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孩子總會「胡思亂想」,每天都會有無數奇怪的問題,比如:天上為什麼會有太陽?開水為什麼是燙的?爸爸和媽媽為什麼長得不一樣?等等。
這些在大人看來「理所應當」的問題,幾乎成為了本能一樣的存在,至於應該如何去回答,可能很多人都從來沒有去思考過,所以在面對孩子時,也就只能模糊地帶過。當然,也不排除部分耐性較差的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的表現,所以在應對孩子這些奇怪的問題時,沒有好的語氣,甚至可能會直接對孩子進行責罵。
久而久之,孩子原本旺盛的好奇心便會消失,最終「泯然於眾」,最後可能再無絲毫出奇之處。
其實,愛提問的孩子非但不是什麼「胡思亂想」,反而是他對這個世界觀察、思考的一個結果,表明了他對未知事物求知般的探索。於情於理來講,這樣的行為都應該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勵,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充分尊重、重視自己想法」的最好做法。
當年,牛頓在蘋果樹下休息,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中,面對這樣「習以為常」的現象,牛頓卻是突生靈感,產生了「蘋果為什麼會向樹下掉落,但卻不會向天空飛去」這樣奇怪的思考。而正是在這樣的奇思妙想之下,他潛心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這個改變了世界認識和發展水平的定律,為人類的科技進步起到了無可估量的作用。
通過牛頓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當孩子在生活中出現了好奇心的時候,一定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維來約束孩子。我們應該做的反而是在滿足孩子好奇心、求知慾的同時,努力為孩子進行解釋,幫助他們去尋求正確的答案。
當然,對於孩子那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和想法,即便是飽讀詩書之人,都不可能完全解釋得清楚,更別說是一般人了。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對孩子的解答肯定不可能讓孩子完全滿意,也不可能消除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該善於藉助這樣的機會,適當地「裝裝傻」,想辦法創造條件,和孩子一起去探索、一起去研究,在親子交互之中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進一步濃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與之相反的,如果父母在面對孩子的問題,特別是那些自己不知道的問題時,怕失去父母自己的權威,因而對孩子進行責罵,說一些過火的話語,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其危害便難以預估。最近這些年來,許多孩子因為與父母溝通不善而離家出走,甚至輕生離世的事件時有報導,便可見一斑。
面對孩子無窮無盡的好奇心,父母簡單、粗暴地呵斥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沒有原則、一味聽之任之地發展也並非長久之計。正確合理的做法是通過孩子的好奇心培養他的動手、動腦能力,讓孩子在探索之中增長知識和本領,提高觀察和認識的能力。
當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之後,他的內心就會產生成就感,會讓自己探索未知的欲望變得更加強烈。這樣的做法,給了孩子充分鍛鍊的機會,有助於他更好地積累生活的經驗和學問。
總之,孩子在認知世界時產生的好奇心對他自己來說是一件好事,作為父母一定要善於利用這樣的契機,教育和引導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思考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在快樂成長中學得更多、懂得更多,最終在同樣的時間下教育出不一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