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吉他兄弟》:用奮鬥的汗水澆灌青春年華

2020-12-20 天眼新聞

夕桐:用奮鬥的汗水澆灌青春年華

電視劇《吉他兄弟》,以農民工返鄉創業為題材,以脫貧攻堅為背景,講述了方清明、方清華兩兄弟從外出打工到返鄉創辦吉他廠,帶動其他鄉民致富的故事。正安是吉他之鄉,這部電視劇也是以正安人為創作原型來構建的,展現了正安人民和幹部的風骨,展現了時代大潮中每一個小人物應該有的奮鬥精神。

故事從正安縣鳳竹村起步,在這個被大山包圍的貧瘠村落,村民經常處於吃不飽飯的地步,靠救濟糧勉強維持生活。在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潮流中,廣州處於開放的前沿,但是貧瘠的鄉村對外面的世界還一無所知。在救濟糧分發的現場,村民為了救濟糧的分配吵得不可開交,村幹部大聲喝止,告訴他們縣裡面要派「300娘子軍」下廣州打工,告訴他們要靠自己的雙手致富。但是村民們對外面的世界還是充滿畏懼,沒有人願意響應,這個時候,方清明和方清華的母親林美心就主動站出來,說要去廣州打工,要掙錢改變家庭貧窮的現狀。

如果奮鬥可以遺傳,讓奮鬥的精神代際傳遞。在電視劇開頭,就被這個堅強勇敢的女人所吸引了。她說吃救濟糧自己於心有愧,她為了改變家庭貧困無所畏懼,她說我一定要去外面闖蕩。在當時那個年代,這種精神品質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在迫切的想要改變貧困現狀的心靈支撐下,她徒步三天走到遵義市集結點,她明知自己不符合未婚條件也去努力嘗試。這種精神品質在兩個兒子方清明和方清華身上也有所體現,如果奮鬥精神可以遺傳,兩兄弟完美繼承了母親勇敢奮鬥的精神。他們南下廣州,從為小小的吉他廠打工,到自己創業當老闆,其中的艱辛和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們從未選擇放棄,從來都是用奮鬥做自己的精神砥柱。

唯有奮鬥改變命運,唯有奮鬥撐起出彩人生。沒有永遠的貧窮,只有自己選擇甘於平庸。對於那些擁有奮鬥的精神品質的人,沒有任何困難能夠打倒他們。人生會面臨各種磨難,會遇到各種挫折和挑戰,電視劇中的主人公們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叫永不言敗。在奮鬥的路程中,兩兄弟遭遇過初涉吉他的懵懂無知,遭遇過底層打工的苦苦掙扎,遭遇過被人算計的萬般無奈,遭遇過創業失敗的嚴厲打擊,但是當把這些磨難一一走過,奮鬥的終點是柳暗花明。兩兄弟的奮鬥歷程,也是無數普普通通的小人物的奮鬥歷程;兩兄弟的輝煌成功,也是無數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通過奮鬥可以取得的輝煌成功。

奮鬥精神的華彩樂章,由黨員幹部和人民共譜。在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下,不論是黨員幹部還是人民群眾,都需要依靠這種奮鬥的精神做心靈的支撐。順時代潮流而生,順時代背景而為,是奮鬥者永遠的方向。改革開放是為了改變當時的貧困現狀,在那個背景下,嚴正剛等幹部就是帶領地區人民脫貧的代表,「300娘子軍」勇敢奔赴廣州打工就是奮鬥者的代言人。奮鬥永不止息,奮鬥永不停步,新時代脫貧攻堅是我們的重要任務,更需要黨員幹部和人民艱苦卓絕的努力。方清明、方清華兩兄弟創業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個人的奮鬥和努力,另一方面也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政策支持。為了脫貧,兩兄弟遠走他鄉打工掙錢,為了致富,兩兄弟不懼困難辦廠創業。但一個人的脫貧致富不算富,帶動一方群眾的脫貧致富才是富,當兩兄弟有了一定的能力,他們沒有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他們選擇回鄉創業造福一方。

脫貧攻堅就是需要這樣的精神,一個人帶動一群人,先富帶動後富。中國的脫貧事業一直都在進行中,黨員幹部們也一直都在為脫貧而努力。《吉他兄弟》通過書寫兩兄弟創業的故事展現了中國的時代畫卷,也展現了在這個時代畫卷裡奮鬥著的人。

沒有永遠的貧窮,如果你此時處於困頓,要相信起步絕非終點。青春不言敗,我們要用奮鬥的汗水澆灌成功的花朵,換一個無悔人生。這樣,當我們回首往事,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我奮鬥,我無悔!

