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英階層熱衷赴美產子 學者稱傷及社會信心

2020-12-17 騰訊網

環球雜誌第20期封面

「給我10萬,還你一個價值980萬的美國寶寶」;

「美國產子,投資回報率超過『搶銀行』」;

「孩子一出生就入籍,享受美國的社會和醫療福利」;

「低門檻、低學費進入美國名牌大學或是研究所」

……

赴美生子的諸多「利好」,讓某些中國人怦然心動。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時中國大陸赴美生子人數在600人左右,而到了2010年,這個數字達到了5000人。據一家洛杉磯月子中心負責人估計,2012年上半年的人數已經超過了5000。

誘惑背後,也潛伏著諸多的風險。對某些盲目赴美生孩子的家庭來說,美夢和夢魘,往往只有一字之差。

有的人,收穫了他或她想要的子女和生活;但也有人,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甚至還有人,不得不面對一輩子的遺憾和悔恨。

赴美生子:誘惑與風險

《環球》雜誌記者/易萱

32歲的陳梓琳,和丈夫王政一直居住在北京。王政2009年辭職創業開辦了一家網際網路企業,而她則全職做家庭主婦。丈夫的事業風生水起,夫妻二人2008年時生下兒子程程,一家人的生活頗讓人羨慕。

但在這對小夫妻眼裡,北京的生活,開始變得乏味,且有時難以忍受。

「出門坐地鐵只看到滿眼人潮,自己開車又要忍受無休止的交通擁堵;國產的奶粉、牛奶質量堪憂,只能依賴於海外代購……」王政滔滔不絕地向記者訴說對於北京城市生活的不滿。

最讓王政受不了的,是一年兩次的沙塵天氣。「每次呼吸那重度汙染的空氣,我都會在內心發誓一定要讓孩子離開這種環境。」

當然,還有國內計劃生育的嚴格限制。

2010年,陳梓琳又懷孕了。夫婦二人在反覆盤算後,決定到美國去,在那裡生產。因為按照美國憲法,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即為美國公民。

但這是一個頗有風險的旅程。陳梓琳說,其實,就在啟程前一周,她都還沒下定決心該不該去美國生孩子,「因為考慮未來的種種風險,我有點害怕了。」

與陳梓琳的猶豫忐忑不同,上海媽媽劉薇赴美生子的意願非常強烈。劉薇坦言,一切為了孩子。

「持美國護照可以在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免籤。寶寶是美國人,可以在上大學時候按照「本州生」標準繳納學費……我的朋友留學後在美國工作了8年多才拿到「綠卡」,用幾萬美元就換回孩子8年光陰,多划算。」

當然,對陳梓琳和劉薇這樣的家庭來說,赴美生子,還有深層次的考慮,規避國內計劃生育的規定,甚至有移民海外的打算。劉薇就說,她和丈夫希望通過生個美國寶寶來實現全家移民。

這,會是一條坦途嗎?

孕婦入境很忐忑

2010年10月,陳梓琳和丈夫一起獲得了赴美旅行籤證。為保證籤下旅行籤證,他們訂好了12月初到1月初的往返機票。

在陳梓琳看來,入境是赴美生子全程中最刺激的環節。無論是DIY還是通過月子公司赴美生子,在進入美國國境時沒有人可以幫你,完全要靠孕婦的演技。

出發那天,陳梓琳緊張得就像小時候考試前那樣手腳發冷。和所有赴美生子的媽媽們一樣,她生怕被美國的入境官員看出端倪。

王政告訴記者,之前看到過網上一個中國媽媽的經驗,因為丈夫入境的時候說了謊話,被遣返了,這位中國孕婦不得不自己帶著四五大箱的行李,在機場找人幫忙。

如果美國官員發現入境的是孕婦,其美國籤證期限有可能會被當即縮短至1個月以內,赴美生子計劃也就流產了。

於是,準媽媽們在美國國境前開始了「偽裝大戰」。

陳梓琳之前就做了功課。考慮到赴美生子的孕婦逐年遞增,美國移民官現在格外注意那些穿寬鬆衣服、披著大圍巾的女人,她決定反其道而行之。

「越是穿得比較多刻意掩飾肚子的女人越容易被人盯上。」陳梓琳說,為此,她在出發前特別為自己設計短款棉服配長毛衣裙的赴美行頭。「當時,我的肚子不特別明顯,其實穿著羽絨服一點也看不出來。為了穩妥,我還是選擇輕裝上陣,並冒險進行時尚搭配。」陳梓琳很得意。

