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專訪華人首富李嘉誠

2020-12-14 搜狐網

  戴佩良專欄

  在香港,李嘉誠是個神話。

  有港人的地方,就有李嘉誠的名字;或者現在說,有華人足跡的地方,就會有李嘉誠的名字。

  他名噪一時,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這個星球上最富有的人之一,還因為,在香港他創下華資財團吞併外資財團的先例;他是華人入主英資財團的第一人。

  當他下屬的"長實"集團以6.93億港元的資產,成功地控制了價值50億港元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浦有限公司的時候,香港輿論界對李嘉誠的成功,形容為"蛇吞大象"、"石破天驚"。不過,在李嘉誠看來,英國人不是大象,中國人也不是蛇。他說,"一生之中,我還沒有強迫收購過一家公司。到今天為止,我所收購的公司,都是友好的,大家好商量的。"

  1958年,當他在香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工廠,並被譽為"塑膠花大王"的時候,人們談到了李嘉誠;1979年,當"長實"集團超過英資財團"置地",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集團時,人們談到了李嘉誠;1984年,當老牌英資怡和財團宣布遷冊百慕達,而他宣布"'長實'決不遷冊""所屬公司都在香港註冊"時,人們談到李嘉誠;當李嘉誠私人捐資十幾億港元興建汕頭大學時,人們依然在談著李嘉誠;2001年,當美國《福布斯》雜誌在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上,將他評為"亞洲首富"及"全球華人首富",時,人們談論著李嘉誠;毫無疑問,在以後的歲月中,人們還會時常談起這個名字。

  這個簡單而富有中國文化韻味的名字,是一個奇蹟,如果說法國人是以"拿破崙"這個名字作為白手起家的典範的話,那麼中國人也可以以"李嘉誠"三個字為自豪。然而,這並不能由此就說,二者是同一類人,或者可以比較。正如李嘉誠自己所說,"不敢說一定沒有命運,但假如一件在天時地利物理等方面皆相背,那肯定不會成功的事,而我們貿然去做,至失敗時便埋怨命運,這是不對的。歷史人物拿破崙是不少人所欽佩的,但我覺得他有些說話亦很過分,例如他說在其字典裡沒有'難'字,結果他終於失敗,並於半囚禁中在荒島悽涼終老。"

  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能與李嘉誠面對面懇談無疑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他的一生因富有傳奇色彩而顯得如此吸引人。少小離鄉,幼年喪父;從一無所有,赤手空拳,到30歲成為千萬富翁,而今李嘉誠的商業帝國遍及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然而,想要通過文字準確地記載下他卻決不是一件易事。這並不是因為他難以接近,或者說守口如瓶。恰恰相反,關於他的傳記和文章很容易就搜尋的到,然而,對於那些關於他耳熟能詳,至今尚在人們口頭,或是通過書面流傳的故事,人們有時會有所懷疑,李嘉誠,他真實的人性如何?

  因為,這世上刻苦努力之人成千上萬,多少白手起家者將李嘉誠奉為楷模,然而這位華人首富能有今日成就,絕非僅僅是因為勤奮,他靠什麼?

  李嘉誠援引《論語》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他怎樣看待名利、富貴,果真人如其言嗎?

  下屬、朋友、學生……幾乎所有接觸過李嘉誠的人都對他讚譽有加,是真實,還是謊言?

  財富與情感,本是每個人的困惑,七十二歲的李嘉誠對此又是怎樣評說?

  

  財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1938年,李嘉誠剛剛讀初中的時候,日軍轟炸潮州,迄今李嘉誠還記得投擲的炸彈落在身邊的樣子,生於死只有一線之隔。事隔一年之後,李嘉誠隨父親李雲經由汕頭逃亡至香港,童年的印跡使得李嘉誠一生對醫療與教育有著不同尋常的關注與感情。

  "因為他(父親李雲經)有肺病,我便去買些舊書。買些有關肺病治療和如何照料肺病患者的書籍來看。那是我才十三歲,看過那些書後,給嚇了一跳,所有病症我都有。我的童年歲月很艱苦,苦在沒有人可以傾訴;難道你寫信告訴媽媽?絕對不會。一生中有什麼不如意事絕對不告訴媽媽;對爸爸,只有一件事至今可以讓我安慰自己。爸爸過世前一天,他反過來,他沒有什麼話可說,只有問我,問我有什麼事跟他說。若你細想一下,也覺得悲哀;但我很自信的跟他說,安慰他:'我們一家一定會過得好。'"