>>>>>>>>>>

張紅豔:讓生命綻放美麗之花

張紅豔,盤州市第七中學高級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六盤水市作家協會員。

日前,央視8套黃金強檔頻道播出電視劇《吉他兄弟》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是源自於貴州的真實故事,劇中的主人公方清明、方清華兩兄弟的經歷,讓我內心產生強烈震撼,騰升敬佩之意,他們不僅用吉他彈奏出彎曲的平行線,而且用青春譜寫出人生華美樂章。他們從黔北大山深處貧窮落後的小村莊啟航,跟隨30萬農民大軍南下廣州,憑藉「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精神,創造出自己的一片吉他小天地,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打工仔成功逆襲為人人仰望的吉他廠老闆,華麗轉身之後,仍然沒有忘記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壤,仍然沒有遺忘那片土地上掙扎在貧困線上的人們。兄弟倆毅然決然又重返家鄉正安,開發屬於自己的吉他王國,建立吉他產業園,帶動經濟飛速發展,引領正安縣鄉親脫貧致富。

當屏幕徐徐打開方氏兄弟的艱苦創業畫卷時,我清楚地看到,他們成功的背後浸透了人生的坎坷、創業的不易、青春的血汗和奮鬥的淚泉。

堅定的信念是他們青春的底色。紅花須有綠葉扶,青春應有信念鑄。大雁飛到溫暖的南國,是因為它堅信溫暖就在前方,小樹能長成參天大樹,堅信太陽就在頭頂上,方氏兄弟莫不如此。他們加入南下廣州打工隊伍,進入番禺吉他工廠,成為吉他工廠的一員。不知是吉他選擇了他們,還是他們選擇了吉他,總之,兩者之間結下不解之緣。製造吉他成為他們信念,在他們心中深深地扎了根,無論此後經歷多少挫折和苦痛,也始終不能讓心中的吉他信念崩塌,因為他們相信只有堅守信念,才能製造出人生的輝煌。

勇立潮頭、脫穎而出是他們生命中最好的註腳。他們知道,人生短短幾十載,自己要執掌自己的人生。乘風破浪勇立潮頭,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經過十幾年的漫長曆練,兄弟倆在南方工廠掌握了吉他製作工序之後,就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從工廠剝離出來,走一條獨自創業的大路。他們心想,無論成功和失敗,就要去闖一闖,只要敢於挑戰,就會奇蹟出現,如果只是在大腦裡進行無數次遐想,到頭來人生永遠兩手空空,寧願笑著流淚,也不哭著說後悔,認準了的事情,就要付諸行動。其時,在廣州打工的20多萬外出務工人員,有5萬人在製造吉他,可見競爭之激烈、壓力之大。但是兄弟倆不畏艱險,排除萬難,勇於創業,最終創辦廣州神曲樂器廠,一躍而起成為吉他老闆。正如古人所云:「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

回鄉創業,致富於民是他們邁向人生的高度。當方氏兄弟倆在廣州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吉他天地時,並沒有停留在大城市裡過優渥富足的生活,而是選擇回歸故裡,把技藝傳授他人,建立吉他產業園,為正安縣的發展開足馬力。短短幾年,正安產業園就有72家吉他生產及配套企業入駐,帶動6700多戶脫貧致富,一把小小的吉他走出大山,彈撥全國,奏響世界。這是一對有情懷又有溫暖的鄉村逆行者,他們不僅僅詮釋出生命的輝煌,而且彰顯出人間的大愛至情。

