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變化就是一切都在變。又到一年高考季。如今的高考體制讓我感慨萬分,你無法理解我高考的很多政策。
第一,高考資格的政策。
我們要想坐在高考的教室,首先要經過所在地的統一預考,預考大約在高考的前一個月,也就是每年的6月份,當時的高考時間是7月7、8、9號,預考通過率只有30%左右,這就預示著有70%的考生止步於高考的教室門前,留下的才有資格進入考場,這種機制情以何堪啊。
第二,填報高考意願在高考之前。如今對填報平行志願確保你有學可上的孩子來說,無法理解。我們那時通過預考才預示成功了一半,即使高考成績很好,不一定就能如願,因為填報志願這一環節決定成敗。所以,填報志願對絕大多數考生來講就是以「下嫁」為主,根據自己多次模擬考試成績的水平選擇低一檔次或兩個檔次的學校,目的就是確保能被錄取,畢竟通過預考極其不易。
這種填報志願的方式,讓很多原本可以上清華北大的同學選擇當地一本學校,原本可以順利進入一般二本學校的同學,因為志願填高了,只能降為專科院校。填報志願變成了一場博弈,這樣的情感是一種煎熬。
第三,大學畢業就業,現在的雙向選擇對學生對用人單位都很公平,因為面試、因為雙方你情我願。可我們那時就是計劃分配,一紙派送,對學生和用人單位而言,猶如買彩票,靠運氣。如果你想改變一下就業去向,要經過單位、教育廳、高校等層層環節,那個過程讓你望而卻步。有些學校更過分的是學生畢業時,畢業證書不發給本人,而是隨同檔案寄到就業單位,實質就是強制你必須服從分配。如果你想改派,那就拿不到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