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社交軟體「樂樂」上線

2021-01-15 人民網

原標題:匿名社交軟體「樂樂」上線

  在秘密、無秘之後,匿名社交在國內又開始出現新的玩法。由吳波再創業的美信團隊聯合創始人、原拉手網工程師日前推出了類Yik Yak產品「樂樂」,這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匿名社交產品。

  樂樂開發團隊的發起人範偲介紹,樂樂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匿名社交產品,除了定位信息,樂樂用戶無需註冊、不顯示頭像和ID、也沒有導入通訊錄和關注等功能,用戶下載安裝即可發布言論,並可對別人的發言「頂」「踩」或評論,瀏覽的內容會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而變化,用戶不能對該地理位置之外的留言進行回復。

  據了解,樂樂0.1版本的產品頁面有三個選項:主頁(最新、熱門);發現(查找地點);我的(發布匯總、回復匯總)。按樂樂團隊目前的構想,樂樂的發布內容為純文字,便於高效生產和傳播。為了屏蔽有可能存在的不當言論,如果某一條樂樂被踩了5次,就會自動銷毀。

  樂樂的應用場景包括,用戶通過分享、閱讀和交流,同陌生人進行社交;在商業方面,樂樂也可以用來收集人們的聲音。人們對某一品牌是好評如潮還是頗有微詞?如果有廠商想知道市場對本季度推出的服裝款式是否受歡迎,他們可以在樂樂上發起這個話題,然後看看人們如何回應。