果然,飛機洛杉磯落地時,夫妻二人過關時一切順利。陳梓琳背著一個小包,手持著丈夫的小外套表情淡定地過關了。

同是在2010年赴美生子的劉薇和丈夫,是當年9月從上海浦東機場赴美的。「我的闖關裝備是咖啡色長款襯衣配牛仔打底褲。」談到出發時的情景,劉薇至今印象深刻。當時,浦東機場的安檢員也看出了她是孕婦,因此還特別請她走「綠色通道」安檢,避免電子門輻射。

飛機一在洛杉磯降落,劉薇的心裡便開始打起了小鼓。按照月子中心的郵件提示,她和丈夫特別選擇了一位白人移民官的入境口排隊。

在排隊的半小時裡,劉薇一面內心數秒度日,一面還要極力掩飾緊張神色。但她隨即發現,與入境處官員對話時,其實肚子根本不成問題。因為兩人間隔著高高的櫃檯圍板,官員什麼也看不到。

不到五分鐘,劉薇和丈夫都順利過關。正當夫妻二人長舒一口氣時,這次旅程真正的高潮才剛到來。

一位華裔官員指出他們的申報表裡沒有填寫攜帶的現金數量。被官員猛然一問,夫妻兩人心中大驚,當時兩人沒有事先編好答案,只能支支吾吾,最後竟被扣下。

為避免被拒絕入境,劉薇夫婦再三解釋說,自己只是來美國旅遊,並向美國官員出示了返程機票和酒店預訂單。

或許美國官員實在太「傻」,或許他雖然看出端倪但不願「戳破真相」,最終,美國人揮手放行。劉薇回憶說,拿回護照和機票後,「我雙腿發軟,頭也不敢回地一路小跑出了機場。」

省心,還是省錢

剛出關的陳梓琳就看到丈夫王政的大學同學已經在出口處迎接他們了。比起那些沒有親屬在美國的赴美生子家庭,陳梓琳就幸運多了。丈夫王政早就提前拜託自己這位在洛杉磯工作的老同學幫忙找好了住處。

夫妻兩人才安頓好,便開始投入找婦產科醫生的繁瑣工作。陳梓琳和丈夫兩人的英語水平都不錯,早在出國前他們就在網絡上搜集出了一張可供選擇的洛杉磯婦產科醫生清單。對醫生進行前期調查很費事,陳梓琳夫婦需要通過網絡找到每個醫生的詳細介紹,搜集醫院地址和預約電話。同時,對於最終選擇的幾名待考察醫生,他們還要通過網站核實其是否被病人投訴過。

選醫生做調查的過程,夫妻兩人都勞心勞力。因為大陸的月子公司競爭激烈,如今在網絡上的很多信息都不能保證真實性。她苦笑:「做調查時,我就發現有月子公司因競爭而相互抹黑,因此虛構某位華人醫生手術失敗的假消息。」

陳梓琳表示:「醫生清單上有七八位婦產科大夫。我丈夫做事比較謹慎,在洛杉磯安頓下後,我們就開著車挨家地前去和醫生約談,考察醫院情況。」

經過實地考察,陳梓琳夫婦選中了當地一位白人醫生。實際上,因為自身英語溝通能力不強和費用較高,選擇白人醫生的中國孕婦不是很多。

王政解釋道,很多當地華人醫生與月子公司都有長期往來,月子公司介紹的產婦會使得醫生的病人過多,服務質量自然就下降了。傳言說,有位很有名的華人醫生同時給三個赴美生日的孕婦做剖腹產。她們被一字排開,流水化作業,就連最後縫線都是一氣呵成,手術線共用一根,手術最後才被剪開。

