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學佛喜歡趕場子,參加廟會,布施錢財,買魚放生,其實這都是形式,種一點福德而已,跟佛家結個善緣,若說功德,最重要的還是依法修行。佛在金剛經中講,受持讀誦金剛經,依照經中所說修行度脫眾生,為他人解說,所得福德多的想都不敢想。與其把時間都用到小事上,還不如找個安靜的地方讀經呢!
佛在《金剛經》中對須菩提說:如果用恆河中所有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條恆河。你想想,這些恆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來多不多?須菩提回答:很多,世尊。只算一條恆河,河中的沙子尚且多得無法計算,更何況河中的沙粒呢!須菩提,我現在實話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可填滿像恆河沙粒那樣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他們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回答說:很多,世尊。佛告訴須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這部《金剛經》裡,不要說講全部經文,只是領會其中四句偈語,給他人解說, 這樣所獲得福德,就比用那麼多的七寶來布施所獲福德要多。
在這裡,佛再次說明如果信受奉持我剛才所說的,哪怕四句偈語,你能升起信心而實修實證,並傳遞下去,讓更多人從佛法中受益,這樣的福德比無數條恆河裡的沙還要多。佛法是指導修行,渡人解脫的工具,是用來修行論證的。如果我們只停留在偶像崇拜,把佛菩薩當作聖人膜拜追隨,卻從未根據經典修正自己;或者把佛經當作知識、學術而研究,論辯,在幾個字,幾句話的文字概念裡揣摩不定,不斷思索佛陀的意圖,以上都是白白浪費佛陀的苦心。而且,無論你學識多麼淵博,人生經驗如何豐富,邏輯思維多麼嚴謹,你也無法與佛相應。那些頭腦裡的概念、定義、想像到的,看到的,都是相,都是你,一個凡夫頭腦思維的產物,你越思維,就離道越遠。因為你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都是顛倒的,你在顛倒中思維,往錯誤的方向行進,可不就是越走越遠。
那麼佛經該如何受持?很簡單,先放下一個凡人的見地,放下你在人道學到的所有知識,放下你的三觀,然後用虔誠的心,專注的心,讀金剛經。每天讀誦一遍,讀經百遍其義自見。日常生活要配合內觀反省,永遠往內心深處去覺知自己的起心動念,反反覆覆一遍一遍,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貪嗔痴慢疑,重建自己的三觀,和佛相應的三觀,方向對了,你擁有了「正見」,你的思維就是「正思維」(即佛陀說的「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思維能樹立「正念」,在生活的每一個對境中升起反觀、覺照自己的念頭,這就是正念。記住,修行永遠在修自己,不管他人外境。很快你就能通曉佛陀在說什麼,你以智慧去領悟的。這不需要刻意去研究,能被你研究的永遠只有文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