劇中的方氏兄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人生價值所在。沿著他們的足跡,我們可觀賞到奮力拼搏、積極向上鑄成的美好人生風景。他們就像一座標杆,永遠矗立在當下青年群體之林;他們就像一座燈塔,激勵著當代人砥礪前行;他們就像一粒種子,種植在當下青年人的心靈土壤上,在社會廣闊的天地裡發芽、開花、結果。而我也要以他們為自己學習的楷模,把眼淚變成珍珠,把理想變成現實,即使遭遇迷茫、失意,也不要無所謂地放棄,要堅定不移地朝向目標前進。有努力定會有收穫,有風雨就會有彩虹,像方氏兄弟倆一樣讓自己的人生綻放出美麗之花。

>>>>>>>>>>

江文昌:做最好的自己

江文昌,電視劇《吉他兄弟》出品人,貴州遠博控股集團董事長,貴州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一個人,自己希望有所立,有所成就,並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就也想把這種願望帶給他人,幫助他人也實現這種願望。

以正安吉他產業發展為原型,以正安農民工返鄉創業為題材,以脫貧攻堅為背景的電視劇《吉他兄弟》,於10月18日在央視8套強檔熱播,收視成績喜人。作為出品人,我的內心充滿著激動和興奮。《吉他兄弟》以貴州正安300娘子軍開創貴州乃至全國勞務輸出先河,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打造吉他世界工廠為背景,以小窺大,感受新時代中國發展脈搏。他們「走出去」的精神,是全國農民工群體的精神的寫照,是歷史長河中農民工的時代縮影。我們不僅看到了年輕人的辛苦與淚水,更看到了他們的蛻變與成長。劇中,我們看到了正安人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砥礪前行的貴州人,書寫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篇章。

曾經的正安,是遠近聞名的國家級貧困縣;現在的正安,是享譽世界的吉他生產基地。「從無到有,無中生有」,正安人以反哺、堅持、築夢的精神,創造出大山深處的「吉他奇蹟」。中國一定要打響自己的民族品牌,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劇中的方清華,從為國外廠商做代加工,到最終形成自己的產品,並發展為民族品牌;從低端、中端到高端,讓舶來品樂器吉他在世界的舞臺上拿了製作大獎。這讓一個山裡娃在奮起自強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尊自信,並匯入國家和民族崛起的恢弘畫卷。《吉他兄弟》傳遞的文化是滋潤的、爽朗的,它能吹開人的內心,變為生活的動力,變為一種態度,變為面向未來的一種理由——生命就在自己手中。我們該過什麼樣的生活?該擁有什麼樣的人生?這完全要看我們如何選擇,如何堅持。「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不憂不懼。」在一個多元的世界裡,我們內心也許有過憂懼、惶恐,我們也許要穿越苦難,歷經滄桑,但如果我們內心有著永不妥協的樂觀,永不言敗的激情,那我們最終會成就自己。願《吉他兄弟》展現的奮鬥精神和鄉土情懷,能激勵更多貴州有為青年,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不懈奮鬥,為改變家鄉的面貌續寫華章,這也是我們投資出品這部電視連續劇的初心。祝福生命,每一個人都做最好的自己。

>>>>>>>>>>

駱曲波:一部青春譜寫的奮鬥史詩

看了在央視8套黃金強檔播出的電視劇《吉他兄弟》,倍感親切,忍不住激動和興奮。沒曾想過,以正安吉他產業發展為原型,以正安農民工返鄉創業為題材,以脫貧攻堅為背景的故事,在央視這麼大的平臺得以展示。如果說這曾經是一個夢想,那麼,這個夢想在2020年10月18日已然變成現實。

片中的山巒、田野、道路,劇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對白,一次次被提及的「正安」,「300娘子軍」串起那段「雁南飛」的歷史足跡……一幅幅畫面,通過光影再現,貴州正安人真實的奮鬥故事不斷延展。

《吉他兄弟》刻畫了諸多人生的主題,比始成長的艱辛、愛情的美好、創業的不易。這個奮鬥的故事一定會反照我們自己,再一次將反哺、堅持、築夢的印記,烙進每一個正安人乃至貴州人的心底。