「在國內,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已經知道月子公司是個暴利行業,而且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但實際上很多孕婦想赴美生子還是會選擇通過它們代辦。不了解當地環境的話,懷孕的媽媽們從租車到找房子都要自己動手畢竟不現實。所以很多家庭多花些錢就是為了省心。」陳梓琳說。

劉薇就是陳梓琳所稱的那種希望省心的孕婦。

劉薇居住在事先聯繫過的一家臺灣人開的月子中心。中心的客房裝修非常簡單,房間裡只有兩張雙人小木床和一張小桌。吃飯時,照例每餐是四菜一湯,這時劉薇才發現自己之前在網上看到的月子中心夥食照原來是四人份。「實際上,菜量沒有那麼充足。而且味道也遠不如家裡的順口。」她說。想到自己花了那麼高的住宿費,劉薇頓覺自己很虧。

在劉薇看來,月子公司唯一值得稱道之處就是為她找了一位比較靠譜的婦產醫生。與這家月子中心有合作關係的醫生是個臺灣人。「據說,他在洛杉磯婦產界很有名氣,給很多華人明星都接生過,尤其擅長剖腹產和產後疤痕美容。」

美國式產子

在北京生第一個孩子的經歷,陳梓琳記憶猶新。

醫院的婦產科常年人滿為患,陳梓琳每次去做產檢都要讓丈夫早上6點鐘就到醫院去掛號排隊。她自己也要挺著肚子在環境嘈雜的醫院大廳等幾個小時。

最讓陳梓琳難受的,還是生孩子後在醫院住的那幾天。「第一次懷孕經驗不足,我們預訂床位的時間晚了,最後還是託了人才訂到五人間的一個床位……」

與國內相比,美國的產檢和生產就顯得簡單多了。做產檢只要提早一天打電話給醫生的助手預約,然後按照預約的時間前往就行,完全不用等。

但和國內繁瑣的懷孕檢查不同,美國人的產檢沒有血常規、尿常規,後期也不檢查臍帶繞頸。「每次產檢就只是稱體重,量血壓,聽胎心,B超這標準四項。」陳梓琳說,「對比中國,真讓我有種『被怠慢』的擔心。」

「這邊沒有孕婦凝血功能的檢查。幸好我在國內第一次生產時候做過檢查了。不然,萬一手術中發現有凝血功能障礙那可怎麼辦啊?」說到這裡,陳梓琳有些後怕。

除了對於產檢的擔心,陳梓琳待產時的心情也並不好。「原本在國內待產時還可以做些簡單的工作,有時間還能約朋友們吃飯、聊天,可來到美國,我一下子就感覺孤獨起來。」

最讓她難受的就是和自己的孩子程程分隔兩地。

陳梓琳和兒子每天都要通過視頻通話一個小時。看著屏幕上兒子大聲哭著叫「媽媽」,陳梓琳心痛如刀絞。多少次在夜晚睡不著覺的時候,她只能打開電腦,看著裡面存著的家庭錄像默默落淚。陳梓琳說,到洛杉磯的前兩個月,她一直後悔赴美生子的決定。

到了預產期,陳梓琳還是沒有什麼反應,為求穩妥,她和丈夫來到醫院打了催產針,一直等到第二天傍晚才生下小兒子童童。

生產過程還算順利,讓陳梓琳印象深刻的是,美國醫院的安靜整潔。「一入院,我就住進了孕婦病房。單人病房的設施和裝潢和賓館客房差不多。環境特別放鬆。從待產到孩子出生之間的一天多時間,我一直和丈夫一起,期間只接觸到了照顧我的護士和手術醫生。」她回憶道。

