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90後成維權主力 網購遇糾紛咋維權?

2020-12-04 經濟日報

近日,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2017.1—2020.6)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中國政法大學網際網路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網絡空間有別於現實空間,監管部門應創新監管方式和內容,及時發現問題,減少網購糾紛。從根本上說,還是要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食品類網購容易起糾紛

《報告》顯示,2017年以來,全國網上零售額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每億元零售額糾紛案件量呈先下降後波動走勢。對此,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社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俊慧分析:「一方面,網上零售總額逐年上升,但並未出現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量逐年上升的走勢,說明網絡購物消費環境呈現向好趨勢。另一方面,『每億元零售額糾紛案件量』呈現下降波動走勢,表明特定領域特定環節的網絡糾紛案件量有增加趨勢,需引起關注和重視。」

從商品類型來看,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食品類糾紛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其他依次是數碼電器類(17.20%)、保健醫藥類(7.80%)、家具家裝類(7.76%)、服飾鞋包類(4.66%)、美妝個護類(4.53%)、家居百貨類(4.51%)。約11.37%的糾紛案件涉及海淘或進口商品。

《報告》還顯示,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30.78%的爭議涉及食品安全問題,22.56%的糾紛案件中消費者認為賣家的銷售存在虛假宣傳或其他欺詐行為,21.65%的糾紛案件是因為商品缺少必要的標籤標註,9.15%的爭議涉及假冒偽劣等產品質量問題。

促銷「套路」影響購物體驗

「雙11」點燃全民消費熱情,釋放巨大消費潛力。但網購糾紛也引發關注。中國消費者協會監測發現,今年「雙11」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和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

直播帶貨的「槽點」主要是:明星帶貨涉嫌刷單造假;售後服務滿意度低、體驗較差。

不合理規則的「套路」主要涉及三點:一是電商選擇性推送優惠券。平臺利用算法技術給不同類型消費者數據「畫像」,老用戶看到的價格比新用戶貴,或搜索到的結果比新用戶少;二是設置「硬規則」,如不合併付尾款不能使用滿減優惠券、不付尾款不能退款、付尾款必須熬到凌晨、「雙11」當天不能退款等;三是諸如計算滿減、津貼、紅包、合併購買等玩法堪比數學題,增加消費者的時間成本,降低了便捷感體驗。

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各類主體應清醒把握雙循環、擴內需背景下的良好契機,既要創新運營手段、又要堅守底線和誠信意識。

為促進線上經濟健康規範發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出臺的《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指出,重點查處網絡直播營銷中虛構交易或評價、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擅自刪除消費者評價等違法行為。

「80後」「90後」成維權主力

《報告》顯示,「80後」和「90後」是維權主力。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原告自然人的出生年份佔比分別為:「60前」(2.56%)、「60後」(4.92%)、「70後」(13.98%)、「80後」(44.35%)、「90後」(32.83%)和「00後」(1.36%)。「『80後』『90後』熟悉網際網路購物場景,又具有較強的購買力,是網上的主要消費人群。」李愛君說。

《報告》顯示,約四成網購糾紛案件調解或撤訴,在以判決方式結案的糾紛中,超七成原告訴請獲得法院不同程度支持。李俊慧認為,這表明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力度較大。

從訴訟請求來看,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90.50%的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相應賠償,83.85%的原告要求退貨退款,17.57%的糾紛案件中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貨款,2.55%的糾紛案件中原告要求被告繼續履行買賣合同,2.46%的糾紛案件中原告要求被告賠禮道歉。

