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2月8日開始,中國青年報刊發赴湖北醫療隊員從武漢發回的日記,記錄了一線真實的工作狀態。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我們萃取女醫療隊員日記呈現。她們不是心裡不害怕,卻有責任在肩頭,明知前路有風險,越是艱險越向前。
2月1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剛剛從汙染區出來休息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兒科護士楊青。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雋輝_攝
2月26日,湖北省武漢市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護士們在上午的例會中。所有護士每天早上八點都要打卡,並報告身體狀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雋輝_攝
3月5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幾名女醫護人員在搶救一位病情突然惡化的46歲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迪_攝
不怕!大家一起
| 北醫三院急診科醫生 王軍紅
新開的危重病房預計收治30~35名患者,我有點兒忐忑,沈寧副院長安慰我:「沒事,大家一起」。急診科的李姝姐對我說:「咱們搶救室什麼陣仗你沒見過,不怕」。20:50,第一位患者到達病房,得益於醫療隊前期梳理出的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家都說這是「北醫三院搶救室的Plus版」。
2月1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心內科護士李瑋(右)在進入汙染區前穿戴防護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雋輝_攝.
慶幸崴腳對工作沒什麼影響
|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趙悅
今天我一瘸一拐地去上班。好在穿上防護服後,為了防止開裂,操作時動作都不太大,所以我暗自慶幸,崴腳對正常工作沒什麼影響。完成一項操作後去封腔時,護目鏡上都是水珠,我錯把一位患者叔叔認成阿姨,病房裡一下子出現了久違的歡笑聲。我知道他們內心極度緊張,除了做好護理外我會認真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
2月26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血液淨化中心護士馮佰仟、萬妞、李繼明(左至右)在上午的交班例會中。中?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_攝
3月4日,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休息室內兩名剛剛結束結束工作的醫護人員。因為長時間佩戴口罩,她們的臉頰和耳朵上都會留下紅印。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嘉興_攝
3月5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兩名女醫護人員在救治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金銀潭醫院是武漢市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截至3月5日上午9時,金銀潭醫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340多例,治癒出院1500多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迪_攝
預防意外拔管自製手套式約束帶
| 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病房主管護師張文英
我負責的病區裡4個人均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其中一個大叔是氣管插管患者,必要時給他進行吸痰。他日常表現較煩躁,為防止意外拔管我利用現有的資源——避光網套和繃帶,做了個簡易的手套式約束帶。這個辦法簡單好操作,使用效果也不錯,病人沒有出現拔管現象。隊員們看了暗暗稱奇,準備效仿。
平時胸外科最小的手術也步步驚心
| 北醫三院胸外科醫生白潔
胸腔閉式引流術是胸外科最小的手術,平時只需要不到10分鐘就完成操作。但是穿著隔離衣,帶著防護頭套,只是站著就已經氣喘籲籲。高危的操作更加倍小心,消毒、鋪巾、局部麻醉、試穿刺……不敢馬虎一步。患者胸腔內氣體不斷排出,血氧飽和度也一點點上升。我走出病房時,才感覺到後背早已溼透。
2月1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護士長竇麗為即將進入汙染區的護士穿戴防護用具。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雋輝_攝
2月1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新疆援鄂醫療隊、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腎病血透中心護士長竇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雋輝_攝
2月26日 ,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血液淨化中心護士萬妞靠在走廊偷偷抹眼淚,她和1歲多的孩子已經有40多天沒見面了。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_攝
在武漢進化成女「鋼鐵俠」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浦東院區手術室護士
一連好幾天連軸轉時間過得飛快,以往家中那個柔弱的妻子、溫柔的媽媽,如今在武漢自動進化成了女「鋼鐵俠」。我和團隊還親手護送了12名經過反覆確認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面對患者發自肺腑的聲聲感謝,我為我的團隊深感自豪。
出品人:
中國青年報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