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朋友,他每天訓練三四個小時,然後他跟我這樣反映:
「感覺訓練負擔很沉重,擠不出時間幹其它事情。」
「時不時會訓練過度,身體恢復不過來。」
他的本意是想問我,有沒有什麼方法安排時間,有沒有什麼方法促進身體的恢復。
但其實這根本原因不在於這裡,在於他的健身計劃。
過於複雜、繁瑣、沉重,是很多人健身計劃的詬病。
我今天分享一下我的健身計劃,增肌類計劃。給網友分享過很多次,反響都很不錯。
「簡單粗暴節省時間,健身效果相當不錯!」
周一,背部肌肉+腹肌
其實周一練胸也可以,這個看個人,我主要是因為最早健身的時候,大家周一都練胸,我怕排隊。
其次,我感覺周一練完胸肌以後,第二天引體向上會很疼,所以就採用了周一練背。
同時加了一個腹肌,因為這兩個肌肉可以說是完全的互不影響,腹肌不練也可以。
(1)10組單臂啞鈴划船
這個動作才是真正的練背王牌動作,動作幅度更大,而且重量也可以上的很高。
所以我一般都是採用這種姿勢,然後左右兩側交替練5組,總共就是10組。
練的時候採用弓步姿勢,這樣可以保證負重。
(2)10組悍馬機高位下拉
可以矯正高低肩,也可以讓兩側力量肌肉更加對稱。
幅度也非常大,孤立性非常好。不過前期可能做不到10組,做5組也可以。
(3)5組懸垂舉腿
練完背有一個感覺,可能會抓不住單槓,那麼你可以用懸垂託帶來輔助一下。
這個動作重要的是伸展,抬腿沒必要抬很高。
(4)5組支撐舉腿
第二個腹肌動作,是我後面才開始練的。
這個動作的重點是腹肌收縮,也就是抬腿抬高一點最好,伸展也很重要,但是相對收縮沒那麼重要。
周二、胸肌+肩膀
胸肌比較吃重量,所以儘量採用大重量來練習,我一般採用的都是10RM以內的重量進行。
再一個,啞鈴臥推,是胸肌訓練的王牌動作,所以這個動作一定要練。
肩膀比較吃次數,所以越是能做高次數的動作,越是能夠讓肩膀變大。
(1)5組槓鈴臥推
槓鈴臥推主要用來提高力量,如果你有這個需求的話。我一般採用的是10組史密斯槓鈴臥推。
這個因人而異,我現在不太在乎力量了,所以就稍微有點鬆懈了。
(2)10組啞鈴臥推
啞鈴臥推是胸肌訓練王牌動作,你其它動作都可以不做,唯獨這個啞鈴臥推需要做好。
啞鈴凳調整到上斜30度,這樣動作幅度大一點,肩膀也不會難受。
(3)10組單臂啞鈴側平舉
單臂啞鈴側平舉是練不到三角肌後束的,但是假如你練背經常用寬距的話,其實不用練三角肌後束。
每組做30次,左右兩邊交替做5組,總共10組,用槓鈴片做更好一點。
周三、下肢+手臂
練腿從來不缺強度,練腿缺的是全面性,所以很多人用倒蹬、坐姿腿屈伸這些動作練腿,我覺得不太好,當然個人選擇。
我一般練腿不太上重量,因為之前上重量傷過腰,所以現在謹慎了點。
而手臂的話,我都是隨便練的,有時候練腿太累了,手臂我就直接不練了。
(1)10組箭步蹲
我一般採用的是箭步蹲走路的方式,然後交替走,每組走個30多次,然後重複10組。
當然你也可以採用保加利亞,或者原地箭步蹲來練,每側交替5組。
(2)5組硬拉
我不像外面那些人一樣,我硬拉重量不會加很大,我硬拉最好表現才1.8倍體重。
但是我會採用中等重量,來做羅馬尼亞硬拉,或者直腿硬拉。
(3)5組啞鈴託舉
動作姿勢就是,用雙手掌跟,託舉啞鈴的一側,然後來做彎舉。
這個動作對肱二頭肌的收縮能力非常強。
(4)5組繩索臂屈伸
肱三頭肌沒有什麼王牌動作,包括頸後臂曲伸,其實整體下來效果類似。
所以我一般是做5組繩索臂屈伸,尤其是練腿之後練這個動作,感覺相對舒適一點。
忘了提一句,就是我一般早上會練徒手健身項目,比如引體向上和伏地挺身。
如果你不晨練的話,你把徒手動作加進去,作為熱身也可以。
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特別省時間,一點負擔都沒有。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