相較陳梓琳的孤獨寂寞,劉薇居住在月子中心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不但平時孕婦們能夠聚在中心的院子裡聊天,就連產檢都是大家集體組織去。

每次產檢,月子中心都會安排司機載著五六位孕婦一起前往。開車往返診所就需要近一小時,再加上孕婦需要逐一進行產檢,每次產檢時,劉薇都必須專門空出半天時間。

「那裡的醫生和護士都是臺灣人,說話嗲聲嗲氣,態度特別好。每次聽到他們叫我時,我感覺心裡都酥酥的。」劉薇說。

第一次產檢時,醫生特別客氣地問她知道孩子的性別麼。「聽到我說不知道,他便又問我之前有沒有小孩。我說自己已經有個兒子時,他一下就笑了,連連恭喜我這次可以兒女成群了。」劉薇高興地說。

雖然,這家小診所堪稱「簡陋」,就連使用的監測儀器也是國內早前就淘汰不用的機型,但醫生和護士的周到服務仍贏得了劉薇的讚賞。

與陳梓琳不同,劉薇選擇了剖腹產。僅半個小時她的剖腹產手術就順利結束了。醫院特別為她配備了華人護士。那位臺灣醫生更表示:「切口縫合得特別好,以後疤痕一定不明顯。」

聽到女兒舫兒發出第一聲嘹亮的哭聲,劉薇覺得自己這幾個月的努力一下都有了回報,不覺間流下了熱淚。

孩子回國很小心

對於童童和舫兒兩個華人寶寶,他們甚至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外表和周圍金髮碧眼的醫生和護士不一樣,就出院了。

按照美國醫院的規定,像陳梓琳這樣的順產產婦一般在醫院全程住兩天一夜。而劉薇這樣選擇剖腹產的孕婦最多也只在醫院住兩三晚。

一出醫院,陳梓琳夫婦就又開始為孩子的美國身份忙碌開了。為了給兒子辦理身份手續,陳梓琳不能像國內產婦那樣在家靜養。不但喝不到婆婆精心熬製的雞湯和補品,她和丈夫每天還要東奔西跑。夫妻兩人緊鑼密鼓地忙碌了整整一個月,才為童童辦好了出生證明、社保帳號、美國護照和中國旅行證等身份證件。

最後,他們還為童童辦理了出生領事證明——相當於美國出生證的中國官方認證。拿著一紙證書,陳梓琳夫妻兩人總算長舒一口氣——童童可算是名正言順的美國公民了。

與陳梓琳一家的忙碌不同,一出院,劉薇便被接進了洛杉磯半山地區的產婦療養中心。實際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月子中心」。因為劉薇預訂的產後療養套餐定價較高,所以受到的服務自然也要好一些。

據劉薇回憶,月子中心是一棟三層半山別墅,裡面裝修別致,大廳的壁爐上海擺放著老闆娘與很多中國明星的合照。據說,這些明星都曾住在這間中心做產後護理。月子中心配備了專門的月嫂護士,護士全都有護理執照。

劉薇住在別墅最小的一間「媽媽護理房」裡,而舫兒和其他產婦帶來的新生兒一起安靜睡在專門的「嬰兒房」裡。嬰兒房24小時都有護士值班,孩子需要餵奶時,護士才會將其抱進媽媽的房間。

此外,月子公司還能夠代辦舫兒出生後的各種證件。因此,劉薇不用像陳梓琳夫妻那樣東奔西跑,而能夠每天安靜休養,聽些產後護理課程。

經歷不到6個月的美國之行,陳梓琳和王政乘著飛機再飛回北京時,身邊已經有了美國小公民童童。經過反覆斟酌,王政和陳梓琳決定不通過「特殊渠道」給童童上中國戶口。《中國人民共和國國籍法》明確規定,中國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一旦給孩子上了戶口,雙重國籍的特殊身份便總是見不得光,未來幾年全家都必須時時小心。

