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藥脈通
作者:司徒陽明
近日,多家外資藥企傳出人員、架構大調整的消息。
藥脈通副總王鵬表示,在外資藥企頻繁調整的背後,是國家帶量採購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過期原研藥好日子的終結,行業轉折點已經到來了。
今年上半年,拜耳的拜唐蘋以超低價中標國家帶量採購,但最新半年報顯示,二季度其銷售額下滑73.8%,但落標輝瑞立普妥,仍繼續在中國大賣,且銷售額仍在持續增長,在全國第三批帶量採購啟動之前,這一強烈對比刷爆了醫藥圈。
在第三批帶量採購中,外資藥被輿論定義為「集體棄標」。
不過,從近期,外資藥企機構大調整來看,現在,外資藥企也撐不住了。
別了,過期原研藥的黃金時代!
外資藥企:主動求變的三種模式
帶量採購後,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第三批帶量採購結果出臺後,很多專注於醫藥代表的微信公眾號,不斷出現外資藥企裁員的消息,既包括大藥企,也包括中小外資藥企。
王鵬表示,帶量採購後,利潤空間被壓縮,企業已經無法負擔那麼多代表的了,只能通過裁員是被動應對政策、降低成本。
除了裁員之外,也有很多外資藥企選擇積極變動,掙扎求生。據醫藥第一時間的消息,近期,邁藍和輝瑞普強的合併成立結果出臺後的暉致公司開始產品線調整,醫院代表裁員200個,但OTC代表增長了400個名額,肝病市場獨立,KA和DM都有所調整。
從人員調整來看,暉致貌似已將重點放到了藥品零售渠道。很多藥店已經將萬艾可已到貨悄悄換成了立普妥、絡活喜和西樂葆已到貨。
進攻零售成了很多落標藥企,尤其是心血管藥物的共同選擇。
米內網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預計零售終端城市實體藥店處方藥排名前十的品種中,苯磺酸氨氯地平、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是銷售排名前十的產品,部分品種增勢喜人。
2020E零售終端城市實體藥店處方藥TOP10品種排名及增長趨勢
在迅速增加的心血管藥物中,輝瑞、阿斯利康和諾華佔據前三甲。
2019年中國城市零售藥店心血管化藥廠家TOP20市場格局
在專攻零售市場外,近日,諾華宣布心血管事業部與基礎疾病事業部合併成為新的心血管、腎科和代謝事業部,整合移植和呼吸兩個代理團隊,成立移植和呼吸事業部。
此外,今日,羅氏曝出結構大調整的消息,在以產品為核心的產品線模式外,羅氏公司將會在廣東省(包含大灣區)和川渝地區設立兩個專區,探索「區域模式」。兩個專區將在各自轄區內完全負責羅氏製藥中國所有產品(淋巴瘤和罕見病除外)的市場、銷售、醫學、區域準入及其他相關業務職能的工作,並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將複雜的多方客戶交互模式向簡單直接、高效賦能的模式轉變。
同時還將通過「淋巴瘤亞專科創新團隊」,繼續探索疾病領域為核心的「生態圈模式」,更加關註解決每位患者在整條診療路徑上的痛點和難點,用患者獲益代替銷售指標,為患者創造端到端的創新解決方案。
產品的品牌紅利,還能吃多久
王鵬表示,無論是轉攻零售、還是產品線合併和市場調整,都體現了帶量採購給企業帶來的壓力。
帶量採購是對行業利益格局的調整,尤其是醫保結餘政策,相當於使用帶量採購中選產品,醫院就會有獎勵,醫生就會有獎金,在這種利益刺激下,中選產品將會大大擠壓落選產品生存空間,即使原研藥也不能例外。
裁員和產品線合併是典型例子,在利潤率被大幅壓縮後,原有的產品已經不能養活一個代表了,例如,心血管類疾病可能會影響腎內和代謝,所以諾華合併產品,讓一個代表管理多個產品。
羅氏代表另外一種全新的調整模式。以往即使過期的原研藥也能賣得很好,所以全國單一品種條線考核,都跟著醫院走。但帶量後不行了,如果醫院帶量不執行嚴格,產品還有生存空間,但如果執行嚴格,產品可能要往藥店走,要往網上藥店走,單一條線考核已經很難適應現在局面。區域管理是按區域進行考核,不管市場來源是哪裡都算是區域的成績,更有力刺激銷售做大市場。
王鵬表示,外資原研藥在醫院長期以來的學術推廣,積累了很好的品牌,尤其是慢病用藥,也有很好的患者忠誠度,這成了外資藥企「棄標」和現在做調整的底氣。但是,所有調整的背後,都必須追問的是,這個品牌的紅利還能吃多久?
王鵬認為,這麼多年,外資藥企優勢一直是做專業學術推廣,對於管理層來說,這是在最不利的情況下繼續賺取利潤的方法,無可厚非,對於一線代表來說,外資藥企一直是專業代表培訓的搖籃。但是對於志向成為專業代表的人來說,繼續留在帶量威脅的過期原研藥裡面從事市場推廣工作,從職業成長的角度來看,現在並不是最佳選擇,應該積極尋找更好的外部市場機會。