電視劇一經播出,便掀起了收視熱潮。在貴州脫貧攻堅戰這個時代背景下,電視劇既蘊含了真實、勵志而溫情的人生故事,又繪就了一部正安吉他產業的發展史。在劇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正安生產的吉他,更看到了正安人、貴州人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砥礪前行的精神風貌。

劇情在上演,生活在前行。劇中主人公的原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熟悉而親切,因為真實而感動,因為劇裡就是劇外,每一幅畫面都在指引我們找尋家鄉的樣子。

回首1987年,正安「300娘子軍」揮師南下廣東番禺,開啟了貴州有組織、有領導、有規模向沿海發達地區輸出勞務的破冰之旅。1993年,土生土長的正安人鄭傳祥、鄭傳玖兄弟二人加入南下打工大軍,進入了廣州的吉他工廠。在吉他廠打工的幾年時間裡,鄭家兩兄弟把做吉他的諸多工序一一學成,後來兄弟倆萌生了自己單幹的念頭。2007年,兄弟二人開創的廣州神曲樂器廠開工。創業之路哪有一帆風順,遭遇過幾番波折之後,2008年10月,「廣州神曲樂器」廠才拿下了一個大單……

務本求實的正安人,因為敢想敢幹,善於「無中生有」,才會創造出大山深處的「吉他奇蹟」;感恩奮進的貴州人,因為砥勵前行,精於「貴州戰法」,終就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篇章。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人生唯有奮鬥,才有收穫。

從外出就業到自己創業,再到產品走向世界,鄭傳玖兄弟的人生軌跡,折射著時代的變遷。唯一不變的,是他們從未停下奮鬥的腳步。

讓我們一起滿懷敬意地收看《正安吉他》,因為後續還有更多的精彩、感動的情節。《正安吉他》讓我們篤信一個道理:青春於人只有一次。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老一輩的正安人將透過劇情,為當下的發展甚感欣慰;青年一輩的正安人定當珍惜韶華、奮發有為,爭當奮勇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事業和家鄉建設當中,在時代浪潮中寫下屬於自己的篇章。

>>>>>>>

宋小松:只有一條路可以走

宋小松 貴州正安人,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遵義公路管理局。

方清明、方清華兩兄弟是有情有義的熱血青年,哥哥方清明為了弟弟能順利讀完大學,自己棄學瞞著家人在廣州打工為弟弟掙未來的學費。而弟弟為了廣州讀大學的哥哥能順利讀完大學放棄了高考,獨自南下廣州打工,想用瘦弱的肩膀撐起哥哥的美好未來。兩兄弟都沒有讀成大學,令人唏噓。

過去許多年,在正安這個深度貧困縣,這樣的悲情故事時時都在上演。兩兄弟上不成大學,不代表他們沒有美好的未來。因為他們的血液裡流淌著拼搏精神和自強不息。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知識固然可以改變命運,奮鬥同樣可以改變命運。

我曾經參觀過正安吉他產業園,就像劇中方清華第一次走進卡門吉他廠一樣,我也傻了眼——成千上萬把吉他、各式各樣的吉他、五彩繽紛的吉他,面對吉他的海洋,我不敢相信這個夢幻般的海洋就在我的家鄉,就在我的眼前。上世紀90年代,我積攢了半年的工資,買了一把「紅棉」牌民謠吉他,它來自遙遠的大城市。而今天,數不清的吉他觸手可及。我隨便拿起一把,調了音,彈了起來,音色之美遠遠超過我之前買的那把。

我與吉他廠的負責人攀談,他說:「這全都是我們正安人製造的。」我為他們感到萬般自豪。誰曾想,誰敢想,這些吉他將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它們就像一個個信使,載著正安人生生不息的拼搏精神漂洋過海,傳情達意。

今天的家鄉正安,與「300娘子軍」下廣東時比,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縣城高樓林立,街上車來車往,儼然一個現代化城市。而農村更是一片片小洋樓,桃紅柳綠,山清水秀,公路通到組,農民們開上自家的車就進縣城,上遵義。