  在香港,李嘉誠也許是走路步伐最快的人,直至今日,年過70的李嘉誠依然健步如飛,很多年輕人趕不上他,而他的手錶,亦永遠比別人調前了15分鐘,李嘉誠能有今日成就,絕非偶然。在創業的時候,他每天打工14、5個小時,還要堅持晚上到夜校讀書。1981年香港電臺選風雲人物採訪李嘉誠時,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李先生,你今天的成功,與運氣有多大關係?"

  李嘉誠當時的回答是,"我不能否認時勢造英雄……"

  而今李嘉誠重新面對這個問題,他的答案是,"那時我說得謙虛,今日我再坦白一點說。我創業初期,幾乎百分之百不靠運氣,是靠工作、靠辛苦、靠工作能力而賺錢。投入工作十分重要,你要對你的事業有興趣;今日你對你的事業有興趣,工作上一定做得好。"

  冥冥中命運似一雙翻飛的手,有相當一些人認為自己生不逢時,李嘉誠是否相信命運?

  "從小時絕不相信命運,年幼時可說生不逢時,抗日戰亂,避難香港,父親病故,15歲挑起家庭重擔。小孩子的時候,我是非常非常喜歡念書的人。先父是染了肺病逝世的,先父進醫院2、3天,我就知道我自己也有肺病,因為13歲小孩子懂得去買舊的醫書來看。3008個日夜,一個醫生都沒有看過,早上痰有血,下午發熱,所有症狀,沒有人可以講,記起這個,真的是無處話悽涼,不盡辛酸。

  那個時候肺病是必死之病,去照X光片,醫生會嚇起來,我的肺裡面好多不同的洞,已經鈣化了。到了那個時候怎麼醫呢?吐血吐了很多,你也沒有錢,如果有什麼傷風了,身體不好了,喝鹽水。鹽水不能治病。但是你如果喉嚨痛啦,傷風發熱啦,鹽水會有用。

  21歲的時候,我的肺病已經好了。我18歲已經做經理,19歲做總經理,負責辦公室的工作和工廠的工作。雖然打工,我一天都做10多個小時,有的時候做到晚上,做得非常非常疲倦,公寓晚上11點就沒有電梯了,我常常爬樓梯到10樓住所,有時候疲倦的不得了,就閉著眼睛爬。我說,我一定有一個辦法,可以令到我自己爬樓梯的時候舒服一點,就一邊爬,一邊數樓梯,數夠了樓梯級數,就睜開眼睛……"

  李嘉誠每一天的生命,總是比別人提前開始,而休息,卻永遠要比別人晚。

  而從三十歲那年起,李嘉誠就再沒有仔細數過自己的財富。

  "五七、五八年初次賺到很多錢,人生是否有錢便真的會快樂?那時候開始感到迷惘,覺得不一定。後來終於相通了,事業上應該多賺錢,有機會便用錢,這樣一生賺錢才有意義。當我最初打工的時候,我有很大的壓力。打工的時候,尤其是最初一、兩年,要求知,又要交學費,自己儉到不得了,還要供弟妹讀中小學以至大學,頗為辛苦。開始做生意的最初幾年,只有極少的資金,的確要面對很多問題,很多艱辛。但慢慢地,你想通了,以這樣的勤力,肯去求知,肯常常去想創新的意念,慳儉自己,對人慷慨。交朋友,有義氣、又肯幫人。自己做得到的,盡力去做。如果從這條路走,遲早一定有某一程度的成就,應該生活無憂。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貪心,更不會貪得無厭。"

  時至今日,社會環境已與多年前李嘉誠奮鬥時有很多不同,有人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李嘉誠卻說,"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即使僥倖略有所得,亦必不能長久,如俗語說'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對於像李嘉誠這樣的成功者而言,勤奮無疑是基本而必要的,然而,世上刻苦努力的人成千上萬,取得巨大成功的卻終是少數,對於夢想成功的人,李嘉誠娓娓道來,"除勤奮外,要節儉(只對自己,不是對人吝嗇);此外還要建立良好的信譽和誠懇的人際關係;具判斷能力亦是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凡事要充分了解及詳細研究,掌握準確資料,自然能作出適當的判斷。

