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腹瀉病」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小兒常見多發病,因其多發生在秋冬季,所以,又被兒科醫生稱為「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又稱「輪狀病毒腸炎」,主要發生在6~24個月的寶寶身上,其中又以18個月以下的寶寶居多,所以,如果你家寶寶正處在這個年齡階段,就要特別注意了。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腹瀉是一種傳染病,是能通過呼吸道傳染的,所以,在秋冬季病發高峰期,家長要少帶孩子、尤其是身體比較弱的抵抗力差的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免不小心被傳染。
被感染「秋季腹瀉」後,病毒不會馬上發作,它有兩到三天的潛伏期,但一旦發動攻勢,就會來勢洶洶。
「秋季腹瀉」有三大臨床症狀:嘔吐、腹瀉、發熱,並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寶媽如果發現寶寶的大便次數突然增多,且量多、水分多,便便也不是正常的形狀,而是呈黃色水樣或者蛋花樣,無黏液;還伴有嘔吐、發燒,基本就可以斷定寶寶感染了秋季腹瀉。如果寶寶尿少、哭時淚少,就說明已經有脫水症狀,這時候更要馬上就醫,不能耽擱!
那麼,如果寶寶已經不小心「中招」,家長們又該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早日恢復健康呢?
1、有病及時就醫,不要自己盲目用藥;遵從醫囑,不要盲目停藥。
有些寶媽看到孩子拉肚子,恰好家裡有止瀉藥,就自己給孩子用藥不上醫院——要知道,秋季腹瀉並不只是腹瀉那麼簡單!普通的止瀉藥未必管用。延誤了病情,孩子真要有個好歹,受罪的是孩子,心痛的是你!
也有些寶媽,醫生讓吃三天藥,到了第二天,看孩子已經止瀉,她會本著「是藥三分毒」的想法,自己就給孩子停藥了,結果造成孩子病情反覆。
所以,不要自己想當然,除非你是專業的兒科醫生,否則,不要拿孩子的健康開玩笑!
2、不能給孩子禁食。
秋季腹瀉在臨床上會嘔吐的症狀,孩子會出現厭食,而有部分寶媽也覺得既然是腸炎,孩子不想吃那就不吃,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不加重腸胃負擔,不是讓孩子「餓」著,而是應該保持飲食清淡,例如喝點米湯、粥之類的,做到少量多餐,以保證營養供給,否則只會延緩孩子的恢復。
3、多餵水,以防脫水。
腹瀉最容易造成脫水,所以一定要想法子哄著孩子多喝水,以保證體內水分的供給。
也可以給寶寶補充糖鹽水,直接去藥店買現成的口服補液鹽,或者也可以在家中自製補液溶液,把3克鹽和18克糖混入1升水中給寶寶喝。
因為寶寶腹瀉嚴重會導致微量元素流失,體內酸鹼失衡,所以光喝水是不行的。
4、注意腹部保暖。
受病毒感染,孩子的腸蠕動就已經加快,才會出現腹瀉;如果這時候腹部再受涼,會更加快腸蠕動,加重腹瀉。所以,一定要做好腹部的保暖工作。尤其在睡覺的時候,得防著孩子蹬掉被子再度著涼。
5、保護好小PP,做好消毒工作。
由於腹瀉,便便的次數增多,肛門周圍的皮膚必然有所損傷,所以寶媽在給寶寶擦PP時一定要動作溫柔,最好用柔軟的溼紙巾。尿布要及時更換,並且洗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當然,要保護孩子遠離腹瀉危害,做好預防是基礎。寶爸寶媽也要認真做好預防工作,將秋季腹瀉拒之門外。
1、提倡母乳餵養,不要選擇在秋冬季斷乳或者更換口糧,讓寶寶的腸胃無所適從。
2、寶寶的餐具,例如奶瓶、小碗、湯勺等,還有經常把玩的玩具(小寶寶有時候會將玩具拿去咬)都要做好消毒,以免病從口入。
3、不給寶寶吃不新鮮的食物,不喝生水。
4、引導寶寶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尤其是吃飯前!還有便便後!從室外回到家也要洗手!避免細菌跟著進家!
5、均衡營養,適度運動,提高寶寶免疫力。
6、少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場合;如果幼兒園或者家裡出現急性腹瀉患者,也要帶寶寶遠離患者。
7、不濫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腸道正常菌群的失調。
8、接種輪狀病毒疫苗。6個月~3歲的寶寶,在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瀉流行季節來臨之前接種,每年一次。
有些寶媽會生氣:「我有給孩子接種疫苗,為什麼孩子仍然會得秋季腹瀉?!」那是因為,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主要預防嚴重型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接種疫苗後有可能仍患秋季腹瀉,但症狀會相對較輕。所以,不要因為覺得疫苗「無效」,就不拒絕接種。
1、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所以,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然而,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分泌的消化酶較少。因此,消化能力較弱,容易發生腹瀉。
2、 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所以,飲食稍有改變,如對添加的輔食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或一次餵得太多,或是飲食不當,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降低身體受涼使腸蠕動加快,秋季晝夜溫差較大、小肚子易受涼等,都可引起腹瀉。
3、由於寶寶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因此,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汙染,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在患感冒、中耳炎、肺炎時,也常可引起腹瀉。
1、多補充水和電解質
腹瀉的嚴重後果就是引起嬰兒從大便丟失大量的水和電解質,加上嘔吐、少飲,很容易發生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使病情加重。所以給腹瀉患兒多補充水和電解質是治療腹瀉的關鍵。一般每天補液量為每公斤體重約100毫升,其中糖2克、鹽0.5克,可讓寶寶隨意口服。如有嘔吐仍可少量多次餵飲,嘔吐停止後即可餵哺奶類。失水嚴重的還應該靜脈補充液體。
2、不要禁食
腹瀉時嬰幼兒自動飲食減少,排出增加,腸道吸收障礙,而嬰幼兒營養的需要相對較高,如營養補充不足,限制飲食太嚴,禁食時間長很容易引起營養不良,出現代謝紊亂,以致病情遷延。奶類製品是最適合寶寶消化和需要的食品,腹瀉嬰兒以母乳餵養者應繼續餵母乳,沒有母乳者可以用牛奶代替,一般就可以保證寶寶的營養需要。
3、不要止吐
嘔吐可能是腹瀉的早期症狀。如果由於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不但不要止吐,還應該洗胃,把有毒食物清洗乾淨。所以,治療嬰幼兒腹瀉引起的嘔吐,不是止吐,而是補充由嘔吐引起的體液損失,可以反覆多次少量餵水。
4、不要止瀉
有些年輕媽媽看到寶寶腹瀉不止,急著要求醫生快快把腹瀉止住或者自作主張去買止瀉藥給寶寶吃,結果不但腹瀉沒有止住,還可能加重病情。治療腹瀉的方法不是急於去止瀉,而是應該補充因腹瀉引起的機體脫水和營養不足。
5、不濫用抗生素
嬰幼兒腹瀉多數是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有的家長病急多投醫,今天去了這家醫院,明天又去找另一家,剛用上一種抗生素,又換上另一種,造成抗生素應用過多過雜的現象,不但對腹瀉康復不利,還可能引起抗生素誘發的腹瀉,使腹瀉治療更加困難、複雜和遷延。
一個不靠譜的醫生不如一個愛學習的媽媽!不妨和婉兒一起努力學習,快樂帶娃。大家有想知道的內容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婉兒會繼續努力創作!今天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碼字不易,歡迎大家點讚、收藏、評論!衝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