吉他兄弟是時代的弄潮兒,他們是正安近30萬外出務工者的佼佼者。雖然他們的成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他們身上始終匯集著所有打工者共性的特質,奮鬥,奮鬥,再奮鬥。要改變貧窮,要改變平庸,要改變命運,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奮鬥之路。

>>>>>>>

從10月18日起,央視8套黃金強檔播出「貴州製造」《吉他兄弟》,優酷視頻、愛奇藝、騰訊視頻、芒果TV同步播出。

該劇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李舒執導,呂品品擔任總編劇,應昊茗、高梓淇、王汀、楊菲洋領銜主演,阮兆祥、陳嘉佳、袁新、左騰雲、袁帥、何宣林等主演,劉牧、徐百慧特別出演,王茜華友情出演。

《吉他兄弟》講述了方清明、方清華兄弟從正安縣石竹村老家到廣州吉他廠打工謀生活,從白手起家的打工仔變成吉他廠老闆,又回鄉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傳奇故事。

故事脫胎於正安人鄭氏兄弟的創業歷程:鄭傳祥、鄭傳玖兩兄弟1993年南下廣州打工,成為吉他工廠的一員;2007年兄弟倆創辦廣州神曲樂器廠。其時,在廣州打工的20多萬外出務工人員,有5萬人在造吉他。正安縣瞄準這些吉他人才,鼓勵其回鄉開發自己的吉他產業……短短幾年時間,正安吉他產業園有72家吉他生產及配套企業入駐,帶動6700多人脫貧。

靠著一把小小的吉他,正安「叩響」了世界,「中國吉他製造之鄉」實至名歸。電視劇的藝術演繹,將貴州人發奮上進、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展露無遺,觀眾從中欣賞到了後發趕超的貴州的卓然風採。

百轉千回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情感交織的人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和認知?天眼新聞文化頻道電視劇《吉他兄弟》觀後感正在徵集,歡迎參與評點。

字數要求:長稿勿超過2000字,短稿三五百字也可。投稿郵箱:gzrb27@qq.com。(執筆:陸青劍)