王政的朋友也通過赴美生子收穫了一位美國「小公主」。為了讓孩子上學,這位朋友花錢給孩子辦了中國戶口。有時,聽到家裡的親戚無意中開玩笑叫孩子「美國佬」,那位朋友就心驚膽顫地趕忙制止。一家人都害怕孩子有美國國籍的特殊身份被傳出去。「孩子年紀那麼小就要接觸成年人世界裡的謊言,太不好了。」他嘟囔著。

在王政看來,過不了幾年,他們全家就打算搬去美國生活。在中國上學的這幾年,家裡可以為童童交一些額外的借讀費上私立國際學校。

與王政的看法不同,劉薇給舫兒上了中國戶口。劉薇解釋:「我不希望讓家裡的兩個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區別對待。」

能否全家移民美國,現在還不好說,因此也不能草率地讓孩子放棄中國國籍。如此一來,儘管不符合法律規定,舫兒還是有了雙重國籍。劉薇的打算是,等孩子長大後依照自己的想法選擇國籍。

可無論是陳梓琳還是劉薇,這兩個中國家庭之所以選擇赴美生子絕不只為挑選最舒適的產子環境;也不僅僅是為了要拿那一紙美國國籍證明。他們深知,自己今日的選擇關係到子女未來的人生。(文中受訪者均使用化名)

赴美生子幾多錢

國內準備期間的機票費和籤證費用:

赴美籤證費:1024元/人

往返機票:7000元到15000元/人(返程時還要加上成人票價10%的嬰兒票及相關稅費)

抵達美國後的食宿費用:

月子中心住宿費(包含吃住):

普通雅房——

待產期住宿費:6000 元到8000元/月

月子期住宿費:10000元到15000元/月

頂級套房——

待產期住宿費:20000元到30000元/月

月子期住宿費:20000元到25000元/月

(丈夫或家人陪產住宿費用一般是孕婦住宿費的一半)

產檢與生產費用:

產檢總計費用不會超過3200元。

生產費用包含醫生費用和醫院收費兩部分。按照美國醫院的慣例,順產孕婦一般在醫院住兩天一夜,而剖腹產孕婦一般在院住三天兩夜。

順產: 25000元到35000元

剖腹產: 38000元到51000元

新生兒身份證件辦理費用:

證件辦理包含出生證明、中國旅行證、出生證明領事認證、美國護照等,相關費用合計約1600元。

購物、旅遊費用和其他雜費:

因家庭經濟狀況不同而各有差別。

(該組數據收集僅針對美國洛杉磯市,美國其他城市的收費情況存在一定差異,文中貨幣單位均為人民幣)