  求知是最重要的一環節,有些人到某一地步便滿足,不再求知,停滯不前,今天我仍繼續學習,儘量看最新興科技、財經、政治等有關的報導,每天晚上還堅持看英文電視,溫習英語。"

  有人說,李嘉誠是世界上最儉樸的億萬富翁,他卻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義:不止是商人,一個國家亦無信不立

  李嘉誠從小就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寄與很大的希望。

  "'澤'這個字是我們家族的輩序,我替他們取名時,希望他們能做到鉅大,足作楷模。"

  在兩個兒子讀書時,李嘉誠經常帶他們到公司看我們開會,讓兩個孩子安坐在一旁。"我的目的不是教他們做生意,而是要讓他們知道,做生意並非那麼簡單;要花多少心血、開多少會議、靠多少人的幫助,才能完成一件事。富家子弟等於溫室長大的植物,無論是大樹或是什麼植物,根部一定不壯。若再放縱他一點,將來他一生辛苦。遇到什麼打擊、面對逆境,他便無法應付。我雖然不是很本事,但可以說,我這顆小樹是在風雨中,從砂石縫中長大的。你可以到山上試一試,要拔起從砂石縫中長出來的小植物是相當費勁。"

  談起父親的教育,大兒子李澤鉅感慨萬分:"爸爸很懂得用錢,懂得用錢是指他知道生命中,那些事情對他重要。他覺得如果能在一生中,幫助那些較不幸的人,不論在醫療或教育也好,他覺得這樣做可使他感覺得更富有……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別人估計不到我們的生活這麼簡單:但簡單不是苦,簡單是幸福。"

  有一天,李嘉誠住處有一棵大樹被颱風吹倒橫在門口,兩個菲律賓工人在大風大雨下鋸樹,全身溼透。李嘉誠立即叫兩個兒子趕快起床,換遊泳褲,工人鋸樹,他們負責把樹拖開。"最重要記得人家與自己同樣是人,因環境不如我們,背井離鄉到這裡工作,今天大風大雨,亦估不到他們在鋸樹,叫他們穿遊泳褲走去幫忙,他們年幼時亦很聽話,真的走下去幫忙抬樹。"

  中國幾千年的商業文化,宣揚的都是一個"奸"字,然而,對於這位30歲即憑自己努力成為豪富的人來說,商人最重要的素質卻是信。

  "令別人對你信任,不止是商人,一個國家亦是無信不立。"

  其實,李嘉誠事業上的"信"與他對人的"誠"是分不開的,而誠信相合,即為"義"。這一點,他屬下的員工感觸頗深。

  在李嘉誠的公司裡,曾經有一個工作了10多年的中級會計,因為患了青光眼,而沒有辦法繼續工作,此時公司規定限度的醫療費用都已用完了,人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誠知道後,說了兩句話,"第一我再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穩定,如果是她不穩定的話,可以來這裡工作,我可以擔保她一份穩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擔心收入和生活了。"

  後來那位患病的會計接受了醫生的建議,到紐西蘭去退休。事情本來應該過去了,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多年來,每當李嘉誠在報章上看到有關於治療青光眼方面的文章,就會叫下屬把那些文章寄往紐西蘭,寄給那位患有青光眼的會計,看看他知道不知道這個消息,知不知道這些新的治療方法。那個會計的全家都很感動,他的孩子們都很小,可能還不到10歲,但是孩子們自己用手畫了一個祝福卡,送給李先生,一張薄薄的卡片,說的卻是一個大寫的"人"字。

  如果說,從對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為人和心中的想法,李嘉誠說,"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教兩個兒子做人道理,現在有時會談論生意,約三分之一談生意,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道理。因為世情才是大學問,我年紀小的時候,已知道應認識那些人和長幼之序,如何教導'給予',教導'蝕底'才是大學問。世界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心服和喜歡與你交往,那才是重要。我經常教導他們,一生之中,如這刻,有多十倍資金都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世界金融波動隨時會發生,要時常提防,最重要教導他們要守信。對人守信用,朋友之間有義氣。今日而言,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實在我覺得'義'字,是終身用得著的。"

