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兒玩「chua嘎拉哈」的遊戲,帶有典型的東北地域特色。這個小遊戲機動靈活,不受地方的限制,在土炕上,在地上,隨便約上一個小夥伴就開戰。
嘎拉哈
「嘎拉哈」分兩種,豬的和羊的。是從動物腿膝蓋處下來的一塊小骨頭,我們稱之為「嘎拉哈」。剛下來的新「嘎拉哈」不好使,油乎乎的,上面還帶點兒肉筋,使的時間越長,它的表面越光滑,也越好使。羊「嘎拉哈」比豬的小,很靈巧。有的細心的小夥伴給它染上色,通常是紅的和綠的。
當兩個人坐下來的時候,共十個「嘎拉哈」,先競「鋼錘」,誰贏誰先開始。首先把一個「嘎拉哈」隨意一扔,「嘎拉哈」呈現出不同的狀態,立著的、躺著的、倒著的,用右手拿起一個「嘎拉哈」,向上拋起來,趁沒落地之前,趕緊和地上的正立著的那個「嘎拉哈」一起接在手裡,就算贏一個,放在自己身邊。然後再拋之前的那個「嘎拉哈」,如果地上的「嘎拉哈」沒有正立著的,就得迅速用右手把它翻過來一個,和下落的那個「嘎拉哈」接在手裡,就算又贏一個,以此類推。如果拋出去的」嘎拉哈」落下來沒接住掉在地上或者在下落之前地上的「嘎拉哈」還沒及時翻立過來,就算輸,就換對面的人玩兒了。到最後看誰贏的「嘎拉哈」多,誰就為最終的勝利者。
年少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可樂意玩兒這個遊戲了,特有挑戰性,戰況結束後,倆人的小手都埋拉巴汰的了,小臉也整得通紅。過程還是老緊張了,都想贏!
「嘎拉哈」清脆的碰撞聲早已遠去了時間的記憶,可是不定啥時候它又扣響我記憶的門扉,重拾起少年單純天真的快樂。
我曾經的小東北,你可曾還記得「嘎拉哈」的少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