專家提醒,網購有風險,為方便維權,消費者要注意保全證據,如商品實物照片、網上交易圖片、與商家交談記錄、收貨快遞單等資料。發生消費糾紛要及時與賣家溝通協商,如果協商不成,可向賣家所在的網絡購物平臺投訴或向賣家所在地的工商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投訴,還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網購遇糾紛咋維權?
    從商品類型來看,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食品類糾紛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其他依次是數碼電器類(17.20%)、保健醫藥類(7.80%)、家具家裝類(7.76%)、服飾鞋包類(4.66%)、美妝個護類(4.53%)、家居百貨類(4.51%)。約11.37%的糾紛案件涉及海淘或進口商品。
  • 司法大數據報告解讀「網購」: 80後90後是維權主力
    11月19日,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司法大數據報告,分析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報告顯示,食品、數碼電器類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引發糾紛案件較多,80後和90後是維權主力。網購糾紛案件爭議焦點中,涉食品安全、涉賣家虛假宣傳或欺詐網購糾紛案件佔比較大。
  • 80後和90後是網購維權主力 近半數是為吃的
    據國內媒體報導,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布《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2017.1-2020.6)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報告》顯示,80後和90後是維權主力,合計佔比超過七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0萬件。
  • 最高法發布近三年網購糾紛大數據報告 網購遇糾紛咋維權?
    從商品類型來看,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食品類糾紛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其他依次是數碼電器類(17.20%)、保健醫藥類(7.80%)、家具家裝類(7.76%)、服飾鞋包類(4.66%)、美妝個護類(4.53%)、家居百貨類(4.51%)。約11.37%的糾紛案件涉及海淘或進口商品。
  • 啥商品網購糾紛多?誰最愛維權?司法大數據來了!
    是否遇到過糾紛?  日前,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2017.1-2020.6)》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食品、數碼電器類等產品引發糾紛案件較多,80後和90後是維權主力。
  • 啥商品網購糾紛多?誰最愛維權?司法大數據來了
    是否遇到過糾紛?日前,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了《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2017.1-2020.6)》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食品、數碼電器類等產品引發糾紛案件較多,80後和90後是維權主力。
  • 網購如何維權 最高法發布近三年網購糾紛大數據
    另一方面,『每億元零售額糾紛案件量』呈現下降波動走勢,表明特定領域特定環節的網絡糾紛案件量有增加趨勢,需引起關注和重視。」從商品類型來看,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食品類糾紛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其他依次是數碼電器類(17.20%)、保健醫藥類(7.80%)、家具家裝類(7.76%)、服飾鞋包類(4.66%)、美妝個護類(4.53%)、家居百貨類(4.51%)。
  • 「尾款人」變「維權人」:大數據揭示網購糾紛食品類近半
    《報告》顯示,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食品類糾紛佔比接近半數,約11.37%的糾紛案件涉及海淘或進口商品。《報告》還顯示,在網購糾紛案件中,超三成爭議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類糾紛佔比接近半數 三成涉食品安全問題 《報告》顯示,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0萬件。
  • 繼BOY LONDON商標維權成功後 POLO SPORT維權糾紛也將「塵埃落定」
    行業經濟紅火發展的同時,服飾行業面臨的問題也不容小覷,在國內的服裝行業涉及到商標維權的糾紛案件逐漸增多。很多品牌因為假冒或侵權內容,每年正在以數億的經濟損失被侵害,這還不包括對品牌客戶體驗的負面影響以及長期忠誠營銷的投資損害。
  • 網購服裝有問題 買家咋維權?