文字編輯/陸青劍 彭芳蓉

視覺/實習生 龔拉

編審/李纓

相關焦點

  • 動畫短片《大山裡的笑聲》 用青春汗水澆灌「幸福之花」
    越來越多的返鄉創業青年,用汗水書寫青春,用奮鬥成就自我,讓「幸福之花」在鄉村絢麗綻放。 31896723,.動畫短片《大山裡的笑聲》 用青春汗水澆灌
  • 如何講好新時代青年奮鬥故事?電視劇《吉他兄弟》主創為你解答
    《吉他兄弟》海報(片方供圖)劇中展現「廣漂」的眾生百態,恰恰戳中了當下年輕人的痛點,也讓觀眾感受到更多的親切與共鳴。有人為了奮鬥的方向,有人為了生活的選擇,有人為了不屈於命運......從過去到現在,無數人在像廣州一樣的城市裡努力、奮鬥。電視劇《吉他兄弟》導演李舒表示,「《吉他兄弟》正面展現了那些不幹向貧窮低頭、敢於走出去闖出一條升路的正安農民工,其立意和主題,正是對中國農民工『走出去』精神的讚美。」
  • 電視劇《吉他兄弟》登陸央視一套
    電視劇《吉他兄弟》登陸央視一套 2020-10-27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吉他兄弟》:從兄弟情到家國愛
    在央視電視劇頻道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吉他兄弟》是近年來一部題材破局、主題進階、情感飽滿的青年勵志大劇。觀看這部劇,就會被主人公方清明、方清華兄弟倆貫穿始終的手足之情和「吉他情結」所打動。劇中,方清華不怕失敗,跌倒再爬起,是因為他有一個目標——做吉他。他要打造吉他民族品牌,要讓中國吉他走向世界。  作為一部「有溫度」的勵志劇,《吉他兄弟》頗具匠心地設計了「雙男主」人設。方清明、方清華哥倆在劇中「相愛相殺」。因為相愛,「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因為「相殺」,方清明多了闖勁,方清華不再有勇無謀。
  • 《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吉他兄弟》《出山記》《天渠》等...
    原標題:《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吉他兄弟》《出山記》《天渠》等精品迭出——高質量影視作品講好遵義故事   最近兩年,遵義的影視作品火遍全國螢屏。
  • 《吉他兄弟》網絡話題超6400萬閱讀量
    《吉他兄弟》青年奮鬥故事引關注。日前,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的電視劇《吉他兄弟》正在CCTV-1 和 CCTV-8 熱播,而#電視劇吉他兄弟#的網絡話題也頻頻出現在微博和知乎上,吸引眾多網友熱議。電視劇《吉他兄弟》海報劇中,兄弟二人從白手起家的打工仔變成吉他廠老闆,在大城市的磨練與輾轉後,決定落葉歸根,回鄉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的故事迅速把觀眾們帶入其中,網友紛紛表示看到了當代青年創業者從無到有、從漂泊到堅定的蛻變。
  • 貴州籍導演執導貴州戲|李舒:電視劇《吉他兄弟》是我與故鄉的一個...
    李舒在給演員說戲受訪者供圖貴陽籍導演李舒執導的電視劇《吉他兄弟》,眼下正在熱播,一路領先的收視率,讓這位被稱作「主旋律導演」的電視人欣然不已。既在電視劇頻道播出,也在綜合頻道播出,李舒說,這說明《吉他兄弟》產生的影響開始體現出來了。在李舒看來,一部電視劇的好壞,不是在於它的拍攝過程,而是在於電視劇拍出來後社會及觀眾對它的評價,收視率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吉他兄弟》是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它的高收視率,說明人們對「扶貧」和「創業」這兩個烙上時代印痕的社會性詞語,持著高度關注的態度。
  • 電視劇《吉他兄弟》將迎收官之夜
    多彩貴州網·眾望新聞訊(記者 李楨 實習記者 奉光潤)一把把小小的吉他,彈奏出產業扶貧的動聽旋律。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的電視劇《吉他兄弟》開播至今,收視率持續領先並多次排名第一,熱度高居不下。11月5日晚,該劇將在CCTV-8黃金檔完美收官。
  • 天眼人物|正安人鮮光劍:率團隊參與電視劇《吉他兄弟》拍攝
    他帶領20多個人的電影團隊,幾年來拍攝了不少微電影、電影短片和大電影,如《安場龍燈》《趕場》《潤物無聲》《獵賴風暴》等,電視劇《吉他兄弟》在正安拍攝,在縣委宣傳部文化文藝股擔任負責人的他被抽調出來,負責劇組的選址和群眾演出的組織工作。鮮光劍是正安本地人,進入劇組,讓他感到特別激動,因為這有助於他的影視夢。
  • 徐工挖機事業部汪楠:天道酬勤 用汗水澆灌青春之花
    當時,舊廠房面積有限,調試工段員工多在室外作業,夏天的衣服沒幹過,滿臉都是油和汗水,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為了及時給市場前線輸送優質「炮彈」,作為調試工段長,汪楠給自己定下了每天要完成8臺車的任務,工作強度可想而知,有時候工作太晚了、累極了,他就「懶」得回家,在挖機駕駛室借宿一宿,用他的話講就是「住了一晚昂貴的總統套房」。
  • 任勇響:「最牛學霸宿舍」用奮鬥點亮青春輝煌