  "十幾年前,當時兩個孩子還年幼時,記得當時是夏天,我們來到這個湖,在這裡劃獨木舟。一樣的山色,一樣的環境;一百年、一千年後,山色依舊,人可不同了。當你想起人生只是短短的旅程,便希望趁著有能力做事的時候,儘量在世上播下好的種籽,這是值得的。"

  教育、醫療:超越生命極限

  "中國有很多哲學,有的到今天還是有用,但是有的也是不可思議。因為我有的時候,一個人事這麼多,自自然然煩惱也多。甚至辦這個醫療教育,也有受氣的地方,也感到不公道。有的時候,你也氣餒。

  在國內做醫療跟教育,金錢當然也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時間、心血、擔心、還有投入的感情。所以有的時候,有激動。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有些人根本不懂,就是因為有成見,有地位,令到你知識分子也敢怒不敢言,有的事真的是不對的呀。我是敢言的,但敢言之中,你有的時候發覺到,要他理解啊,難。因為你有感情,心裡就有難受的地方。"

  經年累月辛勞,李嘉誠坦言自己也會覺得累,但是能夠他我維持熱誠、思維清楚的原因,卻是他對名利得失有個人的看法,不會刻意經營,李嘉誠說,"成功之後,利用多餘的資金做我內心所想做的事,心安理得,方寸間自有天地。"

  據說,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汕頭大學醫學院的院長來到香港,與李嘉誠約好在午飯時間商談籌建汕頭大學醫學院眼科中心事宜。而在此之前,李嘉誠的兒子在生意上有一些事要與李嘉誠商談,李嘉誠說,給你五分鐘,五分鐘之後我約了汕頭大學的人談公益。對於那些要用錢的公益項目,一談兩三個小時還嫌少,然而對那些賺錢的生意,卻是只給兒子5分鐘,這就是大富之後的李嘉誠。

  而對於他的父老鄉親而言--

  沒有李嘉誠,就不會有汕頭大學(李嘉誠私人捐資迄今已逾20億港元)。

  沒有李嘉誠,就不會有汕頭大學醫學院及附屬的兩所醫院和一個眼科中心。

  沒有李嘉誠,就不會有中國第一個較為正規的臨終關懷機構"寧養院"

  李嘉誠在汕頭大學,曾經說過一句幾乎讓所有汕大人所傳誦的名言,"我對教育和醫療的支持,將超越生命的極限。"

  10年以前,當李嘉誠開始捐建汕頭大學的時候,當時香港大學的校長,曾經警告過他,說醫學院很貴的,好像一個大海洋一樣,比一般的大學可能貴10倍。在買儀器,及各方面的投入都要多,而且醫學院一定要有附屬醫院才有用。他勸李嘉誠捐建大學不一定要建醫學院,可以建一些費用較低的大學,可是李嘉誠堅持要搞一個醫學院,這當然不會是沽名釣譽。

  多年以來,李嘉誠對醫學院和附屬醫院的捐資巨大。李嘉誠本人的視力相當好,但是他對於醫學院眼科中心的治療,卻傾注了更多的心血。他說人沒有一個腿,沒有一個手,還能看得到這個世界,可是沒有眼睛的人,整個人生都是黑暗的。

  中國人素來有句俗話叫做"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似乎天經而地義,在籌建汕頭大學之時,更有人建議將其冥冥為李嘉誠大學。然而,當李嘉誠為汕大投入了無數的金錢、心血和感情的時候,汕頭大學裡卻沒有留下李嘉誠的名字,提及於此,李嘉誠的回答是,"這個名呢,真的是……如果你建起一個大學,太多的股東的名字,這邊一個,那邊一個。我自己好像是感到有不好的地方。有的人希望最好自己的名字更大一點,更醒目一點。但是,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人生觀,我的人生觀就是我做的都是自己認為對這個國家民族有利的,只要能這樣做下去的話,那麼沒有我的名字是不要緊的。只要做好這個事業。我利都沒有了,名都不寫,那麼我為教育、醫療做什麼事的時候,假如有一個部門,或者有一個人,專門要刁難,什麼原因我不知道,那麼他心裡要想一想,我這人來到國內,來到這個地方做事,為了什麼?如果有難為我的地方,他午夜夢回的時候,也應該感到有慚愧的地方了。"

  走進汕頭大學,有兩點會給所有來訪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在整個校園裡,你幾乎找不到李嘉誠的痕跡;另一個就是李嘉誠如果來到汕大,學生對他的愛戴程度,看了會讓任何一個人感動。當學生們搶著和他握手的時候,能把他一隻胳膊都握滿了。

  當一隻只年輕的手掌,和那隻並不蒼老的胳膊握在一起的時候,那力量,就是希望。

  李嘉誠一生歷經風霜坎坷,面對坎坷、失敗、誤解、阻力,不可計數,身處其中又是如何調整自己、平衡心態的?

