略前瞻性、創新性的崗位。

此次人才選拔設計需要考慮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維度衡量。那麼通過三維角色畫像,就可以呈現立體的人才標準和發展路徑。

對應這樣崗位的角色畫像究竟應該如何描繪?在這裡睿正諮詢用到了4Key角色模型——素質冰山底層相對穩定的關鍵特質Key Competency;素質冰山中間層相對可塑的關鍵歷練Key Experience;素質冰山最上層顯性可變關鍵成就Key Achievement,以及關鍵路徑Key Growth path.

以上述卓越總工崗位為例,睿正諮詢的三維4K素質模型描繪出的角色畫像更為具體:關鍵特質——底層動力、行為風格、能力思辨、風險因素;關鍵歷練——專業經驗、創新經驗、管理經驗;關鍵成就——績效、榮譽、資質;關鍵路徑——選、學、練。

通過測、練、評、學四種手段,分別對應評定素質冰山四項。關鍵特質,通過測評手段測出候選人當前工作能力及動力與職位的能力適配度;關鍵歷練,根據今後目標位置設計學習歷練路徑;關鍵成就,通過績效評價等評價角色價值及組織貢獻;角色路徑,具體的學習設置實現發展賦能。同時要從暗物質與負能量方式作出評定,提前幹預,準備防止風險的手段。

不管針對於何種模型,常用的技術評價手段都可用漏鬥式流程選拔,漏鬥式選拔分為劣汰和擇優兩個環節。通常來說在線的測評工具起到的作用以劣汰為主,定製化人工測評手段主要起到擇優作用。每一種手段有不同的局限性與針對性,在選擇時應根據實際加以判斷。

情景式測評能夠真實立體的呈現候選人的心理特徵。情景式測評真實提煉各個工作場景中關鍵點,將關鍵點布置為迷你任務,候選人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真實準確的看到候選人完成任務時的反應、能力水平及特點。

睿正諮詢的雙引擎產品所指一個是培訓發展,一個是測評,可以在一個載體上同時實現人才測評與人才發展的雙重目的。睿正人才雙引擎可以實現保密測評,以主題的培訓形式去展開,無論是高管領導還是新入職的員工都可以適用。而測評的各種手段暗含在培訓的各個環節,在學習的過程中巧妙穿插各種測評技術,培訓過後,人力資源部會得到一份保密的有關人員能力名單,從而可以在後期根據工作要求及戰略部署,有條不紊的將人員調整到位。

角色賦能

——現在在哪裡?要去哪裡?怎麼去?

近十年來,各企業對培訓的重視度一直比較高,但多年的培訓開展後缺乏新意,從而分裂為兩個流派。一個是學天下,尋找各種知名講師為企業開展講堂,這種方式對員工開闊視野有好處,但是對於具體的工作行為和工作績效的改變卻不盡人意。而學自家的企業主要注重企業內部課程開發,尤其以日韓為代表的企業,新員工第一課就是自家職業自豪感的教育。

兩個流派背後共同的問題是,我們做培訓項目設計裡面的課程庫與個人的能力庫兩者之間缺少橋梁,容易造成學習與能力的不協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提出了賦能學習3+1方式,包括角色的課程學習、角色的行為練習、角色的能力塑造;+1則是學習過程中的反饋與輔導。在這樣的學習體系下,可以準確的引導員工到達設計的理想角色。

以大型的多元化的公司為例,從人力資源總部的視角來看公司主要業務,以業務為分類的角色畫像中分別為核心業務、戰略業務、關聯業務、新興業務等。而其中又具體到某個層級、甚至具體到某個崗位,都可以進行精準的畫像,從而做到畫像貼合業務,綻放人才價值。

現在為大家講一種睿正諮詢新的人才地圖畫法。縱向坐標軸為:抽象、具體,可以分別劃分出某個人特質是適合抽象的、創新的工作,或是具體的、有章可循的工作;橫軸坐標為:注重人際的和注重任務的,例如銷售人員可能更注重人際,而技術工程師則更注重任務方面。

將關鍵人才以這種劃分方式放到人才地圖當中,從對角象限變化代表著要從思維方式及行為方式都發生轉變,這一種最為困難。而相鄰象限的移動則相對容易,所以設置人才培養路徑時要考慮路徑是否能夠走通。

