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是他對這個世界探索的重要動力,通過認識這個美好的世界,才能對生活充滿熱情,孩子才有可能具備樂觀、勇敢、堅強等品質。
另外,好奇心重的孩子,會通過接觸不同事物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
1)對新奇事物敏感,能夠注意到它,特別想去了解。
2)有探索的行為,願意去觸摸和觀察,想知道這個新事物到底是什麼。
3)整天問問題,試圖從成年人那裡得到未知新事物的答案。
有時候孩子的問題層出不窮,家長應付的方式往往就是網上搜索後告訴孩子答案。家長應該知道,孩子的最終目的為了獲得答案。可從孩子自身成長來說,知道原因,並有一個實際的探索和發現過程,這遠比直接得到答案重要。
父母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對於孩子其他的問題就認為「無關緊要」。雖然成績很重要,孩子的好奇心重要性並不比學習差。
對待孩子的「好奇心」,我們不要隨意敷衍,甚至不耐煩地認為孩子在「沒事找事」。雖然他的問題很多,只要我們能耐心地和孩子討論、探索,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不敷衍孩子的問題
孩子們小時候認知能力有限,可能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有些父母會回答「你長大以後知道了」。如果你這樣敷衍孩子,他們就會錯失培養孩子好奇心、引導孩子學習的機會。
家長不應敷衍孩子的問題,尊重孩子的疑問。對孩子們的問題要有耐心,因為很多孩子會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氣勢,不耐煩的態度或語氣會打退他們的好奇心。
2)不以成人角度看待孩子問題
孩子的世界總是天馬行空的,他們會從不同於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父母的經驗和認知水平高於子女。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有很多想法和問題顯得幼稚和愚蠢。
家長應該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傻」問題。孩子們會問問題來表明他們在觀察事物的同時也在思考。
3)滿足孩子好奇心
提問是兒童好奇心的起點,也是兒童積極探索新事物的開始。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其實是孩子學習新事物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儘量不告訴孩子答案,用建議或修辭的方式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地探索和尋找答案。這樣,既培養孩子動手和用腦的能力,也幫助孩子在不依賴父母的情況下探索新事物。
許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一些「怪問題」。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查書、收集資料、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加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增進雙方的感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