  對於業界最為關心的盈利模式問題,範偲表示現在主要還是如何做一款大家喜歡的產品,至於如何盈利或許是留給未來的小事,如何發展用戶基數以及維持用戶粘性才是創業者最為關心的問題。(陳杰)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匿名社交軟體"秘密"被突然下架 涉嫌隱私色情等內容
    摘要:早在2010年4月9日,新浪微博平臺曾上線過類似匿名社交應用的「樹洞機器人」,相當於秘密集散地——用戶把秘密告訴「樹洞機器人」,「樹洞機器人」再將秘密分享給其他人。《博客天下》日前曾報導,匿名社交應用的開發者必須不斷在信息控制與失控兩者間尋求平衡,而這種平衡的拿捏很難把握。
  • 誰在需求匿名社交?
    以毫無爭議的社交領域排頭兵騰訊為例,算上今年12月發布的匿名情感聊天軟體的「燈影交友」,騰訊今年總共已經推出了五款主打社交的軟體(前四款分別是貓呼、輕聊、友記,和復活的朋友)。自從騰訊通過微信「終局」了中文網際網路世界的社交之戰,社交領域但凡有新的風口出現基本都是圍繞著「陌生人+匿名」展開的,譬如阿里推出的語音情感匿名社交「千耳」、陌陌在8月上線AI換臉匿名聊天「ZAO」,映客在10月以8500萬美元收購匿名社交軟體「積目」;百度在11月推出在校生匿名社交「聽筒」;網易推出語聊匿名社交「聲波」……我們可以將這種
  • 匿名信息軟體Secret將很快重新上線
    (原標題:匿名信息軟體Secret將很快重新上線)
  • "秘密"APP遭下架 匿名社交軟體侵犯隱私難發展
    秘密"是一款社交APP,基於通訊錄內的名單,然後以"匿名"的方式傳播內容,有人形容為"像是一個熟人間的假面舞會"。  據了解,這款軟體的原版來自國外,名為"Secret(秘密)",今年2月份上線後,最風光的時候曾一度攀升至App Store美區社交榜第15名,總榜第130名的位置。上線兩個月後,這款應用除了收穫了一堆質疑外,還收穫了1000萬美元投資。
  • 三款社交軟體「圍剿」微信? 馬化騰:反對負能量匿名社交
    多閃、聊天寶、馬桶MT:上線即封殺「馬桶MT」發布前夜,王欣連發3條微博道出「馬桶MT」上線即被封殺的窘境。昨天上午十點半,「馬桶MT」發布會後,這款產品依然處於「消失」狀態。隨後,王欣回應此事稱,可能是「馬桶MT」的紅包激勵機制違反了騰訊的一些玩法,正在與微信方面溝通。
  • 匿名社交軟體「一罐」在應用商店重新上架,或已被即刻團隊收購
    DoNews11月5日消息 (記者 費倩文)在今年7月被穿關停的匿名社交軟體「一罐」的最新版本v3.4.0已在各大應用市場上架,並針對社區體驗做了一些微小的優化和修復。11月4日晚間,一名微博ID為「一罐產品經理」的用戶在微博宣布一罐APP已經由即刻團隊收購。
  • 王欣的匿名社交應用「馬桶MT」 剛上線就「堵」了
    其中,王欣的匿名社交APP「馬桶MT」在發布會前夜就先火了一把,不少用戶提前在官網下載產品、體驗功能。然而,在14日晚間上線後,「馬桶MT」就遭到多渠道「封殺」。其中,分享到微信的「馬桶MT」下載連結就被微信屏蔽;iOS下載連結被關停;蒲公英應用內測分發平臺上,該APP已經被刪除。此外,「馬桶MT」官網目前也不再提供下載服務。
  • 匿名社交軟體很難實現規模化乃至進一步盈利
    原標題:匿名社交軟體很難實現規模化乃至進一步盈利   「誰來給我講一個笑話?」配上一個眨眼萌娃的圖片,就讀中南財經大學的大三學生李琛隨機匿名為「慢條斯理的鯰魚」在怦怦APP上發布了一條動態,兩分鐘後便收到陌生人「有成就感的跑步鞋」發來的逗樂段子。
  • 騰訊又出匿名交友軟體,燈遇交友上線,真的不是漂流瓶?
    當代年輕人總是在調侃自己,就以我們現在的社交狀況,結婚都未必能湊夠一桌。匿名社交一直都備受歡迎,今年三月份的時候阿里上線了情感匿名社交產品「千耳」;11月份百度又上線了主要面向高校在校生的匿名社交軟體「聽筒」,科技巨頭們紛紛入局該領域,也證明了該領域的火爆之處。
  • 秘密APP負面信息泛濫 匿名社交軟體涉嫌侵權
    原標題:秘密APP負面信息泛濫 匿名社交軟體涉嫌侵權   最近一款名為秘密的匿名社交軟體悄然走紅,用戶只需輸入手機號就可以直接登錄,滿三位朋友使用即可解鎖;登陸後用戶可以看到通訊錄中聯繫人發布的內容,但是卻無法確定發布人的身份。
  • 匿名社交APP「一罐」創始人宣布團隊解散
    早上有群友在盧松松博客粉絲群討論,匿名社交產品「一罐」創始人郭子威(純銀)突然在Slack上宣布團隊撤退,7月底徹底散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一罐日活還達到38萬左右,帳戶上也還有錢,這樣的日活都打算撤退,對純銀大佬的這波操作實在費解。
  • 三款聊天軟體被封殺,匿名社交會帶來什麼
    很可惜的是,不到一天的時間,三個聊天軟體相繼被微信封殺,張小龍拿下了3殺,震驚了整個網際網路的吃瓜群眾。當年微軟的msn推出中國後,微軟高管承認,沒有封殺掉騰訊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看樣子,騰訊不僅吸收了自己過去的不足,別人的錯誤也會很深刻地反思。
  • 騰訊匿名社交App燈遇交友上線,馬化騰到底是什麼打算?
    而我們都萬萬沒想到的是,騰訊在今年已經推出了多款社交App,針對現在的微信QQ。在推出貓呼、輕聊、有記、朋友之後,馬化騰於近日又推出了一款名為燈遇交友的匿名社交平臺。騰訊的手已經有了QQ和微信,為何還要再繼續推出社交App呢?而且馬化騰一口氣就推出了5款應用,這也表明了騰訊在向新的社交領域進行探索的決心。那麼,馬化騰到底在打什麼算盤呢?
  • 社交軟體「秘密」被突然下架
    趙佳峰 製圖一群生活中互相認識的真實的朋友,卻「戴起面具」,在手機一款社交軟體裡,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不再擔心別人的看法。這款軟體叫「秘密-朋友圈的匿名爆料」(簡稱秘密),由深圳一家公司推出,今年4月初正式登錄「蘋果AppStore」和各類安卓軟體市場,迅速位列社交類軟體下載榜榜首。然而,僅存在了約一個月,日前已經同樣迅速地下架。
  • 匿名提問箱Popi:新型社交方式能否在社交賽道突出重圍?
    用戶痛點解決了用戶在現實社交圈內彼此之間說真話的苦惱,在匿名的環境下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在社交軟體中擁有自己獨立私密的圈子,各用戶之間交流也可以以匿名的方式進行,對於共同的喜好也可以暢所欲言。04 產品分析1. 產品功能結構圖2. 產品使用流程簡單的流程框架3.
  • 實名制下,匿名社交還有活路嗎?
    「匿名」變味:從純粹的聊天變為「爆料」平臺  我們所說的匿名現在主要包含兩種形式,一種為匿名社區,另一種為匿名社交,兩者呈現方式類似。記得在匿名社交應用剛剛出現時,用戶在其中暢所欲言,或是抒發心中鬱悶,匿名社區成為了用戶調節心情的場所,在這裡對方不知道自己是誰,可以沒有顧忌地袒露心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匿名卻變了一些味道,不再像剛出現時一般純粹。
  • 匿名社交平臺Popi回歸-虎嗅網
    經過了103天的整改,popi終於在11月14日深夜悄悄上線蘋果應用商店,熟悉的提問連結再次佔領朋友圈。popi全稱Popi提問箱,2018年底以公眾號的形式首現,用戶將連結分享至社交平臺後即可接收來自好友的定向匿名提問。
  • 流動的藏私:論匿名社交
    此外, App Annie 去年也發布了一份 App 報告,統計出 2010 年 7 月至今的 App 下載量,根據這份報告,在蘋果App Store 中,營收成績最好的前十大 App,光是交友軟體就佔了三名。人們在公開的社交媒體上所無法發洩的私密情感有逃逸至匿名社交媒體的可能,並形成一種隱私的遊擊戰,使得人們在同時使用社交媒體與匿名通訊軟體時,能夠巧妙的將隱私躲藏、流動於兩者之間。
  • 匿名社交平臺或藏隱患
    原標題:部分90後人群覺得微信熟人圈如戴面具轉投匿名社交平臺逃離朋友圈,「抱抱」陌生人?正在讀大二的95後周宇,已厭倦了熟人社交圈的互動,經朋友引薦下載了一個新的手機社交軟體。這種純匿名、與好友無關聯的陌生人社交平臺,準入門檻為零,同時為用戶提供了私密空間,讓不少年輕人躍躍欲試。  陌生人社交軟體活躍度更高  「自從教會媽媽用微信後,我就不太上了。」
  • 匿名聊天軟體真的「自由且安全」嗎
    「N號房」事件與韓國以往性犯罪最突出的不同在於,不法分子充分利用了匿名社交軟體的特點進行犯罪。Telegram號稱是最為「自由而安全」的通訊軟體,它在通訊中實現了用戶匿名、信息端對端加密、聊天信息定時銷毀、「閱後即焚」等功能。看上去Telegram在保護用戶身份和通訊隱私上不遺餘力,但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首先是取證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