睿正想要達到的支撐戰略目標的訂單式人才培養,輸入一個角色後通過一系列的路徑後輸出一個角色。從輸入到輸出經過:必測、必學和必經的關鍵路徑。路徑中包含必修的標準化學習部分,選修個性化學習部分,再結合工作實際需要的課題進行綜合安排。要做到在早期發現人才,通過設計發展路徑進行賦能培養成為符合人才畫像的可用之才。

我們從三代素質模型說起,如果從代際的管理來看,如今第一代模型已經很少使用,二、三代模型中更多的是在使用第二代素質模型,第三代模型更多使用在已經使用過第二代素質模型後,進行深化和細化的設計,多用在關鍵崗位的培養和賦能。

在賦能的過程中,睿正諮詢用三維4K畫像方法更容易充分了解,什麼樣的人通過走什麼樣的路徑可以實現什麼樣的績效,大膽假設,精心設計學習路徑,從而達到未來人才畫像目標,實現領導力的深層突破。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勝任力模型
    作為一個小小HR,第一次想到去了解勝任力模型是因為用人部門實在無禮的招聘需求,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需求。就像你打算給你最好的朋友介紹對象,你問他喜歡什麼樣的,他說人好就行,結果看了人以後,這不行那不行。
  • 看透「勝任力模型」,其實只需要這3張圖
    勝任力模型簡單的說就是人才標準的集合。 勝任力模型的最早可追溯到「科學管理之父」Taylor 對科學管理的研究,當時稱之為「管理勝任特徵運動」(Management Competencies Movement) 。
  • 基於勝任力模型為企業構建信息安全培訓體系
    信息安全培訓課程體系建設對信息安全培訓項目的實施具有指導性、引領性,如何構建合理有效的、符合集團型企業、崗位以及員工個人發展需求的信息安全培訓課程已經列入集團型企業信息安全培訓管理者的工作日程。一。基於勝任力模型構建信息安全培訓課程體系特點培訓與發展是勝任力模型最核心的作用之一,勝任力模型是企業設計信息安全培訓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
  • 【學習筆記】企業實施勝任力測評的原理與實務分享
    1、心理測驗簡述2、測驗在人力資源管理應用3、勝任力測驗常見問題分享4、Q&A勝任力模型建構以勝任力模型為基礎的各種人才管理服務Spencer 發表了《績效考核》(《Competence at work》)的書,強調了「才能」就是一項潛在個人特質,而這些特質與工作績效有高度的因果關係,這也是當前企業建構勝任力模型相當熟悉的勝任力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
  • 行動教育行動商學院:人才管理-企業如何精準識別人才
    在招他之前,你有沒有非常清晰的人才畫像,我們應該做一個崗位的勝任力模型。資歷、閱歷,他的學歷技能,他之前所獲得的這樣一些知識,家庭背景等等是我們能看到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他的興趣、性格、特質以及價值觀,這往往是被我們看不見的。人才的標準的維度,我們要重點去講如何識別人才的價值觀跟我們的企業相匹配、相融合,跟企業同心同德同行。第4個痛點企業本身的文化弱。
  • 必須用這些招:畫布,畫像,畫餅……
    除了「三高」以外,企業文化的塑造和傳播也是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痛點三:選不對有的企業雖然招到了人才,但沒有招對人才,這也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招人的第三個痛點——「選不對」。畫像「畫像」解決的是招人標準的問題,它強調的是在招選「將才」之前,首先對人才進行「畫像」,明確選人的「標準」,建立人才勝任力模型。
  • 匯聚國際教育大咖 共探未來人才培養——「全球勝任力的理論與實踐...
    他認為,全球勝任力應該回到本原,圍繞著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三個維度來構建它的能力模型。他同時希望此次論壇能夠給深圳教育未來的改革與發展,為深圳教育如何先行示範能夠貢獻大會的智慧。深圳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過程中,深圳教育將如何來擔當作為?深圳的基礎教育如何來定位和發展?
  • 石油化工企業的「後疫情時代」|如何構建人才管理軟實力?
    疫情對人力資源各模塊的影響對於「後疫情時代」的人才管理挑戰,美世中國區人才諮詢業務諮詢總監孫楠博士提出,人才置身於組織,而組織從屬於時代。石化企業面對新時代的人才管理體系搭建需要上接戰略、下探人心,激活個體與團隊,推動業務發展與組織變革,在共生中實現共贏。
  • 仁東控股:科學職業規劃前景,助力企業人才發展
    回顧歷次技術進步,其背後受益的大多是掌握新技術、新知識的人員,只有全面提升全民「數位化」、「智能化」能力與素質,倡導終身學習,推動人才技能轉型,才能在技術進步浪潮下,趨利避害,搶佔先機。過去十年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快速發展期,數位化和智能化是人才發展的加速器。