  他的看法頗為豁達,"坎坷經歷是有的,辛酸處亦罄竹難書,一直以來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會形成對內心的衝擊,自有一套人生哲學對待;但樹大招風,是每日面對之困擾,亦夠煩惱,但明白不能避免,惟有學處之泰然的方法。"

  工作了60年,李嘉誠是怎樣處理好家庭和事業關係的?

  "家庭、事業之間的衝突是有的,因時間不足,極難兼收並蓄,良好安排是重要藝術之一。"在談及如何看待愛情、親情、感情這一話題的時候,李嘉誠說,"互相愛戀、情投意合還不夠,互相了解、互相體諒、和諧相處才是最重要。親情是與生俱來,感情是要培養,但亦要講緣份。"

  在談及人生此刻的心願時,李嘉誠說,"此刻的心願是'無煩惱',但要求似乎太高,亦太不實際。"

  60年間,浮雲只是一瞬。那一年,李嘉誠從潮州古道走進了香港,從香港西環的爹士校街的小塑膠廠走向新蒲崗,走向筲箕灣,走向北角,進而走向香港中環的心臟地帶皇后大道中的華人行,最後又走向了世界。


相關焦點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華人首富李嘉誠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華人首富李嘉誠http://business.sohu.com/當美國《福布斯》雜誌在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上,將他評為"亞洲首富"及"全球華人首富",時,人們談論著李嘉誠;毫無疑問,在以後的歲月中,人們還會時常談起這個名字。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意思是人人皆有趨利避害之心,誰也免不了,但若要去貧賤,求富貴,就必須走正道,在符合「義」的前提下,「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能嗜欲太過,那些不顧一切,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財產的人,看起來是「富」了,其實是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 「學講話 品典故」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講話原文】中華民族歷來主張「君子義以為質」,強調「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釋義】《論語?述而》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這一章包含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以及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名句皆出自此篇。
  • 【孔子誕辰】《智者樂水》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誕辰】《智者樂水》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019-09-28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譯文: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解析:這是孔子關於淡泊名利的金句:「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但是說到淡泊名利,很多人對此有很深的誤區。那麼我們就此談談淡泊名利這看似簡單的道理,裡面到底暗藏著什麼內涵。
  • 論語《述而》篇第十六章【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記錄整理而成的一本書。整本書共分20篇,492章,約15000餘字。該書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著作。
  • 香港慈善蔚為風氣 富豪稱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香港對慈善的觀念成為許多企業家向慈善家轉變的動力之一,不少富豪用在慈善事業上的精力比用在企業上還多,推動了香港慈善業的發展。  李嘉誠在1980年就成立了李嘉誠基金會,到現在對教育、醫療、文化等公益事業的捐款逾130億港元,他將基金會視為「第三個兒子」,投入其1/3的資產。
  • 論語學習心得——述而第七(164)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方同學,來給大家念一下翻譯吧。方:好。孔子說:「吃粗食、喝白水、彎著胳膊枕著腦袋,樂趣也就在這裡面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財富和官位,對我來說好比是過眼浮雲一般。」馬:非常好。
  • 富貴於我如浮雲
    「富貴於我如浮雲」是杜甫《丹青引》一詩中的名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那些清貧且清高的讀書人,更把它當作座右銘,以表明自己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其實不僅僅是知識階層,如今有很多人都喜歡這麼說: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要它何用?有的說得更粗鄙些:錢算什麼?錢是王八蛋!
  • 華人首富李嘉誠,究竟是如何「發家」的?
    眾所周知李嘉誠是華人首富,身家資產成謎,但是有人知道李嘉誠是如何發家的嗎?從一個窮小子,到香港首富乃至華人首富,李嘉誠這一輩子,最關鍵的一次「戰役」就是拿下和記黃埔!