    網購服裝有問題 買家咋維權?    市民王先生:前幾天,我網購了兩件風衣。收到貨後發現,衣服的面料與其所描述的不一致,但商家稱檢測費用需要我來出。檢測確實不一致,商家才給退貨。    王先生說,衣服寄到後他發現料子不好,且風衣裡子短,風衣背後有褶皺,怎麼弄也弄不好。    王先生聯繫了商家要求退貨,但對方表示可以退貨,但運費要自己承擔,這讓王先生很不解。
  • 網購遇假貨如何維權? 律師:電商平臺應先行賠付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人民新觀察之二:網購遇假貨 如何取證維權?  編者按:近年來每逢傳統節日、西方節日,抑或是「雙11、雙12」等人造節日,都成為網際網路商家炒作的賣點,成為那些足不出戶的年輕網民「買買買」的「狂歡」。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17年「雙11」期間網購交易額約2539.7億元人民幣。
  • 濰坊人,「雙11」網購維權指南來了
    然而,大家愉快地買買買之後,伴隨而來可能就是一些網購維權問題。針對「雙11」購物消費者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11月5日,記者採訪了濰坊市消費者協會的工作人員和山東擔道律師事務所的王煒超律師,為消費者制定了一份「雙11」維權指南,當消費者遇到這些問題時,可以拿起「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 網購遇假貨 如何取證維權?
    若懷疑買到假貨,該如何去舉證維權?北方冬季雪地靴消費需求旺盛。記者上個月分別從天貓旗艦店和淘寶「金牌全球購認證商家」店鋪購買了同款UGG雪地靴。到貨後發現,淘寶所購雪地靴和天貓旗艦店正品有明顯差異。UGG品牌權利人向記者提供的鑑定結果顯示淘寶所購雪地靴為假冒產品。淘寶賣家堅稱雪地靴從美國代購但拒絕提供購物小票、海關報關單等證明。
  • 舒克貝塔:歷時兩年,終於維權成功
    舒克貝塔是80/90後童年不可或缺的回憶但是近年來卻不斷地惹上官司冒用商標的行徑屢禁不止在很多80後、90後的記憶中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非常重視該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鑑於鄭淵潔的投訴涉及著作權、商標權和企業名稱權的糾紛
  • 最高法發布近三年網購合同糾紛大數據:11.37%案件涉及海淘或進口商品
    在如此火爆的網購市場中,購物維權事件也不在少數,此類糾紛案件呈現怎樣的特點和趨勢?最高人民法院今日發布《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特點和趨勢(2017.1-2020.6)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報告顯示,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食品類糾紛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約11.37%的糾紛案件涉及海淘或進口商品。
  • 「雙11」網購遇困惑 民法典都能幫你維權
    網購海淘遇到糾紛去哪裡起訴?網購時遇到這樣的「煩心事」,看看民法典告訴你該怎麼維權。網購遭遇商家「砍單」怎麼辦?「買!買!買!」小法熬夜蹲直播秒殺,終於買到心儀已久的化妝品,心滿意足地去睡覺。第二天他醒來卻發現,被商家取消訂單了,「我能要求商家承擔法律責任嗎?」
  • 延津縣智慧財產權糾紛非訴調解及維權援助工作站掛牌成立
    11月6日,縣智慧財產權糾紛非訴調解及維權援助工作站在縣市場監管局舉行揭牌儀式。副縣長王明彬、縣市場監管局全體工作人員參加了揭牌儀式。工作站揭牌標誌著我縣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站正式落地,開啟了智慧財產權糾紛非訴調解及維權援助的新篇章。
  • 解決勞動糾紛 平度職工維權有了新途徑
    來源:山東工會網「雲調解」 「零跑腿」 解決勞動糾紛,平度職工維權有了新途徑近日,平度市總工會以方便解決職工的勞動爭議糾紛為目標,創新「網際網路+維權」新模式,對接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建設完成「平度市總工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
  • 遭遇勞動糾紛,勞動者可以用哪些渠道維權?
    動態糾紛在整個法律糾紛中佔很大比例,通過法律渠道進行裁決和調解的需求很大。因此,專門負責各種勞動爭議的部門紛紛成立,以確保勞動者的有效權利保護。換句話說,公司沒有按照相關社保法律法規為勞動者繳納社保,勞動者要求返還「五險一金」中的「五險」,於是通過這個渠道維權。
  • 設立消費維權服務站 在線解決消費糾紛
    10月15日上午,全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暨12315平臺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培訓會議舉行會上宣讀了《關於設立消費維權服務站和公布株洲市首批12315網際網路平臺在線消費糾紛解決(ODR)企業名單的通知》,全市207處符合標準的商場、超市、市場、企業、景區等一線消費場所將設立消費維權服務站,首批32家企業開通了12315網際網路平臺在線消費糾紛解決功能,並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