  • 掌握這24張圖,輕鬆搞定勝任力模型
    勝任力模型就是企業建設內部人才標準的常用工具,但是想要合理運用卻並不容易。 今天我們就通過24張圖片,讓大家快速掌握勝任力模型。 為什麼要做勝任力模型 公司在建立人才戰略的時候,通常是由於業務需求。
  •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如何發現和培養高潛人才?
    然而,如何更好地開發人力資源,科學、快捷地選拔人才,如何有效地激勵培養與使用人才,這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保證,同時這也是對許多管理者的挑戰。Z3 勝任力測評是專為企業在具體業務中測評使用,主要對針對人才精準選擇系列測評,例如定向崗位人員選擇、營銷銷售人員選擇、管理幹部選拔等,深度評估測評者心理特徵
  • 「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學生崗位勝任力的培養策略
    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未來要著力發展職業教育,將「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作為職業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在21世紀初明確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 方法論|華為與雀巢人才「選、用、育、留」的秘訣
    在這些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隨人員配置不足、人員過多、人均效能低下等情況的發生,企業和管理者,要對標公司業務,重新衡量企業人才「選、用、育、留」的標準,合理促進部門各崗配置達到最優狀態,實現以能力為核心的閉環人才管理。
  • 顛覆性時代下,如何重塑「人才畫像」?
    而組織機製作為組織內在的驅動力,則要通過戰略、文化、人才、績效和組織結構,促進適應性要素的形成和發展。2、「適應性優勢」,需要人才畫像的支撐人才,在企業培養適應性優勢的過程中,有核心的作用。為了每家企業在關鍵崗位上都有自己的人才畫像。但是,一談到人才畫像,我們常常容易陷入兩個誤區,一定要特別注意。
  • 文化產業創意人才素質模型研究
    因而,能否擁有相當數量的創意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能否繼續做大做強的決定性因素。鑑於創意人才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致力於對文化產業中的創意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進行研究,進而對文化產業創意人才的招聘、選拔、培訓、激勵等環節起到重大的指導意義。
  • 新華三陳子云:金字塔模型助力企業管理實現"智治
    在快速變化和不確定的年代,《哈佛商業評論》中很多研究都強調了企業轉型過程中,發展通識型人才和管理者的重要性。擁有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雷射物理化學與應用專業博士學位和杜克大學商學院MBA的陳子云,在全球財富50強企業有著20多年的豐富領導經驗,正是這樣一位精通科學和管理多領域的跨界通識型高管。他受邀參與此次全球對話,為聯合國發起的跨領域、跨學科合作帶來了獨特洞察和遠見卓識。
  • 成立兩年,他們用產品描繪出了基於第三代AI的基礎設施藍圖
    在這篇文章中,他們還首次全面闡述了第三代人工智慧的理念,提出第三代人工智慧的發展路徑是融合第一代的知識驅動和第二代的數據驅動的人工智慧, 利用知識、數據、算法和算力 4 個要素, 建立新的可解釋和魯棒的 AI 理論與方法,發展安全、可信、可靠和可擴展的 AI 技術(詳細信息請參見:《清華張鈸院士專刊文章:邁向第三代人工智慧(全文收錄)
  • 人才發展、學習發展、組織發展是什麼
    TD(人才發展),LD(學習與發展)、OD(組織發展)這些職位,很多公司JD所描述的職責似乎都差不多。今天我們就聊聊LD、TD、OD的區別。LD(learning Development):學習與發展,偏重於企業的學習以及培訓工作;與傳統人力資源的培訓對應。重點包括培訓體系建設、員工的職業發展、建立學習型組織和文化等。
  • 深度解析|阿里巴巴人才盤點為什麼做的這麼牛?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第二步就是確定我們的人才標準。這裡我們的人才標準就一定要提到我們的勝任力模型,什麼叫勝任力模型呢?把這5個字拆成4個核心的部分,首先勝是完全可以,任是擔任,就是指擔任某項工作,力就是素質能力,最後模型是典範,所以所謂的勝任力模型,是指完全可以擔任某項工作的能力素質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