  • 不義而富且貴。聲明被誤解,他為闢謠跑斷腿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句話費意思是靠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富,對於我來說就像天邊的浮雲。為了使自己的文章能夠脫穎而出,擬訂一個新穎別致的標題無可厚非。但現在網絡上有一些人,為了快速吸人眼球,過於標新立異,成為一代標題黨,要麼題文不符,要麼對事件內容進行曲解。
  • 創業資金僅200元,靠一家米店起家,成為華人首富捐100億給內地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此言旨在教育大眾對錢財要取之有道。可若有那麼一個人,其通過實業成為華人首富,卻捨得向內地捐出一百億,對這個人該如何蓋棺定論?此人為王永慶,在獨屬於他的時代裡,他是如李嘉誠一般呼風喚雨的人物,他也是李嘉誠之前的華人首富,其發家不靠投機,僅以實業,卻也堪稱傳奇。從兩百元到首富需要多久1917年, 王永慶出生在中國臺灣省臺北市。其父親只是一個小茶農,給不了他太多的支持。
  • 貧和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貧和富的名言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4.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6.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7.最大的貧窮是不被需要、沒有愛和不被關心。
  • 華人首富李嘉誠八字分析
    ,下面就通過李嘉誠的婚姻,事業及家庭亡故等與八字的契合度說明此八字的準確性。 一,結婚時間「1963年,34歲的李嘉誠,與年近30的莊月明小姐結為連理。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成為香港華人社會的美談。」——《李嘉誠全傳》分析成婚的標誌在命理學上有很多,在這裡不多言。現在分析一下李嘉誠的結婚時間符合不符合這個八字。
  • 華人首富李嘉誠退休,發家史堪比勵志大片
    3月16日,不管是八卦雜誌還是海內外新聞網,都在報導一件事情,加拿大籍華人首富李嘉誠退休。看李嘉誠的發家史簡直就是一部勵志大片......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出生在廣東潮州潮安縣北門街面線巷的一個教師家庭。5歲的時候,李嘉誠在父親的影響下,在觀海寺小學讀書。
  • 李嘉誠的姓名學成功秘訣
    李嘉誠的姓名格局是兇險的居多的特質。  不過首先要先說明的是,一個吉祥的名字,一生會過的比較平順,而一個具有兇數與衝剋的姓名,也不一定會失敗,有可能會大好、也有可能會大壞,而好與壞之間,經常是一線之隔,而這個一線之隔,也是大多數人不容易跨越的,所以照比例來說,具有兇惡姓名格局的人,會有比較高的比例生命中會有不圓滿之處。
  • 【句解古文】飯疏食飲水,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古人的簡單自在生活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說:「吃簡單的飯食喝白水,曲起胳膊來枕著睡,快樂也在其中。不行道義卻又有錢又有名望,對我來說就像浮雲一樣。」孔子在這裡對比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吃簡單的飯食喝白水,連個枕頭也沒有,另一種是大富大貴卻沒有道義。孔子說,能讓他感到快樂的是簡樸的生活。關於能享受簡樸生活帶來的快樂,孔子還有一句很有名的話。
  • 王建林以1億美元險勝李嘉誠 膺《福布斯》華人首富
    美國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最新公布2017年的全球富豪榜,內地萬達集團創辦人王建林,以全球排名18位的313億美元身家,繼續當選華人首富,而香港首富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則僅以1億美元之差,落後王建林排名第19位。
  • 富貴於我如浮雲,其實少倆字,加上去厲害了!
    導語:富貴於我如浮雲想必很多人都說過,但說出這句話的人,多數是因為無法得到富貴,從而發出的無奈感嘆。真正得到富貴而出此言者佔極少數。試問,誰得到富貴會平白無故放棄呢?答案是「不義」,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篇,是論語第七篇。可以看出孔子並不反對富貴,但獲得富貴得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在「義」的基礎上,如果是不義之富貴,對於孔子來說就像浮雲一般,不要也罷。那麼,義的重要性在哪呢?孔子為什麼這樣說呢?
  • 賀東書法作品之中堂: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中堂,三尺,未裝裱【釋文】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釋義】孔子名言,語出《論語》,其意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這種名利財富觀,對中國人影響甚大,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拜金盛行的今天,尤為有意義。【潤格說明】(一)以書會友,以友輔仁,希望與天下書法愛好者交流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