相關焦點

  • 中國人赴美產子「看上去很美」 吃虧就自己知道
    近日「赴美產子」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把生「美國人」當投資,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準媽媽投身於「生子遊客」大軍中。近日報導,美國法律規定任何人只要在美國領土上出生都算美國人,這催生了越來越多外國人選在美國生產,以讓孩子獲得美國國籍。
  • 赴美產子:中國父母的「美國夢」
    美籍寶寶能夠享有的「低門檻就讀名校」、「美國各項社會福利」、「180多個國家的免籤待遇」等福利,這些宣傳語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即將生育的中國婦女。 湯唯與吳秀波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圖》早於2013年落幕,但國人赴美產子的腳步卻從未停歇。 就在最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將「赴美生子」的事件推向輿論的漩渦。
  • 孕婦講述赴美產子過程:入境時忐忑感覺很孤獨
    對普通中國夫婦來說,如此遭遇自然不啻雪中送炭,但張軍表示,對於美國民眾來說,要為一個「錨孩子」(Anchor Baby)支付如此巨額費用,實在令人難以信服。「美國人會覺得,你們這些中國人明明很有錢,來美國生孩子,但還是要我們美國人幫你買單,這不公平。」一旦今後中國赴美產子的人數增多,「很可能影響到美國社會對整個華人圈的看法。從倫理道德的角度看,赴美產子確實不應該被鼓勵。」
  • 「赴美產子」,只是看上去挺「美」
    「赴美產子」,只是看上去挺「美」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國內最大的赴美生子服務商本月底就將進駐南京。另據《環球》雜誌前不久報導,2007年中國大陸赴美生子人數在600人左右;2010年這個數字達到5000人;而到2012年,超過了1萬。而據不完全統計,僅2013年上半年,南京就有200多名孕婦選擇去美國生子。  「赴美產子」,花費讓你嚇一跳  中國人「赴美產子」往往通過專門的月子會所完成。
  • 赴美產子:看起來很美 仍受計劃生育約束
    王希怡:柴靜赴美產女之所以引發這麼多的爭議,關鍵在於她是公眾人物。過去她是一種知性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她去美國生孩子的話,同很多人的期待有落差。所以會引發很多爭議。李明波:想想幾年前姚明在美國產女也引發巨大爭議。但如果既不是權力精英,也不是公眾人物,而是一般民眾,他們赴美生子的爭議就不會有了。
  • 美突查赴美產子中心 中介仍建議騙籤
    圖/CFP  新京報訊 (記者李相蓉 王卡拉)由於「嬰兒出生在美國就可成為美國公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孕婦赴美產子。據美媒報導,當地時間3月3日,美國執法部門在南加州突擊搜查了20餘家幫助中國孕婦赴美產子的月子中心。執法官員介紹,此次突襲的重點是月子中心的負責人,其涉嫌籤證和報稅欺詐、洗錢等犯罪行為。
  • ...愛國者進行一番批評譴責是難免的,但回到事情本身,「赴美產子...
    「赴美產子」的低投資、高回報 1.先來算筆經濟帳,在美國產子到底有多大好處 赴美產子大約花費要多少呢?以「產前兩個月產後一個月」的形式,在加州的育兒中心住3個月,中心內醫生護士都說中文,房間設有有線電視和網際網路,每天收費35美元,此外還包括觀光和購物行程。
  • 美政府重拳打擊中國孕婦赴美產子 突襲多家月子中心
    美政府重拳打擊中國孕婦赴美產子 突襲多家月子中心【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聯社、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3月3日清晨,美國國土安全部在南加州突擊搜查了20餘家幫助中國孕婦赴美產子的月子中心。據官員介紹,此次突襲的主要目標是月子中心的負責人,旨在搜集他們或涉嫌籤證和報稅欺詐、洗錢等相關犯罪行為的證據,現場並無孕婦被捕。
  • 【回聲】赴美產子合法,得感謝美國憲法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赴美產子已經是美國南加州的一個產業。移民研究中心估計,每年有4萬名外國女性來到美國產子,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人。這些女性每年在美國的花費約為10億美元,這還沒有包括商場購物和外出就餐的費用。中國人對赴美產子趨之若鶩,大部分是因為可以曲線移民:孩子一出生就是美國公民;而且孩子滿21歲後,父母還有望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 美國嚴查中國孕婦赴美產子月子中心背後真相
    3月,美國聯邦執法機構對南加州幾十家多家華人「月子中心」進行突查,一下子引起了人們對於國內這幾年風頭正盛的「赴美產子」的關注。  據美國《世界日報》消息,2012年約1萬餘名中國孕婦來美產子。