    看她們用奮鬥點亮的輝煌青春,羨慕之下,還有敬佩。「不是天賦異稟,而是百鍊成鋼」。近些年來,學霸班級、學霸寢室、學霸情侶已經數見不鮮,他們的成績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靠汗水澆築、靠勤奮鍛造、靠毅力繪就。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奮鬥是有味道的,苦中含甜,先苦後甜。「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用「奮鬥」定義了新時代的精神氣質。
  • 青春鬥吉他彈的背景音樂名字 彈給姑娘的吉他多版本歌詞
    這首歌叫做《彈給姑娘的吉他》,不過在劇中這個名字的歌曲有多種版本,比如:姐妹版、事業版、還有姐妹版的。青春鬥吉他背景音樂叫什麼? 青春鬥吉他彈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青春鬥吉他彈的背景音樂名字?
  • 2021高考作文時評素材: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
    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數,你流下的每一滴汗水,終將成為澆灌未來的雨露。來看看今日話題之青春、大學、奮鬥篇,連同最新的黨媒時評。1、大學只決定奮鬥起點,你怎麼看?(人民網)高考發榜,有人因考上心儀的高校而歡喜,有人因沒考上而憂傷。
  • 吉他兄弟大結局劇情是什麼 方清明方清華最後結局如何
    據說,這部劇改編自真實故事,方清明、方清華從貴州跑到廣州吉他廠打工謀生活,從白手起家變成吉他廠老闆,又回鄉創業打造民族吉他品牌。在結局裡,兄弟倆參加了世界吉他製造大賽,並且一舉奪冠,為家鄉爭光,兩兄弟的故事真的太勵志了。  在之前曝光的海報裡,弟弟方清華(應昊茗飾)與哥哥方清明(高梓淇飾)兩兄弟目光如炬,站在一群追夢人中央。
  • 奮鬥的青春 文|一考生
    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廣大青年應該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②蘇格拉底:「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③王佐良翻譯塞繆爾·厄爾曼的《青春》:「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是恢宏的想像……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 《奔騰年代》入選國家百部重點電視劇
    電視劇《奔騰年代》由佟大為、蔣欣主演。紅網時刻5月21日訊(記者 胡弋 通訊員 賀星)由佟大為、蔣欣主演的年代主旋律電視劇《奔騰年代》5月19日成功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8—2022年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片單」。該劇以新中國電力機車的發展歷程為故事背景,講述了第一代電力機車人克服重重困難,用始終如一的信念為新中國電力機車的發展奉獻畢生精力的青春奮鬥故事。
  • 高考作文材料:青春 夢想 奮鬥
    光輝耀眼的背後是不為人知的心酸與汗水。奮鬥路上,他曾遭遇過一次次低谷:頻繁換球隊;受傷;復隊後投出了職業生涯最糟糕的命中率;2018年夏天,NBA的球員市場向他關閉了那扇大門。在2019年八月的一場演講中,他落淚了,咀嚼夢想破滅的滋味,他感慨道:「人生真的好艱難!」
  • 胡中輝:14年創新堅守 用青春汗水詮釋工匠精神
    河南省平高集團機械製造事業部車工班長胡中輝點讚「擔當的青春最幸福」。我從17歲開始工作,這14年間就是一個奮鬥的過程。」  初學車工:「當時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由於自小家庭條件不是很好,2001年,中考失利的胡中輝放棄復讀,聽從家人的安排進入平頂山技師學院學習車工技術,「他們認為孩子學一門手藝,將來好找工作」。
  • 用青春託起更多個青春的夢想,才是我們投入教育的初衷
    青春有很多種樣子,有人喜歡都市霓虹的五彩斑斕,有人喜歡穿上迷彩軍裝的豪氣,有人傾心於用汗水在紛繁的社會中拼搏。而我,選擇了最質樸的一個——教育。選擇這條路不是偶然。我的青春夢,我的教育夢,真的開始了!我青春中最美的這十四年年獻給了我所深愛的教育事業!十四年,細數這珍珠般的歲月,心中總會泛起幸福的漣漪。十四年來,我一直在奮鬥,奮鬥一直是我青春的底色!
  • 《最美青春》純真的感情和奮鬥的青春最美
    最近朋友推薦了一部正能量好劇《最美青春》給我,從電視劇彈屏的評論來看,感動了無數人,我也數度淚流滿面。這部電視劇裡沒有明星大倇,但演員的表演真實自然,把角色詮釋得很到位,毫無矯揉造作之感。荒漠裡僅留下一棵存活百年的老樹給了他們種樹的信心,當這棵樹被村民砍伐時,馮程奮不顧身地衝上去,用自己的身體保護這棵樹,自己卻打成了重傷昏迷不醒,可見他是在用生命熱愛著譜寫著一曲青春之歌。他們在這貧瘠荒涼的土地上揮灑著自己的汗水和淚水,忍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