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清早,銀川中院民一庭的內網工作群裡接收到了馬雲法官發的兩個文件夾,同志們打開一看都驚嘆不已。到底馬雲法官發了什麼讓大家反應如此激動?
原來是他耗時三個月時間,從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的2019年度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裁判文書中選取了有價值的89篇,從中歸納出裁判要旨60個,並進行了分類整理,共計62頁,33000字。
大家驚呼收到寶藏資料的同時,好奇馬雲是哪裡來的時間和動力來做這項工作。他的答案是唯一也是篤定的,那就是熱愛。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馬雲從2011年開始獨立辦案以來,一直在審判崗位,面對審判工作、業務學習、志願服務,很多人都忙得力不從心,他又是怎樣兼顧的呢?
馬雲說,法官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既要善於處理案件,又要從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用理論指導實踐。我們要解決的是來自社會中各個方面紛繁複雜的糾紛,人民群眾將不能化解的糾紛交到你手裡,你就要履職盡責。每年幾百件案件,每個案件都有其特點,解決完這個案件的矛盾,到下個案件又會遇到新的困難,會覺得力不從心,這時候就要迎難而上通過自己專業所學為他們定分止爭,只要花點心思,辦法總比困難多。
銀川中院民一庭今年收案總數較去年同期上升50.41%,而建設工程類一、二審案件增長明顯,同比增長40.28%,建設工程類案件較複雜、耗時長、審理難度大。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馬雲每天結束志願服務從社區回去後,便著手整理材料,他希望這篇案例彙編能給辦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案件的同事提供一些便利。
「單位給我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而妻子給我了莫大的支持。對於我對審判事業的熱愛,妻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身為老師她本身教學任務也較繁重,但她照顧好孩子打理好家中的事務,給我充足的時間讓我潛心研究法律專業。」對於妻子的支持,馬雲充滿感激。
帶著對法律的深深熱愛,這些年他陸續撰寫了多篇調研文章,《交強險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內不應有醫保藥物與非醫保藥物之分》《礦山領域違法發包模式下塵肺病職工勞動關係認定及賠償問題之我見》等文章在各類徵文活動中獲獎,還在《寧夏法學》《寧夏審判》等雜誌中發表了數篇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說:「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因為熱愛他選擇了堅守,因為專注他取得了收穫,用青春書寫著自己奮鬥的審判事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