  • 中國孕婦赴美塞班島產子形成產業鏈 當地叫停
    距中國旅程較短的美屬塞班島近來成為很多中國媽媽的選擇,隨之而來的赴塞班生子潮,讓塞班出臺了不接受孕婦入境產子的政策。但在政策嚴控下,仍有不少中介頂風作案,吸引不少中國孕婦。「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違規中介背後已形成一條成熟的產業鏈。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本文來自: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在現有的教育模式下,中國精英教育專注於提升孩子學術成績,體育教育則被大多數人視為冷門。然而,這一被中國教育圈邊緣化的項目,卻在美國精英階層受到熱捧。究其原因,是因為體育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又能培養其未來職場能力,符合北美文化崇尚的所有精英特質,競技體育也因此成為美國式精英的主要養成渠道。
  • 助中國人赴美產子 美國起訴20名組織者
    (觀察者網訊)因為只要在美國境內產子,嬰兒落地就能獲得美國國籍,中國不少孕婦從各種途徑也要到美國「生子旅遊」。2015年,美國當局搗毀眾多在美「月子中心」,目前涉案的20餘名組織者31日均被當局起訴。據了解,赴美產子在不少國家中都形成一種產業,但近期中國富裕家庭孕婦赴美產子的規模大幅上升,引起美國當局的關注。移民專家表示,孕婦從海外來美生子並沒有任何明確的違法問題。根據美國憲法,任何在美國土地上出生的嬰兒就會自動賦予美國國籍。
  • 二孩政策會否影響赴美產子?中介認為影響不大
    「為了不丟工作,我本來要準備為妻子辦籤證,讓她赴美產子。」現在好了,王先生的妻子能安心在國內待產了。「今後像我這樣原本打算赴美產子的人會越來越少吧。」王先生推測說。  此前,像王先生這樣赴美產子的廣州家庭為數不少。他們盤算著在美國生孩子,一不影響工作,二能省下社會撫養費,三能讓孩子獲得美國國籍。
  • 合肥首例「赴美產子」案:中介收錢關門
    合肥首例「赴美產子,從而享受到美國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資源。可沒多久,唐先生卻得知這家中介機構缺乏為孕婦辦理「赴美生子」的資質。無奈之下,他向廬陽區法院提起訴訟,討要相關費用。可是,中介機構卻突然人去樓空,沒了蹤影。最終,法院在中介機構缺席審判的情況下對案件進行了審理。4月24日,記者了解到,日前,這起合肥首例「赴美產子」案件已經判決,法院判令中介機構返還唐先生服務費6萬多元。
  • 月子中心:放開二孩後更多人諮詢赴美產子
    「為了不丟工 作,我本來要準備為妻子辦籤證,讓她赴美產子。」現在好了,王先生的妻子能安心在國內待產了。「今後像我這樣原本打算赴美產子的人會越來越少吧。」王先生 推測說。此前,像王先生這樣赴美產子的廣州家庭為數不少。他們盤算著在美國生孩子,一不影響工作,二能省下社會撫養費,三能讓孩子獲得美國國籍。
  • 中國精英階層新思路:生個美國娃 全家去移民
    原標題: 中國精英階層新思路:生個美國娃 全家去移民  中國演員湯唯在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中飾演赴美生產、住在月子中心的「文佳佳」,引發輿論關於來美生產的探討。140多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懷揣「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信念的中國夫婦從中國啟程,穿越大洋將新生兒誕生在地球彼端,實現他們的「美國夢」。  電影《中國合伙人》中,鄧超扮演的孟曉駿代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學生對留美的狂熱之情。
  • 赴美產子熱度漸漲 政策風險教育成本不容忽視
    這是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場景,也是赴美產子的一個現實寫照。連日來,記者多方採訪發現,「雙非」赴港生子在今年關閘後,「赴美產子」熱度見漲。  有赴美產子的媽媽認為,赴美產子並沒有中介描述的那麼好,有此意向的家庭要多加斟酌。
  • 董卿昨日的央視一姐,今日的朗讀者發聲人,為何赴美產子?
    在今日有人指出她為什麼要赴美產子?也許你並不了解我們的董老師,她出生在上海,於上海戲劇學院MFA藝術碩士學位畢業,是人所共知的工作者。在1994年到2017年之間。我們的董老師先後在浙江衛視工作1994年。
  • 「二孩」政策執行一年 赴美產子人數仍然暴增
    赴美生子人數攀升  據參考消息1月4日援引臺媒報導,大陸全面二孩政策執行滿一年,雖然第一年生育率不如預期,但會在2017年產生二胎生育潮,並將持續炒熱「赴美國生孩子」現象。  大陸開放全面二胎,訪美產子人數不減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